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名人在忧愁中创造出好的作品
这些人都是: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贰』 名人传中,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伟人,都是——造就的伟人
勇于战胜困难
『叁』 有关创新的名人故事
1、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杆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
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2、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3、司马光跟大家在后院玩耍,有个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4、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教廷、顽固派等保守势力的威胁下,哥白尼不惧强权,坚持真理。提出了改变世界的”日心说“。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5、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肆』 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事例
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事例:
一、达·芬奇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二、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三、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四、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
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五、戴摩西尼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遛达遛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
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连数月足不出室,演讲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伍』 在苦难中获得成功名人的事例
1、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
2、化学家格林尼亚,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
3、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4、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5、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陆』 找找平常生活中的伟人的例子。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5003013-d5606534.html
这个是世界顶极的富婆啊。 有着很好的背景,却做的都是平常事。
白先勇简介
出生年月:1937年7月11日 籍贯:广西桂林
毕业院校:台湾大学外文系
代表作:《玉卿嫂》、《姹紫嫣红牡丹亭》、《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孤恋花》、《花桥荣记》、《夜曲》、《骨灰》《台北人》《蓦然回首》、《上海童年》、《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我的昆曲之旅》等
主要经历
白先勇:我现在六十多岁了,有人说六十几岁是中年的晚期,这个好听一点,我想说,这是一个心境的问题,我作《牡丹亭》,人家都说这是白先勇的青春梦,一个渐渐老去的人,如果心中经常在做青春梦的话,可能老化得会缓慢一点。回应刚刚这位网友的话,是的,我在写作的时候是另外一种心境……
《台北人》 白先勇
在白先勇开始自己的小说写作之前,人们知道得更多的是“高干子弟”、白崇禧的
儿子白先勇。在近半个世纪的辛勤笔耕之后,更多的人知道了小说家、《金大班的最后
一夜》和《台北人》的作者白先勇。
作为一名作家,白先勇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他那种直面人生的勇气。虽然由于他自己
的生活经历,白先勇应该更加了解与熟悉那种“夜夜笙歌”、“醇酒美人”的生活,也
描写了不少(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但他更加关注的是人性深处与生活表象后面
的实质。这种深沉的反思使得白先勇的许多作品中都带有一种悲怆与沉郁的情怀。
也正是这种深度造就了白先勇在当代汉语文学中旁人难以取代的位置。
『柒』 有关在逆境中取得成功的名人的事例
1、左拉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
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2、米勒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
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3、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4、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
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
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5、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
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
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捌』 为了创造杰作而付出毕生心血的伟人
《名人传》基础知识试题 一、问答题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答:《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布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 答: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味。” 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很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宏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众人的尊崇。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大师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答:托尔斯泰以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答: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以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碍。 11.《托尔斯泰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的着眼点在哪儿? 答:立意是歌颂英雄主义;着眼于评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是一部文学创作评传。 12.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答: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二、填空 1.《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陈筱卿翻译的《名人传》的封面上写着作者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3.《名人传》包括不同时期的三个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这三部传记汇集成《名人传》。 4.《贝多芬》是一部人物传记,牢牢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德国人。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5.在《贝多芬传》里,作者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尽不背叛真理。” 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一句出自《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是贝多芬的一句鼓舞人心的名言。 7.“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一句出自《名人传》中的《米开朗琪罗传》是米开朗琪罗的一句潸然泪下的名言 8.“不能忍受考验的人是无法教点什么给能忍受考验的人的。一句出自《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传》,是托尔斯泰的一句富有启迪的名言。 9.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第三交响乐》(《英雄交响乐》),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10.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尔。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往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布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11.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冷、仰面跌倒。 12.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13.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宏伟气势的人”。 14.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欣赏。 15.使米开朗其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6.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17.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开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8.在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事件中,建筑家布拉曼特利用尤利乌斯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9.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画和墙壁画,作品中布满了生杀一切的精神。 20.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乌斯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 21.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惟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22.佛罗伦萨教堂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23.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24.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5.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26.《安娜·卡列尼娜》写于1873年3月。 27.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28.《复活》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29.托尔斯泰在1900-1910年间发表了关于社会论战的含有攻击性和神秘的文字,包括《战争与和平》、《大罪恶》和《世纪末》。 30.《名人传》包括哪三个人的传记?他们分别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艺术家? 答:《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十八世纪托尔斯泰19世纪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时期 31.贝多芬出生于波恩,是18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其代表作品为英雄、命运。 33.《命运》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为深刻和宏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34.米开朗琪罗是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其代表作为《大卫》。 35.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摩西》。 36.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里的唯一作品是《胜利者》。 37.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使他获得不朽声誉的两部小说是《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作品是《复活》。 38.托尔斯泰最喜欢的中国古代哲人是孔子。 39.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三人的共同点是? 答:坚强,热爱生命、祖国、人民。 40.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信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 答:用苦痛换来欢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41.《名人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难,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4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4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自得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4、《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宏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4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4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4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会。 4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49、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读《 》(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布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众人。 50、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往。 5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传、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52、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玖』 有哪些关于名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取得成功的示例
1、司马迁——宫刑之后牢狱里著作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2、陶渊明——田园生活养成田园的诗风 生活在东晋将亡、故国南北分裂时期的陶渊明,被誉为中国“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的鼻祖。 不慕权贵,不恋权栈,毅然决然辞官而回家种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得其乐,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番精彩。
3、贝多芬——安静的弹奏钢琴曲 贝多芬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但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4、董仲舒——罢官教书、称病辞官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9)在生活中创造出好作品的伟人扩展阅读:
《史记》鉴赏:
1、司马迁为文疏荡多变,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起灭转接,令人莫测端倪。《伯夷列传》是为伯夷、叔齐作传,但却以议论开篇,又引许由、卞随、务光等人为伯夷、叔齐作陪衬,几乎使人不辨宾主。叙伯夷、叔齐事迹后,在议论中引出颜渊、盗跖,从正反两方面写实。
2、《史记》富有传奇色彩。秦始皇晚年行迹,穿插许多怪异反常的事情,以及神灵的出没,用以预示秦帝国末日的到来。写汉高祖发迹,则用刘媪感蛟龙而生子,刘邦醉斩巨蛇等传说显示其灵异。
3、《史记》所写的许多真人真事也带有传奇色彩。鲁仲连为人排患解难而无所取,超然远引,终身不复见,是一位奇士。《留侯世家》中的张良是位传奇人物,文中出现的商山四皓同样来得突兀,恍若神仙。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1、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马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