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赵州桥是由谁设计建造的
赵州桥的设计者是李春。
赵州桥建造以来,经历了1400多年,在这1400多年中,赵州桥经受住无数次洪水冲击,八次大地震,承担无数车辆碾压,千年如一日,赵州桥至今仍挺立在洨河之上。
其设计构思精巧,在世界桥梁史上是一项极其伟大的成就,对后建的桥梁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有记载的修缮共有七次,依次是唐贞元八年,宋治平三年,明嘉靖四十一至四十二年,明万历二十五年,清道光元年,民国二十一年。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至1958年对赵州桥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并进行了科学发掘、研究、精密测量。
栏板、望柱等均按出土的隋代原样精雕细刻,此次修缮工程之浩大、修复之完善是前所未有的,赵州古桥焕发了青春,以新的雄姿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河.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方.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这还不算,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这时,鲁班刚把大桥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柴荣因推车力过猛,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后来,除了因为东侧一度塌毁,手印已经不见,其余的“仙迹”都留存下来.《小放牛》里所歌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
上面只是传说,其实赵州桥的真正设计和建造者是李春.
㈢ 你们有没有关于创造赵州桥的故事或神话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早 、 跨度 最大 的空腹式单孔圆弧拱石桥。位于中国河北省赵县 , 跨洨水 。 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 )由匠人李春修建。净跨37.02米,矢高7.23米,桥面宽9米。拱由28券(窄拱 )并列组成。大石拱上两端各建有两个小拱(净跨分别为2.85米和3.81米),以减轻桥身自重和增大泄洪面积。由于桥位良好、基底应力适宜,千余年来虽经多次洪水和地震,桥身基本完好。该桥构思精巧,造型稳重,是世界桥梁史上的杰作。1961年定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春,中国隋代造桥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 匠师。生平不详。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见赵州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鲁班修桥:
赵州桥下的洨河与天河相连,故河岸甚宽,波涛汹涌,河里怪兽兴风作浪,且架桥屡屡被毁,行舟樯倾楫摧,附近百姓苦不堪言。一日鲁班行此,用东山之石修成此桥,桥有28道拱圈,为天上28星宿,震慑河妖;桥有吸水兽等图案,压制风浪。自此洨河风平浪静,百姓安定!
2、桥经重压:
自此鲁班名声鹊起,众仙纷致,以观其奇。最著名的为“倒骑毛驴”之张果老与“推独轮车”之柴王爷(柴荣),二仙问鲁班“毛驴与车可行此桥否?”鲁班说:“日行车辆人马无数,况此车驴?”随后,果老施法取“日月星辰”于毛驴褡裢之中;柴王变术将“三山五岳”运于独轮车上,车驴行至桥中,忽然抖动,鲁班跳至桥下,踩河举臂将桥托住,车驴顺利通过,二仙赞不绝口(柴王爷车轮印现依然留在桥面之上)!经张、柴重压后的桥,桥基夯实,桥身坚固无比。
3、单眼观木:
过后鲁班郁闷中,单眼一望,方看出车驴有“三山五岳”“日月星辰”如此重负,故桥身发抖,鲁班恨自己双眼无神,故扣剜自己左眼于桥下,故鲁班之后木匠,均单眼观刨木是否直顺,非常精确!
4、杨戬三目:
此后一日,二郎神杨戬,从天河行至洨河桥下,发现剜于河中的鲁班之眼,纳闷为谁之眼?不如吾先存留,随取之放两眼之间,随后二郎神便成了三只眼,且第三只眼法力无边,原为鲁班之遗目也!
㈣ 赵州桥是伟大的设计,赵州桥是谁设计创造的
赵州桥是经过1300年的未倒,并详细地展大家的外表,其设计师是我国元朝的匠人李春。虽然元朝是短暂的,但它在科技进步方面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成就,赵州桥就是其中的杰出成就。
因此,这座石桥虽然历经1300多年的悠久,但仍能完好无损地储存起来。赵州桥雄伟壮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桥梁两侧的护栏,拦板装饰设计得非常漂亮,石栏;手工雕刻的蛟龙图片,有的相互盘绕,有的口中吐出美丽的浪花;,有的在拦板孔里钻,有的像怪兽。两边用花叶和浪涛衬托,形态各异,给人一种柔和唯美的感觉。整座桥的轮廊都很清晰;,线框很温和,各代作家都写过很多 赞美的诗。明朝有人将其描述为初出云彩的一轮新月,雨后初晴的七色彩虹。赵州桥是我国工人聪明的晶体,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开拱桥,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桥,它比欧洲第一座澳波河岸的赛雷桥早700多年,赛雷桥早在1700多年前就被破坏了。
㈤ 赵州桥,是谁造的。
赵州桥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
赵州桥(Zhaozhou Bridge),又称安济桥,俗称大石桥,是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境内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桥,由隋朝匠师李春建造 ,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
赵州桥始建于隋开皇十五年至隋大业元年(公元595年—605年)。安济桥桥身为单拱,由二十八道独立石拱纵向构成,两侧各建两个敞肩拱。
赵州桥(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公元595-605年(隋开皇后期至大业元年。赵州桥是一座巨型单孔坦孤敞肩石拱桥,主拱由28道拱卷纵向并列砌筑,桥长64.4米,净跨37.02米,桥身座落在天然地基上)。
(5)创造赵州桥扩展阅读
拱形技艺
赵州桥的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
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而拱高只有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
㈥ 赵州桥是谁建造的
李春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㈦ 赵州桥是谁建立的
隋朝李春
㈧ 赵州桥是怎样建成的
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建成已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㈨ 赵州桥是伟大的设计,赵州桥是哪个人设计创造的
这座桥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赵州桥的基础非常坚固。1350年来,两边桥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米,这说明李春桥址选择科学合理。赵州桥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石料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可见李春对工程学、力学、建筑学、水文、地质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这么多科学知识,无疑是他从劳动实践中获得和积累的。赵州桥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垂史册。
㈩ 为什么要建立赵州桥
李春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生卒年月已无法得知。我们仅能根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有:“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我们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这座有名的大石桥。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横跨洨河南北两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拱桥。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它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令人瞩目,充分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赵州桥建于隋代,隋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兵戈相见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可是这一交通要道却被城外的洨河所阻断,影响了人们来往,每当洪水季节甚至不能通行,为此隋大业元年(公元6O5年)决定在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以结束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的状况。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和大桥的施工。李春率领其他工匠一起来到这里,对洨河及两岸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建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精心细致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桥任务。李春他们在设计和施工中创下许多技术成就,把我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