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国家说希伯来语
只有以色列一个国家。希伯莱语“sabra”意为“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是犹太人的民族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属于中东闪含语系闪语族的一个分支,没有元音字母,只有22个辅音字母,其文字从右往左书写。许多文学作品和文献是用这种语言创造出来的,今日则主要保留在《圣经》、死海古卷和大量犹太教法典及文献之中。
希伯来语是以色列国的正式语言,使用人数750万人(包括在西岸等地的使用者),195,375美国使用者。
(1)希伯来语创造奇迹扩展阅读:
随着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希伯来语灭亡了两千多年,但以色列建国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像是学外语一样学习希伯来语并使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希伯来语奇迹地复活了,这在世界语言历史上是属于绝无仅有的奇迹。
今天的希伯来语,和两千多年前的希伯来语是相通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到古以色列大卫王的年代。现代的以色列人基本可以听得懂两千多年前人们的对话。现代的言语能够做到与两千多年前的语言相通,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奇迹。
⑵ 希伯来语符号 生命 有什么宗教意义吗见图片
是希伯来语Chai(生活)的意思,带有两个希伯来字母Cheit和Yod附加在彼此的上面,装饰意义更强,并没有特别宗教意义。
⑶ 希伯来语的复活奇迹
19世纪后半叶,有一个犹太人决心复活希伯来语。他是立陶宛犹太青年埃里泽·本·耶胡达。(本·耶胡达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就是:“犹太人之子”)1879年,耶胡达发表论文《事关大局的问题》,认为在现代世俗世界同化的压力下,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民族而生存面临大问题,而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家园,是犹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必须重说希伯来语。
耶胡达决心在与其他犹太人交往时只说希伯来语。他的第一个孩子成了近2000 年来第一个把希伯来语当做母语来说的孩子。1884年,他开始编辑一份周报,进一步宣传他的思想;同时,为了证明古语能够新生,供现代社会使用,他着手编纂一部字典,并积极扩展词汇量。1890年12月,他组建了一个希伯来语委员会(即今希伯来语研究院)以发展这项事业。
后来,耶胡达找到了一些愿意实践他语言思想的志同道合之士。他不仅要求他们积极使用希伯来语,还坚持要这批拓荒者的子女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不错,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学校都讲授希伯来语,但是仅作为一种了解宗教和经书的古语来讲授。所以,耶胡达的要求对于祖居圣地的犹太人和定居多年的拓荒者来说,影响甚微。不过,年轻的移民们急于开创一种崭新的生活,许多人乐于让孩子去学这种未曾实践过的语言。
在这个萌芽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希伯来语的尝试所遇到的困难不难想像,正如当时的老师所言:“气氛浓重压抑。难以想像和描述第一颗种子是怎么种下去的。我们像哑巴,结结巴巴的,要手和眼来帮忙。” 经过艰苦的摸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勒斯坦地区全部使用希伯来语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专业学校已达64所。
终于,入学的儿童把自己看成了希伯来语事业的拥护和保卫者。曾有这样一个报道:有人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走一个布娃娃。才上学一个月的女孩吃了一惊,抓住那人的衣袖,用希伯来语叫道:“还给我!还给我!”那人装作听不懂,要女孩说意第绪语,但女孩坚持说希伯来语,宁可因此失去布娃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犹太人慈善机构出资在海法市筹建一所技术学院 (即后来的海法理工大学)。规划者认为,由于德语是国际公认的语言,新学院中讲课要用德语。消息披露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举行了一系列的示威、罢工、罢课和抗议集会,开学典礼被迫推迟。
同样,其他学校也开始用希伯来语讲授全部课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技术学院以希伯来语为唯一授课语言;第一代说希伯来语的家庭也出现了。1925年,希伯来大学的创办成了全民族的大事。
据1916-1917年间统计,巴勒斯坦地区8.5万犹太人中有3.4万人把希伯来语当做第一用语或日常用语。有意义的是,其中农业定居村和特拉维夫市75%的儿童及33%的成年人说希伯来语。希伯来语的延续得到了保证。 1923年9月29日,英国托管当局承认了希伯来语的地位:“阿拉伯语、英语和希伯来语为该地区的官方语言。”
虽然希伯来语在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立前后还经受了多次挑战,移民数往往超过了原有居民数,然而希伯来语作为存活语言的地位从未动摇。
希伯来语是以色列国的正式语言,使用人数750万人(包括在西岸等地的使用者),195,375美国使用者。 随着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希伯来语灭亡了两千多年,但以色列建国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象学外语一样学习希伯来语并使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希伯来语奇迹地复活了,这在世界语言历史上是属于绝无仅有的奇迹。今天的希伯来语,和两千多年前的希伯来语是相通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到古以色列大卫王的年代。现代的以色列人基本可以听得懂两千多年前人们的对话。现代的言语能够做到与两千多年前的语言相通,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奇迹。
⑷ 求翻译这句希伯来语,是什么意思
在希伯来语,“YRC”指城市,“耶路撒冷”,是指和平,耶路撒冷或“和平之城。”相传在公元前1200年,希伯来人在他们的领袖摩西带领出埃及,他们越过红海,穿过西奈沙漠,来到巴勒斯坦陌生人,并创造犹太教。这主要讲授了“圣经”的“旧约”是一个经典,它的神是上帝。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的犹太王大卫统一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色列国的,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四十多年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位,在耶路撒冷阿纳西山口耗时多年的建犹太圣殿,基督徒谁在这里祭祀朝圣和牺牲。从此奠定耶路撒冷的神圣地位一神教的中心。
⑸ 希伯来语好学吗
希伯来语不是很好学
⑹ 想学希伯来语!!!!!!!!!!!!!!
那你不用在国内学希伯来语,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里面有个Rothberg International School,专门教希伯来语的,从零基础到高阶都有,你直接去那学完事儿。
北大北外的希伯来语专业也都是到罗斯伯格海外学院研修一年的,所以何必绕远再考本科专业。
⑺ 以色列国建立后,以希伯来语为国语,希伯来语的复活,可以说是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是谁
埃利泽·本·耶胡达
希伯来语(עברית 或 I'vrit,读音: EEvreet [ivr\it])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或属闪含语系闪语族),为犹太教的宗教语言。过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重新复活,渐渐取代取代阿拉伯语、犹太西班牙语和意第绪语(或称为“依地语”,犹太人使用的国际交流语),以色列建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采用希伯来语字母书写;另一种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中世纪和18世纪之间,希伯来语除了引进某些依地语成分外,变化不大。但1882年初,犹太人在后来成为以色列人居留地的地方重新定居,复活一种共同语成了当务之急。希伯来语口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全面新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一个叫做埃利泽·本-耶胡达的年轻俄国犹太人。他为复活希伯来语奔走呼吁,并在一切场合带头说希伯来语。但他曾遭到少数人的反对,这些人认为用《圣经》的语言来描述一些世俗的事情是渎圣的。
本·耶胡达与希伯来语的复兴
希伯来语曾是古代犹太人的语言,《旧约·圣经》就是用古希伯来语写成。当犹太民族流散到世界各地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接受了当地的语言,遂使希伯来语同当地语言混合使用,如西亚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基本上都说阿拉伯语;中、东欧的犹太人把希伯来语与德语相混合,形成了意第绪语;西南欧和拉美的犹太人讲古希伯来语与西班牙语混合而成的拉迪诺语。自中世纪以后,希伯来语逐渐成为犹太教拉比们在举行宗教活动和祈祷时使用的书面语言,及学者们研究古代历史和宗教,进行诗歌创作及篆刻碑铭的文字,作为日常口语的希伯来语已经死亡了。犹太复国主义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在日记中就曾写到:“我们当中有谁能用足够的希伯来语去买一张火车票呢?”因此在19世纪复国主义运动之初,赫茨尔所构思的犹太国蓝图中,国语不是希伯来语,文化也不是希伯来文化,而是德语和日耳曼文化。但历史却给了他一个严肃的讥讽,尽管他是犹太复国主义之父。
最初到以色列的犹太移民,他们的复国动机更多的是政治,而非宗教。但本·耶胡达(出生于立陶宛的俄国犹太人家,1881年和全家一起移居巴勒斯坦)认为,仅仅通过建立政治实体来达到复国的理想只是表面的,是这远远不够的。犹太人在进行政治上的复兴的同时,必须通过一种文化,使之真正拥有青年一代。实现犹太文化复兴的唯一途径,便是唤醒古老的希伯来语。从此开始,好似寂静的荒原响起了一声呼啸,在漫漫一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本·耶胡达成为在日常生活中第一个使用希伯来语的人。在世纪的变换前后,他在耶路撒冷走街串巷,身体力行,宣传使用希伯来语。他的这种行动曾遭到店主、银行家和一些犹太人的冷嘲热讽,许多人认为他是疯子。同时他也受到巴勒斯坦正统犹太教徒的敌视和反对。在他们看来,希伯来语是神圣的语言,只能在宗教活动中使用,将其用于日常生活是对宗教的亵渎。为此,他们向当时统治巴勒斯坦的土耳其政府告发,说本·耶胡达煽动犹太人造反,使耶胡达受到监禁和审判。但耶胡达并没有被吓倒,他一如既往,为复兴希伯来语而奔波。他首先以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为教学试验对象,要求他们学习和使用希伯来语。他禁止妻子讲俄语,在他们的孩子刚出生时,就对他讲希伯来语,而且不许他跟说其他语言的孩子一起玩,以免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他的教学方法及成功经验令当代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愕然。
经过不懈的努力,本·耶胡达逐渐获得了成功。1884年,他与别人创办了第一份希伯来文报纸,1889年建立了“希伯来语言协会”。1904年在收集和创造了数千个新词汇的基础上,他编出了第一本现代希伯来语辞典,这在现代希伯来语的发展中,可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到1910年前后,已发展成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举行集会要求在学校正式使用希伯来语教学的形势。
本·耶胡达的卓越贡献,还在于他通过教育和写作实践,成功地把希伯来语从一种复杂生硬费解的老式语言转化成一种简单、逻辑性强的现代语言。在重建希伯来语的语法结构、发明新词汇和使古老的希伯来文字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本·耶胡达的贡献,无疑为新的希伯来文化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复兴希伯来语的过程中,耶胡达紧紧遵循简明性和实用性这两个原则,他很清楚,语言是要为所有普通百姓服务,而不是为学者服务。所以,当代希伯来语一定要突出简明、实用的特点,使成千上万的移民容易学习和掌握,这也是耶胡达复活希伯来语成功的根本所在。
希伯来语的复活,不仅是使之成为以色列的国语,应该说它已成为犹太复国主义核心的组成部分。其最典型的例证表现在以色列犹太人的取名上。在本·古里安执政的近20年时间里,政府曾要求政府机构或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使自己的姓希伯来化。本·古里安本人身体力行,他在1906年移入巴勒斯坦时叫大卫·格林(Darid.Greene),后改名为希伯来式的本·古里安。希伯来语的复兴不仅创造了语言学上的奇迹,还带来了希伯来文化的复兴,它不仅是犹太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从作为日常语言已经死亡了2000多年希伯来语在以色列的再次复兴,这一近乎奇迹的行为说明民族主义所蕴涵的巨大的感染力和激情,也说明了一个民族是否要恢复某种传统,与这项传统中断、消失的时间无关,因为不论其时间长度是几百年,还是几千年,对于自认为是某个永恒单位的民族而言,那只不过是白驹过隙,只要这个民族的成员认为值得恢复这项传统,恢复这项传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复兴,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这就是是否要恢复某项传统的最大理由。
在希伯来语复兴的初期,也曾遭到不少人的攻讦,说什么复古主义,毫无意义的举动,可它成功了,现在希伯来语的复兴被众人认为不仅是使之成为以色列的国语,应该说它已成为犹太复国主义核心的组成部分,它的复兴被认为不仅是创造了语言学上的奇迹,而且也是犹太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⑻ 以色列的希伯来语为什么当年消失了两千多年,后来又出现
古希伯来人属于闪米特人,和阿拉伯人属于兄弟民族,它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时游牧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草原,之后进入了迦南地区(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十一世纪,在迦南地区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后来分裂成了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太王国,几百年后,被巴比伦帝国攻占,人民被掳到巴比伦成为奴隶,波斯帝国消灭巴比伦帝国后,犹太人被允许回巴勒斯坦地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占领该地区,后爆发了反抗罗马帝国的大规模起义,犹太人被陆续赶出了故土并流散到世界各地。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希伯来语被定为以色列正式的官方语言之一,政府开始大规模推行希伯来语教学,出现了“学生教家长说母语”的特殊现象。希伯来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主要保留在《圣经》、死海古卷之中。现在的希伯来语与2000多年前的古希伯来语几乎相同,现代的以色列人基本可以听得懂两千多年前人们的对话,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奇迹。如果我们现在听唐朝时的汉语基本是很难听懂的,它真是既古老又年轻,现在约有800多万人在使用。
⑼ 上帝用希伯来语叫什么
הושע
耶稣(公元前6年 / 2年 至 公元 29年 / 36年)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他也被称为拿撒勒的耶稣,或耶稣基督。耶稣2字音译自希腊文“Ίησους”,景教称为移鼠,英文译为“Jesus”,是希腊文“Ίησους (Iēsous)”英语化后的写法,而“Ίησους”本身则是由希伯来语“יהושע (Yehoshua)”或希伯来亚拉姆语(亚兰语;阿拉米语;阿拉美语)“ישוע (Yeshua)”希腊语化后而来,“יהושע”或 “ישוע” 的意思是 “耶和华是救世主”,音译为「约书亚」。“基督”2字源自希腊文Χριστός(拉丁化的写法是Christós),源自音译为「弥赛亚」的希伯来文מָשִׁיחַ(阿拉米语是משיחא,阿拉伯语圣经是يسوع ,古兰经记载是عيسى,伊斯兰教汉译为「麦西哈」),意思是“擦油净身的人”,或译「受膏者」、「受傅油者」、「受傅者」,也就是「被膏油浇灌的人」,「膏立」或「傅油」(也就是把膏油倒在「受膏」或「受傅」的人头上)是古希伯来册立君王的神圣仪式,细节详见《旧约·撒母耳记》先知撒母耳膏立扫罗和大卫做王;「弥赛亚」和「基督」都是头衔、尊称,在《旧约·以赛亚书》和《旧约·但以理书》等多部先知书中,「弥赛亚」是先知所预言的解救万民的救主。
耶稣基督有非常多的头衔:人子、中保(保惠师)、大祭司、君王、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大医生、神的儿子、羔羊、好牧人(善牧)、明亮的晨星(晓明)、大卫的儿子(大卫的子孙)、大卫的根、老师(音译「拉比」或「拉波尼」)等等
“耶稣”是中文对于Jesus的翻译而“基督”则是耶稣的头衔之一,意思是救世主,弥赛亚。
⑽ 希伯来语的是如何“复活”的
希伯来语是犹太人的民族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各地。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希伯来语作为口语逐渐消失了(但其书面语依然存在)。许多文学作品和文献都是用这种语言创造出来的,如今则主要保留在《圣经》、死海古卷和大量犹太教法典及文献之中。
19世纪后半叶,有一个名叫耶胡达的犹太青年决心“复活”希伯来语。1879年,耶胡达在《事关大局的问题》一文中说,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必须重说希伯来语。耶胡达决心在与其他犹太人交往时只说希伯来语,他的第一个孩子成了近2000年来第一个把希伯来语当母语的孩子。1884年,他开始编辑一份周报,进一步宣传他的思想。同时,为了证明母语能够新生,以供现代社会使用,他着手编纂一部字典,并积极扩展词汇量。1890年12月,他组建了一个希伯来语委员会(即今希伯来语研究院)以发展这项事业。
经过艰苦的努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勒斯坦地区全部使用希伯来语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专业学校已达64所。据1916年~1917年统计,巴勒斯坦地区8.5万犹太人中有3.4万人把希伯来语当作第一用语或日常用语。有意义的是,其中农业定居村和特拉维夫市75%的儿童及33%的成年人说希伯来语。希伯来语的延续得到了保证。1923年9月29日,英国托管当局承认了希伯来语的地位,希伯来语已成为该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