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

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

发布时间:2021-08-03 10:39:43

A. 为什么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机制

商业银行因为具备了三个条件:

  1. 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

  2. 实行比例存内款准备金制度容;

  3. 广泛采用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

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指一笔相对小额的存款被存入银行之后,由于银行的放贷机制可以使得货币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远远大于初始存款额,而且法定准备金率越小,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效果越显著。

B.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货币供给的环节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买卖政府债券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C. 商业银行是怎么创造货币的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是利用货币创造乘数,把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

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假如全社会就一家银行,有存款100元,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法定存款准备金就要有20元,剩下的80元是超额准备金,这块是可以用来放贷款的,比如房贷。

假设,买房要贷款20元,首付10元,总价30元。这30元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分给谁先不要管),拿到这30元之后,再存进这家银行里。

那么,首先做第一笔处理:提现10元,然后贷款20元,开发商收到30元,但还没有存进银行。这个时候,存款就是100-10=9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90×20%=18元,超额存款准备金就是90-18-20 = 52元。

然后开发商再把这30元存进银行里:那么存款就变成90+30=12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120×20%=24元,或者18+30×20%=24元,超额准备金就是 52+ 30×80% = 76元,总计120元。

整个货币系统中就“多了”20元,这20元,实际上就是拿未来30元工资做抵押,创造出来的货币。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在贷款的过程中,M2增加了20元。

(3)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扩展阅读: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1、四大因素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2、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D.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和原理

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原理:

商业银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后,只按规定留一部分作现金准备应付提存,其余部分可用于放款和投资。在广泛使用非现金结算的条件下,取得银行贷款或投资款项的客户并不(或不全)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帐户。

这样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笔新的存款。接受这笔新存款的商业银行,除保留一部分作准备金外,其余部分又可用于放款和投资,从而又派生出存款。

(4)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

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

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E.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是怎样的

银行为工商业者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存户可依据存款向银行签发支付命令书——支票,或通过其他方式将存款转到收款人账户上,这些方式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被称为存款货币或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货币发行人信用为担保的货币,而存款货币是以发行该存款的储蓄机构的信用状况作为担保的信用货币。

(5)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扩展阅读: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从商业银行总体而言,活期存款余额应视同货币,通常被视为“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主要体现在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内,可用于转账结算。存款货币来源于现金货币的存入和银行贷款派生机制。

F. 货币创造机制的概念,帮帮忙啦

(一)现代的信用货币

1、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2、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

3、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4、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信用货币流通是与信用关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现代经济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用信用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3.债权债务是以一定的文书形式来体现并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银行信用文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代替贵金属流通的理想货币形态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银行创造货币功能

1.银行在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2.银行券的发行逐步集中于中央银行;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及再贷款资金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的贷款和投资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存款

3.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

来源不同,原始存款属于基础货币,来源于中央银行;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直接创造,来源于商业银行

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不同,原始存款是流通中的现金向存款货币转变,不引起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派生存款的变动直接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二者的地位不同,原始存款决定派生存款

(三)铸币制度下存款货币派生过程

1.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2.乙将8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600元,其余6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3.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

4.这里有:⑴原始存款R、⑵贷款总额L、⑶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

(四)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1.类似于库存铸币的准备

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

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只需要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

2.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

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为法定准备率

超过法定比率部分为超额准备率

3.一个无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下,存款货币创造

“原始存款”来源: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

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

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

派生存款的过程

举例

⑴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000元。

⑵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仍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000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⑶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000元,而丙委托B银行收款后,A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⑷B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80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6400元。向客户丁贷出6400元后,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⑸当B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C银行收款后,B银行、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⑹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120元。如向客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⑺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⑻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

⑼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4.派生存款模型

用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ΔR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下:

(五)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2.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这里的K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

3.活期、定期存款与创造乘数

仍设?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则有:

4.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客户会从银行提取现金,从而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c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D;?C=c??D

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

5.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银行实际持有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e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R=?D?rd+t?rt??D+c??D+e??D

=?D(rd+t?rt+c+e)

完整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是: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现金投入流通过程

1.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则必须从准备金账户提取现金

3.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提取现金形成的

(二)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

现金发行=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

现金回笼=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

2.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

3.准备金存款必须得到补充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

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

(三)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1.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3.在补充准备金存款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4.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对央行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

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

(四)货币乘数

1.基础货币,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货币”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money)”

2.基础货币的构成的表达式:

B=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3.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

MS = m?B

4.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

5.相应的代数表达式:

四、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一)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1.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

2.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

3.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1.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创造存款货币是由无数银行,在不同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的

正是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

而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

2.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

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可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

(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1.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

2.信用货币创造,都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

3.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

4.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衡状态的。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

5.只有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才能具体理解金融微观方面与金融宏观方面的连结。

G. 存款货币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什么

银行贷款产生存款,货币的创造就发生且仅发生在这一行为中。在银行贷款的瞬间,存回款货币就已经答被创造了,这就是货币创造机制。存款货币的转移相应带来银行持有的基础货币的等量转移,银行根据自身持有基础货币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贷款行为,这是银行创造货币之后的行为,是银行运行问题。

H. 简述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机制

派生存款指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购买有价证券等方式创造的存款。商业银内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后容,只按规定将一部分现金作为应付提款的准备,其余部分可以用于发放贷款和投资。

在广泛使用非现金结算的条件下,取得银行贷款或投资款项的客户并不(或不全部)支取现金,而将其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这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形成一笔新存款,接受这笔存款的银行除保留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外,其余部分又用于发放贷款或投资,从而又形成了派生存款。

以此类推,便使原始存款得到数倍的扩张。

(8)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扩展阅读:

1、部分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2、非现金结算制度: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I.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银行的吸收存款力与其货币创造能力是他们发展的根本。在经济上的一个概念就叫“货币回乘数”。反映的就答是银行的这种货币创造。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家银行有100万的储蓄存款,假设有10%的存款准备金率,那么银行用于放贷的金额就是90万,这些贷款用户通常是将贷款支付给其他人,于是收到款项的人又将这90万存到银行中,再次产生了90万的新储蓄,这时银行就又拥有了90*90%即81万元的可放贷款,这放贷的81万元同样又会产生相应的存款,以此类推,仅仅是最初的100万元储蓄货币,最终经过银行的存款--贷款机制,产生了数倍于它的存款,而这个倍数就是刚才提到的“货币乘数”,它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

J.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关系创造货币。货币创造过程如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注:货币创造又叫做货币扩张,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或个人)通过信贷关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银行体系内流通货币量扩大的金融行为。

(10)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扩展阅读:

创造货币的三大基本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

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阅读全文

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