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学思路教学设计

创造学思路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06 18:33:16

创造学结课论文

创新要有什么样的条件?——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学会表达和交流看得很重,认为这也是最基本的“基础”。因为现代社会无论做成一件什么事,都要与人合作,与人共事,就要组织。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使大家明白,并同心协力一起去做。北大总结过一位优秀博士生的经验,他毕业后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为正研究员,不久又被国外大学聘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学习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于学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请教人、与人打交道,动员了很多人为完成自己的任务出力。这是很聪明的。这里,一要有好态度,真诚虚心,不怕丢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国学生这方面表现比较差,我们的知识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学校里组织交叉学科项目是很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学科、行业的人不愿交流,不善交流,“语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这里所说的“语言”,是指“行语”。比方学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学地质的叫“偏光”,学物理的就会看不起学地质的,说是“概念不清”。对学者,这是最大的“帽子”,其实是语言不通。不同专业的人思维方法、治学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这也可说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学科合作,就要大家学会“跨文化交流”。这种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打破人的思维定势,促进创新。

21世纪是国际化的世纪,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没有外语能力不行。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外语了。我觉得,学外语还是取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只会一种语言,就只能用一种方法思考。用不同语言思维,脑子里的活动区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脑子患病,用汉语不会说话了,却还能用英语表达意思。可见汉语和英语在脑子里是两个不同区域操作的。用双语教学出来的孩子比较聪明,其道理可能就在这里。前一段时间听说美国学生不想学外语,有的学校也不重视外语,认为用英语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国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为他博采各种文明的优势要丢失了。但是,美国人还是很聪明的。最近,美国高教协会对美国大学生提出要求,强调要掌握英语和第二种语言,要学会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外来文化的了解。看来美国非常重视这种优势。

我还把数学和计算机工具看成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数学不仅是处理数量关系的科学,而且是使任何学科和思维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纪数学将会渗透到各种学科。而计算机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工具,不会计算机等于文盲。

以上是说创新的基本基础。这些基础不打好,谈不上创新。

其次,要学会创新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面。现在有很多“创造学”、“创新学”方面的书籍,在讨论创新思维问题;还有许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脑功能开发问题。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会有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开设一些这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思维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总觉得,培养正确思维最主要还是靠思维的实践。知道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等名词,让学生有些思维科学意识,自觉地运用这类思维方式去思维当然很好。而根本的还是要从各学科科学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体探索科学规律的实例中来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并且以解决各学科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正确思维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

第三,要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上关键时刻的选择合适与否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至关重要。要是当年居里夫人去从事理论研究,杨振宁去搞实验,大概他们不会有后来这样的伟大成就。做科研,选题恰当就是成功的一半。选择并非易事,起码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及弱点有清醒的认识;“知彼”就是对被选择的对象有明白的了解,还要对社会、国家发展的走势有大致的认识。选择适当就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而这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广泛选择的自由和条件。“学分制”就是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次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多次”是因为“学会选择”有个过程,允许失误。在学校里失误还可补救,到社会上,一次失误就无法挽回了,学校是选择的实习场所。学校还要提供导师给以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选择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很有影响。

第四,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只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提“提出问题的能力”。我曾经挖苦地说,这是“仆从教育”而不是“主人数育”。主人提出问题,仆从去解决就是了。科学创新首先就要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提问题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关键,这个问题一解决,一大批问题就迎刃而解,从而推动科学的大步前进;二要提得恰当、及时,已经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到了可以解决的时候。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然和社会问题,却根本不能去解决,就不能算科学,只是诗人浪漫的想象。所以,学校要创造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环境。我们这辈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处在“勇于接受任务,拼命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却自己从来不提出任务。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这种缺陷。摆在当代中国青年面前的是要发扬首创精神,就不能光听别人安排了。

⑵ 结合实例分析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方法

情境是一堂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⑶ 精心构思、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是怎样的

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教者课前教学设计质量的优劣。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为教学只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但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我们的体会是:必须依靠教者课前的创造性劳动:备课、课堂教学设计。因此教者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教学细节,确定组织形式和具体处理方法,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获取、发现新的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者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虽然能测得大气压值,并能理解测量过程及原理,但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能知其然,达不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更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索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

(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

(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

(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要想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结构方案,教者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获取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者的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⑷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整体思路怎么写

就是写一篇教案。

美术教学设计的特点意义是什么?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方面,试举一例加以 说明 美术教学设计的特点意义:1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就能够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是实施教学课程的前提。2 、做好教学设计就是增强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3 、教学设计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文字组织,语言表述,知识积累,同时促进学习 4 、做好教学设计是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过程,每个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学设计中成长起来的。 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方面,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所学内容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增强其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日常教学中,无论是欣赏一件美术作品,还是用造型去表现一个场景或主题,往往都要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在欣赏现代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画中各种造型令初见者费解,在欣赏这幅画之前,我让学生首先谈谈人在痛苦时的一些表情、感受。拉近学生与画面所反映主题、生活的距离,让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生活有贴近之处,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毕加索画中表现了人民受到种种苦难而造成的暴烈恐怖的气氛,表达他对法西斯的仇恨,而立体主义是他观察、表达事物的一种方法。 二、运用直观物品演示情境 直观性物品在各种教学中都需运用,但美术运用得更广泛,它包括范画及过程范画、模型、投影片、 cd、录像带等其他辅助教具。通过这些直观性教具的运用,学生将会使一些抽象又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在美术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如以语言表达显得十分复杂,但通过直观性的图表或工具来反映十分简单与清晰。例如在将素描五大调子时,运用一只白色石膏球和一个聚光灯教具,石膏球在聚光灯的照射下会呈现出明显的五个调子,这样给学生分析,既形象又直观。而过程示范也是在美术技能教学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法,美术教学中有许多难以表述的东西,看过示范形象便能直观地解决问题。比如,中国画教学,毛笔和宣纸性能的掌握,需要教师反复示范,学生通过反复实践训练才能领悟其法。如果没有示范,任凭你任何精讲细练,学生也很难了解笔、墨在宣纸上的微妙变化。 三、借助文学作品展示情境 文学作品与美术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美的,它们都借助不同的形式表达、抒发各自的情感。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让学生在表现春天的景色之前,朗读一些有关春天的优美散文、诗歌,体验到春天的美好、自然的美好、生命的美好,情感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用视觉形象去表现立体的春天。 四、利用音乐效果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它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渲染情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说美术是形象的艺术,音乐则是抽象的艺术,如能把音乐语言与美术语言很好地沟通起来,教学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艺术是相通的,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使人遐想,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呈现给观众不同的画面。我在上《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这一课时,精选了三段音乐,先播放自然界的风、雨、流水、蛙鸣等天籁之音以及圣 .桑的《动物狂欢节》选段,学生描述所想象的画面,同时展示一组相关画面(自然界的图像和写实风格的绘画作品),再播放雅尼音乐,学生聆听音乐,用简洁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飘渺、激情、空灵、令人陶醉等。从雅尼音乐独特的现代风格引出19世纪末的绘画。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具体的方法丰富而复杂,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其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使他们都能快乐和谐地发展。

⑸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结课作业

找08级luins,一字千金。

⑹ 创造学思想录的课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鲁班是我国的土木工匠们的祖师。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鲁班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建筑任务时,领着徒弟上山一连伐了好几天树,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们起早贪黑,挥动斧头,可是木料还是供应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刚亮,鲁班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了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生满了锯齿般的牙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条,在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种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锯出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皮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鲁班想,如果用铁条代替竹条,就会很坚硬耐用。于是他马上请铁匠打了一个有锯齿的铁条,再用它去拉树,真是锋利极了。这就是锯的发明。
二、字词教学:
1. 字音认读
声誉(yù) 牡蛎(lì) 疆界(jiāng) 俨然(yǎn) 焙烧(bèi) 一筹(chóu)莫展
2. 字形辨识
3. 词语补注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导致:引起。
痕迹:①物体留下的印。②残存的迹象。
俨然;形容很好。
卓著:突出的好。
灵性: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方法也想不出。筹,计策、办法。
焙烧:把物料(如化石)加热而又不使其熔化,以改变其化学组成或物理性质。
开拓:开辟;扩展。
优雅:①优美雅致。②优美高雅。
三、阅读课文,逐个分析,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道理。
(一)放松
1、理解分析:
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2、举例: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
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理解分析:
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一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造就自己的规则”,“规则”是规律、法则的意思。“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是个性化的,但必须是科学的。
(三)多问几个假若
1、理解分析: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不灶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2、举例: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话是讲幼年时的想像力。第二句话是引用人们的话,从反面说。第三句话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正面说。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们的好奇心。长大后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想”。“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后来有的人没能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长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会丧失想像力?
2、举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个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中学生是什么,中学生的答案是“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点”。这是惟一答案。但幼儿园孩子的回答却有50多种。是压扁的臭虫,是猫头鹰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理解分析:
换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问题,就可能有所发现,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个”就是勇敢创造者,面对前人没有尝试的事物,有人发挥了想像力,打破了规矩,取得了成功。
(六)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理解分析:
这一段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说的“ 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也就是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是来自人类自身的“训练”。然后举例证明,启发人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七)看到画面之外
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来自生活的感悟。创造者要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机遇,要从眼前的事物看到发展的趋向。
文中的农民没有想到这条铁路将会给他的产品找到更多的市场,更没想到这条铁路将把他拖入竞争。通过这个例子,指出创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发展、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八)顺其自然
1、理解分析:
这一段也是来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设计”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顺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2、举例:
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专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顺其自然。
我国古代还有一个成语故事,叫“揠苗助长”。
二、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短小隽永,充分发挥出语录体的特点,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
板书:
放松 (猴子痒痒——表情严肃)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亚历山大大帝砍开高尔丁死结)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长大后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第一个锯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打破固定思维)
看到画面之外 (火车-广阔市场)
顺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了解创造性思维品质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意义。
(2)掌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
(3)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本文新颖的表达形式。
2. 学法指导
(1)联系生活实例解读文章内容,归纳总结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内涵,运用于实践。
(2)根据课文提供的范例,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思考“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王戎不取道旁李”、“哥伦布竖鸡蛋”等故事中包含着怎样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句段品鉴
(1)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
品析:以严肃的态度对待重大事情是正确的,但心态却应该平和轻松,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无论大事小事都紧张严肃地对待,则会于事无补。
(2)正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品析:毕加索的意思是,每个人在孩子时都有许多美丽的梦想,但长大以后往往会变得实际起来,但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就得保持美丽的梦想和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创新。“灵性”一词是区别普通人与艺术家的标志。
(3)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
品析:“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指一个人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拦腰截断”则指大刀阔斧地改变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因为唯有这样做,才可能超出自己的思维的“陷阱”,产生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强调了要有新的观念,必须突破思维定势。
写法探究
(1)每章分列小标题,内容上相对独立,但共同围绕创造性思维品质特点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
(2)文中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联系生活实例,把深刻的创造学思想阐述得浅显易懂,能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创造学思想录》是对创造性思维作通俗阐释的经典之作,也是培养同学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难得范例。通过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明确创造性思维的特质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会理解掌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会崇尚创造,追求创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掘创造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难题解析
本文在内容和表达上是如何体现创造性思想的?
从内容上讲,文章八个部分,分别形象地揭示了创造性思想中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多角度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品质的特征和作用。
从表达形式上讲,本文采取辑录性的写法,分列标题呈现各章内容不同的侧重点,阐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列举事例,显得灵活而新颖。同时,语言简洁明了,内容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考点指津
例:阅读《看到画面之外》,那个衣荷华州的农民思维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说明: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名师点拨:做此类题目,要仔细去斟酌用词,文段中的人物很显然只看到了眼前的事物。
参考答案: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不能高瞻远瞩。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发展的洞察事物的能力,缺乏发散思维的能力。

⑺ 什么是创造学,创造学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1.人人都有创造潜力。

2.创造潜力是可以培训而激发出来的。

⑻ 写出创造学这门课程在机械产品开发中的意义与应用。

创造力的开发
知识产权的维护,创造理论的应用(创造技法的应用)三方面论述,给分给分

阅读全文

与创造学思路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