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开锁

发明开锁

发布时间:2021-08-02 23:52:53

❶ 谁发明的门锁非要用钥匙反锁过才能真正锁门!万一钥匙断了或丢失了!发灾难不就死在家里了!

你可以换成带关门就锁上的“自动锁”的防盗门,或者换那种上提把手快速锁门的快开锁。这两种锁在你不上保险的情况下从里面可以快速打开防盗门。

❷ 远程开锁这个功能到底是谁发明的

那还不明白,小偷呗
小偷永远是警察的师
傅,开锁开锁小偷来
过。

❸ 怎样可以联系到开锁师傅罗永正,本人发明一种机械密码锁,想挑战一下罗师傅的开锁技术,希望好心人能帮

什么机械密码锁

❹ 开锁的方法(可以是破坏锁的,只要不破坏门)

1、当钥匙插入后,它上面的齿或者沟会把那些弹子顶到初始设置好的正确位置,这样的话所有的黄色弹子就都从锁芯里出来了,这时锁芯就可以自由转动,锁也就打开了。

(4)发明开锁扩展阅读

1、密码锁:是通过密码来开锁,主要用于保险柜这类安全性较高的锁。

2、感应锁:

IC 卡锁:又分接触式IC卡锁与非接触式。接触式的要将卡插锁锁缝,将芯片锁的内部读卡器接触。

非接触式就是不用这一过程,只需要将卡与锁的读卡器靠在一起就可以。应用十分普遍。

如:停车场,地铁等公共场所。

电磁锁:应用电磁原理制成,电磁力达几百公斤,上锁状态下,一般人根本无法拉开。致命点,停电就无法关门,故一般用在有人值守的通道门,用于房间门需与机械锁配套使用。

3、生物锁:是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出现了使指纹锁,掌纹锁,视网膜锁。

❺ 撬锁的方法有什么

第一

利用回形针来撬锁。也就是把回形针大的一圈扳直两次,让扳直的部分伸直,有的钳工也把一头稍稍弯曲来撬锁。因为这样可以给锁内的栓施加压力,不过这不是必需步骤。

第二

把另一个大回形针扳直,做成一个扭力扳手。扭力扳手是用来扳撬锁工具的助力器,你要按下扭力扳手,驱动前面的撬锁工具进行撬锁操作。把回形针做成扭力扳手,可以把一端弯曲九十度,或者是把两端都扳直,直到成为两条并排铁线为止。用一个扳钳把弯曲的地方压出一个大约1cm的90度转弯。

第三

把扭力扳手插进锁孔底部,对一边施加旋转的压力,一点压力就行了。

第四

如果知道钥匙旋转的方向,就往那个方向旋转钥匙。如果不知道,就两边都分别试一次,有一半的成功几率。如果你感觉敏锐,可以通过旋转方向感觉到开锁的方向。先顺时针转,然后再试逆时针,旋对了方向阻力会小一点。

第五

在扭力扳手上保持施加压力,把撬锁的回形针插进上方锁孔,开始“找位置”。这个部分是将撬锁工具插入锁孔底部,贴住上方,快速拉出来,来试试锁内部构造。多重复几次,来把里面的一些栓拨动位置。

第六

保持扳手压力,试着用撬锁针找出栓的位置,需要全部试出来才能打开锁。

第七

从内部一个一个开始试栓位置并按下去。做的时候要记得保持住扳手压力,把栓按到开锁的位置,会感到轻微的弹性感,甚至听到一个轻微的嗒声。

有经验的撬锁者可以一次轻快搞定,而新手则需要慢慢把所有栓试出来才行。还有,用扳手加上越来越多的压力。每次碰到栓的时候,都要摇晃撬锁针,直到栓打开为止。听到一声咔哒声,要记得把扳手扭转过来来开锁。

(5)发明开锁扩展阅读:

锁具

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

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18世纪初由英国人 D. 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

19世纪中叶 ,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

1848年 ,美国人 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

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八佰指纹锁、视网膜锁、遥控锁等。

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



❻ 锁的发明者是谁

18世纪初,由英国D.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

❼ 钥匙开锁的原理

钥匙开锁的原理:未放入钥匙的时候,锁内的蓝色的平头弹子往下推,令锁芯不能转动 放入正确的钥匙,蓝色的平头弹子、红色的下弹子之间的空位成一直线,与黄色的锁芯对齐。 当弹子之间的空位与转线对齐,黄色的锁芯便可转动开锁。

鲁班是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从出土文物及文字记载所反映的情况看,古代的锁是靠两片板状弹簧的弹力工作。直到如今,这种弹簧仍在应用。

在国外,古希腊人虽曾发明了一种极为可靠的锁,但因钥匙较大,要扛在肩上,很难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则制成了另一种鸟形的“迷锁”,钥匙孔藏在可以抖动的翅膀里。现代锁的兴起首先是由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焊钓锁”。我们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

(7)发明开锁扩展阅读

锁心都是采用较硬的金属来制作。铜不易生锈,铜与铁等金属不会沾结粘连。铜比较坚硬,并具有很好的韧性,不易断裂。

也有少数厂家是用不锈钢制作锁心。不锈钢成本较高,为一般厂家所不采。但是有的厂家为了节省材料、降低成本,采用铝合金镀铜来制作锁心。造成锁易坏,锁心断裂,这是不可取的。此外,采用铜墙制锁心还有一个优点是不易氧化。

铜锁心的锁即便是挂在露天下被日晒雨淋久了,虽不好开启,但只要滴几滴润滑油(如煤油、机油,最好是衣车油)活动开启几下就能使用锁的功能恢复如初。

其次,在圆形的锁心上钻有几个小洞孔,再在与锁心小洞孔相应处的锁身位置也钻上相同数目且口径大小一样的小洞孔。小洞孔的作用是用来装弹子和弹簧。(锁身上的小洞孔是用来装弹子和弹簧的,而锁心上的洞孔称之为弹子)。

通常,把锁身和锁心上的小洞孔称之为弹子孔。那么,弹子的作用是用来卡住锁心,使锁心不能随便转动的。因此,无论锁身的外型及锁身内的机关如何的不相同,但对于开锁原理发挥着主要作用的是锁心,弹子和弹簧。

❽ 世界上谁发明了锁

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18世纪初由英国人 D. 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19世纪中叶 ,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 1848年 ,美国人 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指纹锁、眼球锁、遥控锁等。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 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外线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来打开。以后,又发展到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等等。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加了一组或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声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来控制锁的开启。 现如今,锁具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换代,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神奇。总而言之,锁具在人类文明社会里发挥着“拘系束缚”的功能,规范着社会行为,捍卫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寿”等字。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按材质分,有木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景泰蓝锁等;按形式分,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密码锁、暗门锁、倒拉锁、炮筒锁等;按用途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从工艺上制模铸造等。 自明代以来,锁具分为四大类: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防盗锁。 所谓“广锁”,就是横式锁的意思。此类锁具盛产于浙江绍兴,又有“绍锁”之称。民间称之为“横开锁”、“枕头锁”等。广锁自唐代以来,广泛用于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广锁通常以大小分为八个规格,以两为单位,有“四两绍”、“六两绍”、“十二两绍”等。“六两绍”长约3.5寸,“十二两绍”长约7寸 。 现代锁具有发展: 1、密码锁:是通过密码来开锁,主要用于保险柜这类安全性较高的锁 2、感应锁: IC 卡锁:又分接触式IC卡锁与非接触式。接触式的要将卡插锁锁缝,将芯片锁的内部读卡器接触 非接触式就是不用这一过程,只需要将卡与锁的读卡器靠在一起就可以。应用十分普遍。 如:停车场,地铁等公共场所。 电磁锁:应用电磁原理制成,电磁力达几百公斤,上锁状态下,一般人跟本无法拉开。致命点,停电就无法关门,故一般用在有人值守的通道门,用于房间门需与机械锁配套使用。 3、生物锁:是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出现了使指纹锁, 掌纹锁,视网膜锁
采纳哦

❾ 如何用火柴开锁

西安永安开锁换锁中心为您讲述火柴开锁据《辞海》解释“火药”为: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或点火器材引燃,能在没有外界助燃剂的参加下,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并发出大量汽体和热的药剂。最早应用的黑色火药,俗称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因火药是武器发射的能源,故在军事上称为发射药。根据其他化学成份和性质分为黑色火药(亦称有烟火药)、单基药(如硝化棉火药)、双基药(如硝化棉——硝化甘油火药)和高分子复合火药(都属无烟火药)。主要用作引燃药或发射药、双基药和高分子复合药,可用于火箭和导弹,故称“火箭固体推进剂”。 火柴上的火药就是一种引燃药。 懂得应用火柴火药开锁法的是掌握两方面的知识才能应用的。一是将弹子全压过锁心的开锁原理;二是火药具备强大的冲击力。关于第一点就不必再谈,重点是第二点。火药具备的冲击力是相当强大的,就拿枪来作比方吧。子弹里面只装了那么一点火药,而它爆发出巨大的冲击力,把子弹头能冲击到几十米至上千米的地方,且都还具有杀伤力。就是自制的猎枪和老式的砂枪,只要在枪管内充填那么一点火药,再装一弹头,同样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能情报检索死野兽。因此,可以明确这一点:枪是充填火药、放入弹头后,火药爆炸时爆发的冲击力将弹头顺着枪管的管道射出去。对锁也是如此,就等于弹珠是子弹头,弹子孔是枪管那样。一般火药分为横爆炸和直爆药两种。直爆药爆炸时冲力向前直冲;横爆药爆炸时冲力向两边冲散。子弹用的火药为直爆药,而火柴上的火药则为横爆药。 用火药开锁的具体操作是:将火柴头的火药刮下来研碎成粉末状,再用一根钢丝或别针将钥匙孔内的弹子全部压平锁心钥匙孔弹子孔口,填塞入火柴火药,将火柴盒皮搓揉成一个引线(导火线),将引线一端插入钥匙孔内,留一节露在外面,然后用火点燃引线(不制作引线,直接用火机点燃火药也可),点燃后,在钥匙孔口插入一把锣丝批、小刀之类的硬物卡封住孔口,等到钥匙孔内的火药烧燃爆响的那一瞬间,猛然地扭动锁心,即可扭动锁心将锁打开。很会掌握时间,不会等到火药烧爆完后才扭动锁心,如果慢的话则不能打开锁。火药烧燃、爆炸总共才有一秒多钟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完全可以扭动锁心。火药在钥匙孔内爆炸是横向两边爆炸的,完全能把弹子顺着弹子孔冲向锁身弹子孔内。由于锁身弹子孔内弹簧的弹力作用阻碍第二粒弹子向外冲击,否则弹子可以把锁身外的铝封冲开。(本人曾做过试验,把一把锁的弹簧取掉,再封紧铝封,点燃火药后,弹子象子弹那样把铝封射开)。 上述为何不会等到火药爆炸完之后才扭动锁心这一问题,是因为火药爆炸完之后,其冲击力瞬间就丧失,弹子又会被弹簧作用反弹回来,锁就恢复了原锁住状态,所以必须在爆炸完之前扭动锁心。 这种火柴开锁法在旧社会就开始有人使用,在1983年“严打”期间,广西某县看守所关押着一名死囚。他借提审之机,趁提审人员让他盖手指印不注意之机,偷回一盒火柴。在他临刑前5天,就是用此法成功从看守所逃脱。据说,至今他仍逃亡在国外。

❿ 锁具的起源和发展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用以关住某个确定的空间范围或某种器具的,必须以钥匙或暗码打开的扣件 。

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
18世纪初由英国人 D. 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19世纪中叶 ,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
1848年 ,美国人 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指纹锁、眼球锁、遥控锁等。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

一、锁的历史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外线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来打开。以后,又发展到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等等。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加了一组或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声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来控制锁的开启。
现如今,锁具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换代,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神奇。总而言之,锁具在人类文明社会里发挥着“拘系束缚”的功能,规范着社会行为,捍卫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

二、锁的忧虑
根据《辞海》的定义,“用钥匙才能开启的封缄器称为锁”,换言之,如果不用钥匙就可开脱的就不能称之为锁,至少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锁。
现代锁具发展了一百多年,人们对它的结构、机理也研究得很透彻,因此,不用钥匙就能打开的方法和工具也层出不穷。现代人类文明社会里,由于社会中各种矛盾冲突十分剧烈,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文化修养水平等差异,群众中良莠不齐,善良的人们能够自觉规范自已的行为,“非礼不为”,虽无钥匙亦不会乱闯。然而,那些毫无道德观念的盗贼却想方设法利用高科技手段撬门开锁,使广大居民防不胜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传统锁具都存在致命的弱点:
第一、 锁芯采用常见的铜、铝、锌等材料,抵抗不了强力破坏;
第二、 锁具制作工艺,技术落后,无法阻止技术手段的开启。
目前,市场上很多国内外的锁具,实际上都不具备真正的防盗功能。在惯偷面前,两根钢丝或几件简单的工具就可以把这些锁打开,有的惯偷甚至公开扬言:“没有我打不开的锁。”其实,不是他们多高明,而是一般锁具技术原理太过简单。面对这一残酷的现状,新时代提出了锁具必须革命的迫切的要求。⊙

三、制锁与开锁
—— "矛"与"盾"的较量难解难分
锁与开锁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作为"盾"的锁,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没有占过上风。制锁人与开锁匠的较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智慧的斗争已持续了几十年。 "较量"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把门的"铁将军"是挂锁,开锁匠只需出动一根小钢丝,便轻松得手,不过那时也并没有多少人会来动这门的心思。
到了七十年代,暗锁开始嵌入到千家万户的门上。但很快的,开锁匠又发明了一种小钩子,这种小钩子一伸进锁孔,轻轻搅动两下,锁就打开了。这种"技术"很快就被众多人掌握,连寻常百姓自己用身份证很随便就可以打开自己的门。 制锁人不得不想方设法来"降妖伏魔"。八九十年代,十字锁出现,防盗门也应运而生,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关门大吉"了,但没想到开锁匠也已经"更上一层楼"了。他们的开锁工具多达几百上千种,专用的乙炔瓶仅巴掌大小,各种形状的钩子应有尽有,更为神奇的是,有人用口香糖就可以开锁。
随着眼点"较量"在不断地升级,有的锁厂在锁芯里加入稀有金属,专门对付口香糖和万能钥匙;另外还装上异形弹子,防备钢丝钩的开启,钥匙上采用一字槽形,用电脑输入密码,以备有人复制,但很快就听到了传言:开锁匠们又在施展"魔法"了。
如今,有些生产锁的厂家在自身锁的防盗性能上,没有任何进展,为了商业目的,只有在锁的外观上大做文章,改变钥匙形状,故弄玄虚,蒙敝消费者,这些锁的防盗性能上甚至还不如最古老、简单的挂锁。 从锁的发展历史上看,要想能防止万能钥匙的开启,锁的制造工艺就会特别复杂,制造成本会十数倍的增加,同时,其防暴力破坏的性能也会大大降低,锁具制造行业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至今,选择什么样的锁才能真正安全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事。⊙

四、"万能钥匙"是什么?
"万能钥匙"这一说法由来已久了。 "万能钥匙",顾名思义,就是万能的,能够轻而易举的打开各种锁具的钥匙。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样子和形状,它就是一把无"锁"不开的钥匙。其实不然,"万能钥匙"是许多用钢丝、铁钩和齿模制成的组合拨动工具的总称。
"万能钥匙",英文译名为"百合匙",意思是"一百种开锁工具组合而成的钥匙"。最早出现在欧洲,传入亚洲,然后才传入我国,早在30年代字典里就有记载,但一直没有十分完整确切、专业化的译名。在我国,人们只有在电视、电影和小说中接触到过,觉得十分神秘,而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便称之为"万能钥匙";在锁具行业,相对专业化地概括归纳为"技术性开启"。
"万能钥匙"开锁的道理很简单,就是用钢丝、铁片、齿模等等众多拨动工具,利用一些很普通的机械力学原理,运用巧力来拨动锁芯从而达到非破坏性的、无明显痕迹的开启各类锁具的目的。在某种条件下,用上述工具开锁,甚至会比原装钥匙还要更快,更方便。不同的锁,其机理、结构也不同,使用的开锁工具也不一样,并没有十分固定的模式。长期以来,在"万能钥匙"与锁的较量中,令人失望的是作为"盾"的锁,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处于下风。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万能钥匙"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更新换代。从最早的初级开锁工具(例如一些小钢丝、小铁片等),迅速发展到如今较为先进的高压膨胀气囊、高频振动毛刷和电动电磁开锁器;更为先进的是超导软射线探测仪、超声波高频探测仪和最新的激光扫描仪,它们利用各种光波、射线扫描和探测锁具内部结构并将其轻易打开。同时,由于各种电脑电控锁、密码锁、指纹锁和眼底视网膜电控锁等一系列采用高新电子科技的锁具的诞生,专门针对这一类锁具的智能解码器,电子破码机也迅速出现了。
"万能钥匙"竟然也十分的顺应"时代潮流",逐渐向高度智能化、傻瓜化发展。最早的、最简单的铁钩、钢片等只需经过很短的练习就可掌握技巧;而现今的高智能化开锁器则根本不需要任何技术、技巧,只需通电产生高频振动即可随意开锁,更为方便快捷。
这些种类繁多的开锁工具在市场上、互联网上随意买卖,成了不法份子的"好帮手",而善良的人们对此一无所知,防范意识依然非常淡薄,往往就成了他们的作案目标。⊙

五、高级门锁也有“文凭”
原来高级防盗门锁也是有文凭的。高级防盗门锁必须经公安部检测机构根据公安部GA/T73-1994 《机械防盗锁》标准检测合格。公安部制定的《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及GA/T73-1994 《机械防盗锁》中就很明确地指出,防盗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抵抗一定条件非正常开启,带有防盗专用锁的门。也就是说,机械防盗门锁分为A、B两个等级,A级防盗门锁的防破坏性开启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防技术性开启时间不能少于1分钟;B级防盗门锁的防破坏性开启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防技术性开启时间不能少于5分钟。
所以选购高级防盗门时,不可随便以为铁门、不锈钢门就可以防盗,也不要片面追求豪华、美观而忽视了防盗门锁的防盗性能。防盗门表面上看都是钢铁做的,其实防盗门锁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区别,消费者在选购时应该查看公安部门的门锁检验证书以作区分。⊙

补充——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 “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寿”等字。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按材质分,有木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景泰蓝锁等;按形式分,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密码锁、暗门锁、倒拉 锁、炮筒锁等;按用途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从工艺上制模铸造等。
自明代以来,锁具分为四大类: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
所谓“广锁”,就是横式锁的意思。此类锁具盛产于浙江绍兴,又有“绍锁”之称。民间称之为“横开锁”、“枕头锁”等。广锁自唐代以来,广泛用于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广锁通常以大小分为八个规格,以两为单位,有“四两绍”、“六两绍”、“十二两绍”等。“六两绍”长约3.5寸,“十二两绍”长约7寸 。

阅读全文

与发明开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