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族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形成的
汉族的族称正式形成是在汉朝时期。
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在先秦时期分布于各个部落、地带,活于黄河中下游,代表文化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有多处文化分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华夏民族从分散走向了统一。 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建筑秦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了中华民族。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汉王朝从西汉时期到东汉时期,历经400多年,为汉朝朝代的名称和华夏民族的名称命名提供了历史条件。汉朝国力强盛,发展强势,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
因此,在汉王朝通西域、杀伐匈奴、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
(1)汉族的发明扩展阅读
汉族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民族,至1840年,经历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1840年以后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社会主义民族。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2. 汉族的由来
汉族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民族,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中发展形成的。
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里,国家还没有出现,人们都是按部落来划分的。那时,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部落。后来这些部落被一个叫黄帝的领袖,统一成了一个大部落。这个部落开始扎根在黄河流域,并以农业为基础,逐步发展畜牧业、手工业等。这个部落就是华夏族,它就是汉民族的前身。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庞大的秦帝国。然而,秦帝国的统治很短暂。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胡亥继承了皇位。胡亥无能而昏庸,很快就断送了秦帝国的基业。取代秦的是汉帝国。
汉帝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开始下功夫治理国家。在汉朝时期,统治者鼓励人民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汉帝国还努力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由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汉帝国逐渐强大、兴盛起来。此时,远方的少数民族见汉朝繁荣、发达、富饶,都很尊敬它,而汉帝国的人民也自豪地称自己为汉族、汉人。
汉族就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汉族的文明成就很高,比如四大发明、文化思想、瓷器、冶炼技术、丝绸等,都很先进,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汉族非常重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它与少数民族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
(2)汉族的发明扩展阅读
汉族先民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中原地区为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
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虽都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然而历史传说又表明,汉族远古先民,实包括来自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人。
因而,又有虞舜出自东夷,夏禹出自羌、戎的记述;还有一些传说中的人物,按不同记述,可解释成亦羌、亦夷、亦苗黎。这种历史传说的矛盾现象,反映了不同来源的氏族部落集团逐步融合为同一个族体,创造共同祖先的历史过程。
参考资料
网络-汉族
3. 中国汉族历史发展
汉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
海内外,世界上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但中华民族之中,是包括五十六民族的。很多专家研究写了很多论文,都一致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长期历史接触,混合,联结,融化为一体,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他的特色:在距今,5000年以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起来,逐步融合形成核心,这人核心,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把周围的民族,尤其是把东夷人殷商族,吸入这个核心。到了秦始皇朝时,拥有黄河,长江,中下游及东亚原之后,刘邦的汉朝开始,把汉朝政府管辖的所有人,称为汉人。汉人以华夏族人的核心,包括黄河,长江,黑龙江,珠江,边远山区,所有的民族的人,都是汉人,都是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而日益壮大,并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域。构成凝聚,联系的网络,奠定了在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楚,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同时称为华族,华人,在海外入了别国籍的称为华裔。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个成员,与中华民族内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平等的。
华夏族 在黄河的黄帝时代,黄河四周的族人,被称为:蛮,夷,戎,狄,黄帝对蛮夷戎狄族团征伐。这些集团的首领,就是蚩尤和炎帝。黄帝打败了这此集团,建都在今的河北省内,成东夷人。《史记》记载:夏禹时代,夏禹建都中原,以中原为中心的所有人,称为华夏人,华夏族,夏禹把反对他的氏族部落,放逐到蛮夷戎狄中去,这样就把中原华夏族的居民和文化,带到蛮夷戎狄中去,带到“九洲”去,九洲就是黄河的中下游,长河的下游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内,奠定了日益壮大的华夏族的核心。
汉族 夏商周三代,正是汉族前身华夏族,这个汉民族集团,是从多元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夏朝之后,就是殷商朝,商原是东夷族人,中国最早开始了族称,殷族是以游牧起家,后来迁往泰山,再向西,到达河南东部,这时是臣属于夏朝,后来取得了华夏统治九洲的权力,建立商朝,殷商族融合于华夏族,取消了商族族称,成为华夏人,成为华夏族,华夏人分布到全国的东,南,西,北,中五土。包括今: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安徽,江苏(一部份),淅江(一部份),还有江西,湖南,内蒙古的一些地方,这些地方,到处都有华人,华夏族,成为这此地方的核心氏族。这此地方的氏族都融合到华夏族中来,扩大了华夏族的核心。
商之后,就是周朝,周人来自西方,周人的始祖是姜嫄,即是西戎的一部份羌人,最初活动在渭水上游,臣属于商朝,商朝封称它为周。它继承了商,统治天下,羌人又融合到华夏族中来,羌人又成为华夏人,成为华夏族,又扩大了华夏族的核心。又把势力扩大到长江中游。《诗经。北山》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的统治,是松散性质的联盟统一体,统治了约三百年。当时的华夏族人,包括,周王朝畿内所有的居民都是华夏族人,包括周王朝分封的国家:如齐,鲁,晋,宋,陈,蔡,许,曹邢虢,虞,郑,芮,梁,申,杞,魏,秦,随,邓等诸候国的人,都是华夏人华夏族。后来,列国诸候割据兼并,进入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代的统一体,各地区的内部,保持着独立的政权,文化,但其国内,仍然是以华夏族人为核心,仍然是中原文化。战国的时候,不管你是什么族人,居住在华夏族心的人都是华夏族,华夏人。就是楚国,越国,春秋七国的人,都是华夏人,就是夏族。夏是指中原一带的一个核心,不论那个地方的人,凡进入中原核心所管辖的地方居住,入乡随族,就是夏人,夏族族。
春秋战国的500多年里,各地人口流动,各族的文化交流,各国互相争雄,在这500年,打下了汉民族实体成长的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当时统称,都是夏人,或统称是秦人。这个时候,没有“汉”这个名称,更没有汉族。西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居汉中,巴蜀。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在中原建立汉皇朝,以中原,巴蜀为基楚,在汉朝统治下,所有的人,都是汉人,各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生活,进入巴蜀地生活的人,都是汉人,都是汉族。汉朝地大物博,凡是汉朝政府管辖地方的人,都是汉人,都是汉族。实质上,也是夏人,也是华夏族。两汉时期全国人口已接近六千万人。
这样,汉族就成为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凝聚核心。汉族一词之称,因为它是核心,一直使用到今天。
4. 汉字会不会不是汉族发明的
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所发明并作改进。
起源史漫长,初步成熟定型的汉字系统版为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权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朝的小篆、隶书,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汉字是中国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
从语段文字发展到语词文字;发源期有7762年(±128年)[2] 前的贾湖刻符、及双墩刻符、半坡陶符、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陶寺遗址朱文、夏代水书;成熟期有骨刻文(晚期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籀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5. 汉族有那些发明
汉族是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刺绣的技术,瓷器,造纸印刷,火药擅长雕塑的民族
6. 汉族发明了什么
笔墨纸砚, 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
7. 汉服不是汉族人发明的吗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回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答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常识文化篇。
8. 汉族历史的发展
汉族一出现于世界,便以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开始了世界民族史上最宏伟的民族发展历史进程。
人口的发展,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即俗话所说:国泰民安,人丁兴旺。封建社会时期汉族人口的发展经过了两个大的发展时期。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而不是所谓的是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从而形成南方汉族。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华夏集团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
元代以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1.5亿。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封建社会时期的汉族人口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其中显然有恩格斯所说的“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的机制作用。但了解和认识汉族人口的大发展,必须了解和认识汉族发展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民族同化问题。所谓民族同化,就是一个民族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有汉族同化少数民族的情况,也有少数民族同化汉族的情况。因为汉族自古以来就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被汉族同化的少数民族在汉族总人口中比例较底。民族同化并不是汉族人口众多的主要原因,现代兴起的分子人类学研究发现南北汉族父系具有高度同一性,母系也有60%左右的同一性。
9. 汉族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
我认为汉族的确立是由汉代演变而来,因为从那时起才有统一的思想,国家一统的民族理念
10. 汉族是汉朝发明的吗
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的标志是汉族族称的确定。华夏民族统一于秦王朝,其族称曾经改称为“秦人”,西域各国就有称华夏民族为“秦人”的习惯。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国运,使“秦人”的称呼很快被人们遗忘了。而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 (《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吕振羽则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中国民族简》,三联书店1950 年版,第19页。)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
从华夏民族向汉族发展、转化的历史活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继华夏民族在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熔炉中铸成之后,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又演出了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气贯长虹的一幕。从此以后,汉族就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就是汉族形成的第三阶段。
就找到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