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汽车漂移是怎么做到的
1.首先是按下↑+→+Shift进入普通飘移状态(最少0.95秒!一下相同!)
2.其次是放开→和Shift建。按下←,摆正车头(注:第1.2.部不能放开油门↑建)
3.在飘移结束时(也就是飘移轨迹断开,轮台下的白光消失时),马上放开油门↑,再马上按下去即可完成一次连喷!
㈡ 关于汽车的漂移技术
F1是完全不同于其他运动的 特别是这样的赛道比赛是不可能要求车手使用漂移的。先说下漂移吧 其实漂移的原理是这样的:对于后驱车来讲 这样的配置是将车身的驱动力引向后方使得车身的重心向后轴偏离 在告诉过弯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使得赛车后方为驱动力的施力物而有滞后的方向变化 因此在在过弯时车头迅速做出反应 而车尾要滞后反应。但正因为如此赛车在进弯时可以不用损失太大速度 而可以采取早推头进弯的策略减少过弯的速度损失。好,说道这里便将话题引回F1 。 要知道F1的车身加上车手的总重量在600KG以内 可以将是非常的轻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F1赛车的比赛平均时速200KM/H以上的 速度是非常大的。 一般弯道的话 F1的过弯速度是在150~180KM/H之间。我们初中都学过,速度越大物体周围的压强越小 。因而F1在高速行驶时的升力是非常大的。为了能让F1在地面上跑的更快 ,必然要增加他的下压力 于是F1的造型就完全不同于其他赛车。F1的空气动力学是非常严谨的,甚至是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都会被重新设计出路来增加下压力或者是减少行驶阻力。因而简单来讲,正因为速度过大,任何一点小的气流改变都会使赛车失控,这是非常危险的。在F1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 为什么有些车只是前鼻翼被撞坏了 任然要回维修间重新装上一块了 。原因便是上述所讲。 但其实三大汽车赛事中 WRC的赛车在过弯时是要漂移的,他充分利用的了漂移的原理 但理由很简单 ,他的速度相比F1 、勒芒、GT1 GT2 F3那些赛事 慢多了。所以他只能在弯道时减少速度损失来获得时间的增加 希望能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㈢ 漂移的创始人是谁
土屋圭市(1956年1月30日生),日本知名甩尾车手,有「甩尾王」之称。他已于2003年宣布退出车坛。他曾驾的的赛车中,以丰田AE86最有名。
日本媒体常常会把他的名字误写为「土屋圭一」。en:Keiichi Tsuchiya ja:土屋圭市 土屋圭市1956年一月出生日本长野县,家中经营的是传统铁工厂事业,与一般正统科班车手不同的他,没有显赫背景亦没有受过正规赛车驾驶训练,但天赋却是他最大的本钱,对车认知尚未启蒙,也是向朋友购买被撞坏的事故车,自我锻炼跟随“山路爆走族”,成为午夜奔驰的飙车手一员。尽管如此,这段期间他逐渐培养起对车的热诚和喜爱,一点一滴培养出机械天分和驾驶技巧,尤其他认真探索所谓的弯道极限,亦让他开始养成甩尾派掌门人的风范。不过,土屋自承在年轻飙车岁月里,午夜山道竞走对学习赛车并没有帮助,尤其多变的道路环境,驾驶人比胆识、比幸运成分较高。
在一次驾驶KPGC10撞山事故后,他选择与一位玩车前辈藤冈于冬季,上自家附近的碓冰山道,在雪地中驾驶来锻炼技术,该山路以多变的一百八十四个弯道著称,是难度相当高的一条山路。土屋选择雪季湿滑的道路环境,开始掌握动态且训练出挽救失控的技术,进而玩出自己的风格。横移过弯体验失控临界点的刺激,在土屋观点,开车不单仅追求速度,讲究的还是那种刺激与乐趣。伴随他成长的AE86,是他最为推崇的平价跑车,当初从朋友手中购得后,便与土屋圭市一起成长,也因此这款车对他个人意义非凡!成名后的他,仍点名AE86为最佳驾技锻炼工具,只要认真练习便可从该车上获得进步。
出道较晚的土屋圭市,1977年二十一岁的他正式加入职业赛车,以山道车手身份与其他菁英竞技并不容易,新手身份的他并没太大收获,之后他持续奔走于日本各级房车赛中求取佳绩。直到1985年的全日本房车锦标赛,他以ADVAN赞助商为主的AE86厂车,获得Class3分组年度第一名而开始窜起,之后于1988年又拿下日本丰田杯总冠军、全日本房车赛分组第三名和澳门房车赛第四名。九零年代起,他不但持续扬名赛道且步入演艺界客串演出,高曝光率使土屋圭市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新赛车明星,1994年他驾驶Porsche911涡轮厂车拿下铃鹿一千公里耐久赛亚军,接着又分别在十二小时耐久赛和二十四耐久赛里,驾驶NSX拿下冠军与分组第一名。之后征战多方甚至远征美国Nascar系列赛,直到公元两千年,土屋圭市以丰富经验和战绩,正式加盟由铃木雅久里领军的ARTA赛车队,以NSX厂车进军全日本GT赛。在日本赛车界中,大家都对他的驾驶技术印象深刻,尤其在弯道下坡,他惯以高速甩尾增加弯道速度追上对手,这种特殊驾驶技巧在当时还无人能出其右。
除个人草根性特质,土屋还多了份亲切感,昵称“Keiichisan”的他比其他车手更贴近群众,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在早年个人制作录影带中表演飙车甩尾,日本职业赛车协会以有损车手名誉理由,一度吊销他的赛车执照,这对赛车手来说,是相当沈重的打击。幸运的土屋圭市,却因此声名大噪并以轻松诙谐的姿态,活跃于演艺圈及文化界,举凡各类汽车周边媒体,均会出现土屋以嘉宾或主持人身份,评论、试驾多款跑车及改装车。稍早,他拥抱着超人气推出自创品牌“Kei”改装品牌,当然,针对甩尾族的消费成分居多,从出书、电影演出、监制和漫画监督,都使土屋圭市逐渐建立起为数众多的拥护者。
近几年,一部他个人监督的漫画“头文字D”水涨船高,由于主角车AE86为土屋最爱,且角色出身与他个人相近,许多人均揣测这是否影射个人故事。在他出版的个人传记中,土屋对此提出说明,对他来说AE86是训练与考验新手技术的跑车,该车的能耐可反映车手技术且价格便宜,因此,以年轻人为主题的头文字D,才会将AE86列为山路飙车族群之最佳选择。至于带水杯送豆腐、水沟盖过弯等驾驶技巧,为了不影响读者想像力土屋并未发表评论,指出为杜撰或者亲身体验,但他始终强调,进入赛道的成就并非偶然,还是仰仗不断反覆的练习,方得以造就出一位优秀车手。
㈣ 什么叫汽车漂移
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挂挡加油(最好是前驱的车)起速后 拉手刹车 加油门
想往哪漂 就往哪打方向 动作要连贯 车速不要太快了 小心翻车~! 谢谢你认真的回复!! 哈哈,漂移就是利用汽车侧划来完成弯道的一种技术 比心机研究头文字D拉.......
成日想住飘,注意会飘上天 你就别做这种梦了,现实生活中,百姓用的车,很难能做出那种动作,如果你实在想领略那种感觉,给你个好办法,既省钱又安全.冬天的时候,找个美人的大空场,最好是在冰面上,你就大胆的漂移去吧!!!!!!知道你决的漂移不再有吸引力.为止.一定选好地址,别让爱车冬泳哦 建议你先去玩玩电脑游戏《极品飞车7》或《极品飞车8》
那里面都可以学飘移和实际中一样。
顺便说一句。好车过弯是不需要飘移的。
只有象拓海开的那种垃圾车才需要飘移。 汽车产生漂移的原理
归咎到底就是一种: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便会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
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
实际上1,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状态的简单操作:
产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
2. 转弯中拉手刹
3. 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
4. 转弯中猛踩刹车
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
1,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
注意1和2,3和4分开,
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
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驾驶的师傅就叫我打方向盘不要太快哦);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种漂移方式,实际上都在上面五种之内。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刹产生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后,就应该放开手刹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务就是要调整车身姿势。因为路面凹凸、路线弯曲程度、汽车的过弯特性等因素是会经常变化的。所以车手经常要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离合器(不推荐),以让汽车按照车手所希望的路线行驶。
先说明一点原理:要让车轮滑动距离长,就应尽量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要让车轮少滑动,就应尽量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说过,一个是让车轮太快或太慢地转动,一个是减小车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让车轮太慢转动的方法即是踩脚刹或者拉手刹了(再强调一次:脚刹是作用于四个车轮,手刹是作用于后轮的。不管是否有手刹作用于其他车轮的车,我所知道的有手刹的赛车全都是我所说的情况)
踩脚刹:四个车轮都会减速,最终是前轮失去较多摩擦力还是后轮失去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论。
拉手刹:前轮不会失去摩擦力而后轮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产生转向过度了。因为无论脚刹、手刹都有减速的作用,所以车很快就会停止侧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车轮长距离侧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驱动轮高速空转,必须要装有LSD的、功率足够大的车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要有LSD呢?因为车漂移时车身会倾斜,外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内侧的车轮压力小。没有LSD的车会出现内侧驱动轮空转,外侧驱动轮转得很慢的情况。这个转得慢的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大,车的侧滑就会很快停止。
车分为前驱、后驱、四驱,没有驱动力的车轮是不可能高速空转的。那么前驱车的后轮就不能做长距离的侧滑,如果驱动轮(即是前轮)高速空转,侧滑比后轮多,漂移角度就减小,所以前驱车是不能做长距离漂移的。四驱的车很显然是可以的。后驱车呢?后驱车前轮没有驱动力,但前轮可以向车身滑动的方向摆一个角度,所以后驱车也可以作长距离漂移。
侧滑距离与侧滑开始前的速度有关,通常会越滑越慢,最后还是停下来,但如果场地允许、控制得好,理论上可以做无限长的侧滑。因为打滑的车轮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侧滑的轮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当这两个作用平衡时,车的速度就不会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转圈)就是无限长漂移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做出转弯半径较大的无限长漂移。
上面说的都是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知道这些原理之后,再说--
调整车身姿势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轮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别是对于后驱车
2.调节油门、刹车,令车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就产生重量转移,通过重量转移控制车头向外滑更多还是车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刹再次产生转向过度。
注意:2中,后驱车(或动力分配比趋向于后驱的四驱车)加油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为后轮转速太高而减小摩擦力,车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讲解:
最大漂移角度 :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夹角如果大于这个角度,就必须要停车(不停的话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产生时。
后轮驱动车来说,因为前轮没有驱动力,不能产生高速空转向外滑,只是*地面对前轮的侧向力控制车头运动。所以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最多只能和前轮最大摆角相等(不同的车前轮摆角不同,一般轿车的前轮摆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点的话,除了停车再起步之外就没有任何方法恢复正确行驶。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而是附图红色标志出的角度,弯越急,显得角度越大。
后驱车也有前轮抓地力不够、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同样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则也必须停车才能恢复正常行驶。
前驱车因为可以保持后轮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门让前轮向外滑,所以前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驱车因为前后轮都可以高速空转,加油时有前轮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为什么?因为加油时重量转移到后轮,前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轮可以向外摆,那么四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后驱车大。( DRIIFT : 反对意见出现,后驱车在完整的车架SET UP 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较三种驱动形式的车,前驱车是最容易驾驶、最安全的。(DRIIFT: 反对意见出现 ,呵呵我觉得FR最好开,停车的时候真是"感觉好极了")
漂移的出弯:
出弯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漂移了,结束方法与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样。
对于前驱车,
1.加油使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产生的时候,前驱车基本上是转向不足的)
2.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
3.也可以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
对于四驱车,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则不一定奏效。
对于后驱车,最主要*2。视具体情况而定,车的重量分配、驱动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影响。
注意整个漂移过程中(包括产生、中途、结束)车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备出弯的时候不要把车头指向路外侧,而是应该指向内一点,让车滑到路最外侧时横向速度刚好为零,这就是完美的出弯。
后记:
开不同的车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了解车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适应过程。在拉力赛中,因为每个弯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赛季已经跑过这赛段,路面也不会与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赛中过弯都崇尚“慢进快出”的原则--进弯前速度慢一点,看清楚弯道之后就可以加大油门出弯。用这个原则过弯不但不会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㈤ 汽车漂移是从那个国家最早发现的
是在早期的F1比赛中
发现踩着油门方向反打过弯比较快
当然这和那个时候的车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F1很少发现用这种方法过弯。
要说是哪个国家真的不知道啊
㈥ 汽车漂移和摩托车漂移是谁发明的,漂移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谁能告诉我
是在比赛中 车辆失控中 慢慢摸索出的过弯技巧
漂移过弯可解决转向不足的情况
㈦ 汽车漂移高手是谁
我觉得是中国的李涛,不信你看.就算是漂移高手用这车也不一定能做到:
成名于网络的“山寨漂移王”李涛,18岁,家在贵州开阳双牛镇三河村,刚开始只是对电脑汽车游戏非常痴迷,因为常跟开车的父亲一起送牛奶,结果学会了开车,并逐渐迷恋上了驾驶的感觉。因父亲对李涛的驾驶技术比较放心,后来就让他独自开着那辆花了2980元买的长安小货车去送牛奶,因为送牛奶要经过的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所以一来二去李涛也就练就了一手好车技。在李涛看过《头文字D》之后更是对拓海的漂移念念不忘,想不到06年一次下雨天有惊无险的事故,使他顿悟漂移。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刚开始家里极为反对,因为这很危险,但李涛的痴迷使家人开始支持他,网上出现的那款破旧长安后驱小货车是他稍经改装,便成了一部漂移“宝驾”。李涛平时对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世界越野拉力赛(WRC)非常关注,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拿到赛车手执照,然后成为一名真正的赛车手。
10月22日在吉源汽车公园,李涛驾驶着他那辆款改装的破旧长安后驱小货车与被贵州赛车界誉为贵州拉力“未来之星”的专业赛车手王浪涛“一决高下”。经过绕桩、漂移入库、定点漂移,最后是专业车手王浪涛以微弱优势取胜,但李涛的表现也是为王浪涛、贵州电视台、贵阳晚报的记者和在场的车迷们赞叹不已。“悟性高、有天赋、潜质强”这是吉源汽车公园总经理包新对“山寨漂移王”李涛的评价。
“山寨漂移王”李涛在家乡崎岖山路上开着长安小货漂移表演的视频已经在网络上被各大视频网站争相转载,视频内容是李涛驾驶自己的破旧长安微型货车,在狭长山道上演漂移、180°掉头停车等高难度车技。在网络输入“长安小货车漂移”,就能看到4000多篇的链接,仅是优酷网的“小货车漂移”点击率就超过了100万次。
㈧ 汽车漂移
我来把我这一年多来练习漂移的经验和知道的要领在这里系统的说一下。首先,我来说说为什么要漂移。漂移不只是因为好看才发明的,而车辆在失控时的“漂移”现象,也只是能称为侧滑而已,正如我经常提及的那句话,POWER IS NOTHING WITHOUT CONTROL。漂移也是如此。只有你能随心所欲的控制了这个技术动作,那时才叫你会漂移,如若不然,只能说你是在练习漂移。而我自己目前,也只是练习漂移而已。那为什么要漂移呢?那就是另车更快的过弯的一种方法,当然,漂移也是一种特技动作,不可否认漂移的确从视觉上和感官上很有吸引力。也有一种说法,说只有四个轮胎紧咬地面,靠走线位,切APEX,才是最快的过弯方法,漂移过弯比这种走线位的方法慢。其实未必,首先看是什么地面,如果是柏油路,速度非常快,一般走线位比较好,因为这样最安全,速度越快漂移越不好控制。其实只要是高速过弯轮胎多少都会产生漂移,甚至你察觉不到。这就涉及一个轮胎与地面摩擦力的临界状态,什么是临界状态呢?经过实验。轮胎与地面保持滚动摩擦,也就是基本不打空转的时候摩擦力最大。当轮胎开始打空转,变成滑动摩擦时,摩擦力反而下降20%。所以,当轮胎保持在要滑,又没滑的时候,这就是摩擦力发挥到大极限的时候,ABS也就是根据这发明的。所以,当你觉得你的轮胎还是紧咬地面时候,说明你还没有把轮胎的的摩擦力发挥到极限。当车漂移的时候,当然是已经超越了最大摩擦力,所以这时速度比咬地时快,如果你能很好的控制漂移的路线,用漂移走出线位来,当然比单纯的咬地要快。这还涉及一个角速度和线速度的问题,太深了就不提了。不过人家真正的高手可以确保用轮胎的临界状态去走线位,那真是最快,咱们普通人就先别要求那么多了。
再说说什么车可以练习漂移,重心高的车不行,比如越野车,SUV,这样的车最好别试,即使是后驱也别试,容易翻车。减震特别软的车,没改装的车不行。也是容易翻,还特别不好控制。还有就是特贵的车,不建议呵呵。撞了心疼。说完了车,该说地面了,什么地面比较合适呢,本人觉得土路最好,其次是水路,沙石不太好,首先北京就没有沙子路,石头这玩意就算了,除非轮胎不想要了。如果你选择比较平整的柏油路也行,就是需要胆量和技术好一点,因为柏油路需要比较高的速度才行。对轮胎的磨损也最大。雪路比较特殊,其实雪路我认为是最好玩,难度也比较大的。因为要想漂起来,雪路最容易。最后说说什么车比较适合练习漂移。首选当然是后驱,如果您拥有一台高性能的后驱车,又对漂移有兴趣,那么我恭喜您,这是最好的选择。您也不需要考虑惯性漂移,您只要练会POWERSLIP就够厉害的了,方法N简单,入弯,减档,弯中前段猛加油,产生OVERSTEER(转向过度)后控制方向。绝对够潇洒。如果您有台比如WRX一般的或者EVO一样的四驱车,那么漂移的方法和前驱基本相同,直接参考前驱就差不多了,其实有的四驱系统和后驱十分相似,是偏向后驱的,可以做和后驱基本一样的动作,这里就不说了,前面都是废话,现在就说前驱吧。
前驱要想做漂移没有足够的速度是不行的,所以比较费劲。首先从拉手刹方法说起这里我直接引用我上次写的帖--<如果是一定要大角度,那么那样的漂移做出来只属于特技了。真正的漂移目的是尽量损失更小的速度,去过弯,又可以获得更多的转向,就拿前驱说啊,你可以速度很快,但你肯定损失转向,那就是转向不足啦,其实前驱当然有办法做大角度的漂移,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手刹,不过推荐你不要在柏油路这么干,我以前练的时候,由于失控,结果撞啦。用手刹特别不好控制,刚拉的时候你感觉几乎后轮没怎么滑动,但就是在一瞬间,就突然甩起来,力量还特大,所以你要想用手刹,就一定要把手刹调成轻轻一拉就把后轮锁死,而且要把那个扣给拆了,不能边滑结果一着急手刹松不了了。如果你配合的好,可以做大角度漂移>手刹这玩意我现在已经很少用了,用的时候也很小心,主要是因为用手刹不但是笨方法,而且占了一只手,只留一个手扶方向盘。很危险,我那次撞到了弯外的台阶上,就是因为只有一只手扶着方向盘。结果坏了左前避震,左前左后两条轮胎,撞飞区环卫的垃圾桶一个。前保险杠也牺牲了。继续说别的方法,重量转移法。也可以叫负重转移啦,也就是之前我提过的弯前制动和弯内制动法。当你高速入弯之前,车的重量是几乎平均分配在四个轮子的,所以,当你在入弯时,大力踩下刹车。这时车身由于惯性,把部分负重转移到两个前轮,后轮这时的负重就相当的小,摩擦力自然也小了,这时猛打方向,车尾就会甩起来。其实所说的弯中弯前收油门,道理和这两个一样,都是靠前轮增加负重后轮减小负重。然后我再说说惯性漂移,这里也直接引用我以前写的--<我现在主要是利用类似惯性漂移的方法,让车在高速入弯后靠改变方向自己产生漂移。高速入弯,克制你想制动的欲望,至少60以上,然后以迟入弯的方法,就是比普通的切弯点晚点,因为太早漂移的话就会朝弯心撞去啦,根据你速度,速度慢就利用纯惯性漂移,假如入左弯,就先朝右拐一点,然后再突然朝左打,这样目的可以在车身旋转后增加旋转速度,惯性的原因,要是速度快基本不用这样,直接快速左打,别太快,开始慢一点,要是开始就 特快,前轮一打滑,就几乎没什么效果了>这里补充一点,开始向右打的原因也和负重有关,目的就是给右前轮增加负重,然后靠惯性,让车身以右前轮为基准旋转。一般柏油路使用惯性漂移比较吓人,我问看我漂移的的朋友什么感觉,人家说反正比较可怕,车身突然扭过去,四个轮子一起冒烟,横着滑过去。最后,给大家说说雪地漂移,雪地可以说是练习漂移的最有意思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前驱,也可以轻易做出和后驱一样的感觉来。而且用之前的笨方法就是拉手刹最好玩。入弯,打方向的瞬间,或刚打方向就马上拉手刹,尾部侧滑,松开手刹控制方向,要领是让车平稳的过弯,回轮的时候速度要稳,不能太快。试几次我相信有心的朋友就能练好,那种过90度弯,过弯时车头直指弯心,你必须看着侧面车窗控制方向的感觉绝对爽:)不过我也付出过代价,速度太快,横着滑到弯外,撞上台阶,最后造成后桥变形,不得不花银子换新的。
(选读篇)最最后,给大家说说最高级的漂移方法。这些都是我基本没在生活中试过的。方法一scandinavian flick(多谢‘大宝地克拉吃’DX提醒我这名字的全称)〈参赛车都是没有ABS的。刹车一脚就可以抱死,选手在一般是土路上,反正不是柏油路,高速冲入弯内,根据经验判断切弯的路线,然后一次性把轮子抱死,这时抱死的前轮基本没有导向力,所以无论你怎么打都不会改变车的方向。然后这是开始打轮,比如是朝右,打到一定程度时也基本滑到了要入弯的地方,迅速松开刹车,这时由于前轮胎突然恢复导向力,迅速把车身拉向右侧,车身高速向右侧旋转,产生漂移,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并不复杂。但是要想掌握好时机,和前后的速度。真不是简单的事。我只在雪地上试过,因为轿车有ABS不能锁死,所以只有雪地和没ABS时比较相象>。
方法二 连续漂移法,其实我觉得更应该叫S弯漂移法。道理和前面的基本一样,其实是上面的方法的延伸。熟悉比赛的朋友都知道该如何过S弯吧。就是切两个连续弯的APEX,尽量走直线,这样速度最快,但如果是土路,雪路,弯度大,肯定会产生漂移,怎么办呢,这个方法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你觉得,完成第一个漂移后紧接着打反方向,去做另一个漂移,那就错了,有两点你没考虑到,第一,S弯一般比较急,没时间等车身慢慢的去旋转回来,第二,干打方向只是单纯的等车转过来,你没办法决定车什么时候转过来,这时你就错过了第二个漂移的切入点。好了,这个方法就是来对付这个问题的。假设一个土路S弯,先右转,紧跟着左转,高速入弯,先让车产生向右的漂移,如果弯很窄就需要用走惯性漂移的路线,先往左打,然后猛的朝右打,这时车开始入第一个右弯,当漂移到一定位置时,这时车身已经有点转向过度了,然后保持大油门(关键),把前轮猛的打向左边,别以为这时车会马上左转,绝对不会,当你保持大油门时,前轮驱动力过大,打滑后导向力同样很小,跟上面一样,这时车身只会很慢的旋转,这时是最奇怪的时候,因为车正在朝右漂移,但轮子朝左,而且车身几乎没改变方向。哈哈这时已经漂到第二个弯了,需要左转了,当你到达第二个切弯点时,迅速减小油门(关键),这时原来已经打好方向的朝左的前轮迅速获得导向力,快速的带着车身朝左旋转。开始进行第二个漂移,这样就成果的完成了连续漂移过S弯。整个动作是由两个漂移甚至是惯性漂移完成的。神奇吧,嘿嘿,快找个游戏试试吧,生活中我看咱们就算了吧。
说了一大堆,好累,希望大家研究的同时,也注意安全,多思考,开始同学习。要多用脑啦,千万别光是傻做哦。
补充一点,关于HEEL AND TOE趾跟动作,想流畅的过弯,不会这个动作是不行的,懂的朋友我就不说了,给不懂的朋友说两句,就是入弯前要换档,换底档,但高速入低档变速箱里齿轮的速度就会不匹配,生挂就会拽车,也废离合器片,就需要哄油门提高另一端的齿轮速度。但入弯前又要减速,所以右脚就忙不过来,就需要这个动作,用脚尖踩刹车,脚跟哄油门,一次到位,挂档,入弯。我是采用TOE AND TOE用前脚掌左侧和右侧同时控制刹车和油门。根据你的踏板位置和习惯来决定。其实前驱过弯还有一种左脚制动技术,太深太深,这里讲漂移就不多说了。
㈨ 漂移是谁发明的
鄙视上面的,你问的是漂移是谁发明的,又没有问漂移的定义。漂移是日本前GT赛车手土屋圭市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