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东汉汉和帝时期,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
指南针:有记载最早战国时期,
火药:有记载春秋时期。
B. 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开始创造的
造纸术是中国抄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造纸术的起源已经不可考了,从上述资料可以知道,最早是能追溯到西汉早期的。通常所说的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是指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的造纸术。
C. 小说是什么时候创造
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等,成为包括古代小说在内的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有小说的两个基本元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散见于先秦百家诸书中的古代寓言故事,也有虚构情节和叙事寄意的艺术实践,为古代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先秦两汉时期的历史著作,以叙述人物事迹来反映历史,有比较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及广阔的人物活动背景,还有十分激烈的矛盾冲突,读来已有小说的意味。两汉以来,还出现了一些介乎正史与小说之间的野史杂记,如《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既录事实,又收异闻,虚构成分增多,传说色彩更浓,很接近小说的文体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承先启后的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志怪”和“志人”的两种文言小说。这些小说,多是当时文人信笔记录的各种见闻,因此也被称作笔记小说。
志怪,指记录神仙鬼怪的各种传说故事。此类小说继承了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代表的古代文化的志怪传统,兼叙神仙鬼怪的,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其中“李寄斩蛇”等故事写得十分生动;兼叙山川、地理、异物、奇境、神话、杂事的,以张华《博物志》为代表;专载神仙传说的,以葛洪《神仙传》为代表。志人,指记录人物言行片断的轶事小说,以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的《世说新语》为代表。此类小说更多地秉承史传记载人物事迹的传统,并在崇尚清谈的风气影响下形成。
志怪、志人皆用文言,大多篇幅短小、叙事简单,鲁迅称其“粗陈梗概”[1],艺术上不够成熟,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但在细节描写、人物刻划和叙述语言等方面,为中国文言小说成熟形态的唐传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
真正称得上成熟作品的古代小说,始自唐传奇。自唐传奇后,中国古代小说的衍变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唐传奇、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这类小说往往以“记”或“传”名篇,作者以史家笔法“传写奇事,搜奇记逸”(《少室山房笔丛》)[2],故谓之“传奇”。留存于今的唐传奇作品,有专集40余部,另有散篇40余篇,主要收录在宋初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中,内容不外乎三类,即神怪、爱情和豪侠。其中爱情小说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
唐传奇是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有了质的变化。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道:“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3]“作意”指自觉创作的主体意识,“好奇”指想象和虚构的艺术思维。所以,唐传奇已经跳出了前代志怪小说写真人真事的圈子。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细节描写婉转传神,语言典雅,多用典故。唐传奇的出现,使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定型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大支流,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
宋元时期小说创作的发展,使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时出现的用白话写成的话本小说,结束了此前中国古代小说仅有文言小说的单线发展局面,中国古代小说从此呈现出文言白话双线发展的趋向。
话本,原指书场说书艺人——“说话人”所用的底本。“说话”艺术唐代就有,到宋代进入繁盛时期,受其影响,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白话小说文体——话本小说,并且取代了唐传奇在小说领域的主流地位。
宋元话本以爱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成就最高,爱情小说的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社会问题小说以公案小说为主,代表作有《错斩崔宁》、《快嘴李翠莲》等。还有豪侠小说,如《宋四公打闹禁魄张》等;神怪小说,如《西山一窟鬼》等。其描写对象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转向平民,大量的商人、店员、小手工业者成为小说的主角,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和美学情趣比前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话本小说的最大成就是语言。它摒弃典雅的文言,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大量吸收群众口语,朴实生动,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为白话文学开辟了新纪元。现存宋元话本作品,主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等书籍之中。
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从兴盛走向辉煌的时期。此时的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加精致,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其中包括宋、元、明话本、明代文人拟话本和冯梦龙自己的创作。内容主要写世情,视野扩展到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以市井生活为主体,表现市民的价值观念。“二拍”是凌蒙初的个人创作,有78篇,主要写社会问题,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腐败,以及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意识。
D. 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创造的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月14日。
ENIAC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给人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仅就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言,在10年的服役生涯中,它所进行的运算比有史以来人类运算量的总和还要多。今天,电子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引领人类迈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虽然那时候的计算机有三层楼那么高。甚至性能不及我们现在有的好点的手机。。
E. 电视是什么时候创造的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贝尔德 。 1923年的一天,一个朋友告诉贝尔德:“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图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传送图像”的任务。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卖掉,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机上。 1925年10月2日是贝尔德一生中最为激动的一天。这天他在室内安上了一具能使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的新装置,希望能用它把比尔的脸显现得更逼真些。下午,他按动了机上的按钮,一下子比尔的图象清晰逼真地显现出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看,那不正是比尔的脸吗?那脸上光线浓淡层次分明,细微之处清晰可辨,那嘴巴、鼻子,那眼睛、睫毛,那耳朵和头发,无一不一清二楚。 贝尔德兴奋得一跃而起,此记得浮现在他脑际的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一个活的比尔来,传送一张活生生的人脸出去。 贝尔德楼底下是一家影片出租商店,这天下午,店内营业正在进行,突然间楼上“搞发明的家伙”闯了进来,碰上第一个人便抓住不改。那个被抓的人便是年仅15岁的店堂小厮威廉·台英顿。 几分钟之后,贝乐德在“魔镜”里便看到了威廉·台英顿的脸——那是通过电视播送的第一张人的脸。接着,威廉得到许可也去朝那接收机内张望,看见了贝尔德自己的脸映现在屏幕上。实验成功了! 接着,贝尔德又邀请英国皇家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前来观看他的新发明。1926年1月26日,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应邀光临贝尔德的实验室,放映结果完成成功,引起极大的轰动。这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第一天公开播送,世人将这一天作为电视诞生的日子。
F. 我的世界是什么时候创造的
我的世界《Minecraft》(官方中文名:《我的世界》)是一款沙盒式建造游戏。于2009年专5月13日发行。其灵感来自《无属尽矿工》,由瑞典游戏设计师马库斯·阿列克谢·泊松(Notch)开创,现由Mojang AB维护,是Xbox工作室的一部分。
G.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的谁创造的
年节,今称之为“春节”,其起源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岁首的时间。天皇氏时代以寅月(摄提格)为正月,立春为岁首;夏代以孟春一月一日为元,即使用夏历;
商代使用殷历,以十二月一日为岁首;周代使用周历,以十一月一日为岁首;秦代使用秦历,以十月一日为岁首;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邓平、落下闳、唐都等人创制的太初历,又恢复使用夏历的一月一日为岁首。
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以十二月一日为岁首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以十一月一日为岁首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一月一日为岁首直至清朝末年。
H. 百度是什么时候创造的
网络(Nasdaq简称:BIDU)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网络”二字源于中国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诗句:“众里寻他千网络”,象征着网络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2007年9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7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其结果显示,网络的用户首选份额已从2006年的62.1%升至74.5%。之前的宣传口号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迄今(2008年11月18日)网络在Alexa中网站排名第11。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文搜索引擎为网站带来流量的比例网络为74.88%,Google为13.54%,而雅虎仅为3.94%。
I. 电影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电影是1872年发明的。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
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
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9)什么时候创造扩展阅读:
电影的发展历程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了“囚车”的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
1897年,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在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
至1912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M.塞纳特、M.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