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风筝的发明时间

风筝的发明时间

发布时间:2021-08-07 11:13:19

⑴ 风筝的发明时间是什么时候。

风筝真正的考起源,现在已无法证。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

⑵ 风筝的发明人是谁

第一种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此据有《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另据为《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因墨子与鲁班同是鲁国人,据此说推断风筝鼻祖“木鸢”发源于齐鲁一带。近代持此说的还有曹雪琴,在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这样写道:观夫史籍所载,风鸢之由来久矣,可征者实寡,非所详也;惟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之说,或无疑焉。盖将用之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所以辅舆马之不能,补舟楫之不逮者也。揆其初衷,殆欲利人,非以助暴;夫子非攻,故其法卒无所传。
第二种说法是,韩信是风筝的发明者。依据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卷八纸鸢》中说: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筝的发明年代在南北朝时期,即羊车儿之说。支持此说的文章引用的不少,在《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的:高州剌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第四种说法是: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的。所见文著有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第五种说法是由柴茂智先生和刘忠先生在其合著的《风筝的制作与和放飞》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见解。他们认为,风筝的直系祖先不是木鸢,而是测风的鸢旗。鸢旗缘于以鸟羽测风。

⑶ 风筝制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十三世纪时,义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欧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於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於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於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於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汉朝-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於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唐代-将被用於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於宫庭中出放风筝.
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练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风筝真正的考起源,现在已无法证。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就如春秋时期,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候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候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候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美国也有放风筝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富兰格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
风筝还不算体育运动。

⑷ 风筝是谁发明的,风筝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⑸ 放风筝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发明风筝的最初目的是

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的最初用途: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并能作为武器带上火药进攻。

(5)风筝的发明时间扩展阅读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四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四是李邺说。 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世界一致公认的。

1.斗笠、树叶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2.帆船、帐篷说

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妃,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3.飞鸟说

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4.李邺说

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所见文著有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⑹ 风筝的发明时间如题 谢谢了

风筝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风筝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追问: 用途呢? 回答: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满意请采纳

⑺ 风筝是谁发明的 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放风筝是从古至今就受到很多人喜欢的活动,在今天的各大城市的广场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放风筝的人,按传统的观念认为,放风筝最好的时节是农历二三月,以为刚经历过秋冬的肃杀之气,大地回春生气上扬,有一种“上扬”的气可以很好让风筝飞起来,而二月的风比较柔和,比较好控制风筝。

在中学课本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写道“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鲁迅通过回忆自己而时对放风筝的鄙夷,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同时也表达一种乡愁和对封建家长式制度的批判。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在《世界科技》一书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明确记载:“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这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风筝的国家。国外多以“飞唐”、“飞龙”誉之。

风筝,是一种以线牵拉,借助风力升空的玩具,我国北方称为“纸鸢”,南方称为“鹞子”。后来不断改进,在纸鸢头上装有竹笛或琴弦,微风一吹,便发出古筝奏鸣之音,悦耳动听,由此得名为“风筝”。每到阳春三月,风筝高放,五彩缤纷,袅袅飘摇,犹如只只轻盈的蝴蝶、振翅的小鸟在空中争奇斗艳,情景十分有趣。不久前,在上海中山公园举行的首届民俗风情游艺会的中央广场上空,几十只凌云高越、各带巧思的潍坊风筝,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美丽图景。的确,在气候宜人的春秋佳日,云淡风轻,人们到郊外旷野去放自己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风筝,眼看它随风扶摇,高入云霄,不仅是一种赏心乐事,也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
如同许多古老的文化成果一样,风筝首先出现在中国大地的天空上,且问世年代久远。那么,风筝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发明权应该归谁呢?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问题。

据考证,纸鸢的前身是木鸢,其实是古人所制造的早期飞行器。可惜这种技艺久巳失传,古籍上只有片断的记载。有人认为,最早发明风筝的是春秋战国时的鲁班。《墨子。鲁问》篇说:“今输子(即鲁班)削竹木以为鹊(象鹰一样的风筝)。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淮南子。齐俗》称:“鲁般(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集”,再次肯定了这种说法。《鸿书》则更明确地记载道:春秋时期,鲁国欲攻打宋国,于是“公输般为木鸢以窥宋城”。《意林》卷三也说:“鲁班刻木鸢,飞三日不下”。《抱朴子。释滞》也道:“公输飞木之翩翱。”所谓“木”就是“木鸢”的同义词。可见,如果把木鸢作为中国最早的风筝来看的话,那么,鲁班不仅是中国木工的创始人,而且还是最早制作中国风筝的先驱者。从风筝的产生过程来看,远在古代,人类就向往着飞上天空,向往着挣脱一切羁绊的自由,因而也产生了许多充满幻想的美丽的故事,木鸢的出现正是这种幻想的产儿。从鲁班当时的特殊地位看,以他的手艺是极有可能制作出木鸢这类原始的飞行器的。
也有学者指出,“鹊”与“鸢”有别,说鲁班作“木鸢”不可信。据古文献考证,世界上第一只风筝是墨子制作的。《墨子》说:“斫本为鹞,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鹞”、“鸢”方是中国风筝之雏型。

⑻ 风筝是谁发明的,哪个时间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⑼ 风筝是由谁发明的

风筝发明者是墨翟(相传)。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版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权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9)风筝的发明时间扩展阅读:

风筝的构造: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志、动物、蝴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有人设计出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令风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而上。

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蔚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余人来放。

⑽ 风筝是谁发明的

风筝发明于中国,至今已有近2000
年的历史。传说风筝的发明人是刘邦的大将韩信。他把楚国军队困在垓下时,制造风筝,叫身材轻巧的张良坐着风筝,飞上天空,高唱楚歌,使歌声顺风传送到远处的楚营里,是为“四面楚歌”。
风筝最初是为了军事需要而发明的。自汉朝以后一直到唐朝,风筝还是军用品。尔后才从军用逐渐转到游戏、娱乐。风筝在本质上是一种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它是利用空气动力升空的原始飞行器,其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相似。它大约在14
世纪传入欧洲,对飞机的发明有重要影响,可以说风筝是现代飞机的祖先。
人类飞行最早是受到动物,特别是鸟类飞行的启发。当时的人,以为只要插上带羽毛的翅膀,就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我国西汉末年的王莽时代,就有人做了尝试。据《汉书·王莽传》中说:汉朝为了攻打匈奴,玉莽广泛征募有特殊技能的人。一天,来了一位打猎的青年,说自己会飞,可以从空中侦察匈奴。王莽说:好,那就请你飞起来让我看看吧。这位自称会飞的青年用大鸟的羽毛做了一副大翅膀,用绳子绑在两臂上,他的头和身上都披戴羽毛,把翅膀、羽毛用环和带子系住,只见他把两翼左右平伸,像老鹰一样,从高空滑翔下来,飞了几百步远。可惜,由于无法控制速度,他在落地时摔成重伤。这是我国史书上记载的最早的人力飞行试验,这位勇敢的青年可以算是近代滑翔机的创始者了。

阅读全文

与风筝的发明时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