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科学家
来自国内的消息, 1 月 10 日上午,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广东籍的科学家——94 岁的中国船舶集团所属 719 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85 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庆存。每人奖金 800 万元人民币。
黄旭华,1926 年 3 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旭华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曾庆存,1935 年 5 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曾庆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半隐式差分法」和构建斜压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计算涡旋和波动的技术瓶颈,首次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论、模式和方法随即被世界气象组织——莫斯科世界气象中心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 296 个项目和 12 名科技专家。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奖 46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5 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65 项: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62 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85 项:特等奖 3 项,一等奖 22 项(含创新团队 1 项),二等奖 160 项。
10 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②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高校获奖
2014年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序号获奖单位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合计一等二等二等一等二等一等二等合计1清华大学12121561华中科技大学123663东南大学11121453浙江大学122555哈尔滨工业大学211446北京大学12336吉林大学12336上海交通大学12336武汉理工大学123310武汉大学11112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2210复旦大学22210湖南大学112210华东理工大学112210江南大学22210南京大学112210山东大学112210太原理工大学11221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12210中南大学22210中山大学112222成都理工大学11122天津中医药大学11122北京建筑大学11122北京协和医学院11122北京交通大学11122北京科技大学11122北京理工大学11122北京体育大学11122北京邮电大学11122大连理工大学11122第二军医大学11122第三军医大学11122电子科技大学11122东北大学11122东北师范大学11122东华大学11122福建农林大学11122广东工业大学11122广东药学院11122贵州大学11122哈尔滨医科大学11122河海大学11122河南农业大学1112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1122华北电力大学11122华南理工大学11122华南农业大学11122江苏大学1112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11122昆明理工大学11122南京工业大学11122南京林业大学11122南京农业大学11122南京师范大学11122南京医科大学11122南开大学11122宁波大学11122山东建筑大学11122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1122深圳大学11122首都师范大学11122首都医科大学11122苏州大学11122天津工业大学11122同济大学1112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112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122西安交通大学11122西安理工大学11122香港大学11122香港科技大学11122新疆大学11122长安大学11122浙江工业大学11122浙江海洋学院11122郑州大学111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122中国矿业大学11122中国农业大学11122重庆大学111合计126384535117122注:1、此表中数据仅统计通用项目,按获奖项目总数排序,仅供参考;2、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仅统计了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科技进步奖仅统计了第一完成单位。 (附件2)推荐事项
为深化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做好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要求,推荐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采取推荐单位或专家推荐两种方式。各推荐单位于2012年12月20日起可以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要求组织推荐。如专家推荐,请推荐专家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直接联系获取推荐号和密码。
(一)单位推荐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推荐指标不限,原则上每个推荐单位限推荐1人,请注重推荐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推荐指标不限,请注重推荐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并对我国长期友好的候选人或外国组织。
3. 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各推荐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推荐本地区、本部门优秀项目和人选。推荐的项目应在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进行公示,并责成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相应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各推荐单位请严格按照下达指标数(附件1)进行推荐,各奖种指标不得挪用,超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和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项目的推荐指标另行下达。
(二)专家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以上可共同推荐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外国组织),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仅限1人独立完成的项目)。
3.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可由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共同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
专家应推荐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项目(人选),且每年只能推荐1次。当推荐项目(人选)出现异议时,有责任协助处理。项目公示时将公布推荐专家姓名。
(三)推荐项目和人选的基本条件
推荐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推荐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公开发表时间应当于2010年1月31日前;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的整体技术应用时间应当于2010年1月31日前,并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2.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如曾列入国家级计划,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后推荐。
3.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在一个推荐项目中作为前三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的评选。 (一)推荐材料截止时间
2013年1月31日前报送推荐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网络推荐截止时间
为了保障网络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分类确定各推荐单位网络推荐截止时间,请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29日上午八时。
2.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和专家推荐,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30日上午八时。
3.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大型行业协会、学会,大型企业及其他推荐单位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31日上午八时。
③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获奖者不超过两名,奖金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截至2019年,共有33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④ 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是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至今,已有29位科学家获奖。每位获奖者奖金万元人民币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王泽山,侯云德
王泽山曾于199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又于1996年和2017年两次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侯云德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赵忠贤 屠呦呦
赵忠贤,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国际上最早认识到柏诺兹和缪勒关于“在Ba-La-Cu-O中存在可能高达35K 超导性”(后获诺贝尔奖)的重要意义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此外,他还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
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空缺
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于敏
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倡导、推动国防高科技项目尤其是我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惯性约束聚变和X光激光领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程开甲 张存浩
程开甲院士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存浩院士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郑哲敏 王小谟
王小谟院士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主持开展低空雷达技术攻关,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并在国际雷达装备同台竞技中为国产雷达赢得了世界声誉。
郑哲敏院士是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良镛 谢家麟
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同时也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谢家麟院士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多次就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重要建议和指导意见,对促进我国加速器领域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王振义 师昌绪
王振义院士,血液学专家,在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师昌绪院士一直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温合金及新型合金钢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他的成果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锻造到铸造、由实心到空心迈上两个新台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该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迄今为止已大量应用于我国战机发动机。
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孙家栋 谷超豪
孙家栋院士,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谷超豪,著名数学家,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徐光宪 王忠诚
徐光宪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他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
王忠诚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也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中,他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征镒 闵恩泽
吴征镒院士是著名植物学家,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七十年,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著名学者。
闵恩泽院士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李振声
李振声院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孟超 叶笃正
吴孟超,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⑤ 国家科技进步奖与发明奖哪个级别更高
国家现在抄没有明确的说明哪个级别高!
但是从获奖难度上来,国家自然科学奖最难!含金量最高,只奖给个人!其次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也是只奖给个人;最后是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时奖给 个人和组织!
举一个例子,2018年北京大学申报18个项目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结果全军覆没,这些项目都是近几年比较重视的项目,投了大量人力物力材力在其中,项目不乏院士及与院士同级别的学术大牛参与在其中,竟然也没有中,可见其难度!
放一个软科在给高校学科排名上赋值作为参考:“软科的赋值为: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4分,一等奖9分,二等奖3分;自然科学一等奖18分,二等奖6分;技术发明一等奖15分,二等奖5分”。
当然,软科这个赋值参考还有是有点问题的,把科技进步特等奖赋值太高了,不能高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赋值比较合理。总体调整一下为:“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8分,一等奖8分,二等奖3分;自然科学一等奖22分,二等奖12分;技术发明一等奖16分,二等奖10分”,这个就比较合理了。能体现国家三大奖的不同含金量!
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奖励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抄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对候选人所做出的技术发明,从难易复杂程度、技术思路新颖程度、技术创新程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推广应用程度、已获经济或者社会效益及发展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据此决定授奖等级。
基本评定标准如下:
(1)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一等奖。
(2)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二等奖。
⑦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颁发给了谁
在航空、航天、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一克重就是一克金”的说法,材料越轻结构工作效能越高。目前国际通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显著提高装备性能,但加工过程极易产生损伤,制约其广泛应用。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授予大连理工大学贾振元团队,表彰其发明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难题,将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加工技术水平推进到国际前沿。
经过10多年攻关,团队研发出13台套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数控加工工艺装备,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多个重点型号关键复合材料构件加工的唯一装备,实现了从无法加工或手工加工到低损伤数字化加工的跨越。成果已在航天一院、航天三院、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企业应用,突破了某新型航天装备舱段、某飞行器筒段、某系列直升机旋翼、某重型飞机调节板、大型客机机身筒段试验件、高铁车身试验件等关键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难题,打破国外封锁。
⑧ 20181月8日两位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是谁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结果公布,王泽山和侯云德共同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望采纳,谢谢~
⑨ 中国工程院院士 要求必须有两项国家二等奖吗
一、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中包括其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贡献。 “重大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设(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等)中的管理;或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或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管理;或产业、工程、重大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 在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领域具体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促使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众所公认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 “学风正派”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等。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良好的行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风。
二、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科院院士的标准和条件为: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增选采取院士直接推荐和部门按照组织系统推荐的方式,不受理本人申请。院士增选过程包括推荐候选人、通讯评审、公示、会议评审、选举等环节,有效候选人和初步候选人名单要向全社会公布,有效候选人的相关材料都要进行公示,全部过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