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楚国科技发明

楚国科技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05 09:45:22

A. 粽子是楚国什么人发明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
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
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B. 除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科技发明

大约在公元前360—前350年间,楚国人甘德写了《天文星占》、魏国人石申写了《星占》,这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容表。
魏晋时期的刘微,发明了割图术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刘微应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
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徽的割图术更精确地算出了π——3.1415926〈π〈3.1415927。
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C. 除了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很值得骄傲的科技发明呢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不要以为中国古代只有这四大发明传承于世、泽被后代。实际上咱们老祖先的脑洞和技艺远远超乎想象。

一、空调软卧特快专列——辒辌车

你能想到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朝,咱们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空调软卧特快专列”的雏形了吗?只不过那个时候它的名字叫做辒辌车。《史记》中记载,始皇崩于巡游途中,赵高与李斯谋划秘不发丧,“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秦始皇陵挖掘出土的器物中就有辒辌车的原型。

辒辌车为当时的皇家高级用车,它拥有双层推拉式设计的车窗,外面一层车窗的窗板上遍布着微小的孔洞,内层车窗则能开闭自如,这样的设计使车内温度能得到一定范围的调控,故而名为辒辌车(温凉车)。而说它是软卧是因为车内铺满了软垫,可坐可卧,不仅舒适而且制作精美。

辒辌车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不是车辆本身的设计,而是与之配套的道路设施。秦始皇大修驰道,而辒辌车在驰道上有专用的轨道,轨道的设置大大加快了行车的速度与稳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轨道上铺设有枕木,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与马奔跑时的步子相合,马匹一旦在轨道上奔跑起来不到达固定站点是不会停下来的。

二、陀螺仪的鼻祖——被中香炉

陀螺仪最早应用于航海导航,如今被广泛地应用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地下勘探等各个领域。可谁又能想到,最早发明这种陀螺平衡原理的,并不是欧洲人而是我们的老祖先。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原理最早竟是被应用于香炉之中。

被中香炉又名“鉔”、“卧褥香炉”、“香熏球”等,是用来盛放香料给被褥熏香的。目前最早的记载见于司马相如《美人赋》“金鉔薰香”,由此可以判断被中香炉出现的时间不会晚于西汉。被中香炉的独特源自它精巧的设计,它的外壳是镂空的球形,内有两至三层同心圆环,最里面是半球形炉体。炉体是用来盛放香料的,两端分别有短轴与中间的几层同心圆环相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在重力作用下,无论炉体如何翻转,炉口总能保持水平状态。

简单来说,无论香炉怎样转动都可以保证炉体内的香料绝不会撒出来弄脏被褥,这也是当时做此设计的初衷。而这种结构原理在16世纪时由欧洲人发展并制造出陀螺平衡仪,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航海领域,使罗盘不论经受多大的风浪都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为航船指明方向。

D. 中国古代十大发明有哪些

下面这十大发明是按照发明的年份排列的。请注意,它们都是发明和技术上的进步,而不是自然界的发现,虽然中国在自然界的发现上也有很多领先于西方的例子
-
比如,西方公认威廉姆·哈维与1628年发现了血液循环现象,但是中国公元前二世纪的文献中就已经对此有了记载。
1.
条播
(公元六世纪的封建社会时期)
中国人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时开始采用条播法。这种技术可以使庄稼长得又快又壮,同时也方便播种,灌溉,除草和收割。
2.
指南针(公元前四世纪的封建社会时期)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世人皆知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
播种机(汉朝
-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这个播种机被用来将种子以均匀的深度拨入地下,并以土掩盖。欧洲同样的发明最早出现于公元1566年,直到1800年前后才被广泛使用。
4.
铁犁
(汉朝
-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带有宽犁板的铁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直到17世纪这个技术才在英国和荷兰出现。这项农业技术的出现导致食物的极大丰富,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
5.
深度钻井(汉朝
-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中国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发明了深度钻井技术,钻探深度可达4800英尺(1.5公里)。他们所使用的技术和今天现代工程师使用的技术并无二致。中国古人用麻绳把金属钻头绑在竹子编成的缆绳上,将天然气引导地面做为制盐的燃料。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才出现深度钻井。在美国,最早记录的深度钻井发生于1820年代的西弗吉尼亚州。
6.
船舵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中国古代的航海术远远领先于西方。西方最早记录的使用船舵的历史开始于1180年,而中国人早在一世纪就开始使用设计复杂的船舵了。
7.
马具(分裂时期
-
公元220年
-
公元581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公元四世纪)的楚国出现了木质的马轭。这个重要的发明直到970年才传到欧洲,而它的普及则用了200年时间。
8.
瓷器(隋朝
-
公元581
-
618年)
瓷器起源于隋代,其技术到唐代达到完美,宋朝时达到顶峰。中国的瓷器举世闻名。直到1708年德国物理学家Tschirnhausen发明了欧洲瓷器中国对瓷器的垄断地位才告以结束。
9.手纸(隋朝
公元581
-
618年)
纸张是中国的早期发明之一。最早把纸用作卫生用途开始于589年的隋朝。公元851年,一个阿拉伯旅行家惊奇的发现中国人不是用水而是用纸来清洁自己。而在1700年代晚期的美洲殖民地,人们常用的仍然是玉米核和树叶。罗马人则把海绵绑到棍子的一端用作清洁工具。
10.活字印刷
(宋朝
-
公元960
-
1279年)
这个也不用多言了。

E. 战国时期有哪些科技发明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专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属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F. 中国古代十大发明

1、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

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3、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4、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5、张衡天文学 东汉时期 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对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天像个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大地小,他认为天壳之外还有无限的宇宙。

张衡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他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统计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约有2500颗。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对天文学的突出贡献,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G. 世界上第一个坐便器是不是楚国人发明的

第一个现代意义的马桶是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的,他于1597年设计出了使用水冲的马桶,并将这种新发明安装在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里。1775年,英国的钟表师卡明斯又对哈林顿马桶的储水器进行了改进,使储水器里的水每次用完后,能自动关住阀门,还能让水自动灌满水箱。3年后,伦敦工匠布拉默把储水器改设在马桶上方,并在上面安装了一个把手,用来控制储水器的出水活门,还在便池上装了盖。18世纪后期,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又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发明了防止污水管逸出臭味的U形弯管等。

马桶虽然带来了个人卫生,但由于排泄物是顺着管道直接排到河流里,就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造成了传染病的流行。直到1858夏天,伦敦泰晤士河爆发了著名的"大恶臭事件",人们才开始进行下水道系统的建立。19世纪后期,欧洲的各大城市都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系统,抽水马桶才真正普及起来。

发展:木质存留病菌,石质难以清洗,陶瓷最为卫生

对早期发明家来说,制造马桶的一大难题是原材料。

最初的马桶用木头制作,但硬度不够,且容易漏水和不易打造成一定的形状。时间久了,马桶上会残存粪便,滋生细菌,传播疾病。

后来有人建议使用石头和铅来制造马桶,即把石头和铅烧热,然后用沥青、松脂和蜡来密封缝隙。这种马桶解决了渗漏问题,但制造起来十分麻烦,而且十分笨重,使用起来不方便。加上灰尘多,冬天坐在上面冰凉,也带来不少健康隐患。

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后,为马桶工艺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随着欧洲人掌握了瓷器制作工艺,瓷器从最初的奢侈品逐步发展成制作马桶的原料。陶瓷马桶既结实又不会漏水,不会残存病菌,而且易于清洁,同时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可谓马桶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1883年,托马斯·图里费德让陶瓷质地的马桶实现了市场化,成为使用最广的卫生用具。

在节水方面,马桶的设计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新型的两段式节水马桶,就很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的浪费问题。两段式节水马桶分为3升、6升两段式冲水,可根据大小便的不同需要选择出水量。

未来:马桶具有医疗功用,人性设计最受青睐

马桶的发明真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生活文明中的经典之作,在近几十年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随着高新科技的应用,现代马桶的功用已不再仅限于解决人们的内急问题。

日本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据报道,日本近期推出了一款号称世界上顶级的马桶---"智能马桶",它可以算是一台迷你医疗站。使用者可以边上厕所边做健康检查,除了量血压以外,马桶的高科技配件还可以做尿液分析,旁边的磅秤也可以测量血脂肪。

日本著名的东陶公司(TOTO)甚至推出了MP3 马桶。人们只要一坐到上面,轻柔的音乐就会飘出来。不仅如此,该型马桶还能散发四种不同的香气,有净化盥洗室的作用。

尽管马桶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球仍然有多达25亿人缺乏现代厕所设施。马桶不仅要朝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还应当更加人性化,真正满足普通大众的需要。

印度的波塔克博士下面的这段话就告诉我们,马桶依然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认为马桶与识字率、贫穷、教育同等重要。马桶的发展在欧洲与北美仍未结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空间更大。"

H. 春秋时楚国一个小人,发明了什么东西一直影响至今,后人屡试不爽

中国的古代有四大发明大家都很熟悉。这些发明给后代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比如说造纸术一再的升级改造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读书破万卷的可能,比如说指南针,不仅给许多人指明白了道路,更是给许多人了人生的方向,从而坚定地走下去。可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人,真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个小人,我甚至怀疑这个人是不是厚黑学的鼻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虽然说这位楚灵王是借着自己的侄子的尸体上的位,可是人家上位之后懂得及时行乐,什么国家政事啊,天下百姓啊,跟他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整天就是花天酒地,一点正事也不干呐。可是这位楚灵王也没有得到好的报应,那应该是楚国内斗比较乱的几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道理,我们要谨记。

I. 楚国时期发明了纸吗

本草纲目-纸
「释名」时珍曰∶古者编竹炙青书字,谓之汗青,故简策字皆从竹。至秦汉间以缯帛 书事,谓之幡纸,故纸字从糸,或从巾也。从氏,谐声也。刘熙《释名》云∶纸者砥也, 其平如砥也。东汉和帝时,耒阳蔡伦始采树皮、故帛、鱼网、麻缯,煮烂造纸,天下乃通用 之。苏易简《纸谱》云∶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 以麦KT 、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又云∶凡烧药,以墨涂纸裹药,最能拒火。
药品中有闪刀纸,乃折纸之际,一角叠在纸中,匠人不知漏裁者,医人取入药用。今方中未 见用此,何欤?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早在西汉,我国已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纸,多为机制。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甲骨文,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生。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造纸术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J. 楚国创造多少个中国第一

一看提问题的人对历史就蛮感兴趣,以下答案是个人思考与总结归纳的:(望参考)
首先,楚国是第一个设置了县级的国家,之前是没有国家立县的,都是分给诸侯们。
其次,楚国是修建了第一段长城的国家。
还有,楚国是发明了第一只毛笔的国家。
最后,楚国是铸造了第一把铁剑的国家。
如果您对楚国的历史感兴趣的话,您可以参考这部央视推出的大型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
我最近就在追这部剧,很精彩,背景音乐也很陶醉人呢。个人认为楚国是一个上进的民族,
他们尚武精神与学习中原文化的礼仪的速度很令我钦佩呢!

阅读全文

与楚国科技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