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事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1、部分准备金制度:
又称存款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为防止信用过度创造,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不得动用,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能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2、非现金结算制度:
个人可以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往来通过转账结算,无须有现金。这样,银行可以通过记帐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进行信用扩张。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简单理解就是银行把存款(一般是定期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发放贷款,提高了流通货币的利用效率,如果流转速度越快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越大,所需的流通货币量就越少,银行通过信用杠杆创造了比实际流通中更多的货币量,这就是存款货币的创造。
② 存款的意义
活期储蓄:该储种适应广大客户临时闲置不用的资金的存储。
1.一元起存,由储蓄机构发给存折。存折记名,可以预留密码。存折遗失可以挂失。
2.开户后凭存折可以随时存取,可在联网的电脑储蓄所通存通兑。
3.利息按结息日(6月30日)挂牌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全部支取存款时,按支取日挂牌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定活两便储蓄:该储种既有定期之利,又有活期之便,安全方便,适合群众一时投资渠道举棋不定时存储。
1.起存金额一般为五十元。
2.存单分记名不记名两种。
3.存期不满三个月的,按天数计付活期利息;存期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不满半年的,整个存期按支取日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存款利率打六折计息;存期半年以上(含半年),不满一年的,整个存期按支取日定期整存整取半年期存款利率打六折计息;存期在一年以上(含一年),无论存期多长,整个存期一律按支取日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存款利率打六折计息。上述各档次均不分段计息。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该储种适应广大群众生活待用款,存储既安全、又获利。
1.起存金额一般为五十元。存期分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
2.本金一次存入,由银行开具存单。存单记名,可留密码,可挂失。
3.利息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提前支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提前支取,须凭存单和存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
4.存单可在联网的电脑储蓄所通存通兑。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该储种适合持较大数额现金的储蓄投资者。
1.一次存入本金,起存金额一般为5000元,多存不限。
2.存期分为一年、三年、五年三种。
3.存折记名,可留印鉴或密码,可挂失。
4.利息凭存折分期支取,可以一个月或几个月取息一次,由储户与储蓄机构协商确定。
如果储户需要提前支取本金,可凭本人身份证件,按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规定计算存期内利息,并扣回多支付的利息。
③ 为什么说贷款创造存款
这位兄弟所说的实际上就是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这个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
(1)各商业银行严格法定准备率储备库存现金,不持有超额准备金。这里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实际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之间的差额。
(2)社会公众在交易时全部使用支票方式进行支付,不使用现钞。换句话说,中央银行所发行的钞票都作为新增存款准备金全部保留在银行系统的金库中,公众手中无现金。
(3)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只有一种可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没有定期存款及其他储种。
下面是银行存款的创造过程:
当某银行接受客户缴存的一笔现金存款时,按法定准备率留下部分现金,剩余的存款银行可将其借贷出去。在现代体系中,一笔贷款通常是以借贷人的身份存放于某个银行的支票账户中或以转帐支付的方式转向另一个银行的存款帐户。以约定的期限内,借贷人对该贷款拥有支配权。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实际上是又增加了一笔存款。那么该银行就可以对这笔存款留下准备金后再将超额的那部分存款继续借贷出去,这个过程会不断地继续进行下去,直到全部现钞都成为存款准备金,保留在整个银行体系之中为止。这意味着银行体系将会获得大于初始现金存款额的银行存款总额,这种由于银行体系一连串的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的过程,使银行存款总额不断增加的机制就称为银行存款的创造机制。
此答案参考:《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263页,作者:曹家和,河海大学出版社
当然,这只是理论,现实生活中要比这个复杂得多,银行的存款创造也没有理论上那么多。
④ 储蓄创造了资本怎么理解,在经济上讲什么意思
个人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债务转为资本,负债终止了,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出。【2】债权人入股以后,占10%股份,假设某年税后可分配利润为100万。之前这些都是自己的,但由于债权人占10%,那么股利分配的时候就要分配10%出去,这就是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出。
⑤ 中央银行在存款创造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各级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帐结算,不断地在各银行存款户之间转移,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系列过程。
⑥ 存款,对于的银行的意义是什么
存款是先于贷款的,没有存款,就谈不上贷款,存款时贷款的前提条件。
银行的存、贷款是相互影响的。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规模制约着贷款规模。贷款又能创造出存款来,甲行的贷款可能在甲行形成存款,也可以通过支付在乙行形成存款,这种存款又可以产生新的贷款。
(6)存款创造有什么意义扩展阅读:
从产生时间来看,存款早于银行。中国在唐代就出现了专门收受和保管钱财的柜坊,存户可凭类似支票的“贴”或其他信物支钱。
中世纪在欧洲出现的钱币兑换商也接受顾客存钱,属钱财保管性质,不支付利息,是外国银行存款业务的萌芽。随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出现,银行的存款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
存款可按多种方式分类,如按产生方式可分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按期限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按存款者的不同(以中国为例),则可划分为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个人存款即居民储蓄存款,是居民个人存入银行的货币。
⑦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深度了。首先你理解的重点不对,货币是商品交易的媒介,离开商品便不存在任何意义。看上去银行是派生出来了1000万的存款,但这反应的是这1000万的经济关系,并不时平白无故的多出了1000万,这1000万是衡量其经济关系的。货币的多少不是关键,从等价交换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后,货币作为媒介反应了当时的经济关系。重点不是货币的多少,而是商品经济关系的丰富程度。所以,货币作为媒介,可以统计当时的经济关系,其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媒介作用。
⑧ 派生存款的创造指什么
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专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属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以及派生存款创造的条件原始存款是指银行以现金形式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派生存款的创造必须具备两大基本条件:
①部分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②非现金结算制度: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⑨ 什么是存款创造
所谓的存款创造是只派生存款的产生过程。中央银行投入基础货币后进入商业银行后,除存款准备金外,剩余存款将投入信贷,而信贷基金将再次回流银行领域,从而成倍的增加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