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卫生纸的发明,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擦
造纸是中国早在汉代时的一大发明,但是直到元朝,这一技术的产品才被运用于人们最实际的生活:如厕。后人揣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厕的卫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
连擦屁股的纸都要先用脸试试软硬,这孝心实在是可圈可点。那么,竹片呢?软硬估计已经不是问题,竹子的问题在于毛刺甚多,万一竹片不够光滑,伤了使用者的臀部,实在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
《南唐书·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这堪称是礼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了。
皇帝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用的什么物件都应是不同凡响,有异于常人的。就拿不太雅的如厕用的手纸来说吧,皇帝的那个地方就要比百姓更高贵一些,高贵的地方当然就是用高贵的东西擦拭,所以明清两代帝王的手纸就属于高档的奢侈品,如果硬要比较的话,明皇可要比清帝顶级的多。
据明代谢肇淛所记的《五杂俎》记载:“大内供御溷厕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蚕所吐成茧,织以成帛,大仅如纸。每供御用之物,即便弃掷”。谢肇淛所生活的时代相当明孝宗,即弘治皇帝时期。皇帝如厕用的手纸是四川一地所贡的用野蚕茧织成的粗丝布,像一般手纸之大,用后丢弃。弘治皇帝自幼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即位后在明代皇帝中以廉洁远色著称,应当懂得勤俭。即使这样一位皇帝,用丝帛当手纸,真是太奢侈了。令人称趣的是,后来这些被皇帝用后的丝帛,却被一名太监看着可惜,就一张一张地积攒起来,统一清洗晒干后,竟然织成一幅帘帐,挂在他的小屋里。[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次,皇帝闲游散步,正好看到了这个帘帐,这个帘帐是很有特色的,一小块一小块地织补起来,就象僧人百衲衣一样,吸引了皇帝的眼球,于是就问此为何物,太监不敢撒谎,就如实招供是用您老人家的“手纸”做的。皇帝大为惊愕,大呼这太可惜了,这才下令以后如厕用纸代替,不要再用帛了。实际上粗帛的吸湿性并不如草纸,皇帝用着也不一定舒适,这样用也就是显现其身份的特殊性,用着不当回事,看到被别人重复利用才喊着可惜,纯属作秀。
后来明代皇帝用的手纸也不一般,是用内官监纸房抄造,呈淡黄色,绵软细厚,裁方可三寸余,由专门管理净房的近侍太监收着,随时进呈使用。三寸见方的手纸尚不及巴掌大,哪有现代人那样用的放心舒服,皇帝尚且如此,一般老百姓可见一斑。
到了清朝,马背上下来的后代可节省的多。慈禧太后用的卫生纸是将一大张白棉纸,按需求裁好后,用水将纸喷得发又潮又蔫,然后垫上湿布,用热熨斗熨两遍,使原来带毛发涩的纸变得光滑平整,叠好备用。这种卫生纸对太后来说,不一定是如厕用,也是她的经期用纸。对于男性皇帝,就没有这么好了,光绪用的如厕手纸,就是普通的揉过后去掉内硝的裱心纸,就是衬裱字画的毛边纸,很一般,并无特别之处。
一叶而知秋,一张不雅的手纸,在炫富上清帝输了明皇一局。可不管是明皇还是清帝,与当代人比较就更不起眼了。现代人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连手纸也变得讲究起来,购买时看完牌子看克数,又看是不是原木浆的。相信那些皇帝在天有知,也是非常羡慕的。
B. 造纸术发明以前
史上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书写文字呢?
这个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以留专下痕迹和记载的为准,旧石器属时代的洞穴中 ,人们处理石面时,用石器工具刮石灰岩,使其露出类似白垩的那种白色,以其作为画底。然后,他们把一些图像刻到洞壁上,如果石灰石够软,就用手指刻,如果石灰石较硬,就用锋利的燧石刻,他们记录的是最古老的图画文字。
夏商周时期人们在兽骨,龟壳及石头上镌刻文字,得名甲骨文。当然当时已经有绢布,丝绸,所以有些文字会写在上面用于记录,但成本过高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的,顾不常见。
到春秋战国时期就用竹子和木头削制成的狭长片状,在其上进行书写,简称“竹简”。比较有名的是“云梦睡虎地秦简”,是在一做秦代墓葬的墓里发现的。现为国家重宝,也就是两千过年前的秦朝,有一个叫做“喜”的基层官吏的墓里发现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等等。
C. 世界上都有哪些发明(1965年之前的)
郭守敬:高表、玲珑复仪、观象台
张衡:漏水制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洛下闳:赤道式仪器
苏颂:天象仪
莘七娘:孔明灯,走马灯
马钧:龙骨水车
丁缓: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杜诗:水力鼓风机
李治(不是那个唐代高宗):测园海镜
想不出来了。
这些够了吧。
太多了。
你也可以去网络查查。
我只能回答这么多了。
D. 它是在金属物体发明之前发明的。它叫什么
电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说是发明,只能说是发现。早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发现用毛皮磨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绒毛、麦杆等一些轻小的东西,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电"。
一、电的历史
公元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实验,发现了"电力","电吸引"等许多现象,并最先使用了"电力","电吸引"等专用术语,因此许多人称他是电学研究之父.1734年法国人杜伐发现了同号电相互排斥,异号电相互吸引的现象.1745,普鲁士(德国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莱斯特在实验中发现了放电现象
18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电学家富兰克林又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他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的物体之中.如果一个物体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正电(或"阳电");如果一个物体少于它正常份量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负电(或"阴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
1800年春季,有关电流起因的争论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伏打发明了著名的"伏打电池".这种电池是由一系列圆形锌片和银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装置,在每一对银片和锌片之间,用一种在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中浸过的纸板隔开.银片和锌片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作为电解液,它们构成了电流回路.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电池,是由很多银锌电池连接而成的电池组.但在当时,伏打能发明这种电池确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电池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可以人为控制的持续电流,为今后电流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电流效应的应用打开了前景,并很快成为进行电磁学和化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二、电的意义
电和电流被发现以后,电的影响便无处不在,它的产生还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世界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E. 发明之前似乎不太需要,但是发明之后却离不开的一类东西称作什么
电,发现之初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后来深入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现在显得无比重要没有都不行。
F. 在卫生纸发明之前是用的什么
我觉得是用木棍和零在代替,,零就是根本就没有用卫生纸的环节。
G. 在文字发明之前,古人采用的是( )的方法
在文字发明之前,古人采用的是结绳记事的方法。
结绳记事是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我国古代文献对此有所记载。《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
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典故
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不可靠。
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以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并且对于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
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如此像“同心结”自古以来便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等,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
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H. 纸发明之前古代是如何生活的
在纸张发明出来之前的生活中古人所用书写材料是竹简,另外他们上厕所之后所用擦拭工具则是“厕筹”。对于古人来说,纸张最重要的用处就是拿来书写。纸张最早诞生于西汉时期,但是因为当时制作工艺不够成熟,所以纸张的质量与数量都十分有限。待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良之后纸张的数量虽然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并未得到全面普及。在纸张还未出现以及还未普及的时期里,古人所用书写材料主要是竹简。
厕筹的使用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重复使用的。每用完一次,古人都会将它拿去清洗干净,以便下次接着使用。当然除了厕筹之外,古人也会拿树叶、瓦片等物来擦拭屁股。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并没有因为没有纸张而过不下去日子。
I. 造纸术发明之前都是用什么写东西的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住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J. 日历发明之前人们都怎么生活
日历发明之前,人们也都是正常生活,然后有人就去想办法发明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