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西汉纸没发明之前

西汉纸没发明之前

发布时间:2021-08-05 01:29:12

① 纸没发明前祖先用来写字的材料 及缺点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之后,书写文字的载体之一——纸就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古代文明社会里,古埃及是写在一种一碰就碎、压成片的草纸上,古巴比伦是写在泥砖上,古印度是写在丝织品、羊皮上,后来又写在一种名叫“贝多罗”的棕榈树叶上,所以在我国称佛经为“贝叶经”。在我们国家里,早在商周时代,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及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春秋战国时,间或有写在帛上的。到了西汉时,则是简册与帛兼用,所以有“功著竹帛”之说。但是,用帛写字,虽然较为便利,价格却非常昂贵;用竹简写字,价值虽不及帛贵,却十分笨重。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有一种价廉而方便的物品来取代竹帛,大概就是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世纪中叶到公元前1世纪中叶),民间已渐渐发明出纸了

② 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来自西汉,那么谁发明的这个纸

造纸术是我国古复时的四制大发明的一种。造纸术到底是谁创造发明的一直以来,大家始终觉得是汉朝宦官蔡伦创造发明的,关键根据是《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述。

书里说:“古往今来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撰写必须裁好的纺织物)者即是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易于人。伦乃造意(创造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觉得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然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③ 没发明纸之前古代人才有哪些材料记录文字说出朝代

商朝,兽骨,龟甲,偶有人骨。还有青铜器。
周朝,也有青铜器。
秦朝,和西汉,竹子和树木材料的简。如居延汉简和居延新简。还有帛书。也有石刻的。后世也有石刻。

④ 纸的发明三年级下册过程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 ) 东汉( ),后来( )

纸的发来明三年级下册过程造纸术自发明以前( ),西汉( ) 东汉( ),后来( )?纸的发明三年级下册过程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 ) 东汉( ),后来( )?纸的发明三年级下册过程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 ) 东汉( ),后来( )?

⑤ 在纸没有发明以前,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

经过了三个阶段。 1,原始阶段:最早人们用最顺手的东西,海边居民用贝壳,内陆居民用麦秆、树枝、石子、碎砖、瓦片甚至土块等等。古罗马人用过木棍上长出的木耳、插在小棍上的海绵,海盗用兽毛,中世纪法国皇宫用的是房顶上垂下来的粗麻绳,俄国的彼得大帝用刚宰杀的鹅颈。古代中国人估计也是内陆人的习惯。 2,厕筹阶段:厕筹是将竹片或木片削光,放在厕所里,用来刮秽物,然后如厕者再洗净。富贵人家还要更衣。 中国有记载用厕筹的最早是魏晋时期,实际上可能更早。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厕所修得像宫殿,他“进宫”时,10多个衣着艳丽的婢女准备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排成队站在门口迎候,拉一次屎比现在的洗浴桑拿豪华得多。以至于客人如厕,见到如此排场还以为进了石崇妻妾的卧室。而皇宫更是不同寻常,《世说新语》中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招为驸马,新婚之夜,头一回使用公主富丽堂皇的厕所,他见里面有漆箱盛着干枣,只当是“登坑食品”,抓起便吃,边吃边拉,待完事后,侍婢端来一盘水,还有一只盛着“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这些“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来,干枣是“登坑”时塞鼻子防臭气的,而“澡豆”则相当于现在的肥皂,用来洗手。 3:厕纸阶段。中国人从何时使用厕纸不可考。因为在儒生眼里,除了经邦治国平天下外,其他的东西都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中国历史中见不到关于民生的史料。但可以从反面证明厕纸在中国的使用。如唐朝时规定,不得拿写过字的纸如厕,这个规定直到上个世纪仍有一些老人遵循着。出台这个规定说明当时存在把“字纸”用于不当之处的现象。我们可以理解为最晚在唐朝就已经有人用厕纸了。 4:如厕是个很私人的问题,所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享有一定的自由。在厕纸很普遍的情况下,一些穷乡僻壤仍然使用原始工具也不能排除。 5:中国人在这方面历史上还是比西方先进的。厕纸在中国普及时,12世纪造纸术才传入欧洲。英国人在16世纪末、美国人到17世纪末才学会造纸。

⑥ 纸发明之前古代是如何生活的

在纸张发明出来之前的生活中古人所用书写材料是竹简,另外他们上厕所之后所用擦拭工具则是“厕筹”。对于古人来说,纸张最重要的用处就是拿来书写。纸张最早诞生于西汉时期,但是因为当时制作工艺不够成熟,所以纸张的质量与数量都十分有限。待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良之后纸张的数量虽然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并未得到全面普及。在纸张还未出现以及还未普及的时期里,古人所用书写材料主要是竹简。

厕筹的使用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重复使用的。每用完一次,古人都会将它拿去清洗干净,以便下次接着使用。当然除了厕筹之外,古人也会拿树叶、瓦片等物来擦拭屁股。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并没有因为没有纸张而过不下去日子。

⑦ 纸没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记录

用竹签穿起来做成书本一样的

⑧ 西汉前朝发明了纸 对不对

近日,敦煌附近发现写有汉字的西汉麻纸的消息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据专家考证,这些麻纸要比东汉时期的蔡伦造纸早一百多年。这也充分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不仅造出了麻纸,而且已经将它用于书写了。与此同时,陕西专家也对蔡伦造纸说法提出质疑。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难道我们所熟知的历史真的要被改写?
甲方:

敦煌市博物馆馆长傅立诚:玉门关遗迹发现大量西汉麻纸,比东汉的“蔡侯纸”要早113年

敦煌市博物馆傅立诚馆长告诉记者,其实这个发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存在,敦煌的文物工作者当时在距离敦煌100多公里的玉门关遗迹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好、残存面积较大的西汉麻纸。其中一块写有汉字的褐黄色麻纸残片上的字迹清晰可辨。文物专家初步考证分析,这些文字可能是书信的一部分,根据同时出土的纪年竹简判断,其中早期的麻纸产生于汉成帝时期,比东汉的“蔡侯纸”要早113年。些残片的生产工艺包括:麻絮-剪切-干燥-涂布-再干燥-再涂布等造纸工艺。文物专家鉴定,这不是用一般的简单方法生产出来的纸。

中国造纸史研究专家林川:秦始皇的“军服工厂”可能就是最早造纸的地方

与此同时,陕西印刷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造纸史研究专家林川,也对蔡伦造纸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造纸术应是从古代治麻技术发展而来的,时间可能就在战国末期和秦汉之际,而秦始皇的“军服工厂”可能就是最早造纸的地方。林川分析说,远古时代没有棉花,平民和士兵穿麻制的衣服,寒衣里的保暖填料也是麻料。在战国末期诸侯的国家工厂里,制衣剩下的麻渣滓数量很大。于是,古人可能效仿处理蚕茧头时用帘子盛絮漂絮,再把留在帘子上的丝渣薄片揭下来的做法,捞取麻池中的麻絮渣滓,并晾晒成片,这就得到了最初的麻纸。

乙方:

中国造纸协会副秘书长李玉华:西汉麻纸之说不能自圆其说

两位专家的先后表态让此事逐渐升温,为了更深一步进行了解,记者采访了中国造纸协会副秘书长李玉华教授。

李教授说,任何一个历史上有过记载的东西想要推翻要有两条:第一,就是历史记载要比现有能查到的历史记载更早;第二,考古的新发现一定要保证断代没有错误。

从目前看来,对于造纸术的记载史料上没有比《后汉书》上蔡伦发明造纸术更早的关于发明造纸术的记录。蔡伦的造纸术,不仅有时间记载,还包括原料和一整套造纸的方法。蔡伦发明的是造纸术,是一种技术,而不是单单的一张纸。这之前也会有一些纸存在,但是只是几张纸,而不是一项技术。

李教授说,所谓发现西汉麻纸是借助汉简断代,是否正确还值得推敲,这需要进行严格的鉴定。其次是这片纸的工艺是否完善也需要分析。在傅馆长的文章中提到,这片纸经过涂布这项工艺,但是根据古书上的记载,涂布工艺是东汉晚期大概比蔡伦晚几十年的时间才发现。因此西汉时期不可能出现经过涂布的纸,经过涂布就应该比蔡伦晚,傅馆长提出的理论都不能自圆其说。

秦始皇“军服工厂”制造麻纸只是凭空想象

对于林川的说法,李教授说,林川的分析仅仅是他的推测,我们任何人对于一种现象都可以进行推测,但是光想象不成。如果有这样的事件,史料上应该会有记载,我们委员会的一位老师早些年曾经公开悬赏一百万征集比蔡伦造纸术更早的关于造纸术的史料记载,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来认领。我们知道,先进的、前人没有的和可以大规模生产推广的技术才可以叫发明,偶然的事件和正式启用是不能都称为发明的。蔡伦发明造纸技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后发明的。因此,在蔡伦之前出现过纸的雏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蔡伦发明了完善的造纸工艺,在历史的发展上进了一大步,因此才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技术

秦始皇的军队有服装厂?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安作璋说,秦始皇的军队规模虽随庞大,但穿着统一、整齐,是因为军部中有一个专门为这些将士提供军服的机构,在《里耶秦简》中有过这种类似现代的“服装厂”的介绍。

而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卫民认为,这种类似现代“服装厂”应该就是“武库”。“武库”,顾名思义,就是为将士提供武器、刀剑的仓库,但也提供服装。另外,有些士兵向家里要衣物,徐教授认为这种衣服应该是内衣,秦兵的战服是统一的,应该由统一的机构提供。

延伸阅读

近年挑战蔡伦造纸术事件回放

李玉华教授告诉记者,过去曾经有过几次知名的想要推前造纸时间的事件。

“一、1957年,陕西灞桥的工地内发现了一团费麻絮,当时专家把麻絮分离出了90多片。有人说,这是西汉时的纸。但是我们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纸片有一个特点,纤维全部都是原生态的麻絮,很光滑,但是经过造纸工艺处理后的麻絮纤维会是比较毛躁的。最后专家认定这些麻絮是铜镜用的垫片,和纸的概念一点都不沾边。”

“二、‘纸地图’也是一件当年十分著名的西汉纸片。当时作为精品放在故宫博物院进行展览,这一小块纸片上面被画了几道,解释是古人画得河流和山川。我们当时也去看了,并且照了一些照片。但是后来专家在照片上发现了一些很明显的布状织纹。更奇怪的是,纸地图据说在死者的胸口上发现的,但是死者的尸体都已经烂掉了,但是纸的植物纤维却没有烂。因此当时我们就认为关于纸地图的报道有一些漏洞。纸地图很可能就是绢帛地图。”

“三、在甘肃北部的烽火墟中曾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经过臼捣的纸,但是却没有抄造的痕迹。所以这些纸的工艺不完整,还都不能称作纸。”

“四、除了这些纸片,各地还发现了一些带有字的纸,其中最著名的是甘肃安西在一个烽火墟中发现了鉴定为西汉的纸。但是后来一位考察文字的专家看出这些字中一个“之”的写法是在晋朝之后才出现的,西汉带字纸的说法不攻自破。”

⑨ 在没有发明纸之前,古代人为什么把字写在竹简上

1、产生的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 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2、竹简的涵义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典籍、文书等文字载体的主要材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简牍几乎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纸张发明后,竹木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直至东晋末年恒玄下令,简牍制度方告结束。

3、竹简的影响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与西汉纸没发明之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