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煤矿发明人是

煤矿发明人是

发布时间:2021-08-04 10:45:00

『壹』 发明 煤矿灯

煤矿安全灯的发明者

汉弗莱·戴维是美国化学家。1778年12月17日出生在美国一个贫穷的家庭里。父亲早逝。母亲靠父亲生前的一个小小的农庄,无法养活5个孩子,于是卖掉农庄,全家搬到彭赞斯,在母亲的养父汤金的帮助下生活。

戴维从小就很聪明,总想着探讨,侦察点什么新鲜的东西。小时候的老师经常夸奖他天赋高,学习勤奋。在老师的建议下他离开从小生活惯了的科尔努尔山的小村子,住到了约翰·汤金家里。外祖父汤金的家很舒适。窗外是碧蓝的大海,早晨和傍晚推开窗子就可以欣赏日出日落。这样美的环境,使戴维又是欢喜又是兴奋。美好的大自然总是激荡着戴维的胸怀,他真想好好学点什么。

父亲的突然逝世,破坏了美好的设想。少年戴维沉默了。他把自己平时喜欢的化学实验仪器收到一个大柜子里,因为母亲已无法给他支出买化学药品的钱了。为了养活5个孩子,她卖掉了小农庄,带着弟妹也迁居到彭赞斯来了。母亲开了个小小的帽店,但经济上还是不宽裕,因此戴维的前途要慎重考虑,虽未成年但他需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帮助母亲。

母亲知道戴维很喜欢生物,也喜欢化学实验什么的。于是就决定送他到一位叫约翰·博莱斯的先生的药房去工作。博莱斯先生是个好医生,戴维可以边工作,边学习。

这个决定使戴维非常高兴,一方面他感到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帮助母亲了;另一方面他可以在博莱斯先生的实验室里学到很多化学和医学知识。科学知识吸引着他,他全力以赴地学习和工作着。在图书馆中,他找到了很多书。他仔细地阅读了化学家拉瓦锡的著作、读了尼柯尔森的《化学辞典》。通过读这些书,他感到化学才是自己应该学的,于是他用自己一切空闲时间拼命读化学书作实验。不久他就在彭赞斯小有名气了。这些情况被克里夫顿一个叫托马斯·贝多斯的人知道了。托马斯·贝多斯是当时一个医学家,他写过一些医学和卫生学的著作。1798年,在克里夫顿创办了一个气疗研究所,从事气体对机体的影响问题的研究。开办前夕贝多斯找到戴维,告诉他:“我要成立一个气体研究所,研究各种气体对人体的作用。我正急需一个精通化学的人,我想请你去。”戴维高兴极了。

戴维到克里夫顿以后,关于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快就谈妥了。戴维主要负责制出各种气体,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戴维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出了一氧化二氮并研究它的特性。这种气体的研究使戴维得到一个结论:这种气体对人体毫无危害。这就彻底否定了美国科学家塞缪尔、米切尔的观点。米切尔一直认为一氧化二氮吸入身体会患严重疾病。戴维却发现它可以使人产生快感,又有止痛麻醉作用,可以用于外科手术。

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生了由一氧化二氮引起的一场喜剧。一天戴维制取了一大瓶一氧化二氮放在地板上。这时贝多斯来了,他一走进实验室就夸奖戴维说:“看来我请您来是太对了,您的工作我很满意。”说着他一转身碰到一个大铁三角架,三角架掉了下来,正好砸在装着大量一氧化二氮的瓶子上,瓶子碎了。实验室里充满了这种气体。忽然一向孤僻、冷漠不苟言笑的贝多斯哈哈大笑起来,随着戴维也大笑起来。两人的笑声震撼了整幢房子,隔壁实验室的助手们全都跑来了,看到他们竟然狂笑成这样子,大惑不解,以为他们犯了神经病。突然助手们明白了,他们俩一定是气体中毒。的确,当贝多斯稍稍平静下来时,他说:“戴维,您的气体让我笑得要死,咱们快出去透透风吧。”就是通过这次小喜剧事件,戴维研究出了一氧化二氮气对人体的刺激作用。

有一天,一位助手送来一篇文章,并且说是贝多斯博士请戴维看的。他看到是尼柯尔森和卡莱尔1800年发表的论文《利用电池电流分解水的方法》。文中讲的是他们借助于电弧进行了分解水的研究,他们确认在这种情况下,水会分解出氢气和氧气。这就是说,可以用电流分解其它物质。助手汤姆和戴维商量也试试这类实验。他们把贝多斯博士准备的电池组拿来,他们准备试试电流对各种不同物质的作用。他们取得了一定成绩。戴维本来要把这类实验做下去,但朗福德伯爵的出现使戴维作出了新的决定。

伯爵对戴维说道:“我们要成立一个学会,设在伦敦。学会的名称是发展科学和普及有益知识学会。这个学会除了搞研究还教学生。”

戴维虽然感到离开贝多尔博士很难启齿,但这个新的学会是令他神往的。他决定到伦敦去参加这项工作。

朗德福伯爵也坚持请戴维去,因为短短的接触已使伯爵感到这个青年虽然还显得不像上流社会人物那么有风度但他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才能和善于雄辩的人物。

1801年初,戴维到了伦敦,当了学会的助教。第二年升为教授。他仅仅用几次讲课,就赢得了杰出演说家的声誉。不久他就成了伦敦风靡一时的人物,大学生、科学爱好者以至科学家们、各界女士们,都来听他的讲演。在各种类型的聚会上,人们都希望能一睹他的风采。但这一切浮华的东西并没有冲昏戴维的头脑,他继续脚踏实地地研究着矿物学、冶金学、制革和农业化学,教着他担任的两门课程应用化学和农业化学课。戴维很清楚,由于自己少年时代基础课并没能学完,青年时代也不像别人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他意识到他必须更扎实地干。经过一段研究,他放弃了运用自己所欠缺的分析化学较多的矿物学和对皮革制造的研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农业化学的研究上。后来他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除了农业化学,戴维还继续研究电的化学作用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戴维在克利夫顿有一定成果,他通过继续研究写出了《关于电的某些化学作用》一书。当他以这份材料在皇家学会作了报告以后,闻所未闻的消息传出来了——电在化学中会发生作用!戴维是位伟大的发明家。于是戴维以自己的成就赢得了更高的声望。

随之戴维又在实验中发现了两种新的金属。他发现新的金属钾和钠非常活泼,反应能力极强。在多次反复的各种方式的实验中,戴维不幸受伤,脸上的伤口结疤后,一只受伤的眼睛却失明了。损失是惨重的,但已经证实,从苏打和碳酸钾中可以提取两种不同的金属钾和钠。这两种金属都是柔软的,比水轻,能同水发生激烈的反映,产生火焰。

正在这时,伯纳德爵士带来了一个消息:拿破仑皇帝颁布了一项命令。授予英国科学家汉弗莱·戴维奖章,以表彰他在电学方面建立的功勋。这是一项很高的奖励,授奖仪式将在巴黎举行。

当时英法正在打仗,因此伯纳德说:“我们没有权利从敌人手中接受奖赏。但是我们感到自豪的是连敌人也承认您的成就。”“不应当接受奖赏,皇家学会的全体成员都支持这种意见。”然而戴维认为:“我是为科学,为全人类工作的。科学家如果要展开斗争,那只是为了争取理想的胜利,为了坚持真理而斗争。因此我决心到法国去。”完成了接受在凡尔塞宫和索尔蓬纳典礼大厅举行的隆重而盛大的授奖仪式,戴维又投入了紧张的研究。

戴维在《化学的哲学基础》一书中,提出氧化盐酸不是化合物,而是一种单质,像氧气一样能够助燃。因此燃烧不是非有氧气不行。而且氧化盐酸并不含氧,说明无氧酸也可以存在。这里他修正了拉瓦锡的两个错误,一是并非有氧气才可燃烧;二是酸不一定必须含氧。

1812年戴维又完成了《农业化学基础》一书。这本书后来竟再版4次。这一年,他获得了美国最高奖赏。1812年4月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的广场上,停满了一排排轿式马车。整个美国上流社会的名流显贵都汇集在前厅的拱门前。风琴奏起了庄严的乐章,人们在为汉弗莱·戴维举行获得贵族称号的仪式。美国王子在一群神职人员的簇拥下走下教堂的祭坛,他庄严地走到跪着的戴维面前用镀金的宝剑碰了一下戴维的肩膀说:“你在发展科学方面建立了功勋,你无愧于获得勋爵的称号。从今天起,汉弗莱·戴维爵士,你成为英王衔前侍从!”然后是祈祷仪式。

戴维获得勋爵称号后与一个富有的寡妇结了婚。几个月后他们去旅行度蜜月。戴维带了一个可以流动的实验室和一名助手——迈克尔·法拉弟,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欧洲之旅行。当他们回到祖国时,正好赶上英国宣布全国服丧志哀。

当时在纽卡斯尔和卡尔迪弗矿井发生了几次可怕的爆炸,造成了数千名矿工的死亡。煤矿公司为了保证矿井内的操作安全,颁布了特别的奖赏,奖给能够发明矿井中使用的安全灯的发明家。公司总经理特别请求戴维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难题。矿上给他送来了实验用的“爆鸣气”,这是一种危险气体。实际上它的成分是两个体积的氢气和一个体积的氧气组成的爆炸混合物。戴维和助手法拉弟反复地研究了这种气体的性质,特点及它在燃烧时,引起破坏性爆炸的条件。

他们的研究工作几乎延续了整整一年。他们想到用一些细的管子,把维持矿灯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通过细管子引进灯内,然后再通过这些细管子把瓦斯排出灯外。当管子细到一定程度矿井中即使存在这种爆鸣气,也不会由于它的存在并与灯焰接触而引起爆炸。他们反复观察了使用不同管子时火焰大小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实验。1816年初,终于设计成功了一种安全矿灯。

这种矿灯很有效。戴维用一种网眼很小的金属网子代替了矿灯的玻璃罩,这样,火焰不会外露烧到瓦斯,而瓦斯却可以从孔中自由通过。很快,这种灯就在煤矿中广泛使用了,从此矿工们摆脱了井下一种致命的威胁。

由于发明设计了这种安全矿灯,戴维获得了朗福德勋章。

1820年,戴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826年12月20日,戴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名誉院士。

戴维的研究虽然涉及到各个方面,但他一直没有放松研究的是电,因为在当时有关电的一些现象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释,电的本质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必须进行不断地反复实验。他和法拉弟、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等科学家虽已有一定的成果,但仅仅是开始,因此戴维几乎一生不间断地锲而不舍地探索电的秘密。戴维有一个专门研究电的现象的实验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计量仪器,测量物体导电性能的特殊器皿和其他仪器。

“导体对电流产生的电阻因导体的不同而异,而电阻可以作为导体物质的附加的特性。”戴维总结了长期实验的结果。而法拉弟又提出了异议,他说:“毫无疑问,电阻存在着差别,但是,目前我还看不出它的规律性。”戴维认为:“的确,对各种不同的物质作出概括,是很复杂的。但是,对单一物质说来,问题的解决就简单得多了。我们已获得这方面的某些资料。”于是,法拉第走到桌边,写了好几张密密麻麻的数字,充分地证明了他们所研究的物质的电阻,取决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温度上升时,电阻会随之加大。

汉弗莱·戴维一生的成就是十分丰富的。他从17岁开始在学徒时自修化学,阅读了大量的化学书籍,他才思敏捷,富于创造和实践的能力,以至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化学上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开辟了用电解法制取金属元素的新途径:也就是用伏打电池来研究电的化学效应,电解了以前不能分解的苛性碱,制得了钾和钠,后来又制得了钡、镁、钙、锶等碱土金属。以后他又用强还原性的钾制取了硼;对气体,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有麻醉性、刺激性的“笑气”氧化亚氮,这种物质对外科学发展很有用。他用实验证明了氯是一种化学元素。提出酸里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氢,而不是氧,修正了拉瓦锡的“酸里必须含氧”的观点,他发明了煤矿安全灯,造福于矿下工作者。

这所有的功绩都是他用毕生的心血换来的。1828年戴维病重。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到日内瓦和瑞士疗养,但病情一直未见好转。这次他正住在日内瓦郊区。这一年5月他的妻子和弟弟约翰·戴维都来了。但戴维已经很衰弱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等待生命的力量渐渐消逝。

1829年5月29日,伟大的科学家汉弗莱·戴维与世长辞。

『贰』 我是煤矿工人'想发明个转利

利用身边的小东西做的方便使用的物品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在中国申请使用新型专利可以说是100%保证授权,因为“实用新型专利”在授权之前不会进行搜索,也就是是说专利局的人不会对你的专利进行搜索并保证之前没有类似的申请,他们只会看你这个专利有没有创新,只要有点点创新,哪怕是“微创新”也可以授权。
对于,“发明专利”,发明专利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查,特别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审查,它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由于它授权前是进行严格的搜索以便确定唯一性所以一般授权的时间会长一些难度也会大一些。所以“发明专利”可以理解为别人以前没有申请过的想法,你要保证以前“没有过”。所以在提出发明专利的申请前自己最好进行专利搜索,初步确定一下。

『叁』 矿灯是由谁发明的

矿灯是由英国科学家戴维发明的。1815年,英国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安全灯。这种灯在矿井里点燃不会引起瓦斯爆炸。它的诞生,避免了瓦斯爆炸,给矿工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有人把安全灯的发明和滑铁卢战役的取胜并列称为“1815年英国的两大胜利”。广大矿工为了纪念戴维的这一发明,也把安全灯称为戴维灯。

矿工灯的发明是因为在19世纪初,英国的煤炭工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开发煤矿,煤矿工人的人数相当多。煤矿经常发生爆炸事件,矿工生命没有保障。如1812年的秋天,位于英国盖次黑德郡的费岭煤矿发生了煤炸,死了92个矿工。可许多矿工迫于生计,只好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工作,在1815年的一天,戴维听说了矿井经常发生瓦斯爆炸的事,他就发明一种不会引发瓦斯爆炸的灯。

(3)煤矿发明人是扩展阅读:

戴维在发明矿灯前先到矿井进行实地考察。他察看了矿井的形状、大小、通气情况等,向矿工们了解瓦斯爆炸的原因。十几天的调查,使戴维确认了爆炸的原因。根据想法,一种新型的矿井用灯诞生了,在它走出实验室前,戴维决定亲自带着这种灯下矿井试验。在20分钟后,他微笑着从矿井走出来。围观的矿工们热烈欢呼:“戴维发明的灯真不简单!”安全灯的发明不仅拯救了无数矿工的生命,而且促进了英国煤矿工业的大发展。

『肆』 世界上第一个煤矿哪一年在哪个国家产生了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有使用煤的记录。煤矿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

美国最早的商业煤矿位于维吉尼亚州的Midlothian,1748年开始开采。

轨道上的搬运机车,1920年
煤炭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蒸汽火车、蒸汽船等开始成为工业国家中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同时炼钢业也需要大量的煤矿。城市的照明、暖气和烹调等也需要使用煤气。英国在18世纪末发明了许多地下采煤的科技,从此采煤进入了大规模商业开采的时代。挖煤的机器约在1880年代左右发明;在那之前,采矿需要以人工用铲子或十字镐挖掘。到了1912年,蒸汽挖土机科技方面的进步使得露天开采变得可能。

煤炭在18世纪至1950年代是西方国家的主要工业和运输能量来源。另一方面,石油的开采技术在20世纪初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美国、中东和印尼发现了大规模油田。石油作为燃料的优点多于煤炭。石油及其附属品在1950年代以后开始成为主要的燃料,很快的蒸汽机被内燃机所取代。至20世纪末,煤炭在家庭、工业和运输上很大的一部分被石油、天然气、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等所取代。

1968年美国西维吉尼亚州的Farmington 矿难
自1890年开始,采煤也开始成为政治和社会上的争议来源。使用童工、剥削矿工、恶劣的工作环境等使得工会开始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兴起。另外,机器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许多矿工失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环境标准的限制、西部大规模露天矿场的开采等,使得美国的地下采煤业在1970年代后急剧衰退。1914年最盛期时,美国有18万名无烟煤矿工,到1970年只剩6千名。沥青的工作从1923年70.5万人的颠峰,下降到1970年的14万人及2003年的7万人。矿工联合会 (UMW) 的活跃会员也由1980年的16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1.6万人。1973年与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开始寻找替代能源。在开发核能、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同时,煤炭的重要性也再度受到重视。

不过,自1970年代开始,环保意识抬头,人们开始注意包括景观破坏、空气污染与其他燃烧煤炭所可能产生的问题等。和其他化石燃料比较,燃烧煤炭比石油或天然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并可能是造成全球暖化及酸雨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炭在今日仍是重要的能源,因为其经济的价格和丰富的储藏量,特别是用于发电。煤炭在中国是最重要的能源,2005年中国约有80%的能源来自于燃煤。2007年中国首度成为了煤炭进口国。

『伍』 洋务运动 开平煤矿的创始人和地点

李鸿章,在唐山

『陆』 中国煤矿开采历史

(一) 古代煤矿业简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1973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附近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下层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精煤制品。其中有:圆泡形饰25件,耳(王当)形饰6件,圆珠15件,和这些煤制品同时出土的还有碎煤精、精煤半成品和煤块97块。这些煤制品,经过前辽宁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科研所鉴定,“呈弱油脂光泽,均一状结构,硬度、韧性均很大为其特点”,很容易用火柴点燃,燃烧时发出明亮而带黑烟的火焰,并发出一种烧橡皮的气味。经过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证明,其原料就是烛煤。这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确凿证据,也是说明我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煤炭的历史见证。
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省4处西周墓中出土了煤雕制品,其中,宝鸡市茹家庄一处就出土了200余枚之多。据此可以判断,早在西周时期,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已经被开采利用。
战国时期,除继续利用煤炭雕刻生活用品外,还在当时的著作中出现了关于煤的记载。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就有3处有关石涅的记载:一处见于该书的《西山经》,“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另二处见于《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据有关专家考证,女床之山,女几之山,风雨之山,分别位于今陕西凤翔、四川双流、什邡和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古今对照,以上各地均有煤炭产出,证明《山海经》的记载基本是对的,同时,说明当时这些地方的煤炭已被发现,而且已积累了一些找煤的初步地质知识。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煤井和相应的采煤技术,煤的用途,不仅用作生产燃料,而且还用于冶铁;不仅能够利用原煤,而且还把粉煤进行成型加工成煤饼,从而提高了煤炭的使用价值。煤的产地不仅在北方,而且在南方,甚至新疆也都有了产煤的记载。同时,煤雕工艺在这时已初步普及。
隋、唐至元代,煤炭开发更为普遍,用途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们对煤的认识更加深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唐代用煤炼焦开始萌芽,到宋代,炼焦技术已臻成熟。1978年秋和1979年冬,山西考古研究所曾在山西省稷山县马村金代砖墓中发掘出大量焦炭。1957年冬至 1958年4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河北峰峰矿区的砚台镇发掘出3座宋、元时期的炼焦炉遗址。焦炭的出现和炼焦技术的发明,标志着煤炭的加工利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明朝到清道光20年(1840年)的时间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比较重视煤炭的开发,对发展煤炭生产采取了一些措施,矿业管理政策也发生了某些利于煤业的变化,煤炭行业的各个环节,比以前都有较大的进步。煤炭开发技术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尽管当时都是手工作业煤窑,但因其开采利用早于其他国家,因此,17世纪以前,中国煤炭技术和管理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日益衰败腐朽的封建制度终于阻碍了古代煤业的继续前进,这就导致了中国近代煤矿的诞生。
(二) 近代煤矿业简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迫开放,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出现近代航运业和机器工业,需要大量煤炭,而旧式手工煤窑生产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因此,清廷洋务派积极酝酿引进西方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于是近代煤矿开始出现。近代煤矿的主要标志,一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二是在提升、通风、排水三个生产环节上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提升机、通风机和排水机,其他生产环节仍然靠人力和畜力。这种技术状况差不多一直延续到1949年,其中即或有所变化,也只是局部的、微小的。这是近代煤矿区别于古代手工煤窑和现代机械化矿井的主要技术特征。
我国最早的近代煤矿是台湾的基隆煤矿和河北的开平煤矿。基隆煤矿是清政府两江总督沈葆祯雇用英国煤师开办的,1876年兴建,1878年出煤,年产量约3~5万t,因经营管理不善,投产不久产量就日渐下降,1884年中法战争时,矿井被炸,停止生产。开平煤矿是直隶总督李鸿章1876年命唐廷枢等筹建的,1877年筹办,1881年建成唐山矿,以后又建成林西、西山等矿,到1894年,平均日产达到1 500t,最高日产达2 000t。这期间还先后开办了规模大小不同、寿命长短不一的近代煤矿14个,或官办,或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都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因管理不善、资金不足、规模很小,大多数都归于失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国势益衰,列强乘势接踵而来,外国资本大量侵入中国煤矿。1898年4月,中德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在山东境内自胶州湾修筑南北两条铁路,铁路沿线两旁各三十华里(15km)以内的矿产,德商有开采权。”此后,英、俄、法、日相继攫得了类似的权利。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1912年间,帝国主义攫取中国煤矿权的条约、协定和合同共42项(包括其他矿藏),涉及辽、吉、黑、滇、桂、川、皖、闽、黔、鲁、浙、晋、冀、热、豫、鄂、藏、新等19省。开办了开平、滦州、焦作、孟县、平定州(现平定县)、潞安、泽州、平阳府属煤矿、本溪湖、临城等规模较大的煤矿。外资煤矿的产量占中国当时近代煤矿总产量的83.2%,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煤炭工业。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从1903年起,掀起了收回矿权运动,1911年达到高潮。中国的爱国绅商,不满利源外流,在人民开展收回矿权的斗争的运动中,集资开办了一批煤矿。官僚买办见开煤矿有利可图,不愿坐失良机,亦想方设法开办煤矿。于是,从1895~1936年中国近代煤矿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绝大多数煤矿,包括外资经营的,都陆续被其霸占,开采方式完全是掠夺性的。从1931~1945年,日本共霸占我国大小煤矿200多处,掠夺煤炭4.2亿t,被其破坏的煤炭资源不计其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直辖煤矿29处,还采取资助经费等办法,鼓励私人开办煤矿,共59处,年总产量约为600多万t。在解放区,也办了一些小煤窑,供当地军民作燃料。据战后统计,晋、察、冀边区共有小煤窑473个,日产煤炭共计2 739t。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霸占的煤矿小部分由解放区人民政府接管,大部分被国民党政权接管。解放战争初期,受政治、军事形势多变的影响,有些煤矿几经易手,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4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步崩溃,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这些煤矿才陆续回到人民政府手中,但已遭到严重的破坏。
(三) 现代煤矿业简史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建国时,各地人民政府从旧中国共接收了约40个煤矿企业,200处矿井和少数几个露天矿。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山东、安徽两省,除少数几处外,规模都很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已是千疮百孔,一片衰微破败的景象。例如,山西大同煤矿9对矿井全部被水淹没,机器设备破坏无遗,井下没有一个完好的工作面,地面没有一间完整的厂房,没有一部机器可以正常运转,没有一条巷道可以正常通车,生产完全停顿;辽宁抚顺煤矿的西露天矿和龙凤矿井已被水淹,基本停产;河南焦作煤矿18个坑口中11个完全破坏,7个仅剩井架,已完全停产;山东淄博、枣庄,山西阳泉等较大的煤矿也是一片废墟。新中国的煤矿业就是在这样一个烂摊子上起步的。
建国伊始的头3年,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抓了恢复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煤矿生产,并进行必要的改造。
1953年,我国开始了发展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保证钢铁基地炼焦用煤,解决华东地区缺煤和逐步改善煤矿布局等的需要,“一五”期间,重点扩建了15个老矿区,同时开始了10个新矿区的建设。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3 243万t上升到1957年的13 073万t,提高4倍以上。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配套的专业队伍。1955年7月又正式成立了煤田地质勘探、设计管理和基本建设三个总局,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强化了技术和队伍的培训工作,为以后煤炭工业的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期间,由于“大跃进”的失误,给煤炭工业造成了严重后果。采掘关系失调,巷道和设备失修,煤炭产量大起大落,基本建设浪费很大,不合格的煤田地质报告占60%。后来,经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生产建设才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
10年动乱期间,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煤炭工业也经历了一场浩劫。72个矿务局相继下放给地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废止。
在国家统配煤矿受干扰,煤炭不能满足地方工业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时候,地方小煤矿自发地有了较大的发展。1971年,全国地、县、队小煤矿的产量比1965年增长了1.35倍。为了使地方小煤矿得以巩固和发展,当时提出了“全党动手,各级办矿,多搞中小,以小为主,由小到大,由土到洋,成群配套,形成矿区,选择重点,建设基地”的40字方针。这些方针,既促进了小煤矿的发展,也为以后乡镇集体煤矿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了贯彻“扭转北煤南运”,加快“大三线”建设的决策,从1966年起,陆续集中了全国煤田地质勘探力量的40%,共37支勘探队奔赴江南各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同时,又从北方抽调主要力量,加强了对西南、西北和江南煤炭新基地的建设工作。1973年,面对煤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北方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的如山西、山东、河北等省,因缺少力量虽有优势而难以发挥的现实,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矿基建队伍先后又从江南和西南回师北上。
总之,10年动乱给煤炭工业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是严重的。10年间,虽然原煤产量增长了92.2%,建成了720处新矿井。然而,却留下了不少长时间难于消除的后患。不少矿井为要产量,不择手段,重采轻掘,吃厚丢薄,忽视安全工作,留下种种恶果;打乱了地质勘探生产秩序,质量、效率急剧下降,而且“南征北战”延误了建设时间;矿井建设违反程序,忽视技术要求,降低工程质量,简易投产,留下许多后遗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煤炭工业也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首先是恢复和建立了良好的煤炭生产秩序,使采掘关系走向正常,同时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了稳产调整,到1982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6.66亿t,较好地满足了发展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煤炭行业经过多方面探索,提出了一条发展煤炭工业的新路子。其主要内容包括四项基本要求、实现五个转变和12条具体方针。

『柒』 矿工头上的灯是谁发明的

矿工头上的灯是戴维发明的,又叫戴维灯。

1815年,英国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安全灯。这种灯在矿井里点燃不会引起瓦斯爆炸。它的诞生,避免了瓦斯爆炸,给矿工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在煤矿工业的发展史上,记下了安全灯发明者的名字。他,就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戴维。有人把安全灯的发明和滑铁卢战役的取胜并列称为“1815年英国的两大胜利”。广大矿工为了纪念戴维的这一发明,也把安全灯称为“戴维灯”。

(7)煤矿发明人是扩展阅读:

一、发展背景

戴维先到矿井进行实地考察。他察看了矿井的形状、大小、通气情况等,向矿工们了解瓦斯爆炸的原因。十几天的调查,使戴维确认了爆炸的原因。同时,矿工们介绍的瓦斯爆炸时的悲惨情景,以及他们的强烈愿望,坚定了戴维发明一种安全灯的决心。

怎样才能使灯不会点燃瓦斯呢?戴维首先想:把灯与周围完全隔离开。这样自然不会发生爆炸事故了,可灯也就点不着了,因为火焰燃烧需要氧气。那么,必须设计一种空气能进去的灯罩。

戴维又想到:铜、铁等金属的导热性很好,它们能够将热很快地从一处传到另一处。如果在灯火的外面罩一个金属网,这样火焰燃烧的热量不断地被传导、散发掉,罩子与外界接触面的温度就不会很高,低于瓦斯的着火点,瓦斯也就烧不着了。

戴维想到这里,连忙找来一张铁丝网,并用它制成一个圆筒形的灯罩。将灯罩罩在灯的外面,将少量瓦斯喷到灯罩面上,结果瓦斯没有燃烧起来。接着,戴维又逐渐加大喷出的瓦斯的量,以至灯罩边缘的瓦斯浓度超过矿井中瓦斯的最大浓度,瓦斯依然没有被点着。

一种新型的矿井用灯诞生了!在它走出实验室前,戴维决定亲自带着这种灯下矿井试验。他的想法遭到好友华德生的反对。华德生说:“您是大科学家,是‘国宝’,不能这么干,太危险了。再说,我是医生,处理应急能力比您强,还是让我来吧!”

华德生举着安全灯,健步走进矿井。矿井上围观的人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华德生。20来分钟后,华德生微笑着从矿井走出来。

围观的矿工们热烈欢呼:“戴维发明的灯真不简单!”安全灯的发明不仅拯救了无数矿工的生命,而且促进了英国煤矿工业的大发展。

二、灯的原理

1、金属是热的良导体。

2、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也就是说,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燃点,当温度低于燃点时,该种物质是不能燃烧的。

实验现象与解释:

1)用一片金属网(或者一个金属丝编织的筛子)罩在一只蜡烛的上方。手持金属网的边缘,将其向下移动,观察烛光的变化。可以看到,烛光变得暗淡了。

金属网离蜡烛顶部越近,烛光就越小;同时火焰被罩在金属网下而不能穿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网上的金属丝传走了火焰附近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这不但使蜡烛的火焰变小,同时又阻止了它穿透金属网。

2)将一只煤气灯放在一个三角架下面,架上放置一片金属网。调节网使它与灯头间的距离适当。打开煤气开头,并用火柴分别在金属网下面和上面去点燃煤气。观察金属网上下是否都能形成火焰。

只有金属网上面的煤气才能够被点燃,形成火焰。这是由于金属网的导热作用,使得网下面的气体达不到燃烧的温度。

3)将一只蜡烛安放在一块木头或者塑料板上,并把蜡烛点燃。然后用一个圆柱型的金属网罩在燃烧的蜡烛上面。再用橡胶管引来可燃气体,将气体喷嘴放在金属网的顶部并打开,使气体在圆柱顶部流动。观察气体是否燃烧。

『捌』 煤矿小发明,求懂的人讲解这是具体什么小发明

真有意思,别的煤矿都用了十几年了,你们才发明出来?小不会焊个大的?这还用发明?真服你们矿、

阅读全文

与煤矿发明人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