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钟表,可以把测时的结果保持下去,这叫“守时”。
守时的工具通常是时钟。
在水钟、沙钟以后,人们发明了机械钟。从古老的挂钟到细巧的快摆手表,都有一个摆。只有不停地走动的摆才能指示时间,才能使钟表走得准确。
摆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用摆的振动来计时的钟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1583年,在意大利比萨城里,有个叫伽利略的青年到教堂中去礼拜。他看到一盏绳索吊在屋顶下的铜灯被风吹动,灯就慢慢地前后摆动着。这种摆动是一种普通存在的自然现象。长期都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伽利略却抓住了这个现象:摆动既平稳又均匀,每次摆动的时间是否是一样呢?当时还没有钟表,没法比较。
后来,在课堂上,老师说:“一般来说,人脉搏的次数是稳定的。”这给了伽利略以启示:能不能用脉搏来测定那盏吊灯的摆动周期呢?他再次做礼拜时,用手指按着自己的脉搏默数次数,同时仔细观察吊灯往返的摆动。他发现灯的摆动,每次经历的时间总是一样。虽然,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直到完全静止为止,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却不见变小。实验还发现,绳子越短,每一次摆动经历的时间也越短。他终于发现,摆的摆动周期和幅度无关这个单摆摆动的等时性规律。
伽利略很想用摆来指示时间,由于当年宗教的盛行,科学真理的传播被禁锢了。伽利略没有能如愿。
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对伽利略发现的单摆等时性规律又作了进一步研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用摆的振动来计时的时钟。这种摆钟大致分为摆动部分和计数部分两大结构。计数部分通常采用指针和度盘式数字显示。而利用这种原理制造出来的机械钟在世界上应用了300多年。
为什么摆会摆动呢?这同地球的吸引有关系。当摆在位置上失去平衡的时候,重力和线的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产生了一种使摆返回平衡位置的力,引起摆动。单摆运动的周期和地球的吸引力有关系,因此,必须在同一地方,地心吸引力相同,摆才能具有等时性。
早期的机械钟都是造得较大的。英国伦敦议会大厦有座巨大的钟——大本。大本有四个钟面,在四角形的塔上,每边有一个,每个钟面的直径8米。它的分针有3.5米长,钟面上的数字高75厘米,钟摆有200千克重。
人们为了改进钟表,使它造得更细巧,于是想到了一种弹性物体,因为单摆的摆动是一种振动,而弹簧也能自由振动。人们发现,构造一定的弹簧,它的频率总是不变的,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了摆轮游丝。游丝是一根螺旋形的弹簧,一头安在摆轴上,另一头安在一个固定的金属片上。摆轮向左或向右推动,游丝时而卷紧,时而松开。有了摆轮游丝,人们造出了怀表和手表。
为了使手表走得准,人们不断加以改进。手表转轴上安上钻石,减少磨损,使寿命长,手表制造注意到了防震、防水、防磁性能,发明了自动表、日历表、快摆表等。手表走得准确与否,同摆轮游丝的周期有关,摆轮周期越短,摆得越快,走得越准。人们制造出快摆手表,摆轮每秒钟来回摆6次,比普通表快上一倍,它走上一天,误差只有6秒钟左右。
2. 机械钟最早由我国唐朝那位高僧发明
僧一行。
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一撞钟。
有个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设计了一个黄道游仪,并已经制成了该仪器的木头模型。在一行的支持和领导下,于开元十一年(723),用铜铸造成此仪器。这台仪器既可以用来测定每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可以用来测定月亮和星宿的位置。
同年,一行和梁令瓒等人在继承张衡“水运浑象”理论的基础上又设计制造了“水运浑天仪”。水运浑天仪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轮,每天一周,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水运浑天仪一半在水柜里,柜的上框,有如地则自然撞钟”。整个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又能自动报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过了张衡。
3. 机械钟是谁发明的
一行 世界上第一架机械钟是由唐朝高僧、数学家“一行”设计制造的。这架钟实际上是一架附有报警装置的天文仪器,而不是一架简单的机械钟表。 据《旧唐书?天文志》 望采纳
4. 谁知道机械钟是谁发明的
郭守敬
5. 最早的钟是谁发明的
水钟是伽利略发明的,摆钟是惠耿斯发明的,闹钟是汤若望发明的。
钟表是一种计专时工具属,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各类钟和表的总称,另一个是专指体积较大的表,尤指机械结构的有钟摆的表. 分类 钟表技术是计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机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技术源头之一. 有摆钟表 是由阿拉伯工匠最早设计出来的.其工作原理是等速运动原理. 机械钟表 机械钟表的动力系统是发条,计时单位是小时、分钟、秒,分别采用了12进位制和60进位制。
6. 机械钟表是谁发明的
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7. 钟表是谁发明的
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这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 日晷能称作钟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能报时打钟,它的结构已近似于现代钟表的结构,可称为钟表的鼻祖。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正是擒纵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就是钟表与计时器的区别。国际钟表界都把擒纵器视为钟表的心脏。在瑞士,有一本世界钟表界的权威书刊上写到:“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到了宋代,科学家苏颂又发明了“天球仪”,之后,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的书中,记载:“苏颂把钟表机械和天文观察仪器结合以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六个世纪,比方和斐与胡克同被西方认为是天文钟表的发明人先行七个半世纪。”12世纪以后,中国钟表技术传入欧洲,欧洲人才造出钟表,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创了人类钟表史,并影响了后来西方钟表的进展。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威廉·克莱门特(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8. 钟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最先发明机械钟的正是中国人自己,是东汉的张衡。 1656年惠更斯造成首座机械摆钟.
9. 体积小巧的机械钟是谁发明的
第一个发明钟的是中国人。早在1090年,北宋丞相苏颂创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装置有操纵机构的”机械计时器”:“水运仪像台”。而外国人使用操纵器记时,那是在300年以后的事了。但中国最早发明钟表的人之一是元代的郭守敬,西元1267年,他在大明殿制作了专门计时用的机械钟,能“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钱,初正皆如是”。世界上改进用摆来控制的时钟的是荷兰科学家惠更斯(1629一1695),郭守敬制作机械钟比惠更斯早80年。所以说,钟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士兵为了看表方便,把表绑扎固定在手腕上,举起手腕便可看清时间,比原来方便多了。1918年,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听了那个士兵把表绑在手腕上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经过认真思考,他开始制造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以装皮制或金属表带,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从此,手表就诞生了。
10. 最早的机械钟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大约600年前发明的,但不是很准确,直到300年后才有所改善,那是因为意大利的内科学家容伽利略(1564—1642)发现了钟摆原理。他发现钟摆摇晃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要确定时间,只需要计算钟摆摇晃的次数即可。更理想的方法是,在时钟里面装个钟摆,时钟就会自己计算钟摆摇晃的次数。钟摆每晃一次,时针就会往前移一点,而指出当时的时间。现在你仍然可以看到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旧式的落地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