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的途径

发明的途径

发布时间:2021-08-04 17:56:53

① 科技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繁荣。

科技创新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管理创新:

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科学研究,是新的思想观念和公理体系的产生,其直接结果是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的产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的价值实现,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管理创新既包括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科技创新

② 如何才能发明创造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是用来为学生圆梦的,孩子们都是怀着美好的“梦想”进学校的,他们的“梦”灿烂得很,都是“美梦”。教师也有“梦想”,真切地希望培养的孩子将来都是栋梁之才,能大展宏图。教育归根结蒂是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历史悠长,人生苦短,同样是短暂的人生,有的人光辉灿烂,有的人黯淡无光,关键决定于人的创造力高低。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创造力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就更大了。
一碗米究竟能创造多少价值,在一般人手里,按米是用来做饭的常规常识,加点水煮成米饭,就是一块钱的价值,但如果在有创造力的人手里,可以将米浸泡后分成几份,找来芦苇叶包成粽子,就可以买到五、六块钱,当然如果将米加酒曲发酵,精心酿成一瓶美酒,可以卖到二、三十元钱。在这里,人的创造力是起决定性因素的,人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育激发和培养的,我希望我的学生都具有创造力,使人生价值最大化,这是我在近三十年教师生涯中,坚持进行创造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原因。
我们无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圆成为瓦特、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的梦,但帮助、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这是教师的职责。但在一切为考试,为分数而教的中国教育大环境下,不理会学生这样那样的梦想,使有成为瓦特、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潜质的孩子遭到摧残和压制,摧毁这些美好的梦想。审视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素质教育进行很多年了,但有多少学校和教师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又有多少教师了解或者掌握了创造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实施方法,我国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又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
创造教育的内涵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制造能力的培养,“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创新精神的养成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手脑并用,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逐步掌握科学方法与劳动技能,最终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劳动者,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终生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下面让我们了解有关创造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创造
创造是人类为实现一定目的,通过其智慧行为向社会提供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创造性成果的活动。
创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主体性
创造的主体必须是现实的人,是个人或群体,只有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积极地改造世界。同时,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和具有一定的思维智慧。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强调人们在创造活动中主体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综合效应和作用。
(二)目的性
人在行动之前,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而一个人的行动就是把这种目的付诸实践的过程。创造目标的选择和实施,创造动机的产生,都受人们思维的控制和调节,创造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创造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三)创新性
创造成果应当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模仿和抄袭都不属于创造。人类的社会实践并非都是创造活动,人类的劳动成果也并非都是创造成果。
创新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创新是指人们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在这一点上,创新和创造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但是,创新相对于创造可以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它并不过分强调成果的首创,对创新成果的界定也不如创造那样严格,因而在习惯上,创新似乎比创造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四)功利性
创造应该能为社会带来实际或潜在的功利,也就是说,创造成果必须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而不涉及创造者的创造动机。创造的有益性也往往被当作功利性的一个标准,即创造不能违反公共道德和科学原理。
基于对“创造性”涵义的不同理解,创造又可分为狭义创造和广义创造,狭义创造是指产生的成果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新的、有价值的、独创的;广义创造是指所产生的成果仅仅对于创造者本人或有限的群体来讲是一种新的产物,而对全人类来说则不一定是新的,或许其他地区、国家已经有了。人们一般所指的创造都是指狭义创造。
在创造教育中,学生的许多创造成果,在严格意义上讲都是“非创造性的”,根据创造的四项特征,都不能视同创造,但学生为获得成果而进行的探索过程,对其本人来说,却是具有创造性的,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在创造教育中,我们不应过分看重创造成果的多少,而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创造的分类
人的创造活动,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形式。
(一)根据创造的涵义不同,可分为发展、发现和发明等
1.发展——指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前进和提高。
2.发现——对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及规律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新的进展,获得了新的知识。
3.发明——运用自然法则,按一定的目的去改变和调整客观对象,从而获得新的事物或事物新的状况、结果和方法等。
(二)根据创造成果的新颖程度,又可分为创造、改造和改进 ,
1.创造——其参照系为整个人类历史,创造成果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新的、有价值的、独创的。
2.改造——指在已有创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和更新,或者是将某一领域的创造成果移植于另一新的领域。
3.改进—— 一般指相对于改造而言,其创新和进步的程度不如改造。
除按上述情况分类外,还可按创造活动指向的客体划分 (如: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和体能创造,产生新的物质产品的创造,产生新的精神产品的创造……);按专业领域划分;按创造的产物或结果划分等。
创造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创造成果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创造过程存在着不同的难易程度,但有一点值得强调,创造者在其创造探索过程中的创造性是等价的。因而,在学生中开展的“小发明、小创造、小探究”活动是值得积极推广的。在这一点上,日本及其教育界给予了充分重视,对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的小创造、小发明采取许多有力措施予以支持,并制定了“实用新案”等法律措施予以保护,甚至认为小发明家、小创造者也“不比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逊色”。

③ 个人想申请发明专利,一般都有哪些途径啊

我朋友上次是找佳博论文申请的,二个月就办好了,不到半年就拿到了证书,现在申请专利主要分为两种途径,一、自己申请二、中介申请,自己申请的话周期较长,中介的渠道广,速度快一些,价格还不高。

④ 申请专利的途径有哪些

1、自己申请:先清除自己要申请哪种类型的专利,发明,实用还是外观。准备申请资料,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费用减缓请求书等文件;外观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外观设计照片或图片、简要说明、费用减缓请求书等文件。提交知识产权局申请,缴纳申请费。知识产权局进行审查,如果没通过会被驳回。那你可以提起申诉,修改。然后再次审核。发明专利会有个查新的过程,费用也比较贵。2、找专利代理机构:这个相对省事了,具体怎么申请,拿什么材料,怎么写,他们应该都是帮助操作的。你可以到科易网第三方平台上看下有没适合的知识产权机构可以咨询下。

⑤ 农民有一项新的发明,应该通过什么有效的途径引起国家的重视

专利法中所指的发明仅仅是一项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技术方案,尽管这种技术方案的构思,在获得专利权时,有的还没有经过实践证明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制造成某种具体的物品,所以这是一种无形的知识财产。但也不能将这种技术方案的构思与那些只是单纯地提出技术名称和设想,或者仅仅表示一种愿望,而究竟如何实现,无明确的具体办法,也不具备将来有实现的可能性的愿望相提并论。显然,后者是不能成为专利法中所称的发明的。

⑥ 如何成为一个科学家。(发明家)(途径)

你要从小培养,学会富有创造力,然后你还要努力学习功课,为将来为祖国社会做出奉献打下基础。

阅读全文

与发明的途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