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神经发明家

神经发明家

发布时间:2021-08-03 00:39:58

Ⅰ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谁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电子计算机的产生是在自动理论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紧迫的计算任务的背景下的综合结果。1943年正是世界大战紧张进行的一年。

美国阿伯丁炮击场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一起承担了为美国陆军计算炮击表的任务。当时只有一台原始的模拟计算机和一百多名计算员用手工计算,结果当然很糟。

差不多在同一时候,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工系的工程师埃克特和物理学家莫齐利提出了一篇用电子元件造计算机的报告,这份报告送到了当时负责计算炮击表的领导人----数学家戈德斯坦中尉手里。

戈德斯坦慧眼识珠,大力争取了美国军方支持埃克特和莫齐利的方案,1943年4月6号报告获得批准,研制计算机的工作开始了。

(1)神经发明家扩展阅读

公认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ENIAC。尽管它比前面提到的那些机器晚诞生了一段时间,但它拥有了今天计算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是通用计算机,并且是第一台与通用图灵机等效的计算机。

虽然在今天看来,ENIAC的计算能力恐怕连小小的计算器、智能手机都比不上,但当时称得上是功能强大。ENIAC体积非常庞大,占满好几个房间,全身上下拥有一大堆缠绕的电线和真空管。

它的耗电量也非常惊人,工作的时候,全城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最初ENIAC的程序设置需靠人工移动开关、连接电线来完成,改动一次程序要花一星期时间。

为了提高效率,工程师们设想将程序与数据都放在存储器中。数学家冯·诺依曼将这个思想以数学语言系统阐述,提出了存储程序计算机模型,后人称之为冯·诺依曼机。

Ⅱ lol里大发明家说的话是什么 一定要准

1,我找到了来

2,我知道啦 但源..这个答案的问题是什么呢?

3,为了伟大的科学

4,嗯,它比设计图还小

5,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

6,你生来就不是干这个的料

7,你路线的余弦,再除以

8,回来,你这只肮脏的猿猴,快回来

9,我和你意见相同

10,经过我的推导……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会输

11,是的是的,赶快 我回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12,如果将原始弗罗布雷特附在特大号瓦姆理内汀圈上,你会得到

13,力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14,注意~你的向量

(2)神经发明家扩展阅读

大发明家背景故事:塞西尔·B·黑默丁格教授是一个才华横溢但古怪反常的约德尔科学家。他被称赞为皮尔特沃夫前所未见的最具革新意识和受人尊敬的发明家之一。他不间断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尝试解答宇宙中最费解的难题,达到了神经痴迷的程度。

尽管他的理论经常会看起来晦涩难懂,但他也曾制造出许多发明,堪称皮尔特沃夫最为惊奇,当然也同样危险的机械,他也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发明,让它们更加高效。

Ⅲ 马可尼发明了什么

马可尼的最大成就便是他对无线电通讯的发明,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在世界范围内都表现出极大的作用,不仅仅应用于军事,还有工业等方面,马可尼的成就自然不会只有这一方面。

马可尼还是一个企业家,出生豪门的马可尼在自身对物理学表现出极大兴趣的同时,家庭的优越环境也为马可尼的研究以及事业提供了不可否认的作用。马可尼的成就在无线电的发展史上奠定了开山的基础。

(3)神经发明家扩展阅读:

1894年年满二十岁的马可尼了解到海因利希·赫兹几年前所做的实验,这些实验清楚地表明了不可见的电磁波是存在的,这种电磁波以光速在空中传播。

马可尼很快就想到可以利用这种波向远距离发送信号而又不需要线路,这就使电报完成不了的许多通信有了可能。例如利用这种手段可以把信息传送到海上航行的船只。

马可尼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895年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工作装置,1896年他在英国做了该装置的演示试验,首次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马可尼立即成立了一个公司,1898年第一次发射了无线电。翌年他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穿过了英吉利海峡。

Ⅳ 古希腊发明家到底是谁。

你想问的是什么呀 古希腊发明家很多 体育
发明了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
医学.
前3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腊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证明,脑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感觉都是通过脑神经传递的.此外,他还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认为脉搏的轻重缓急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健康程度.
地理学.
亚历山大军队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探秘,远征军中有一批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专门人才,他们随军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在地理学上取得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前3世纪中叶,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希腊学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测绘资料及希腊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学专著《地理概论》.
天文学.
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响.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此外,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前1世纪中期,希腊学者尤利乌斯·凯撒引进埃及的太阳历,稍加改变后,成为用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也可以说是承袭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遗产.
数学.
古希腊的泰勒斯还是一位数学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测量法后,制定出测量公式.毕达哥拉斯曾游历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许多先进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相传他和他的弟子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发现许多数学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实在他之前,两河流域等地的数学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毕达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验证和普及一类的工作.前3世纪初,长期执教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根据公理、定义制定了一系列计算公式,创立了欧氏几何,成就卓越.

Ⅳ 危害人类几十年,最糟糕的发明家发明了什么

在人类历史上有两项发明非常特殊,起初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每一个人都从中受益,但这两项发明却无时无刻不危害着人类。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一直将这两项发明沿用下去,估计人类都已经灭绝了。他就是小托马斯·米基利,曾经差点毁灭整个人类的人,他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最大的单一生物体。

不过在1944年11月2日,他的妻子发现米基利被他发明的绳索和滑轮勒死了。米基利一生中获得了100项专利。他发明的四乙基铅增加了汽车发动机的动力,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他在制冷方面的发明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但他的发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由于他的创造力每年导致数千人死亡,《时代》杂志将他列为“50个最糟糕的发明家”之一。

Ⅵ 神经心理学家 Roger W.Sperry|斯佩里 又译为斯伯里的私人生活是怎样的呢

一、美国神经心理学家
斯伯里 (Roger W .Sperry)
斯伯里(August 20, 1913—April 17, 1994.),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用测验的方法研究了裂脑病人的心理特征,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提出两个脑的概念。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译为:斯佩里)。斯佩里(R.W.Sperry)。 他把猫、猴子、猩猩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最大的叫胼胝体)割断,称为“割裂脑”手术。这样两个半球的相互联系被切断,外界信息传至大脑半球皮层的某一部分后,不能同时又将此信息通过横向胼胝体纤维传至对侧皮层相对应的部分。每个半球各自独立地进行活动,彼此不能知道对侧半球的活动情况。这一手术于1940年由Van Wagenen 和Herren首先在临床上对慢性顽固性癫痫病人使用,获得较理想的疗效,癫痫发作几乎完全消失。1961年斯佩里设计了精巧和详尽的测验,在作割裂脑手术的人恢复以后,进行了神经心理学的测定,获得了人左右两半球机能分工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asymmetry),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从而更新了优势半球的概念。裂脑人的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自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能独立地学习、记忆和理解,两个半球都能被训练执行同时发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务。斯佩里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人的言语、思维和意识与两个半球的关系,成绩卓著,获得了198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奇特的裂脑人 有一种脑部疾患叫做“癫痫”,疾病大发作时病人会突然丧失意识,倒地,全身肌肉发生强烈的抽搐,并伴有咬舌、流涎、尿失禁等症状。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为了医治此病,将患者的连接大脑两半球的主要神经纤维“胼胝体”切断,使一侧大脑半球的病灶所产生的神经电暴不能扩散到另一半球去。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也未出现不良的后遗症,如人格和智力的改变等等。然而经过这样手术的人,毕竟与常人有所不同了,他们实际上成了有两个独立的大脑的所谓“裂脑人”。 正常人的大脑也有两个半球,但是由于胼胝体的连接,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因此,正常人的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的。人们很早就知道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患有失语症的病人,其大脑左半球颞叶有损伤。这个部位后来就被称为“布罗卡”区,它涉及人的说话功能,是运动性语言中枢。以后人们又继续发现了左半球的其他一些部位与书写、阅读等功能有关,只有少数左利手(俗称左撇子)的人语言中枢在右半球或分在两个半球上。由于大多数人的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大脑左半球就被人们称为优势半球。 从1961年开始,斯佩里等人对“裂脑人”长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例如,在一个实验中让一个“裂脑人”坐在挡住他双手的屏幕前,视线凝视屏幕中心的一点,然后在屏幕上用0.1秒的时间闪现“帽带”这个词(“帽”呈现在左半屏幕,“带”呈现在右半屏幕),由于呈现时间短得“裂脑人”的眼睛来不及移动,“帽”就传递到了右半球,“带”就传递到了左半球。当要求“裂脑人”说出他看到了什么时,他只回答说看到了“带”字。进一步要求“裂脑人”说出“带”的种类,他只好猜测是“胶带”、“音乐磁带”、“捆人的带子”等等。这表明语言中枢在左半球。如果在左半屏幕闪现一个物体的名称,从而使这个词传递到右半球,“裂脑人”虽然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但能用左手从一堆他看不见的物体中选出这个物体。表明虽然右半球有一些语言的功能,但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 斯佩里的研究以及其他的一些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存在着机能上的分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左半球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优势半球”,它还能完成那些复杂、连续、有分析的活动,以及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右半球虽然是“非优势的”,但是它掌管空间知觉的能力,对非语言性的视觉图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占优势。还有的研究表明,音乐和艺术能力以及情绪反应等与右半球有更大的关系。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脑两半球虽然存在着机能上的分工,但是大脑始终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工作的。
编辑本段二、美国发明家
斯佩里(Sperry,Elmer Ambrose)
1860年10月12日生于纽约州科特兰;1930年6月16日卒于纽约州布鲁克林。斯佩里在康奈尔大学上学,1879年毕业。翌年,正当二十岁,他已经把他的工厂组织成制造发电设备和其他大型装置的工厂了。在他的四百项发明专利中,最著名的要算他在1896—1910年之间研制的陀螺罗盘了。旋转的陀螺仪保持平面旋转,并且不让其转离平面。在船只晃动时为了使陀螺仪不致被迫离开平面,陀螺仪被装在船只的万向接头上,这样的陀螺仪可以用作真正的指南针,它不隶属于任何一种一般的磁铁指南针,也不受周围钢铁的影响。这是一千年来在指南针方面的第一次最重要的改进。它的第一次试运转是1911年于战舰“特拉华号”上,此后,几乎立即被海军采用。斯佩里还研制了船只和飞机的稳定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发明了高强度的弧光探照灯,这也很快被三军采用了。 斯佩尔父子:—————— 飞机发明不到10年,就能实现自动稳定飞行。又过了15年,世界迎来了第一次完全“盲目飞行”。这里,人们不应忘记美国人斯佩里父子。 老埃尔默·斯佩里1860年生于美国纽约,中学毕业后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电气,大学毕业后正好赶上了发明史上的黄金阶段。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神秘的陀螺,一眼就断定这个总要保持稳定的东西肯定会大有用场。1896年,他开始研究陀螺的用途,陀螺也成为他此后的至爱。1910年,美国海军采用了他的精确陀螺罗盘。1912年,他帮助美国航空先驱寇蒂斯开发出一种飞机的自动稳定装置。 老斯佩里的儿子劳伦斯·斯佩里善于动手,喜欢摆弄机械,说起来他还是老斯佩里投身航空研究的直接推动者。1903年,莱特兄弟上天的新闻引起了劳伦斯的极大兴趣。当时他只有11岁。不久,劳伦斯效仿莱特兄弟,在自家地下室开了个自行车修理铺。1910年,劳伦斯自己的卧室内置齐了滑翔机的所有部件。他为了把尺寸很大的部件拿出窗外,连卧室的窗户都拆了。滑翔机飞得很好,但劳伦斯并不满足。不久,劳伦斯设法贷款,买了一台5缸44.1千瓦的发动机。当秋天开学时,劳伦斯的飞机也升空了,并最终说服父亲同意他去上寇蒂斯航校。 1912年,年仅20岁的劳伦斯拿到了飞行执照,成为全美最年轻的飞行员。在海军的监管下,劳伦斯开始完善他父亲发明的在飞机上用的陀螺稳定器。他虽然没学过工程,但不知疲倦的天性让他对每个器件、每项改进都了如指掌。劳伦斯发现他们做的两个陀螺仪都能对飞机的俯仰和横滚作出反应。麻烦在于海军飞行员根本不相信陀螺,只管自己操作而不用这些仪器。劳伦斯想,要解决问题,只有用事实说话。于是一个星期天的清晨,趁人们还没有起床之际,他偷偷地把一架水上飞机开上了天。劳伦斯躺在座舱的地板上,让飞机偏离航向,观察陀螺如何让飞机回到原来的航向上。“有一架飞机在天上飞,但里面没有飞行员。”醒来的人们奔走相告,惊讶地观赏着天上的飞机。劳伦斯见目的已经达到,便轻轻地驾机着陆。寇蒂斯非但没有批评违反规程的劳伦斯,还立即决定派他到法国参加即将举行的飞机安全竞赛。 这是一次颇具规模的航空盛会,邀请了各主要国家的海军使团。劳伦斯是第57个报名参赛的选手,他的父亲老斯佩里也前来助阵。令人振奋的伟大时刻来到了。劳伦斯和他的助手机师从塞纳河上起飞,然后冲着人群飞去。当接近人群时,他就特意低飞。人们清楚地看到劳伦斯站在机舱里,两手高高举起。在飞过裁判台的瞬间,他的助手走出机舱,走上一侧机翼,而劳伦斯再一次将手举过头顶。在飞第3圈时,助手走到机身后面,使飞机一下失去平衡。同样,不需要驾驶员的帮助,飞机又恢复了平衡。飞机一着陆,劳伦斯就成了名人。他们赢得了一万美元的大奖。更重要的是正如当时一家法国报纸所称:“这次飞行是空中导航的历史性时刻。”这个特别的日子就是1914年6月1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种合同订单纷至沓来。斯佩里家族由于陀螺稳定器而兴旺起来。老斯佩里又发明了许多有价值的飞行设备,包括航向陀螺、陀螺地平仪和偏航指示器,使驾驶员得以通过飞机的仪表系统,精确地操纵飞机穿云过雾、爬升转弯。劳伦斯被任命为斯佩里公司稳定器部门的经理,但办公室的工作令他厌烦,他还是常常驾机飞行。最后,劳伦斯从父亲的公司里分离出来,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制造出一种小型单座双翼机,可以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每天他就驾着它上下班。1923年底,劳伦斯计划驾驶自己的小飞机横渡英吉利海峡去英国,结果不幸遇难,年仅31岁。1929年,美国人杜立特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完全靠仪表的“盲目飞行”,更证实了斯佩里父子的发明对航空事业的贡献。翌年,老斯佩里也告别人世,享年70岁。

Ⅶ 有哪一些发明家利用大自然发明了什么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刺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 结构构件
对于构件,在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把材料尽可能放到远离中和轴的位置上,是有效的截面形状.有趣的是,在自然界许多动植物的组织中也体现了这个结论.例如:“疾风知劲草”,许多能承受狂风的植物的茎部是维管状结构,其截面是空心的.支持人承重和运动的骨骼,其截面上密实的骨质分布在四周,而柔软的骨髓充满内腔.在建筑结构中常被采用的空心楼板、箱形大梁、工形截面钣梁以及折板结构、空间薄壁结构等都是根据这条结论得来的.
-- 斑马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在所有斑马中,细斑马长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圆又大,条纹细密且多.斑马常与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鸵鸟等共外,以抵御天敌.人类将斑马条纹应用到军事上是一个是很成功仿生学例子.

Ⅷ 大发明家黑默丁格 说的话

1、我知道啦,但......这个答案的问题是什么呢?

2、嗯,它比设计图还小。

3、你路线的余弦,回再除以…答…

4、是的是的,赶快,我回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5、经过我的推导……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会输。

(8)神经发明家扩展阅读:

由于大发明家黑默丁格头比较大的特征,被人们外号称作“大头”。

大头是一个中单AP型法师,是一个阵地战和防御战的专家,炮台的存在让大头获得线霸的称呼,线上单挑几乎很少有中单法师能打得过大头,但是其弱点也很明显,伤害过于依赖炮台,如果炮台被敌方快速清理掉,大发明家就会陷入困境。

他被称赞为皮尔特沃夫前所未见的最具革新意识和受人尊敬的发明家之一。他不间断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尝试解答宇宙中最费解的难题,达到了神经痴迷的程度。

尽管他的理论经常会看起来晦涩难懂,但他也曾制造出许多发明,堪称皮尔特沃夫最为惊奇,当然也同样危险的机械,他也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发明,让它们更加高效。

Ⅸ 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谁他做的事情都有什么

览 古今中外大哲学家 一览 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一览大师风采 2009-11-20 22:32:00 阅读46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商高 中国数学家,提出勾股定理 泰勒斯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提出许多奠基性科学理论 阿那克萨哥拉 古希腊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研究太阳 扁鹊 中国医学家,创立中医 毕达哥拉斯 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发现许多数学定理 希帕索斯 古希腊数学家,发现无理数 芝诺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运动悖论 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 德谟克里特 古希腊物理学家、哲学家,提出原子理论 希波克拉底 古希腊医学家,创立西医 默冬 古希腊天文学家,发现默冬周期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创建柏拉图学园,提出很多重要哲学理论 欧多克斯 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提出“数”和“量”的概念 甘德 中国天文学家,著有《天文星占》 石申 中国天文学家,编制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提出许多不同学科的理论 欧几里德 古希腊数学家,著有《几何原本》 阿里斯塔克 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 阿基米德 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提出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埃拉托色尼 古希腊地理学家,测出地球大小 希帕克斯 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创立球面三角 李冰 中国技师,主持修筑都江堰 卢克莱修 古罗马物理学家,著有《物性论》 维特鲁维 古罗马建筑学家,著有《论建筑》 塞尔苏斯 古罗马医学家,著有医学网络全书 普林尼 古罗马综合门类科学家,著有《自然史》 托勒密 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希腊天文学极大成者 张衡 中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地动仪 蔡伦 中国发明家,发明纸 盖伦 古希腊生理学家,创建重要的医学理论 华佗 中国医学家,发明麻醉药 张仲景 中国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张骞 中国探险家,开辟丝绸之路 马均 中国物理学家,发明翻车 刁番图 古希腊数学家,创立代数 刘徽 中国数学家,发明割圆术 希帕蒂娅 古罗马数学家,宣传古希腊数学理论 祖冲之 中国数学家,算到圆周率小数点之后七位 贾思勰 中国生物学家,著有《齐民要术》 孙思邈 中国医学家,被喻为药王 一行 中国天文学家,编制《大衍历》 陆羽 中国生物学家,被喻为茶圣 贾比尔 阿拉伯化学家,对化学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阿尔·马蒙 阿拉伯科学家,保存古希腊文献 花拉子模 阿拉伯数学家,传播阿拉伯数字 巴塔尼 土耳其天文学家,传播托勒密体系 阿尔·哈曾 阿拉伯物理学家,研究了光学 阿维森纳 阿拉伯医学家,著有《医典》 毕升 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印刷术 沈括 中国化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发现石油,发现地磁偏角 奥马·卡拉 阿拉伯数学家,推动代数的发展 杰拉德 西班牙科学家,发起大翻译运动 阿维罗意 阿拉伯哲学家,发展亚里士多德哲学 杨辉 中国数学家,发现杨辉三角 罗吉尔·培根 英国思想家,近代实验科学先驱 阿奎那 意大利哲学家,将希腊火种传到近代 郭守敬 中国天文学家,发明许多天文仪器 马可·波罗 意大利探险家,沟通东西方 郑和 中国航海家,曾七下西洋 万户 中国宇航员,航天先驱 古腾堡 德国发明家,在欧洲首创活字印刷术 迪亚士 葡萄牙航海家,发现好望角 哥伦布 西班牙籍意大利航海家,发现新大陆 达·芬奇 意大利画家、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哲学家,代表作《蒙娜丽莎》,发现人体许多奥秘,总结出杠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 达·伽马 葡萄牙航海家,乘船到达印度 哥白尼 波兰天文学家,提出近代日心说 麦哲伦 西班牙籍葡萄牙航海家,环游地球第一人 塔塔格里亚 意大利数学家,发现卡丹公式 卡丹 意大利数学家,发现一元四次方程的解法 李时珍 中国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韦达 法国数学家,发现韦达定理 吉尔伯特 英国物理学家,提出“质量”的概念 第谷 丹麦天文学家,观测出天体运动路线 布鲁诺 意大利天文学家、思想家,发展日心说 斯台文 比利时物理学家,研究静力学 帕拉塞尔苏斯 瑞士化学家,医药化学运动的始祖 阿格里科拉 德国化学家,被誉为“矿物学之父” 塞尔维特 西班牙生理学家,发现肺循环 维萨里 比利时生理学家,著有《人体的构造》 纳皮尔 英国数学家,发明对数 培根 英国思想家,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徐光启 中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著有《农政全书》 伽利略 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被喻为近代物理之父 匠利帕希 荷兰发明家,发明望远镜 开普勒 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提出开普勒运动三定律 赫尔蒙特 比利时生物学家、化学家,揭示植物营养规律 哈维 英国生理学家,揭示出血液循环规律 宋应星 中国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著有《天工开物》 斯涅尔 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发现光的折射定律 笛卡尔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创建解析几何 费马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提出费马大定理 盖里克 德国物理学家,做了马德堡半球实验 托里拆利 意大利物理学家,证明了真空的存在 帕斯卡 法国物理学家,发展“压强”的观念 尼·伯努利 瑞士数学家,伯努利家族第一代科学家 波义耳 英国化学家,近代化学先驱 马尔比基 意大利生理学家,发现毛细血管 惠更斯 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发现摆的定律 列文虎克 荷兰生物学家,发现细菌 胡克 英国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发现胡克定律,发现细胞 斯旺麦丹 荷兰生物学家,为现代昆虫学奠定了基础 牛顿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发现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 莱布尼茨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创建微积分 巴本 法国发明家,发明蒸汽机 雅·伯努利 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推动概率理论发展 哈雷 英国天文学家,发现哈雷彗星 斯塔尔 德国化学家,系统提出燃素说 阿蒙顿 法国物理学家,提出绝对零度的概念 约·伯努利 瑞士数学家,发展微积分 白令 俄籍丹麦裔探险家,探索北极 泰勒 英国数学家,提出泰勒定理 华伦海 荷兰物理学家,创建华氏温度 哥德巴赫 德国数学家,提出哥德巴赫猜想 慕欣勃罗克 荷兰物理学家,发明莱顿瓶 布拉得雷 英国天文学家,发现光行差 莫培督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创建最小作用量原理 丹·伯努利 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提出伯努利方程 摄尔修斯 瑞典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创建摄氏温度 约翰·凯 英国发明家,发明飞梭 林奈 瑞典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 富兰克林 美国物理学家、政治家,提出正负电理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欧拉 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提出欧拉公式等诸多数学定律 布丰 法国生物学家,进化论先驱 罗蒙诺索夫 俄国物理学家、诗人、哲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达朗贝尔 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分析力学领导者 哈格里夫斯 英国发明家,发明珍妮机 祖尔策 意大利物理学家,发现电流 赫顿 英国地质学家,提出均变说 布莱克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发现二氧化碳,提出比热容理论 詹姆斯·库克 英国航海家,发现澳大利亚 卡文迪许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测出引力常量,发现氢气 阿克赖特 英国发明家,发明水力纺纱机 普利斯特列 英国化学家,发现氧气 乔·瓦尔特 英国发明家、化学家,硫酸工业先驱 瓦特 英国发明家、物理学家,改进蒸汽机 拉格朗日 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分析力学集大成者 库仑 法国物理学家,提出库仑定律 伽伐尼 意大利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发现伽伐尼电流 赫舍尔 德国天文学家,发现天王星 大蒙哥菲尔 法国发明家,发明热气球 舍勒 瑞典化学家,发现氧气 菲奇 美国发明家,发明轮船 拉瓦锡 法国化学家,发动化学革命 拉马克 法国生物学家,提出进化论 小蒙哥菲尔 法国发明家,发明热气球 伏特 意大利物理学家,发现电势 蒙日 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发明画法几何 波德 德国天文学家,提出轨道半径公式 贝托莱 法国化学家,通过与普鲁斯特的论战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拉普拉斯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提出“天体力学”的学科名称 詹纳 英国医学家,征服天花 维尔纳 德国地质学家,提出水成说 普鲁斯特 法国化学家,提出定组成定律 伦福德伯爵 英国物理学家,提出热之唯动说 涅普斯 法国发明家,发明照相机 富尔顿 美国发明家,改进轮船 马尔萨斯 英国经济学家,创建人口理论 道尔顿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提出近代原子理论 拿破仑 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横扫欧洲,发现拿破仑定理 居维叶 法国生物学家,提出生物分界理论 德里维西克 英国发明家,发明火车 罗伯特·布朗 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发现布朗运动 托马斯·扬 英国物理学家,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安培 法国物理学家,发现安培定律 阿伏加德罗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提出分子理论 高斯 德国数学家,被喻为数学王子 奥斯特 丹麦物理学家,发现电能生磁 戴维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发现许多元素 盖·吕萨克 法国化学家,发现化学反应中的气体体积定律 柏采留斯 瑞典化学家,提出电化二元理论 史蒂芬孙 英国发明家,改进火车 泊松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发现泊松分布、泊松亮斑等 马让迪 法国生理学家,创建实验药理学 白塞尔 德国天文学家,发现天鹅座61号星视差 阿拉果 法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在光学上有许多重要贡献 约·富兰克林 英国航海家,探索北极 夫朗和费 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发现光谱暗线 菲涅尔 法国物理学家,总结出完整的偏振光理论 勒布朗 法国发明家、化学家,制碱先驱 柯西 法国数学家,解决无穷小问题 达盖尔 法国发明家,发明照相机 欧姆 德国物理学家,发现欧姆定律 法拉第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现电磁感应 巴比奇 英国数学家,电子计算机先驱 莫尔斯 美国发明家,发明电报 诺贝尔 瑞典发明家、社会活动家,发明炸药,创建诺贝尔奖 戴姆勒 德国发明家,发明石油内燃机 魏斯曼 德国生物学家,发展进化论 门捷列夫 俄国化学家,制定出元素周期表 范德华 荷兰物理学家、化学家,推动分子理论发展 吉布斯 美国化学家,建立吉布斯函数 邓洛普 英国发明家,发明充气轮胎 福特 美国发明家企业家,发明流水线 德波里 法国发明家、物理学家,发明远距离输电线 科赫 德国医学家,征服多种疾病 S·弗莱明 德国生物学家,发现染色体 本茨 德国发明家,发明汽车 玻尔兹曼 奥地利物理学家,发现分子运动定律 米歇尔 瑞士生物学家,发现核酸 伦琴 德国物理学家,发现X光 康托尔 德国数学家,对无穷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爱迪生 美国发明家,被喻为发明大王 贝尔 美国发明家,发明电话 巴甫洛夫 俄国生物学家,建立神经营养学 J·弗莱明 英国发明家,发明真空二极管 克莱因 德国数学家,最经典的贡献是克莱因瓶 勒夏特列 法国化学家,发现勒夏特列原理 贝克勒尔 法国物理学家,发现铀的放射性 迈克尔逊 美国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引导相对论的建立 洛伦兹 荷兰物理学家,提出洛伦兹变换 昂内斯 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 彭加勒 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相对论先驱 老汤姆生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现电子 特斯拉 美籍克罗地亚物理学家、发明家,发明交流发电机 赫兹 德国物理学家,发现电磁波 约翰逊 丹麦生物学家,发明“基因”一词 齐奥科夫斯基 俄国物理学家,火箭奠基人 狄塞尔 德国发明家,发明柴油内燃机 普朗克 德国物理学家,量子理论先驱 尼普科 德国发明家,发明尼普科扫描圆盘 希尔伯特 德国数学家,建立希尔伯特空间 闵可夫斯基 德国俄裔物理学家,发展非欧几何 摩尔根 美国生物学家,推动基因遗传领域发展 费登森 美国发明家,发明无线电话和无线广播 威·莱特 美国发明家,发明飞机 居里夫人 法籍波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推动放射性研究的发展 奥·莱特 美国发明家,发明飞机 卢瑟福 英籍新西兰裔物理学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 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提出理发师悖论 德弗雷斯特 美国发明家,发明三极管 马可尼 意大利发明家,发明无线电通信 萨顿 美国物理学家,提出染色体总是成对出现的理论 艾弗里 美国生物学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迈特纳 奥地利物理学家,推动核裂变理论发展 爱因斯坦 美籍德裔物理学家,创建相对论 哈恩 德国物理学家,发现铀的核裂变 魏格纳 德国地质学家,提出大陆漂移说 戴维森 美国物理学家,发现电子波动性 S·弗莱明 英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发现青霉素,发明抗生素疗法 布劳威尔 荷兰数学家,发现不动点理论 玻恩 德国物理学家,推动量子力学发展 蒂内曼 德国生物学家,提出“生物三者”理论 玻尔 丹麦物理学家,将量子理论引入原子结构理论 薛定谔 奥地利物理学家,提出波动力学 拉玛奴江 印度数学家,数学天才 弗里德曼 苏联天文学家,提出弗里德曼模型 瓦克斯曼 美籍俄裔医学家、生物学家,发现链霉素 哈勃 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哈勃定律 兹沃里森 美国发明家,发明电视 查德威克 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中子 德布罗意 法国物理学家,提出物质波理论 小汤姆生 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电子波动性 洪特 德国物理学家,提出洪特规则 奥伯特 德国物理学家,推动火箭发展 奇拉德 匈牙利物理学家,推动核物理应用 保罗·穆勒 瑞士化学家,发明DDT杀虫剂 泡利 奥地利物理学家,提出中微子假说 劳伦斯 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回旋加速器 鲍林 美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提出鲍林规则,号召和平利用核能 贝塔朗费 美国生物学家,创立一般系统论 海森堡 德国物理学家,提出矩阵力学 费米 意大利物理学家,推动核物理发展 狄拉克 英国物理学家,提出狄拉克方程 鲍维尔 英国物理学家,发现π介子 冯·诺依曼 美国数学家,推动计算机发展 伽莫夫 美籍俄裔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建立宇宙大爆炸模型,提出遗传密码的概念 奥本海默 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工程主将 安德森 美国物理学家,发现μ介子 赫斯 美国地质学家,提出海底扩张理论 哥德尔 奥地利数学家,发现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汤川秀树 日本物理学家,提出交换粒子概念 莫克莱 美国发明家,发明第一代计算机 蕾切尔·卡逊美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环保先驱 威尔逊 加拿大地质学家,提出板块模型 肖克莱 美国发明家,发明晶体管 苏泽 德国发明家,发明机电式计算机 冯·布劳恩 德国物理学家,推动火箭发展 威尔金斯 英国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提出DNA的X射线衍射图 克里克 英国生物学家,构件DNA模型 申农 美国数学家,创立信息论 E·洛伦兹 美国气象学家,发现确定性混沌 普里戈金 比利时籍俄裔物理学家,构建耗散结构理论 莱尔 英国物理学家,发明射电望远镜 弗兰克林 英国生物学家,推动DNA模型的建立 阿西莫夫 美国小说家、科学家,提出机器人三定律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发现宇称不守恒 托姆 法国数学家,创立突变论 李政道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发现宇称不守恒 伯格 美国生物学家,完成DNA重组 勒比雄 法国地质学家,提出六大板块理论 哈肯 德国物理学家,创立协同论 艾根 德国生物学家、化学家,创立超循环理论 沃森 美国生物学家,构件DNA模型 内森特 美国生物学家,发明DNA切割技术 盖尔曼 美国物理学家,提出夸克模型 高登·摩尔 美国企业家,创建仙童公司 阿姆斯特朗 美国宇航员,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袁隆平 中国生物学家,发明杂交水稻 陈景润 中国数学家,证明1+2=3 加加林 苏联宇航员,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费根鲍姆 美国数学家,发现费根鲍姆常数 罗宾·沃伦 澳大利亚医学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霍金 英国物理学家,著有《时间简史》 维尔穆特 英国生物学家,发明克隆技术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医学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怀尔斯 英国数学家,证明出费马大定理

Ⅹ 瑞士科学家( )因发明了DDT,获得了诺贝尔奖。可现在,很多科学家认为。诺贝尔奖( )DDT的发明者

一九四五年,瑞士的化学家穆勒 (Paul Mueller) 发明合成了DDT (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 能够有效地杀除蚊虫、控制疟疾蔓延,一时之间DDT功德无量,遍及全球。穆勒也因为DDT的发明于一九四八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DDT最先是在1874年被分离出来,但是直到1939年才由瑞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Paul Muller重新认识到其对昆虫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性毒剂。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大量地以喷雾方式用于对抗黄热病、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虫媒传染病。例如在印度,DDT使疟疾病例在10年内从7500万例减少到500万例。同时,对家畜和谷物喷DDT,也使其产量得到双倍增长。DDT在全球抗疟疾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用氯奎治疗传染源,以伯胺奎宁等药作预防,再加上喷洒DDT灭蚊,一度使全球疟疾的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1962年,全球疟疾的发病己降到很低,为此,世界各国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都在当年的世界卫生日发行了世界联合抗疟疾邮票。这是最多国家以同一主题,同时发行的邮票。在该种邮票中,许多国家都采用DDT喷洒灭蚊的设计。也就是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在其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高度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最终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例如在游隼、秃头鹰和鱼鹰这些鸟类中富集。由于氯化烃会干扰鸟类钙的代谢,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乱,使蛋壳变薄,结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类接近灭绝。一些昆虫也会对DDT逐渐产生抗药性、以对抗人类由于人口无节制增长而对自然界无休止的掠夺。基于此,许多国家立令禁止使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由于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以及在1962年以后又放松了对疟疾的警惕,所以,疟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卷土重来。今天,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疟疾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这除了与疟原虫对氯奎宁等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外,也与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有效对环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有关。

DDT进入水中后被浮游植物吃掉后进入其体内,浮游动物又吃掉浮游植物进入浮游动物体内,浮游动物又被贝类吃掉进入其体内,贝类又被鱼吃掉进入鱼体内……
这样最后进入人的体内,但是DDT不能被分解只能积累,所以人的体内DDT不断积累,最终会导致人因DDT中毒死亡。
所以国家现在禁止使用DDT,人们使用DDT最终还是会害了自己....

阅读全文

与神经发明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