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唐朝是谁在什么年代发明了什么
618-907,七世纪初期到十世记初期,筒车,曲辕犁,唐三彩。雕版印刷术
⑵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者分别是谁
指南针发明者说法不一,但是传统的说法,也是权威性的说法是有轩辕黄帝发明的。
火药是我古代的炼丹家发明的。但是具体是谁已经不可考。
造纸术目前大多数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
活字印刷是北宋庆历间毕升发明的。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它是根据物理学上磁学原理研制而成。它最早发明于何时,是谁人发明的,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传统的说法,也是权威性的说法是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市)的轩辕黄帝发明的。西晋崔豹《古今注》说:“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北宋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活字印刷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⑶ 唐朝的三大发明
印刷术、火 药
雕版抄印刷:袭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法是将图画或者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印墨印刷。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印的《金 刚 经》残卷,卷首有图,刻印精美,现存于 伦敦博物馆中。唐代发明的印刷术,以后逐渐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贡献。
唐朝火药的运用:
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火 药的国家,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 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⑷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谁发明的哪个朝代
1、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
2、造纸术:东汉的蔡伦,但在蔡伦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20世纪在中国各地出土的许多西汉时期的古纸片,可以证明这一点。
3、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4、印刷术:根据历史学家邓广铭考证,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学者、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
(4)谁发明于唐朝扩展阅读: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而李约瑟对这四大发明的赞美和强调,使得这一说法获得了中国的很大认同,并被写进了教科书。
恩格斯在1857年发表的《炮兵》中写道:“在中国,还在很早的时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剂混合制成了烟火药,并把它使用在军事上和盛大典礼中”。
火药最早在公元9世纪晚唐时期的炼丹书籍中就有记载。
公元904年,杨行密军围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将郑璠命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是火药最早使用于军事记载,最早的火药武器则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
十世纪五代时期的敦煌(时属归义军)壁画,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火枪和手榴弹的描绘。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火铳出土于中国黑龙江,制作年代为1288年,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
⑸ 唐朝的发明创造有哪些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现存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_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火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根据燃烧时的性质,可分为有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主要用作引燃药或发射药。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色火药在晚唐(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於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其他科学与技术成就
唐代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科技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药学及印刷术等方面。
天文与数学僧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青年时代就精通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唐玄宗召他到长安主持改定历法。当时,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已经制成木黄道游仪的模型,一行主张改用铜铸,并与令瓒继续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于开元十二年(724)制成铜黄道游仪。次年,一行又与梁令瓒奉玄宗之命,共同研制成铜铸的水运浑仪,用以计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的制成,对观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元十三年,一行还用自己制成的“复矩图”,令南宫说率人到今河南若干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测出地球子午线1°的长度约合十二万三千七百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行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天文学家。他临死前编成《大衍历》的草稿,日后经张说等整理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书。该历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的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具有正弦函数性质的表格和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在数学上都是杰出的贡献。
此外,李淳风等注释《算经十书》及十书中最后一部王孝通所撰《辑古算术》,也都是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地理学唐初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是《括地志》。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延揽学士萧德言、顾胤、蒋亚卿及谢偃等,根据《贞观十三年大簿》的资料编撰成该书,于贞观十六年(642)奏上。《括地志》全面叙述了唐初政区的建置沿革,并介绍了各地的山岳、河流、风俗、物产及人物故事等。该书共五百五十卷,另有《序略》五卷,内容丰富,惜今天已无完帙,清代以来的辑佚本仅数卷而已。
唐德宗时的贾耽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在贞元十七年(801)绘成《海内华夷图》,并撰成《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其中尤以《海内华夷图》贡献最大,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以一寸为百里,古地名标以黑字,唐代地名题以红字。可惜原图已失,但12世纪时根据它编绘的《华夷图》刻石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碑林。贾耽的其他重要地理著述还有《皇华四达记》十卷、《贞元十道录》四卷等。
唐朝另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是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八年(813)撰成的《元和郡县图志》。该书四十卷,目录两卷,在所介绍四十七镇的每镇之前,都附以地 图。全书记录了当时各地的物产、贡物、户口、州县沿革和山川险易等情况。原书仅存三十四卷,图已佚,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总志,对后世方志的编撰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杜佑所著《通典》的《州郡典》共十四卷,在方志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唐末人樊绰所著《蛮书》十卷,详细记载了洱海一带的民族、风俗、山川、道路,是舆志中较早的著作,为研究古代云南地理及南诏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医药学孙思邈是唐初医学和药物学家。他于高宗永徽三年(652)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名其书为《千金要方》。该书广收博采自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剂,对诊治之诀,针灸之法,导引养生之术均有周详的论述。后来,孙思邈觉得《千金要方》仍有阙遗,又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辅之。这两部书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此外,显庆四年(659)唐廷颁行的《新修本草》,为世界上第一部官修的药典。这是唐高宗时期医药工作者集体作出的重要贡献。
http://tieba..com/f?kz=165172991
⑹ 改错题。四大发明有三项发明于唐朝。
四大发明之中有三项发明于唐朝。
四大发明中的其中三项发明于唐朝。
这是改语病还是改知识错误?
⑺ 四大发明在唐代发明的是
火药和印刷术
因为年代久远科学上没有四大发明的具体时间,所谓的XXX年发明了XX其实不准确的。具体时间中科院教授也怕说不了,只能说个大概时间
造纸术 据考古发现,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不过这时的纸只是纺织业漂絮沤麻的副产品,产量很低,质量也差,还不能用于书写。到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
印刷术 我国造纸发明以后,由于出版书籍的需要,印刷术也随之产生。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印刷术一般用木材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给字板涂上墨,印在纸上。由于节工省时。很快盛行起来。宋代雕版印刷达到鼎盛时期,宋太祖开宝四年 (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雕版达13万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规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间,雕刻工毕?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即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用这些活字排版,既节省费用,又大大缩短了时间,十分经济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现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将胶泥活字改为木活字,创造了转轮排字架。此后还出现了锡、铜、铅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活字。
火药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铜火镜,制造于元年顺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炮,由于靠火药作为推动力,其威力较大,称它为“铜将军”。
指南针 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别光滑的地盘上,用以指南,称为司南。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后,也会产生磁性。于是又出现了以此为原料的指南针。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又开始使用了以此为原料水浮式指南针在阴雨天辨别方向
⑻ 唐朝有什么著名的发明
唐朝时期抄比较有名的发明创造有:火药、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和雕版印刷等。
其中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⑼ 唐朝有哪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版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权我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诞生。
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⑽ 唐朝是谁创立的
唐朝 (618-907)
隋炀帝-杨广的暴政,兵变,民变宫廷政变纷纷,使刚刚统一的中华帝国又一次面临大混战。
最后,胜利属于李渊-唐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渊是一位平凡的领导者,但他的次子-李世民却是中华帝国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在李世民的辅助下。又一次统一中国。经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使中华帝国进入另一个辉煌的时代,海外的中国人现在叫「唐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时间在黄金时代之内。」(柏杨.《中国人史纲》)。
唐朝最明显的特点是帝国扩张。 通过一系列大的战役,它的疆域甚至超过汉朝。 唐朝在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并在朝鲜的平壤,越南的河内等设有长住官叫(都护府)。当时世界上,只有中东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国能与之匹敌。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国人公认的好皇帝,他励精图治,广纳善言,任用贤能。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称为「天可汗」。被中国人真心称颂,不单是由于他创立的伟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纪录在《贞观政要》里,为后世帝王的模范。
唐朝在政治制度上经过不断的改革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严密的职官制度。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仍为三省六部制。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吏,户,兵,刑,礼,工」六部。最重要的是唐玄宗在周边地区设置十个节度经略使,统领重兵,为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唐朝的科举和教育制度影响中国达1300年之久。 除各地有州学和县学等学府外,首都长安有三间最高学府为尚书省礼部的"国子监",门下省的「弘文馆」皇太子的「崇文馆」,唐初时国子监的学生已达三千余人,太宗李世民大帝也常常去国子监视察,学生更来自「东方的高句丽王国,新罗王国,百济王国,渤海王国,日本帝国;西方高昌王国,后来还有吐蕃王国,南方的南诏王国」成为世界上最可观的高等学府。
学校教育的发达,促使科举制度的发达,唐王朝通过考试制度,向平民阶层选拔人才,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分等第一律委派官职,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为「科举」,科举在中国成为儒家学派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考得第一的「状元」第二的「榜眼」第三的「探花」成为人生的最高峰,李世民大帝看到考生们鱼贯而入试时,兴奋地说:「天下英雄都被我装到口袋里了」。702年武则天又首创武举,为选举武官。在此之前统治者的门是关闭的,通过科举这道窄门,有才华的人可以进入政府。在统治者的方面,可以广纳贤能,并限制百姓的思想,有利社会的稳定。「科举制度」为中华帝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是这一种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只要中国孤立再东亚,他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唐初,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达到顶峰。由于帝国疆土的扩张,陆上海上贸易线的开放,至使外国的宗教能大批涌入中国,尤其是佛教,但在此佛教却完全中国化了,各种宗派逐渐形成。其中著名的「禅宗」,是唐后唯一继续朝气蓬勃,富有理智的教派。
文学方面,唐朝有惊人的发展,唐诗的黄金时代就在这时达到巅峰。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等。
唐帝系表
(1)唐高祖 李渊 (618-626)
(2)唐太宗 李世民(626-649)
(3)唐高宗 李治(649-683)--------------------(6)武则天曌(684-704)
|
(4),(7)唐中宗 李显(683-684,705-710), (5),(9)唐睿宗 李旦(684;710-712)
| |
(8)唐殇帝 李重茂 (710) (10)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11) 唐肃宗 李亨 (756-762)
(12) 唐代宗 李豫 (762-779)
(13) 唐德宗 李适 (779-805)
(14) 唐顺宗 李诵(805)
(15) 唐宪宗 李纯 (762-779)
(16) 唐穆宗 李恒(820-824) (20)唐宣宗 李忱 (846-859)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7)唐敬宗 李湛 (824-826), (18)唐文宗 李昂 (826-840); (19)唐武宗 李焰(840-846)
(21)唐懿宗 李漼 (859-873) (宣宗子)
(22) 唐僖宗 李儇(873-888) (23) 唐昭宗 李晔(888-904)
(24)唐昭宣帝(哀帝) 李祝 (904-907)
功臣,名人
魏征,李白,杜甫,上官婉儿,郭子仪与安史之乱
后妃
唐太宗后 - 长孙氏 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夫人 - 文成公主,公孙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