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乔治·斯蒂芬森造火车的故事。
1781年生于英国一个矿工的家庭,直到18岁还是一个文盲。他不顾人们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坐在一个课堂里,从认字母开始学起。19岁时,他为自己已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而欣喜不已。
到1810年,斯蒂芬森(又译史蒂芬孙)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1814年7月25日,斯蒂芬森自己动手制作的第一台机车开始运行,取名“布鲁克”号。这台机车有两个汽缸、一只2.5米长的锅炉,有凸缘的车轮防止打滑,而铁轨是平缘的。它可以拉着8节矿车,载重30吨,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前进。火车的名字从此叫响
“布鲁克”号机车在斯蒂芬森家门口的煤矿里的轨道上行驶,机手是斯蒂芬森的弟弟詹姆斯,给蒸汽机车的锅炉生火的是詹姆斯的妻子。第一次运行时,煤矿上居民看到蒸汽机车行驶起来时,烟囱直往外喷火,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火车”。“火车”这个名字在今天已经流传到全世界,而蒸汽机车被叫作“火车头”,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以后的10年中,斯蒂芬森造了12辆与“布鲁克”号相似的火车头。虽然在设计上没有突破前人的成就,但斯蒂芬森还是自信地预言:“我深信一条可以使用我的蒸汽火车头的铁路,效果远较运河为佳。我敢打赌,我的蒸汽机车在一条长长的良好铁路上,每天可以运载着40-60 吨货物行驶100千米路程。”
B. 火车怎么发明的故事和演变过程
火车在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为5至6公里。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发展历史
在1781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孙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18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1810年,他开始制造蒸汽机车。
1817年,当斯蒂芬孙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从此火车开始奔腾在人类的历史舞台。
180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而真正的蒸汽机车即火车是由史蒂芬孙(又译乔治·斯蒂芬森)发明的。这种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 “火车” ,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使用燃煤蒸汽动力的燃煤蒸汽机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水的设施,还要在运营中耗费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这些都很不经济。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转向研究电力和燃油机车。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蒸汽火车是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礠里维西克所设计的。 它的火车有四个动力轮,1840年2月22日试车,空车时,时速20公里,载重时,每小时8公里(相当于人快步行走的速度)。 不幸,火车的重量压垮了铁轨。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重约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
燃油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并将它应用于铁路运输,开创了内燃机车的新纪元。但这种机车烧汽油,耗费太高,不易推广。
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柴油内燃机车,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且结构简单、震动小、运行性能好,因而,在工业国家普遍采用。21世纪1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到达300公里;日本东京至盛冈的高速列车时这也达到250公里以上。人们对这样的高速列车仍不满足。法国、德国等国率先开发了磁悬浮列车。中国也在上海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由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机场这条线年年亏损数亿人民币。这种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最高时速可达400-500公里但耗能和辐射巨大。
C. 火车的发明人 是谁
火车的发明人是乔治·斯蒂芬森。
乔治·斯蒂芬森1781年6月9日生于诺森伯兰地区(现在的纽卡斯尔)的华勒姆村,年8月12日去世,英国工程师,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火车机车,被誉为“铁路机车之父”。
1810年斯蒂芬森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车。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被称为“旅行者号”,它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同年九月“旅行者号”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车厢载有450名乘客和90吨货物,“旅行者号”火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
(3)故事火车的发明扩展阅读
火车的发展历史:
1810年,斯蒂芬森开始制造蒸汽机车。1817年,当斯蒂芬森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从此火车开始奔腾在人类的历史舞台。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重约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
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并将它应用于铁路运输,开创了内燃机车的新纪元。但这种机车烧汽油,耗费太高,不易推广。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柴油内燃机车,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21世纪1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到达300公里;日本东京至盛冈的高速列车时这也达到250公里以上。法国、德国等国率先开发了磁悬浮列车。中国也在上海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
D. 斯蒂芬逊是怎么发明火车的故事
英国维拉蒙特·塔茵,有一所专为煤矿矿工子弟创办的夜校,招收七八岁的儿童。一天,一位18岁的小伙子不在乎孩子们好奇而带讥笑的眼光,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夜校大门,和比他矮半截的小同学坐在一起,认真地听课。
他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火车之父”的发明家乔治·斯蒂芬逊。
斯蒂芬逊1781年6月8日出生于英国维拉蒙特·塔茵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清贫困苦的家庭无力支持他上学读书。8岁那年,为了帮助家里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到矿井干活。斯蒂芬逊心灵手巧,又十分勤勉。刚满14岁就被一位操纵纽康门式气压蒸汽机的技工看中,选他当了自己的助手,干些擦拭机器和保管蒸汽机零件的杂活。天天跟蒸汽机打交道,使他对蒸汽机的构造、性能逐渐熟悉。终日在煤矿干活,他对运煤的劳累和艰辛更有切身的感受。
斯蒂芬逊的文化知识低得可怜,常因识字太少而造成过失。他认识到无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知识。所以,他以18岁的年龄入夜校学习,读书、写字和学习打算盘。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斯蒂芬逊硬是摘掉了文盲的帽子。斯蒂芬逊自夜校毕业以后,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此后阅读了大量的科技书籍,掌握了必不可少的数理化知识。那时,英国人瓦特已经制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蒸汽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改进、完善,蒸汽机已普及化了。
斯蒂芬逊跋涉750多千米路,专程到瓦特的故乡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去做工,目的是深入研究蒸汽机的构造、性能和原理。仅一年时间他便成了小有名气的蒸汽机维修技师。1803年,他担任了基林格沃斯矿山的主任技师。斯蒂芬逊为矿山引进各种机械,并改进了一些采矿机械。他为工友们搬运矿石所用的矿车,铺设了铁皮轨道,使搬运工作既简便又省力。工友们称他为“机械博士”。1812年,斯蒂芬逊被任命为基林格沃斯矿山的技师长。他拥有一定的职权,这为他研究发明各种机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自从担任技师长之后,斯蒂芬逊把全部精力全用在研制蒸汽机车上了。一天,他查看了他所收集的全部资料。那上面详尽地记载着当时研制蒸汽机车的情况。
当瓦特研制成旋转式蒸汽机时,就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安在马车上,以代替驭马拉车。1791年,最早试图把蒸汽机用在新的陆路运输工具上的尝试,是另一位英国矿山技师理查德·特莱维茨克做的。经过多年努力,他较好地解决了蒸汽机小型化、轨道稳固、汽缸排气、锅炉通风等一系列技术性问题。1804年,特莱维茨克最先制造出铁轨用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车,能牵引五辆车厢,载10吨铁和70个人,能以时速4千米的速度行驶。然而,这台机车经常发生零件损坏、断轨、出轨等事故。最终,特莱维茨克失去了信心,放弃了研究。
不久,人们认识到特莱维茨克蒸汽机车事故频繁的原因,主要是铁轨打滑造成的。1812年,英国技师布雷金苏和穆雷二人,改进了特莱维茨克的“火车”。他们先在两条铁轨中间加一条带齿的铁轨,又在机车腹部相应地安装一个转动的齿轮,以防止铁轨打滑。但仍以失败告终。
那时,很多人都在考虑用蒸汽动力取代马力,实现陆路运输工具蒸汽化。法国的居奥特、英国的穆阿及马德克、美国的埃旺斯等人,都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
斯蒂芬逊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决心开展蒸汽机车方面的研究,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技术优势。1813年,为了解决从坑口到贮煤场的运煤问题,他制造了第一台移动机械——“布鲁海尔”,这是一架蒸汽机推进器。1814年,33岁的斯蒂芬逊改进了“布鲁海尔”,使它成为具有两个汽缸的蒸汽机车。它的时速达到7千米,可以在坡道上行驶,载煤30吨。煤矿老板看到斯蒂芬逊的研究成果有利可图,决定投入大笔资金支持他研制新的蒸汽机车。1815年,斯蒂芬逊制造出第二台搬运车,这是斯蒂芬逊根据特莱维茨克机车改制的。1816年,他制造了第三台运煤车,这是斯蒂芬逊的一项创造。他独自发明了装在机车外部外连杆连接车轮的传动方式,从而增加了机车的牵引力。自此他成了蒸汽动力移动机械专家。
从1814年到1825年,斯蒂芬逊为各地矿山制造了55台采矿机械,其中16台是蒸汽机车。当时的英国采矿业迫切需要蒸汽机车,特别是从煤炭产地将煤炭运到海港,装船发往各地,更需要机车。
达林顿号称英国的煤都。堆积如山的煤炭运不出去,只能靠重载马车一车车拉到海港斯托敦。有人建议说,修筑马车用的铁路。经过协商,运煤公司决定聘请斯蒂芬逊担任这项工程的总工程师。
这是一条供马车行驶的“铁路”。按照传统设计,只需在优良木轨外包上铁皮。在斯蒂芬逊的坚持下,他们第一次采用生铁铸成的铁轨。这一创举给以后蒸汽机车行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奇效。
由于越来越多的矿山、工厂需要蒸汽运输机车,1823年斯蒂芬逊与两个出资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车制造厂。当时,英国各地矿山和工厂,已经广泛地使用了斯蒂芬逊制造的蒸汽机车。但它们都是短距离的,而且速度缓慢。
能不能让蒸汽机车以更快的速度长距离地运送客人和货物呢?斯蒂芬逊认为理论上是可行的。在一次试车中,由于车上螺栓被震松,从而酿成翻车事故,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注意。反对蒸汽机车的人借此提出责难。这迫使斯蒂芬逊对蒸汽机进行改进。为了减少蒸汽机汽缸排气的噪声,他用导气管把废气引入烟囱。这样不仅减小了噪声,还加快了炉内的空气循环,使煤燃烧更旺,增强了机车的牵引力。另外,斯蒂芬逊为了减小震动带来的不利后果,在蒸汽机车上添加了许多减震弹簧及其他部件……
1825年,经过斯蒂芬逊的多方游说,英国官方同意他在斯托敦与达林敦之间长达40千米的商业铁路上,做长距离试车。9月27日,他制造的“旅行1号”蒸汽机车,牵引30多辆货车和客车,运载旅客600多人,成功地在斯托敦与达林敦之间行驶了33千米。为了安全起见,政府专门派人骑马举旗在火车前引路。
1829年,政府同意铺设利物浦——曼彻斯特之间的铁路。为了挑选最好的牵引机车,事先举行了试车比赛。通过报纸的宣传,1万多名观众观看了这场罕见的机车比赛。
比赛那天,莱茵希尔人山人海,有3台披红挂绿的蒸汽机车整装待发。其中,斯蒂芬逊亲自驾驶的是“火箭号”。
这台“火箭号”机车,装有法国发明家马尔科·泽克安设计的新式水管式锅炉。它运载13吨货物,以24千米/小时左右的速度行驶了100千米。时速、性能超过了另外两台机车,取得了优胜。
从此,人们不再怀疑蒸汽机车的性能了。在英国,出现了铁路建设热。到19世纪40年代,主要铁路干线大都建成。19世纪末,世界铁路通车里程已经发展到65万千米。20世纪20年代铁路通车里程又翻了一番,达到127万千米。工业发达国家基本上形成了铁路网。
斯蒂芬逊蒸汽机车在结构上,当然是现代蒸汽机车的雏形。现代蒸汽机车上所有的部件,都能从这个雏形中找到它的原始印记。斯蒂芬逊一直从事铁路建设、机车制造工作,直至逝世。由于他对蒸汽机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火车之父”。
E. 火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什么
火车起源于早期的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第一部蒸汽机车是由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制造的,1814年,他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重约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
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并将它应用于铁路运输,开创了内燃机车的新纪元。
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柴油内燃机车,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
21世纪1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到达300公里。
(5)故事火车的发明扩展阅读:
中国引进火车的经历
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F. 爱迪生在火车上发明了什么,炸伤了耳朵
爱迪生的耳朵是怎么聋的
关于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 年)的逸闻和传说多不胜数,其
中有很多不是事实。这是由于爱迪生自己的记叙模棱两可和人们以讹传讹的结果。
爱迪生少年时代耳聋的故事也是其中之一。他从12 岁起在往返于波特休伦和
德特路易特之间的火车上卖报纸和饮料,挣钱帮助维持家庭生活,同时赚些实验费
和零花钱。不久他便把药品和化学器皿等搬进空闲的吸烟室,在卖完报纸后,钻进
吸烟室,一心搞实验。
大家熟悉的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他正大作试验,列车突然倾斜,水里
放着黄磷的罐子从架子上掉下来。罐子破碎,黄磷遇空气燃烧,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列车员史蒂芬森急忙跑过来,帮助他扑灭了火。但史蒂芬森大怒,向爱迪生打了几
拳,有一拳头打在耳朵上,鼓膜破裂,爱迪生的耳朵从此再也听不到声音了。到了
下一站,列车员把爱迪生推下车,接着,实验器皿和药品也被一点不剩地扔掉了。
不过,据爱迪生本人说,情况完全相反。他说: “有一天,我上火车晚了,两手抱着一大捆报纸,勉强抓住已开动的车的把手, 但力气不足,渐渐下滑。列车员赶忙伸手来拉,不凑巧抓住了我的耳朵,就这样硬 把我拉了上来,当时我的耳朵嗡嗡作响,我的生命得救了,但耳朵却聋了。” 就是说,列车员不但心眼不坏,反而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因此,此后两人一直
相处得很好。据说,由于在车内失火,被勒令把实验器皿全部拿下车,是确有其事,
这件事发生在1862 年。而他变成聋子,则发生在两年前。
但是,爱迪生的耳朵似乎在这以前很早就不太好。据说,他出生不久,便得了
重猩红热病,发了高烧。病总算治好了,但耳朵却不好使了。
爱迪生8 岁时到附近一家小学读书,但听不清老师讲话,理解能力也差,因此
有人嘲笑他呆头呆脑,最后终于休学,跟着母亲学习。这也是一个有名的故事。大
概是因为老师和周围的人(或许连爱迪生本人)都没有注意到他的耳朵听不清吧。
G. 史蒂芬森发明火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史蒂芬森发明火车的故事读后感
世界上第一列火车的发明者是英国的乔治·史蒂芬森,他参与了斯托克顿——达林顿之间的铁路(1825 年通车)和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1830 年通车)的建设,为铁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铺平了道路,把他称作铁路之父.
它是以蒸汽作为动力,就是改装了蒸汽机车.他的发明,直接改变了世界的交通方式,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简单点说,就是把地球变小了...
H. 火车发明的故事的简说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I. 火车的故事 火车的发展经历了什么 什么
火车的发展经历了:机车带动——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等环保型火车。
课文语句:原来,一节一节的车厢是由机车带动的。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后来,人们把内燃机装到火车上,制成了内燃机车。再后来,又发明了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这样的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真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了。
J. 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的故事
斯蒂芬孙在英国建造了世界上首条使用蒸汽机车的铁路,被称为“铁路之父”。1781年6月9日生于诺森伯兰的威兰姆,卒于柴斯脱菲尔特,没受过学校教育,机械式家庭出身,是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从小熟悉矿井里用来抽水的蒸汽机。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第一台可实际运作的蒸汽机车是由理查·特里维西克在1804年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