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无公害农产品名词解释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态环境质量,生产过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安全质量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的农、牧、渔产品(食用类,不包括深加工的食品)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产品。
广义的无公害农产品包括有机农产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等。这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它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比绿色食品标准要宽。无公害农产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1]
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低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❷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推广应用无公害农药的意义和措施
荣昌县农业局植保站 陈朝述
--------------------------------------------------------------------------------
www.cqagri.gov.cn [2004-04-05] ·来源:
一、推广应用无公害农药的意义
无公害农药是指“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农药。推广应用无公害农药具有重要意义:
1、是保障农业丰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需要: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它在防灾、救灾、保障农业丰收、解决人们温饱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人作过估计,如果停止使用农药,世界农产品产量将大幅度下降(水稻25—30%、蔬菜40—50%、果品35%、糖料35—40%),农药是保障农业丰收的重要物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会发挥它的作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农产品的供给已告别短缺时代,但目前我们的农产品质量不高,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除化肥的硝态氮及“三废”污染外,最突出的还是农药问题。应用无公害农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可以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2、是实现以人为本,保证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需要: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高毒农药的大量长期使用,带来人畜中毒,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引起慢性中毒,损害人体器官,甚至引起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应用无公害农药,是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可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
3、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其中有长期使用高毒农药的原因),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积极推进适合中国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生态农业重点是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争取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采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施用,大力推广安全、高效、经济的绿色环保型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4、是实现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的需要:长期大量使用高毒农药,使有害生物抗性急剧上升,防治效果显著下降;由于大量使用高毒农药防治有害生物,有害生物的天敌被杀伤,破坏了有害生物和天敌的动态平衡,直接导致有害生物的再猖獗;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还十分容易出现药害,严重的直接导致减产,绝收和作物死亡。应用无公害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5、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农产品已面临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为我国农产品(劳动密集型)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国际上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我国农产品多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农药残留问题,这已成为影响出口创汇的最大制约因素。由于农药残留超标,引起外国拒收,退货、扣留、索赔、撤消合同等事件经常发生,仅1997年一年就达74亿美元,给我国农产品生产者造成很大损失,并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形象。因此,应用无公害农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可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无公害农药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生产中积极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加强预测预报,适时用药,避免盲目用药。
(三)、禁止使用国家名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品种:敌枯双、二溴氯丙烷、普特丹、培福朗、蝇毒磷、六六六、滴滴涕、二溴乙烷、杀虫脒、氟乙酰胺、毒鼠强、艾氏剂、狄氏剂和汞制剂等。
(四)、蔬菜、茶叶、果树、中草药材上不准使用以下高毒、高残留农药:水胺硫磷、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氧乐果、呋喃丹、增效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硫磷、喹硫磷、久效磷、磷胺、地虫磷、速扑杀、灭多威(万灵)、涕灭威、铁灭克、杀虫威、溃疡净。另外,茶叶上不能使用氰戊菊脂、甲氰菊脂、乙酰甲胺磷、噻嗪酮和哒螨灵。
(五)、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并应用高效、新型施药器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示范、应用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品种和植保机械”名单:
1、农药品种:
⑴杀虫杀螨剂
①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苏云金杆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棉铃虫多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苦皮藤素、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浏阳霉素、白僵菌、除虫菊脂、硫磺。
②合成制剂
a菊脂类:溴氰菊脂、氟氯氰菊脂、氯氟氰菊脂、氯氰菊脂、联苯菊脂、氰戊菊脂、甲氰菊脂、氟丙菊脂。
b氨基甲酸脂类:硫双威、丁硫克百威、抗蚜威、异丙威、速灭威。
c有机磷类: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乐果、三唑磷、杀螟硫磷、倍硫磷、丙溴磷、二嗪磷、亚胺硫磷。
d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氟啶脲、氟铃脲、氟虫脲、除虫脲、噻嗪酮、抑食肼、虫酰肼。
e专用杀螨剂:哒螨灵、四螨嗪、唑螨脂、三唑锡、炔螨特、噻螨酮、苯丁锡、单甲脒、双甲脒。
f其他: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甲胺基阿维菌素、啶虫脒、吡虫啉、灭蝇胺、氟虫睛、溴虫睛、丁醚脲。
⑵杀菌剂
①无机杀菌剂:碱式硫酸铜、王铜、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石硫合剂。
②合成杀菌剂: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双、乙磷铝、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噻菌灵、百菌清、三唑酮、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腈菌唑、乙霉威硫菌灵、腐霉利、异菌脲、霜霉威、烯酰吗啉锰锌、霜脲腈锰锌、邻烯丙基苯酚、嘧霉胺、氟吗啉、盐酸吗啉胍、恶霉灵、噻菌酮、咪鲜胺、咪鲜胺锰盐、抑霉唑、胺基寡糖素、甲霜灵锰锌、亚胺唑、春王铜、恶唑烷酮锰锌、脂肪酸铜、松脂酸铜、腈嘧菌脂。
③生物制剂:井冈霉素、农抗120、菇类蛋白多糖、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宁南霉素、木霉菌、农用链霉素。
2、植保机械
“卫士牌”手动喷雾器、“没得比”手动喷雾器、“PB-16型”手动喷雾器、“泰山牌”机动喷雾喷粉机、“东方红牌”机动喷雾喷粉机、“佳多牌”频振士杀虫灯。
(注:名单中有 者在茶叶上不能使用。)
(六)、改进施药技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法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并提倡农药的轮换使用。
(七)、监测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防农药残留超标。
三、无公害农药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
(一)调整农药产业结构,为无公害农药创造空间
现阶段我国农药行业的状况是:每年生产30多万吨,使用22—23万吨,出口一部分,整个市场是供大于求。其中,杀虫剂占70%,有机磷占杀虫剂的70%,高毒品种又占有机磷的70%。2000年农业部宣布停止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新增登记后,2002年农业部194号公告又宣布停止了甲拌磷等11种高毒农药的新增登记,停止批准高毒农药分装登记,撤消部分高毒农药在部分作物上的登记。同时,2002年199号公告公布了国家名令禁止的农药品种清单,以及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或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清单。
从2001年开始,农业部和国家经贸委研究制定了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削减方案。2003年农业部274号公告宣布自2003年12月31日起,撤消所有含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的登记,自2004年6月30日,不得在市场上销售含以上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并即将对其它高毒农药采取进一步的限制生产措施。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高毒、剧毒农药的比例由目前的35%减少到20%以下。
(二)、农药管理力度的加强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为农药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于1997年5月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紧接着农业部制定了实施细则,2001年又对《农药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
其次是对农药登记、生产、经营和使用各环节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农业部药检所以农药登记为调控手段,逐步淘汰一批技术含量低,毒性高,效益差的农药产品,鼓励生产企业积极开发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产品;县级以上的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农药资格审查制度,配合工商部门取缔生产条件差,经营方式落后的农药经营单位,净化市场秩序,禁止、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的经营和使用。
(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制定了农药使用标准,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和残留限量标准;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检测,把住农产品市场准入关,实施对蔬菜、瓜果、茶叶生产全过程的农药监控。
(四)、培训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提高农民安全用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加强舆论导向的引导作用。
(五)、国家在政策上对无公害农药的开发应用予已支持,并给予科技和资金扶持。
四、无公害农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就将新农药、植保新技术推广的重点定在无公害农药的推广应用上,积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无公害的理念在社会上得到普及,在各级领导、基层农技人员和农药经营人员中得到强化。无公害农药的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逐年提高。无公害农药的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无公害农药的推广看似一个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多部门配合的工作,需要许多部门的合作甚至全社会的参与。
2、无公害农药的大面积推广有待于农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决定了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无公害农药的大面积推广有待于农民素质和责任感的提高。
4、无公害农药的大面积推广有待于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全面实施。
5、无公害农药的大面积推广有待于无公害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的技术进步(特别是速效性的提高)。
❸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生产基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按照特定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将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见图4-1。
表4-1 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
标准的代号 标准的名称 标准的性质GB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强制性GB/T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推荐性GB18406.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强制性GB/T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推荐性GB18406.3-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 强制性GB/T18407.3-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推荐性GB18406.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强制性GB/T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推荐性
❹ 如何申报无公害农产品
第一,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应是产自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无版公害农产品产权地。
第二,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应当在“第一批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范围内。
第三,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应当填写《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及要求的书面材料(申请书样本请直接从中国农业信息网下载)。
❺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适合主体包括那些方面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范围,严格限定在农业部公布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从2009年5月1日起,凡不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范围内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一律不再受理.不知道你说的主体指的是什么?
❻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有哪些内容
1.主体资质证明文件; 2.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 3.质量控制措施; 4.最近生产周期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 5.产地环境检验、现状评价报告或产地环境调查报告; 6.产品检验报告; 7.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 8.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信息登录表(电子版); 9.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不同类型认证申报材料要求见附件中“申请须知”)。对通过初审的认证申请,省级工作机构只须将《申请和审查报告》和附报材料中的6、7、8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等5份材料报送各业务对口分中心复审,其余材料作为产地认定发证依据由省级工作机构留存(自发证之日起保存4年),部中心将组织开展初审工作质量督导检查
❼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有什么区别呢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是一组与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相关的概念。
有机食品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为手段,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
绿色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并采用证明商标的管理方式,规范市场秩序。
无公害食品是通过政府实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措施,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是政府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健康的一道基本安全线。
❽ 怎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基地建设
无公害的政府扶持要申报土地要经过三年的土壤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才能上
❾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和审查报告包括哪些
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为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而实施的政府质量安全担保制度,属于政府行为,公益性事业,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产地认定,主要解决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问题,是产品认证的前提和基础。
三、产品认证,主要解决产品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
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审批事项,是对申报种植业、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项目进行审核,审核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五、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2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1、第三条 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监督检查工作。
2、第七条 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六、2002年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一)关于产地认定
1、第十三条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工作。
2、第十四条 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
(二)产地的区域范围、生产规模;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
(四)产地环境说明;
(五)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六)有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资质证明材料;
(七)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八)其他有关材料。
3、第十五条 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审工作。申请材料初审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4、第十六条 申请材料初审符合要求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级将推荐意见和有关材料上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5、第十九条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审核、现场检查和产地环境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应当自收到现场检查报告和产地环境检测报告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
(二)关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第二十二条 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
(二)产品品种、产地的区域范围和生产规模;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
(四)产地环境说明;
(五)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六)有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资质证明材料;
(七)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九)生产过程记录档案;
(十)认证机构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2、第二十三条 认证机构自收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之日起,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材料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3、第二十四条 符合要求的,认证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派员对产地环境、区域范围、生产规模、质量控制措施、生产计划、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4、第二十六条 认证机构对材料审核、现场检查(限于需要对现场进行检查时)和产品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应当在自收到现场检查报告和产品检测报告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5、第四十条 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的部门和产品认证的机构不得收取费用。
检测机构的检测、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按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❿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包括哪些
(1)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无公害农产品是经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辨别标志真伪时,揭开或刮开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通过标志上的16位防伪数码,用下列查询方式就可以判定是否属于无公害农产品。A:手机(移动、联通、小灵通)短信息查询:将16位防伪数码写成短信内容发送到1066958878。B:互联网查询:登录http://www.aqsc.gov.cn,在防伪标识查询。通过查询不但能辨别标志的真伪,而且还能了解认证产品的生产厂家、产品名称、品牌等相关信息。
(2)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子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绿色食品可通过产品包装的四项标注内容来识别,即:图形商标、文字商标、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编号和“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字样。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编号的含义是:
以LB—XX—XXXXXXXXXXA为例(X代表数字):LB为标志代码,横线中间的两位数字为产品分类,后面的数字依次1~2位为批准年度,3~4位为批准月份,5~6位为省份国别,7~10位为产品序号,A为产品分级。
(3)有机食品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标志中用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用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将绿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呵护,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有机食品概念的提出正是这种理念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