A. 磁共振最先由哪国人发明
据了解,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3年10月6日宣布,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版国科学家权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他们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
B. 磁云技术发明人是谁
蔡罗友博士
C. 磁共振是怎么发明的(谁发明的)
磁共振是在固体微观量子理论和无线电微波电子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被发现的,德国西门子公司是第一台医用磁共振机的发明者。
1945年首先在顺磁性Mn盐的水溶液中观测到顺磁共振,第二年,又分别用吸收和感应的方法发现了石蜡和水中质子的核磁共振,用波导谐振腔方法发现了Fe、Co和Ni薄片的铁磁共振。
1950年在室温附近观测到固体Cr2O3的反铁磁共振,1953年在半导体硅和锗中观测到电子和空穴的回旋共振,1953年和1955年先后从理论上预言和实验上观测到亚铁磁共振,随后又发现了磁有序系统中高次模式的静磁型共振(1957)和自旋波共振(1958)。
1956年开始研究两种磁共振耦合的磁双共振现象,这些磁共振被发现后,便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微波技术、量子电子学等新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顺磁固体量子放大器,各种铁氧体微波器件,核磁共振谱分析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利用磁共振方法对顺磁晶体的晶场和能级结构、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生物分子结构等的研究。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自旋、磁矩参数的测定也是以各种磁共振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其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学与医学研究,一些先进的设备制造商与研究人员一起,不断优化磁共振扫描仪的性能、开发新的组件。
(3)磁发明人是谁扩展阅读:
磁共振技术与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不同, 它能在不破坏样品的条件下,利用构成分子的原子核本身的磁矩特征,精确快速地给被测样品定性、定量、定结构。
磁共振能提供其他理化方法所不能得到的许多重要参数,基于核磁共振原理而设计的核磁共振波谱仪能够研究物质的化学位移,以探讨价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来分析各种化学基团的存在。
能够研究物质的自旋一自旋祸合,以探讨各种化学基团的相互作用关系、作用力和空间构型,能够测试物质反应的动力学、中和反应以及质子交换反应等,还可以通过对谱线的面积、宽度等的分析以燎解被测物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的相应变化规律性。
D. 磁铁是谁发明的
你好,很据您的问题磁铁并不是一个本身就不存在的物体,只能说发现,这个的话我无从考证,但是钕铁硼磁最早是日本人发现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本消息来源:深圳艾尔磁电
E. 磁铁是谁发明的
磁铁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矿石,不是人发明的。这个必须搞清楚
F. 核磁共振的发明者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版向或反向有序平权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珀塞尔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宣布,他们发现了核磁共振NMR。两人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奖。核磁共振是原子核的磁矩在恒定磁场和高频磁场(处在无线电波波段)同时作用下,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会产生共振吸收现象。核磁共振很快成为一种探索、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高新技术。目前,核磁共振已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G. 磁铁是谁发明的
磁铁不是那个发明的,自然中就有天然的磁铁.磁铁不是人发明的,有天然的磁铁矿,最早发现及使用磁铁的应该是中国人。所以"指南针"是中国 人四大发明之一。至于成分那就是铁、钴、镍等.其原子结构特殊,原子本身具有磁矩. 一般的这些矿物分子排列混乱.磁区互相影响就显不出磁性.. 但是在外力(如磁场)导引下分子排列方向趋向一致.就显出磁性.也就是俗称的磁铁.铁 钴 镍 是最常用的磁性物质 基本上磁铁分永久磁铁与软铁 永久磁铁是加上强磁 使磁性物质的自旋与电子角动量成固定方向排列 软磁则是加上电流(也是一种加上磁力的方法) 等电流去掉 软铁会慢慢失去磁性 至于最早磁铁谁发现 最古老的记载是中国黄帝大战蚩尤的指南车 所以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了!中国在西元前一世纪即知道有磁铁极化的情形。战国时代,就曾 利用一根自然磁铁,放在有刻度 的铜盘上,用来占卜。北宋时利用两种方法制造出人工磁铁,一 种是将烧红的铁针,置于南北方向,急速冷却后,利用地球的磁 场将铁针磁化;另一种是用磁石磨擦铁针而成。《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偏角的存在,发现在磁偏角的影响下,磁针指向南方,比真正的南方略偏东。依据这些 知识,而发展出将磁铁做为指南针的科学应用。 磁铁只是一个通称,是泛指具有磁性的东西,实际的成分不一定包含铁。较纯的金属态的铁本身没有永久磁性,只有靠近永久磁铁才会感应产生磁性,南天磁铁专业生产,一般的永久磁铁里面加了其他杂质元素(例如碳)来使磁性稳定下来,但是这样会使电子的自由性降低而不易导电,所以电流通过的时候灯泡亮不起来。 铁是常见的带磁性元素,但是许多其他元素具有更强的磁性,像南天强力磁铁很多就是铷铁硼混合而成的.
H. 电磁是谁发明的
那是发现不是发明, 电磁式本身就存在的。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历史上,电与磁是分别发版现和研究的.后来,电与磁之间权的联系发现了,如奥斯特(H.C.Oersted)发现的电流磁效应和安培发现的电流与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再后来, 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这样电与磁就连成一体了.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提出了统一的电磁场理论,实现了物理学的第二次大综合.电磁 定律与力学规律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根据牛顿的设想,力学考虑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是超距的相互作用,没有力的传递问题(当然,用现代观点看,引力也应该有传递问题),而电磁相互作用是场的相互作用.从粒子的超距作用到电磁场的“场的相互作用”,这在观念上有很大变化.场的效应被突出出来了.电场与磁场不断相互作用造成电磁波的传播,这一点由赫兹在实验室中证实了.
I. 磁悬浮列车是谁发明的.
磁悬浮列车是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发明的。
磁悬浮列车是自大约200年前斯蒂芬森的“火箭”号蒸汽式机车问世以来铁路技术最根本的突破。
磁悬浮列车在今天看似乎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其实它的理论准备已有很长的历史。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而美国和前苏联则分别在七八十年代放弃了这项研究计划,目前在磁悬浮系统的研究上,德国和日本、中国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
(9)磁发明人是谁扩展阅读:
磁悬浮列车在中国发展过程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低速常导型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1994年10月 ,西南交通大学建成了首条磁悬浮铁路试验线 ,并同时开展了磁悬浮列车的载人试验 ,成功地进行了磁悬浮列车试验 ,于1996年1月通过铁道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然后 ,在铁科院对低速常导6t单转向架磁悬浮试验车进行了试验,于1998年11月通过了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 ,填补了中国在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的空白 。
2019年5月23日10时50分,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中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J. 电磁学的发明人
电磁学是研究电和磁的相互作用现象,及其规律和应用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何来发明人?从人类世界版产生到现权在就有闪电现象.为了认识电磁本质,科学家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最终才有了麦克斯韦整体的电磁理论.从此电磁学理论渐渐趋近于完善.这何来发明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