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盘搜搜的发展历程
2009年
2009年12月11日,网盘搜搜正式发布。
2009年12月21日,网盘搜搜日访问量突破1000IP,日搜索量突破3000次。
2009年12月31日,google的新年礼物,PR升至2。
2010年
2010年1月2日,网盘搜搜第二版发布,搜索结果更多更全面。
2010年4月4日,网盘搜搜第三版发布,增加网盘搜搜英文版,网络搜索服务。
2010年5月1日,网盘搜搜第四版发布,修改网盘搜搜英文版为繁体中文版,修改搜索界面。
2010年7月29日,网盘搜搜第五版发布,修改搜索界面,专注于简体和繁体的网盘搜索服务。
2010年10月10日,网盘搜搜修改繁体搜索为115网盘搜索,专门针对115网盘资源。增加网盘搜搜简洁版,搜索速度更快。增加DBank网盘搜索,专门针对DBank网盘资源。
2010年12月2日,网盘搜搜恢复ie的搜索功能。
2010年12月29日,网盘搜搜增加“收录时间”和“语言选择”选项,让您更精确地搜索网盘资源。
2011年
2011年2月22日,网盘搜搜改进网盘搜索服务,新增P2P资源搜索。
2. 百度是谁发明的
李彦宏,网络公司抄创始人、董袭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网络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经过多年发展,网络已经牢牢占据中文搜索引擎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
2、创立网络之前,李彦宏已经跻身全球最顶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师行列,其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3、李彦宏曾经获得“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IT十大风云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人”等荣誉称号,美国《商业周刊》和《财富》等杂志,也多次将李彦宏评为“全球最佳商业领袖” 和“中国最具影响商界领袖”。
3. 百度网盘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网络网盘个人版是网络面向个人用户的网盘存储服务,满足用户工作生活各类需求,已上线的产品包括网盘、个人主页、群组功能、通讯录、相册、人脸识别、文章、记事本、短信、手机找回。
4. 百度是谁发明的
你好! 网络,2000年1月创立于北京中关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2000年1月内1日,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容、徐勇携120万美元风险投资,从美国硅谷回国,创建了网络公司。创立之初,网络就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中文搜索引擎,并愿为此目标不懈的努力奋斗。
2000年5月,网络首次为门户网站——硅谷动力提供搜索技术服务,之后迅速占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成为最主要的搜索技术提供商。2001年8月,发布Bai.com搜索引擎Beta版,从后台服务转向独立提供搜索服务,并且在中国首创了竞价排名商业模式,2001年10月22日正式发布Bai搜索引擎。
2005年8月5日,网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2005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上市公司,网络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希望帮助你
5. 科学家根据云发明了什么
蜻蜓-飞机;顺风耳-电话;青蛙—快速扫描系统 苍蝇-气味探测器 螳螂—镰刀 鸡蛋-建筑物 科学家研究了蝙(biān)蝠(fú)飞行的秘(mì)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三十年以后,由于收音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yì)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cǎn)祸(huò).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fǎng)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舴的速度.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yún)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苍蝇 蝇眼照相机 蝙蝠 雷达 海豚 声纳 鸟 飞机 昆虫 液压装置 蛇 红外线 鱼 潜水艇 蜘蛛 人造纤维 乌龟 装甲车 猫眼 夜视仪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6. 云存储的发展历程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衍生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各类云存储图册(2张)
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节约存储空间[1]。如果这样解释还是难以理解,那我们可以借用广域网和互联网的结构来解释云存储。
云状的网络结构
相信大家对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都已经非常了解了。在常见的局域网系统中,我们为了能更好地使用局域网,一般来讲,使用者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网络中每一个软硬件的型号和配置,比如采用什么型号交换机,有多少个端口,采用了什么路由器和防火墙,分别是如何设置的。系统中有多少个服务器,分别安装了什么操作系统和软件。各设备之间采用什么类型的连接线缆,分配了什么 xml:lang=IP地址和子网掩码。
但当我们使用广域网和互联网时,我们只需要知道是什么样的接入网和用户名、密码就可以连接到广域网和互联网,并不需要知道广域网和互联网中到底有多少台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服务器,不需要知道数据是通过什么样的路由到达我们的电脑,也不需要知道网络中的服务器分别安装了什么软件,更不需要知道网络中各设备之间采用了什么样的连接线缆和端口。广域网和互联网对于具体的使用者是完全透明的,我们经常用一个云状的图形来表示广域网和互联网,如下图:
虽然这个云图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服务器,但对具体的广域网、互联网用户来讲,这些都是不需要知道的。这个云状图形代表的是广域网和互联网带给大家的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无论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一个网络接入线缆和一个用户、密码,就可以接入广域网和互联网,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服务。
参考云状的网络结构,创建一个新型的云状结构的存储系统系统,这个存储系统由多个存储设备组成,通过集群功能、分布式文件系统或类似网格计算等功能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对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
当我们使用某一个独立的存储设备时,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个存储设备是什么型号,什么接口和传输协议,必须清楚地知道存储系统中有多少块磁盘,分别是什么型号、多大容量,必须清楚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采用什么样的连接线缆。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和业务的连续性,我们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备份系统和容灾系统。除此之外,对存储设备进行定期地状态监控、维护、软硬件更新和升级也是必须的。如果采用云存储,那么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对使用者来讲都不需要了。云状存储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对使用者来讲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经过授权的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一根接入线缆与云存储连接,对云存储进行数据访问。
希望对您有用
7. 网易云是中国发明的吗
是中国的,
虽然风格偏向日漫,这个是网易的特色
但是的确是中国的丁老板的产业
8. 求云盘的起源,什么时候开始,怎么发展
四年前开始出现,发展嘛……我就不知道了
9. 云计算什么时候被发明
云计算 英译:cloud;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er;cloud-based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总的来说,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早在2002年,我国刘鹏就针对传统网格计算思路存在不实用问题,提出计算池的概念:“把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用专门设计的中间件软件有机地粘合在一起,以Web界面接受各地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计算请求,并将之分配到合适的结点上运行。计算池能大大提高资源的服务质量和利用率,同时避免跨结点划分应用程序所带来的低效性和复杂性,能够在目前条件下达到实用化要求。”如果将文中的“高性能计算机”换成“服务器集群”,将“科学工作者”换成“商业用户”,就与当前的云计算非常接近了。
云计算具有以下特点:
(1) 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 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象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7) 极其廉价。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用重视环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
10. 云计算是谁发明的
200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投资830万美元支持由美国七所顶尖院校提出的“网格虚拟化和云计算VGrADS”项目, 由此正式启动了云计算的研发工作。基于此项目的后续开源产品有现在著名的云计算开源软件Eucalyptus(此软件在美国已经被广泛应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云计算系统Nebula[5]。亚马逊公司的云计算也采用了相同技术(其客户端软件EC2可以直接连入Eucalyptus的服务器)。
从2004年开始,Amazon陆续推出了简单队列服务、MechanicalTurk等云计算服务雏形。云计算服务成熟的标志是亚马逊在2006年推出的简单存储服务(S3)和弹性计算云(EC2)。Google以应用托管、企业搜索以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业开放了他们的“云”。 Google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其云计算三大法宝:GFS、MapRece和BigTable,并在美国、中国等高校开设云计算编程课程。目前,Google已经允许第三方在Google云计算中通过Google App 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2009年4月,谷歌推出了Google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Engine,下称GAE),这种服务让开发人员可以编译基于Python的应用程序。Microsoft推出了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这个系统作为微软云计算计划的server端操作系统(Cloud OS)为广大开发者提供服务。同时,微软也推出了免费在线手机同步备份业务MyPhone。微软为使其在互联网上与Google竞争,MS宣布推出数据存储及网络管理软件Live Mesh,迈出从PC领域到云计算的一大步。Microsoft将LiveMesh视为基于网上数据中心的软件平台,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计算机远程控制、电子设备及数据存储等。IBM于2008年提出了“蓝云”计划,推出共有云和私有云的概念。IBM提出私有云解决方案是为减少诸如数据、信息安全等共有云现存问题,从而抢占企业云计算市场。将重心放在将现有产品和技术整合上,并充分利用开源产品,是IBM 云计算方案的特点。例如利用 Xen虚拟化产品 、Linux操作系统+X86架构组成的IBM 服务器云数据中心。在共有云方面,IBM 于2009年发布了LotusLive Engage。基于云端的协作平台是IBM 2010年发展的一个重点。Apple是云计算领域的另一位角色,从近年来推出的iTunes服务,到MobileMe服务,到收购在线音乐服务商Lala,再到最近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州投资10亿美元建立新数据中心的计划,无不显示其进军云计算领域的巨大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