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道具

谁发明道具

发布时间:2021-08-03 05:03:41

1. 各个乐器的发明人是谁

钢琴
piano

击奏弦鸣乐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既能演奏和声与复调音乐,又能担任独奏、重奏、伴奏的重要乐器。它的结构复杂,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其丰富,并具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
历史沿革 现代钢琴的前身是羽管键琴和克拉维科德 。钢琴的基本机械机制是1709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一位羽管键琴制作家B.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发明的,他将他的乐器称为可强奏和弱奏的羽管键琴。其他德国制作家在琴槌敲击的机械装置上进行试验,但他们的乐器称作方形钢琴。后来,方形钢琴在英国被大大地改进。到大约1775年 ,钢琴才真正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德国(维也纳装置)和英国(英国装置)已经解决了大多数乐器方面的问题。维也纳琴触键比较轻,而英国制造的琴声音洪亮,音色较浓。1821年,一位法国制造家S.埃拉尔发明了最后一项基本改进装置,即进退装置。1825年,A.巴布科克创造了整块浇铸的金属框架及斜向交叉重叠的琴弦设计,近代钢琴的各个关键部件到此就告定型了。
形制和构造 钢琴是一种用琴键带动琴槌敲击琴弦并使其发音的键盘乐器。其名称piano是原名意大利语pianoforte(强弱)的缩写,指演奏者可通过在琴键上改变手指的触键(手指压力)来产生强或弱的力度变化。这一特点是在钢琴所替代的两种早期键盘乐器羽管键琴和克拉维科德上所没有的。钢琴的结构部件主要包括键盘、踏板、击弦机、琴槌、琴弦、金属框架及共鸣板。其键盘按十二平均律半音关系排列,分上下两排黑白键。钢琴的音域比除了管风琴以外的任何乐器都宽,正好7个八度(A2到a3)或7个八度加1个 三度(A2到C4)。每个琴键控制一个音,共有88个键,有的甚至有96个键。除了键盘外,钢琴还有至少两个踏板( 有的钢琴3个 )。右边的踏板称为制音踏板(也称延音踏板),它使制音器抬起,离开所有琴弦,这样,在琴键放开后,被敲击的琴弦继续振动(不过,踏板必须踩下),并与其他琴弦产生共振 。由于可以同时听到许多泛音,既增强了音量又丰富了音色 。左边的踏板称为弱音踏板,它将整个大三角钢琴的机械装置向右略微移动,使大多数锤子少击一根琴弦,高音只击两根,中间音域的音只击一根,低音仍然击一根,这样只听到很少泛音,减弱了音量并改变了音色。中间踏板称为持音踏板 ,它使制音器保持踏板踩下之前弹奏的音,使它们在其他音被弹奏时仍然持续发音。击弦机是钢琴复杂结构的核心,演奏者按键时,击弦机将琴槌推送到适当的位置,再借惯性冲力击弦,包着毡子的琴槌掷向特定音高的琴弦(通常是每个高音3根弦,中间音域2根弦,每个低 音1根弦)。同时 ,琴槌敲击琴弦时,裹着毡子的制音器从这些琴弦上抬起,使其振动而发音。琴槌必须很快地从琴弦上弹回,以使它不妨碍琴弦的振动。琴键放开时,制音器落回此音的琴弦上,使其不发声。为了保证击键后琴槌不弹回琴弦,采用了一种进退结构装置,以使锤子落回时远离而不会弹回。除此之外,另一个装置在琴槌下落时将其抓住。为了演奏快速的同音重复 ,现代钢琴具有一个复式进退装置,可以使锤子落回两次,第一次到一个中间位置,第二次到一个远离琴弦的位置上。如果同音快速地重复,琴键被很快地再次按下,琴槌只到达中间位置,因此可以很快地回到琴弦。如果音不被重复,琴槌有足够的时间落回两次到它最后停止的位置。琴弦的声音是由一块起共鸣作用的木质琴枕与金属框架连为一体的音板来增强的。
钢琴有大三角钢琴、立式钢琴和电子钢琴。三角钢琴呈羽翼三角形,琴弦是横向排列的,音板平躺在琴弦下方,发音洪亮,传送较远 。其型号 多种多样 ,从5英尺( 1英尺=0.3048米)长的小三角琴到长9英尺的 大音乐 会钢琴都有 。立式钢琴的外形如长方立柜,琴弦是斜向垂直排列的,音板在琴弦的后面竖立,主要优点是比三角钢琴节省空间,缺点是由于琴弦较短,比三角钢琴缺少共鸣、声音差。电子钢琴的音板由一个连接扩音器的电子并联系统所替代,扩大的声音从装在乐器底部的扬声器中放出,附加的踏板对音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连接放大器的可调旋钮改变声音的混响。
演奏艺术 钢琴的演奏技术是在羽管键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斯卡拉蒂发展了双音、双手交叉、重复音、超过八度的琶音等弹奏技术,对键盘乐器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指法最初只用3个手指 ,在自然律 转调中,黑键用得很少。J.S.巴赫创造了平均律并把它用于羽管键琴后,在弹奏法上打破了种种限制,不仅使用黑键,也 突破了只 用3个手指的限制。C.P.E.巴赫首先发展了不同与羽管键琴的演奏方法,随后,M.克莱门蒂等人对钢琴演奏和教学作出了贡献。W.A.莫扎特的学生J.N.胡梅尔以辉煌的技术和典雅的风格名震欧洲。L.van贝多芬的演奏具有 强烈的戏剧性 和雄伟的气势。18世纪是羽管键琴与钢琴并存的时代。19世纪钢琴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占了绝对优势,涌现出一批钢琴演奏家。F.李斯特受小提琴大师I.帕格尼尼的影响,把钢琴演奏技术推到灿烂辉煌的境地。而另一位与他同时代的钢琴家F.F.肖邦充分发挥了钢琴的性能,其演奏音色优美,语调亲切而富于歌唱,伴奏织体中隐藏着复调因素,踏板的巧妙使用和精美的技术性走句,使钢琴演奏艺术达到了极高境界。20世纪C.德彪西和M.拉韦尔的钢琴作品充满了色彩性,给演奏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他的音乐有时需要明亮闪光的色彩,但却罩上雾一样的薄纱,除了踏板的精巧用法外,需要抚摸般的指触和一掠而过的漂浮音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锋派的某些作曲家为了达到新奇的音响效果,对于演奏法也提出了特殊要求,如采用手臂和拳头弹奏等,有的还在钢琴的琴弦上加入橡皮或其他金属物,以改变钢琴的原有音响。

电子琴
electronic organ

键盘乐器。声音由电子电路产生,用扬声器播送。它出现于20世纪初期,整个外形与羽管键琴或立式钢琴相似。这类乐器大多数依靠电子振荡器发声。其基本原理是将电子音源产生的波型经频谱合成及滤波电路形成多种不同音色,再经音型电路(包括产生器)形成吹、拉、弹的演奏效果。第一架电子琴是美国发明家卡希尔于1904年制造的 ,重200吨。此后,美国、德国电子琴的制造家进行各种试验,最重要和最知名的电子琴是哈蒙德风琴,有两层手键盘和一套脚键盘,在某种程度上可模仿小提琴 、长笛 、双簧管 、打击乐器等。20世纪60年代,电子琴的制造商改进了造琴工艺,先后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代替电子管。家用电子琴具有了自动打击乐节奏、自动配置和声及分解和弦伴奏以及人工残响等功能 。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使电子琴更小型化和多功能化。

小号
trumpet

唇振动气鸣乐器。广泛用于交响乐队、军乐队和爵士乐队的高音铜管乐器。由碗状号嘴、活塞和弯曲的铜制管身组成 。它有3个阀键 ,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在其音域中发出所有的音 ,如果 没有 活塞 ,它 只能发出基音和它 上面的泛音。大多数乐队中使用的小号是降 B 调的 ,音域大约两个半八度,从中央C下方的E到高音C下面的降B,有些演奏家甚至能吹奏更高一个八度。小号是移调乐器 ,记谱用C调 ,比实际音响高一个全音。小号的音质辉煌,具有穿透力,除作为和声衬托以加强乐队的气势外,也担任独奏。它既能吹奏辉煌壮丽的乐句又能演奏抒情优美的旋律。小号也可通过使用弱音器来改变音色,弱音器可制造回声、喜剧等各种特殊效果,爵士小号演奏家常采用。小号是铜管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最初仅能奏一二个音,用来传递信息等。这类小号没有指孔、活塞或其他可改变音高的手段,被称为自然小号。文艺复兴时期已有带伸缩管的小号,但不是很盛行。另外还有在管身上临时插上所需调的弯管的接管小号和在管壁上开孔的键孔小号。16和17世纪发展了一种演奏高音的技术,可获得大量泛音。这使其可以演奏简单的曲调,并开始在乐队中使用。18世纪后半叶,由于用高音演奏手法奏出的泛音太弱,在乐队中常被淹没,因此又尝试伸缩管的方法。大约在1815年,由H.施特尔策尔和F.布吕默尔两位德国制造家分别发明运用活塞的阀键代替伸缩管 ,取得成功 。后增加至3阀键,能演奏半音阶,使小号真正成为一件旋律乐器。此后,又经不断改进,才使小号具有良好的性能。从1840年起,作曲家不仅在乐队中使用小号,还专门为小号创作了独奏曲及协奏曲。其中有俄罗斯作曲家A.F.格季克所作的《小号协奏曲》、A.G.阿鲁秋年所作的《 A大调小号协奏曲 》以及肖斯塔科维奇 、D.欣德米特的小号独奏、重奏、协奏曲等作品。

长笛
flute

吹孔气鸣乐器。广泛用于现代管弦乐队的一种木管乐器,常用于独奏、重奏。笛身呈圆柱形,一端封闭,通常由木料或金属制成。演奏者通过向笛身一侧的吹口吹气,使空气穿过笛体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笛身上穿有许多音孔,用杠杆式的音键打开和关闭。手指按键,封闭的音孔打开,发出乐音。长笛音域通常为从中央C向上三个八度即(C1~C4)。现代长笛是由伯姆于1832年在古横笛的基础上改进的,他使其能以音响上正确的位置穿凿指孔,并同时提供一种方便的手法来用手指控制。尽管长笛是一件很古老的乐器,但它在室内乐队和管弦乐中的广泛使用是在18世纪早期。它的声音音质从低音到高音有很大不同,低音深沉并伴有气息声,高音清晰、明亮,具有穿透力。演奏家可以奏出快速的颤音、跑句和其他装饰音。长笛是现代管弦乐队的基本木管乐器之一,19世纪以后的所有乐队作品都包括长笛。长笛的音色优美 、音域宽广,演奏法多种多样,表现力丰富。一般交响乐队中至少使用3支长笛 ,此外还常用作独奏和室内乐重奏 。根据相同原理将长笛笛体加长或缩短,使音域降低或提高。

长短不同的长笛


drum

击奏膜鸣乐器。在传统的乐器分类法中属打击乐器类 。
中国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同为世界上鼓的最早发源地。历史上,中国鼓传至邻国,如朝鲜、日本 ,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外来鼓。中原地区以中国传统鼓为主流 ,边疆少数民族的鼓既受传统鼓影响,也受外来鼓特别是阿拉伯与印度鼓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鼓多源于中原,秦汉前已有20余种。虽大小高矮不同,但几乎都是粗腰筒状。当时已用于诗、乐、舞以及劳动、祭祀、战争和庆典之中。从秦、汉到清代,中原地区原有的各种传统鼓几乎都得以保留并有所发展,而以阿拉伯和印度为主的外来鼓,虽然曾在中原长期流行并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后期日渐衰落以至失传,仅在文献中留下了一些不详的记载,例如檐鼓、齐鼓、鸡娄鼓、羯鼓、答腊鼓、都昙鼓、毛员鼓等。
中国各民族流行的鼓主要有以下几类。

虎座鸟架鼓(湖北江陵楚墓出土)

圆柱筒形鼓 ①景颇族增疆,又称大长鼓。鼓身为一段长约3米的巨木挖空 ,双面膜以皮条拉紧 。置于两根横木上或悬于木架。两人各击一头,或坐于鼓上,或边击边舞。常用于室外大型歌舞伴奏。②侗族大鼓贡。鼓框用整段原木挖制,长约100厘米,直径约50厘米 ,两面蒙牛皮 ,腰部稍大,两侧安大铁环。横悬于鼓楼内,仅用于节日和集众商讨大事。
粗腰筒形鼓 ①大鼓。乐队用的大鼓膜径约 50~100 厘米,上下蒙牛皮。平常置于鼓架,双槌敲击。用于器乐合奏及舞蹈 、戏曲的伴奏 。节日庆典用大鼓膜径100厘米以上 ,由1人或数人各执双槌击奏。②堂鼓 ,又称同鼓 ,清代又称杖鼓。外形与大鼓相同 ,但较小 ,鼓径一般为7、8、10寸3种规格。用于器乐合奏,戏曲、舞蹈的伴奏及独奏。③战鼓。外形与大鼓相似,但较低短,又称扁鼓。发音响亮,有大小不同规格。主要用于合奏、舞蹈、杂技团和锣鼓队。④书鼓。鼓身扁圆,鼓径22厘米,鼓身高8.5厘米,发音低而响亮 。置于竹制鼓架的编绳上。是北方各类说唱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演唱时演员左手执书板或梨花片,右手执单签击奏。⑤腰鼓。相传由南北朝外来鼓羯鼓演变而来。鼓身中间粗,两端细,蒙以牛皮或骡子皮 ,鼓身一侧置两个铁环 。有大小4种规格,发音清脆。常由舞者挂于腰侧,执双槌边击边舞 。用于民间秧歌或节庆、迎宾仪式中。⑥朝鲜族小鼓草高。扁如书鼓,径长约25厘米,有柄。既是乐器,又是舞蹈道具 ,用时左手执柄,右手执棒击奏。常边敲边舞。⑦朝鲜族圆鼓。形似汉族小鼓 ,直径37.5厘米 。演奏时席地而坐 ,左手击拍,右手执槌敲击鼓面与鼓边。⑧高山族大鼓。形似汉族堂鼓,膜径24~45厘米,用于祭祀、节庆、婚礼,播种和农田驱虫等。⑨傣族大鼓光拢。中腰稍粗而近于圆柱形,置于架上。可1人边击边舞,也可2人合击 。合奏时 ,1人在前执槌边击边舞 ,另1人在后用长篾条击奏 ,发出咚咚啪啪的音响。20世纪50年代,将体积缩小后搬上舞台,用于独奏和歌舞伴奏。笅笖壮族大鼓奘络。形似堂鼓,单面蒙牛皮,两侧中部设铁环。演奏时置于地上用双槌击奏。常用于节日锣鼓合奏和狮舞、龙舞的伴奏。



浅筒形鼓 ①单皮鼓又名板鼓、环鼓。在纳西、侗、土家、蒙古、汉等民族中流传。鼓框上宽下窄,鼓面中间高四外低,单面蒙皮,置于木架上,以1或2支竹棍击奏,声音高亢激越。用于纳西族侗经音乐、土家族丝弦锣鼓、侗族吹打乐队及汉族的吹打乐和戏曲伴奏。②点鼓,又名怀鼓。厚木边,中间高,四边渐低,两面蒙牛皮。演奏时鼓框一边立于右膝,鼓面向前,右手腕扶鼓框上端,手指执红木或竹制签子敲击,左手执板击节。用于十番鼓或昆曲清唱。
细腰筒形鼓 ①蜂鼓。流行于广西壮、瑶、毛南等民族。邕宁、武鸣等地壮族称岳鼓,环江毛南族叫长鼓,防城瑶族叫如叨,有些地方又称横鼓、瓦鼓、腰鼓等。鼓腔以黄泥锻烧而成,两头大,一端呈球形,一端为喇叭形。中间细如蜂腰,两面蒙皮。演奏时鼓绳挂头颈横悬身前,或置于架、凳上,左手执杖击球形一端鼓面,右手拍击另一端,立奏、坐奏或边奏边舞。主要用于师公戏、师公舞的伴奏。②朝鲜族杖鼓,又称长鼓。木制鼓身,两端粗空,中段细实。两端鼓身大小不一,发音不同。置于架上或挂于身前,右手执细长杖敲击,左手并指分击鼓的两面。用于长鼓舞、农乐舞和器乐合奏。
座墩形鼓 象脚鼓流行于傣、佤、布朗、景颇、德昂 、 阿昌、拉祜、哈尼等民族中。形如高脚杯,上口蒙膜,悬于身侧。左手扶鼓边,并和右手交替拍去鼓面。在节日、喜庆场合边击边舞。
长筒形鼓 ①瑶族长鼓。鼓身细长,腰细中实,双面膜,斜挂于腰侧或左手握鼓腰击奏。体积大的长鼓置于架上。用于传统节日和喜庆场合的歌舞 。②佤族竹鼓 。长100厘米 ,用青竹制作。上口蒙皮,下端竹筒劈扎成束腰状,下部三足鼎立。立于地上用双槌敲击;或左手抱鼓,鼓面朝前,右手执槌击奏。用于歌舞。③渔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 ,一端蒙以猪或羊皮 。用时左手竖抱,右手拍击朝下的鼓膜,是道情、渔鼓、竹琴等曲艺音乐的伴奏乐器。
箍圈形鼓 ①八角鼓。因鼓框为八角形而得名,明代已在北京流行。鼓体扁小 ,7个边框上各装一对小铜铃 ,另一边框系长穗,单面蒙蟒皮。用时以左手执鼓框,右手以指弹、挫或以指、掌拍击。用于京、津一带的单弦牌子曲。②太平鼓。于铁圈上蒙驴皮、马皮或羊皮,形如团扇。下置一柄 ,缀以铁环或小钹,用藤条敲击鼓面,并震动铁环作响。用于满、蒙古、汉民族的民间歌舞。③达卜。维吾尔、塔吉克 、乌孜别克等民族的手鼓。圆形木框上蒙羊皮或驴皮,框内缀若干小铁环。演奏时两手把鼓框,重心置于左手,击鼓面并摇动鼓身。④萨满鼓,又称抓鼓、手鼓、单环鼓。流行于满、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民族。圆盘形鼓面,蒙驴、马、牛、羊皮或鹿皮、狍皮,背面交错扎有皮带或铁条,上系10余枚铜钱。用时左手执皮带或铁条,右手执鼓槌,用槌头或槌身敲击。用于萨满教祭祀仪式。
锅形鼓 ①纳格拉。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铁鼓。鼓身上大下小,上蒙羊皮或驴皮,大者鼓面直径27.5厘米,小者面直径20厘米。常两个一对置于地上演奏,两手执槌敲击,两鼓音高成四度。②缸鼓,又称花盆鼓。由堂鼓演变而来 ,又称南堂鼓。鼓框木制,鼓身上大下小,两面蒙皮,形似花盆,用双槌击奏。相传南宋梁红玉曾擂缸鼓助阵。现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伴奏。有时亦独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借鉴西洋定音鼓的结构特点,研制出定音花盆鼓 。


中国拨奏弦鸣乐器 。 春秋战 国 时期已流行于今陕西省,
史称秦筝。筝外形扁长方形,主要取材于梧桐木。琴面张弦,
每条弦下设筝 柱 , 可移动以调节音高和转调。最初为 5 弦,经过9弦的过渡,战国末期发展为12弦。唐以后为 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纪60年代逐渐增至18弦、 21 弦、25弦,并改传统丝弦为钢丝弦或尼龙缠弦。以后又试制出有变音装置的快速转调筝和以十二平均律(见新法密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筝。
传统筝以五声音阶定弦,音域为:13弦筝 G~c2, 16弦筝A~a2,18弦筝A~d3,21弦筝D~d3 ,25弦筝G~e3 。今常用21弦筝。
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 技法的地方 流派 。近代以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较有名。河南筝曲分小曲和板头曲两部分,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闺怨》、《新开板》等;山东筝曲源于山东琴曲、山东琴书的唱腔曲牌及民间小调,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鸿雁传书》、《凤翔歌》等;潮州筝曲分套曲和小曲两大类,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 、《粉红莲》 、《昭君怨》等 ;客家筝曲分大调、串调 、小调 3 类 ,代表曲目有《 出水莲 》、 《 崖山哀 》、《薰风曲》等;浙江筝曲以民间乐曲和小调为主要内容,代表曲目有《云庆》、《高山流水》、《海青拿天鹅》等。

二胡

中国传统的擦奏弦鸣乐器。因张两条弦,故名。又称胡琴、二弦、嗡子、胡胡等。其前身可能是中国唐代的奚琴 ,为唐末北方民族西奚的一种乐器。在宋代又称稽琴、二弦 。唐宋之际,奚琴(稽琴)有拉奏和弹拨两种演奏方式。拉奏时以竹片在两弦之间摩擦发音。北宋时才出现以马尾弓拉弦的胡琴,并逐渐替代了以竹片擦弦的稽琴。经过元、明两代的发展,清代除原有的二弦胡琴外,又出现四胡、京胡和板胡。为适应民间其他地方戏曲和器乐的需要,出现了形制各异的胡琴类拉弦乐器,如广东的粤胡、湖南的大筒、河南的坠胡、壮族的马骨胡等等。
二胡由琴筒、琴杆、弦轴、琴弦、千斤、弦马、弓子等部分组成。琴筒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种,多以红木、紫檀木或乌木制作。一端蒙蛇皮或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弦轴缚内、外两弦。过去用丝弦,现用金属弦或尼龙缠弦 。千斤为有效弦长的固定点,由稍粗的软丝弦绕扎在琴弦和琴杆上,通常在琴筒到上轴距离的2/3处。有活动的与固定的两种。琴弓为细竹缚以马尾,弓毛夹置于两弦之间。多采用五度定弦 ,内弦可定为从 g ~ e′,外弦可定为从 d′~b′

2. 谁发明了什么东西

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 电脑是冯诺依曼发明的 听诊器是雷奈克发明的 锯子是鲁班发明的。本宝只知道这么多了,嘻嘻,希望能帮到大家

3. 给我100个发明物品的信息(包括发明者、发明者国籍、发明年份等)

雨伞
发明者:鲁班夫妇
发明时间:春秋
双筒望远镜
发明者:Hans
Lippershey
发明时间:1608年
算盘
发明者:不详专。
发明时间:西周属以前
照相机
发明者:达盖尔
发明时间:1839年8月19

自行车
发明者:黄履庄
发明时间:清康熙年间
你要累死我啊,去网络上一搜就行了,那里一堆

4. 有谁发明了东西几年几月几日发明的物品叫什么名字

电影——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5. kururu曹长发明的道具

很多很多,keroro要什么,他一般都发明,像最新一集的收集生气的一个“缸子”?!
还有看dororo的嘴时的用的像眼睛一样的东西,还有keroro萝卜,写实笔,一秒过一周的仪器,返老还童机。。。。。。等等

6. 大家说说哪个道具未来最有可能发明出来

首先告诉你,出6输那你就真输了。。。杰斯有用高爆发,但是缺乏一击必杀的能力,团战中你不能非常迅速地解决敌方脆皮,因此建议不要全输出,太脆了,站不住,而且你本身的持续输出是比不上常规ADC的。
出门多兰剑或者长剑,1级避免硬拼,抗压即可。2级直接上。2/3血的敌人不打死也能打残。然后出女神+残暴,接下来就开始无脑Q。轻语必出,中期残暴女神轻语CD鞋子就OK,不用出其他的。接下来魔宗黑切都可以,不建议出幽梦,杰斯配合黑切的被动非常猛,而且自己有加速技能。这四个装备是必出的。魔切为了补充蓝提升伤害,黑切进一步加强输出,轻语最大化输出,CD鞋子让进攻频率更加自由。
剩下的两个格子我详细说说:
第五个格子我建议出水银或者饮魔刀(如果你走ADC位置,辅助除了坩埚你就不要出水银了),提升魔抗,加强生存能力,而且这两个装备提供的攻击力也是很足的。逆风可以考虑女妖。
至于第六个格子,套路就多了
顺风局有很多人会选择无尽,但是我非常不无尽,杰斯是一个靠技能输出的英雄,W三炮就算暴击两次也不如你半个技能。而且杰斯压倒性的攻击速度只在开W的
时候凸现出来,正常情况下攻速根本撑不起伤害。唯一的好处也许就是80攻击力了,但是我就要问了:那干嘛不出水银饮血啊。。。
个人饮血。杰斯的薄弱处之一就是没有回复,一把因饮血能让你在W状态迅速回血,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敌人的poke
夺萃之镰,这个装备让你可以一直开魔切打团,而且还提供了吸血,可惜不能提供太多的生存能力,逆风不考虑,顺风还是很值得出的
红叉,红叉对杰斯增益最小,攻速并没有快太多,技能伤害大打折扣,难道一开团杰斯就靠W输出?最不建议出!
三相,伤害的确不错,不过杰斯的核心战术是poke,三相还是免了吧(面对各种冲脸免疫poke阵容出一个还是可以的)
春哥,春哥是加强生存能力的最佳道具之一,不过我觉得杰斯不是太容易死,而且ADC才是阵中的靶子,杰斯一般都是中上,很少成为首要目标,再被针对的情况下可以出
冰锤,杰斯的加速和减速很给力,不用冰锤,想要撑血不如女妖
个人心得不喜勿喷

7. 谁发明了什么东西

1、袁隆平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1863年10月,诺贝尔获得炸药发爆剂的发明专利权。这项发明人们称之为“诺贝尔引燃器”。1864年,取得硝化甘油炸药发明的专利权。

1865年,他多次实验,反复钻研,研制成了固体韧性燃料,并先后在瑞典、英国和美国取得炸药的专利。1866年,制造出能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并且像粘土一样软硬适中的“矽藻土炸药”,这一产品成为以后诺贝尔国际性工业集团的基石。

3、狄塞尔

1892年,狄塞尔终于能够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成果——一台实用的柴油动力压燃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功率大,油耗低,可使用劣质燃油,显示出辉煌的发展前景。狄塞尔随即投入到柴油机生产的商业冒险中。

4、塞缪尔·莫尔斯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男,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电报之父。

1791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顿,Morse最初的职业是画家。1839年他发布了他的第一项发明“莫尔斯”码。他的同行发明的电报就是运用“莫尔斯”码来传递信号的,1844年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5、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8. 晃管是谁发明的

晃管是2011年央视春晚杂技节目,表演者:铁路杂技团。
相关链接如下:http://www.iqiyi.com/zongyi/20110202/f301be256319ab82.html
半球造型道具,两位男演员身穿银色和紫红色演出服,16位舞蹈演员身穿迷彩服出场。节目最开始先由一位男演员踩在横竖三条搭建起来的圆管上,随后钢管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另一位男演员此时出场,站在前一位演员的肩膀上,两人叠加起来一同在钢管上表演,并原地旋转数圈。两位演员还要随着音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动作,难度可想而知。台下的观众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也都为两位演员捏一把汗。
这个节目极其考验演员的平衡力和心理素质,而站在上层的小演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为了控制体重,他经常不敢吃饱饭。节目的难度也很高,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从钢管上摔下来。

9. 有那些人在玩中发明了物品

比尔盖次
高棍

10. 东西都是谁发明的

摘自“酎泉老人” 博客 “东西”是否源于古长安的“东、西”二市?有无更早的来源?就我接触过的资料,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东西"》中论曰:
伊墨卿太守语余曰:“向闻朱石君师言世俗通行之语,但举东西而不言南北者,东谓我儒之教,即孔子之东家某;西即彼教,谓西方之圣人,举此二端,足以涵盖一切矣。惜当时未闻所据何书。”余尝私质之纪文达师,师笑曰:“石君笃信彼教,故其论如此。”然余尝闻明思陵(指崇祯皇帝)偶问词臣曰:“今市肆交易,但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辅臣周延儒对曰:“南方火,北方水,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故但言东西耳。”思陵善之。余谓周乃小人捷给,取辩一时,亦未见确凿。《南齐书"豫章王嶷传》:“上谓嶷曰:‘百年亦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得。’似当时已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
这一短文表达了四个意思:一、“东”代表儒家,“西”代表佛家的说法不足信;二、崇祯皇帝与词臣的对话“未见确凿”;三、南北朝时,已把物品称为“东西”;四、因为物品产自东西南北四方,简略为“东西”,如同历史上把“春夏秋冬”简略为“春秋”一样。
崇祯皇帝与词臣的对话,其实是说“东西”一词源于“五行”。关于这个说法,据说最早发生在宋代理学家朱熹与老朋友盛温如之间,故事说,朱熹在路上遇见其友人盛温如提着篮子上街,问“上哪儿?”回答说“上街买东西。”朱熹又问:“为什么不能买南北?”回答说不能,因为按照五行与东、南、西、北、中相配,东属木,西属金,凡属金木类,篮子可盛,而南属火,北属水,篮子不可盛,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与此相同的故事还有三个,只是时间晚到清代:一,乾隆皇帝向纪晓岚的请教,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回答。二,也是乾隆,说他微服私访翰林书院,四个翰林书生正打牌赌钱。见乾隆来到,慌忙收拾赌具放到一只柳条筐里,乾隆故意问那柳条筐里是什么,一个老翰林的回答也与上同。三,则是从前有一位翰林官外出京游玩,在一个寺院里见几个簟匠师傅从山上砍来毛竹制作竹制品,便向方丈请教:“他们在制作什么物品?派什么用场?”方丈连忙答道:“他们在制作花篮,用来盛东西的。”翰林不懂为什么只能说“东西”,不能说“南北”,方丈的回答也与上同。所以,“东西”源自“五行”说版本很多,应当说很合乎中国文化的内涵,但没有一个版本指出它始于何时,出自何处。
关于将“东西南北”约略为“东西”的说法,已故著名学者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也持同样的观点,而且引用了梁章钜的那段话作为佐证。但笔者认为,此说在逻辑上仍然欠妥。“春夏秋冬”指时间,约略为“春秋”后仍指时间,其义不变。但“东西南北”指方位,约略“东西”后反指物品,其义大相径庭。故此只可聊备一说。
那么,“东西”一词究竟来历何在?有文章说,清代学者龚伟经考证后认为:东汉时,商人大都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他们到东西二京购货,俗语就说「买东」或「买西」,约定俗成,“东西”就成为货物的代称。笔者认为,这一说颇为接近本质,所推论的时间早至汉代,应当是“东西”一词可信的来源,因为它可以与《南齐书"豫章王嶷传》的记载相呼应,说明南北朝时称物品为“东西”是合乎逻辑的,可惜笔者没有找到龚伟的原著,未知前后所论为何。
期待能有更新的考证。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道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