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我要具体人物名字
古代,我国人民发现有一种石头能吸铁,就把它叫做磁石或吸铁石。后来,又发现磁石能指南,就把磁石磨成一个勺,把勺放在一个光滑的标有方向的铜盘上。这个磁石磨成的勺在铜盘上会旋转,停下来后,勺柄正好指着南方。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南仪器,人们把它叫做“司南”。(板书“司南”)
⑵ 指南针的发明者叫什么名字
指南针并没有明确的发明者。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2)发明指南针的人名字扩展阅读
指南针发明的背景: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地球表面的磁体,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古人已经发现。
先秦时代的中国劳动人民已经积累了对磁现象的认识,在探寻铁矿的时候,常常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Fe3O4,别名氧化铁黑、磁铁、吸铁石,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
古人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汉以前古人把磁石写成“慈石”,是慈爱石头的表达。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特性做了两个棋子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
李约瑟的观点,他在《中国对航海罗盘研制的贡献》一文,有明确的阐述。他从《古今注》、《管氏地理指蒙》、《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等书的记载中推测出如下结论:
磁石指向性转移到它吸过的铁块的发现在中国大约在一世纪到六世纪。在十一世纪以前的某个时期就已发现,不仅可以用铁块在磁石上磨擦产生磁化现象;而且还可以用烧红的铁片,经过居里点(CuriePoint),冷却或淬火而得到磁化,操作时,铁片保持南北方向。
⑶ 发明指南针的人是谁
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⑷ 发明指南针的人叫什么名字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寻找铁矿的实践中,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最初的指南针就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古人把它称之为“司南”。
东汉王充《论衡》中描述了司南的形体及其机制:“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意思是说,司南勺在地盘上自由旋转,当它静止时,勺柄就会指向南方。那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磁化技术,使司南得到了很大发展。指南针就是在这个时期发明出来的。
北宋时期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并详细介绍了磁化过程。随后,人们又掌握了另一种更好的简便有效的人工磁化方法,即用天然磁石磨擦钢针使之磁化,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这种磁化法是磁性指向仪器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指南针在用于航海中才真正发挥出了它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正是伟大的航海事业推动了指南针的发展。
北宋《萍洲可谈》是最早记载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文献,书中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南宋《诸藩志》里写道:“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可见当时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地位。
南宋时期,人们根据指南针的原理又研制出了罗盘,使罗盘上的指针永远指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后来广泛用于航海中。吴自牧《梦梁录》里这样记录:“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及火长掌之,毫厘不取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这是中国航海中使用罗盘的最早的记载。
南宋以后,中国航海中运用一种磁针浮于水面的水罗盘。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运用了水罗盘。
指南针在后来的航海事业中建立了伟大功勋,开辟了人类交往以及征服自然的新境界。在人类社会文明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发明和运用,大大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促成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扩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⑸ 指南针的发明人是谁
指南针的发明者是谁至今依然没有定论。根据权威史料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因此指南针传统上被认定为是黄帝发明的。
参考
网络-指南针 (辨方工具)
⑹ 指南针发明者叫什么名字
指南针并没有明确的发明者。历史上传说黄帝(约公元前47世纪)和西周周公(约公元前21世纪)曾制造和使用指南车,但是经过后来的文献考证和模型制作试验,都已证明指南车与指南针没有关系,汉代以后的指南车是依靠机械结构,而不是依靠磁性指南的。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6)发明指南针的人名字扩展阅读
在中国的方位文化中经历了从天文学方法定位再以磁学方法制成司南,最后由司南演变成指南针的三个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测定方位技术的不断完善。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称,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终止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为司南古义不断演化,使它与一系列的古代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⑺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最早叫司南 估计和发明的人的名字有关系
⑻ 指南针的发明人是谁
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