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的发明者是谁
世界上第一辆商用火车机车“旅行者号”的发明者是史蒂芬孙。1814年,史蒂芬孙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1825年9月27日,史蒂芬孙亲自驾驶他同别人合作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是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的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Ⅱ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旅游形式是什么旅行
最早的旅游:
先秦时期的旅行和旅游:
此阶段从传说的尧、舜、禹原始公社到封建社会秦朝的建立。其中包括了整个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
1.旅游交通条件:开拓交通路线,是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我国先秦时代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打开各疆域之间的闭塞性,研制各种交通工具,为天子巡行、商务旅行和外交游说准备条件。据目前考古发现,我国在距今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就已发明了船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船桨就是证据)。公元前2033~1066年的夏商,已有了车,当时车的种类很多,有搞运货的牛车、乘坐的马车、作战的戎车、狩猎的田车。孙子还喜欢“乘殷之辂”。道路的修建,在西周时,已有水路,分为沟、洫、浍、川。陆路有遂、径、畛、涂。道路修的不仅平坦,而且植有行道树,建立维修制度。邮递主要靠驿站。西周和春秋战国时,在大路上每隔一定距离置邮、传舍与馆舍,以供游客住宿之用。
2.旅游类型主要有巡狩、游畋、观光、游娱、托志、泻忧等。
①天子和诸侯巡游、巡狩:君主到其统治的地区巡视和游玩,具有政治和享乐两结合的性质。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1001~952年)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家。《左传》云: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晋代从战国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汲冢书》之一的《穆天子传》,前五卷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了他驾八骏出游西域的路线和故事。传说他在天山的瑶池(今天池)和西王母见面宴乐。有人认为他到过波斯(今伊朗)。总之,周穆王是个极爱旅游的人,他走遍了西北、华北等许多地区,甚至造成“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史记·秦本纪》)。
除了周穆王游巡外,再早还有黄帝、颛顼、虞舜、夏禹的巡狩和传说。《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按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颛顼所至,东达海岛、西至陇西,南抵交州,北至幽州。虞舜侧重于柴祭山川,故足迹遍及五岳名山。夏禹治水居外13载,“疏三江五湖,清之东海”,勘山水地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②商务旅行:在先秦时期尤为活跃。他们以经商为目的,负货贩运,周游天下。
③外交游说: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各国之间出现频繁的外交游说活动。当时的“士”,朝秦暮楚,纵横捭阖,到列国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见解,期望得以重用。例如周游列国的孙子,在外辗转14年,率领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的孟子,“连横”、“合纵”游说诸侯的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④平民百姓的观光:我国保存最早的诗歌经典《诗经》,曾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活动。其中说:“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寝,如有隐忧。唯我无涵,以教我游。”可见,远在先秦时期,民间已出现观光活动,其内容包括:观乐、现社、观腊、观祭祀等。
⑤持猎活动:古称“游畋”。“畋”亦可写作“田”。意思是打猎、游猎。如《诗经》中写的畋猎篇“车攻”、“吉日”等就是畋猎的代表。
(二)秦汉时期的旅游: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后,随着政局的巩固、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开拓,旅游活动比先秦时代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秦始皇修“驰道”和“直道”,统一全国车轨等措施,给帝王、学者、商人出游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主要旅游类型有:
1.帝王外出巡游: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率文武百官五次出巡,周游全国,南至洞庭,北到碣石,东到芝罘、蓬莱,最后在第五次巡游中死去。汉武帝也曾游历碣石、泰山等全国名山大川。
2.学者墨士外出考察:以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最著名。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年)从青年时期起就开始漫游大江南北。《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谈到,他“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禹葬会稽山),窥九嶷(舜南巡死处),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司马迁作郎中官后,又因公事,到西南、洛阳、辽西等地旅游,足迹遍于当时西汉版图疆域。他“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撰成名垂后世的不朽巨著《史记》。其中《货殖列传篇》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
3.“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旅游开辟了有利条件。汉武帝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他率领100多人从陇西出发,历经艰险,历十三年才返抵长安。这次出使西域,先后考察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昆仑山、祁连山等地情况。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众300人,出使西域,最远到达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地。他的两次西行,了解到许多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风土民情,打开了长安通往西域(中亚、西亚)的道路,使中国的丝绸、陶瓷等手工产品运往西方,西方的土特产运往中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以后一直到十三四世纪,它一直是连接中国和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4.海上旅行:秦汉时期,海上交通已相当发达。我国沿海经商贸易旅行已很频繁,与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的海上往来也越来越多。如东汉末期,东吴派康泰和朱应从海路出使南洋诸国,并撰《扶南传》,记载了南洋一带风物。当时的楼船队,英姿飒爽地航行于印度洋,南洋国家无不对它称赞不绝。
(三)中世纪时代的旅游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千多年中,既有封建社会鼎盛的阶段(如隋唐),又有科学技术硕果辈出的时代(如宋代三大发明)。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各种形式的旅游和旅游业。如旅馆业,在唐宋时期就已相当广泛。唐代诗人杜牧在《旅宿》中写的:“旅馆无良伴,凝情悄自然”,王维著的《渭城曲》描写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等诗句,就是这种旅馆业经营的明证。
宋代不仅有私营旅馆,而且出现了地方官吏兴办的旅游业。如宋仁宗皇佑二年(1051年),杭州太守范仲淹为赈济灾民,利用那里湖山景色、古庙名寺之长,命各庙主事修茸庙宇,并在太湖举办划船比赛,号召各方官民出游,收入一大笔钱,救济灾民。这是地地道道的旅游业雏形,比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库克要早700多年。
我国中世纪旅游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1.士人漫游兴起:指文人墨士以消遣排忧为目的的旅游。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政局动荡不定,统治者荒淫糜烂,引起一些士大夫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某些士大夫消极厌世,把注意力转向自然,寄情于山水。如魏、晋间的稽康、阮籍等7人,悠游于竹林之中,写出了大量山水诗;东晋、南朝间的陶渊明,南朝的谢灵运等,都是寄情于山水的著名诗人。到了唐、宋时代,这种漫游旅行就更为兴盛。如李白、杜甫、柳宗元、苏东坡、欧阳修、陆游等,都是漫游类型的著名诗人。李白从20岁起,就“辞亲远游”,行吟南北;各地的山水名胜无不亲临登眺,开拓了诗人的思想和创作源泉,许多千古绝唱都是在漫游中写成的。又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名篇游记,也都是在漫游中触景生情写成的。这些名作,或抒情、或状景、或托物、或言志、或哀民、或气愤,象万里长河中绚丽多姿的浪花,气象万千的波涛,撼心动魄,沁人心脾,在反复咏哦之中如同神游中华山河。
2.宗教旅游盛行:它是以朝觐、求法为目的进行的旅游活动。西汉末年,佛教初传中国,至南北朝和隋唐,它已进入鼎盛时期。如北魏时,洛阳已有大小寺庙1367所。还开辟了石窟寺多处。这一时期著名的僧人云游家有法显、玄奘、义净和鉴真等。
东晋法显是我国顺利达到目的地而回来的极少数人之一。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天竺(印度)。他在印度留学15年后,取海路返国,途径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爪哇等国。法显把旅途见闻写成《佛国记》。这部旅行记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篇空前艰险的万里远游的游记。全书一万言,内容充实,生动亲切。
玄奘(公元602~664年)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僧人旅行家。他以坚韧的毅力,穿越大沙漠,翻越高山,到达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地区,而后到达天竺。他在印度学习讲经17年,回国后译出经论600余部1335卷。唐太宗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热烈迎归,并在西安建大雁塔收藏其带回的经籍和佛像等。玄奘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襄助译经的慧立,除了译记西游路程和见闻外,还追记玄奘西游前后身世,写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一“记”一“传”,详细记述了他经历110国和传闻的28国地理、交通、城邑、关防、气候、物产、风俗、文化等情况。
净义也是唐代僧人,他是从海路去印度求法的。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鉴真是扬州人。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应日僧的邀请,五次东渡,均遭挫折,鉴真也双目失明,第六次才成功。他把佛教的律宗带到日本,后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现在成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象征。
3.国际旅游的发展:中世纪以政治和文化交流为目的出国考察团和商业旅行也多了起来。例如唐代的杜环,元代航海家汪大渊等。另外盛唐时,外国来华的使者,商人、学者、僧侣也络绎不绝。如唐代有19个日本使团来华学习,阿拉伯商人来中国经商的人更多。
(四)明清时期的旅游: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两个朝代。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国际、国内旅游提供了全面的基础。这个时期,我国旅游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1.航海旅行和旅游:以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海上旅行最著名。郑和为云南人(回族),10岁当了燕王朱棣的太监,深受其赏识,赐名郑和。小名三保,又称“三宝太监”。他于永乐 3年( 1405—1433年),率领62艘大船(宝船最大44×18丈), 27000多人,七次远洋出航。涉海十万里,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历史上涉程最远,历时最长的航海家,也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大师。比欧洲三位航海家要早数百年。对中国和南洋、西亚、北非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海上航行,留下的旅行记有随从马欢著的《瀛海胜览》、费信著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蕃国志》和郑和航海图等。
2.活跃的国内旅游:最突出的科学考察有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到各地采访调查,搜集标本,把握第一手材料。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宏祖)(1586~1641年),他从二十二岁起,先后在外考察30多年,遍游全国名山大川。北到天津蓟县盘山、山西五台山、恒山,南到广东罗浮山,东到海滨,西到云南大理鸡足山、腾冲。所到之地,“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里程”,以难以想象的毅力,考察了16个省区的山水,几次绝粮,险遭丧生。晚上在灯下坚持写作旅游日记。他纠正了过去对长江源头的错误说法,尤其是对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至今仍有很大的科学价值。他写的《徐霞客游记》共20卷,被誉为古今游记第一杰作,后人称其为“奇人、奇事、奇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此外,顾炎武的旅行考察也很著名。他是明清间的学者,在学术考察中遍游了华北,十谒明陵,又周游西北达20年,有胜地必访,有名士必交。写成了《天下君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部地理著作。
纵观我国古代旅行和旅游,可以看出以下五个特点:
1.古代旅游多属少数人的个人活动。游者范围主要有帝王、贵族、官僚、地主等人及其附庸士大夫阶层。平民百姓仅在佳庆节日到近地出游,如踏青、赶庙会等。
2.国内旅行家多以学术考察旅行为主,是在古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影响下进行的。
3.古代旅游活动都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当社会处于安定、强盛的时候,旅游活动就特别活跃,反之,便一蹶不振。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旅游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特点。
4.国际旅游以政治交往(如互派使者)、宗教求法和经商贸易等形式为主。游程比较艰险,历时比较长。游历的成果多以“游记”、“见闻”等题材出现。
5.旅游基本上停留在旅行的阶段,与以获得经济收入为目的的旅游业有本质的不同。但是某些私立旅馆业和观光业,已具有初级旅游业的雏形性质。
Ⅲ 旅行者号发明的影响
200多年后,在离太阳系不远的哨站1号,人类宇宙军捕获了旅行者号,并取出了旅行者号上的志愿者,安葬在哨站附近的星系里一颗无大气层的行星上。本来维生装置理应能够让志愿者沉睡数百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出了问题,志愿者已经醒来并死去,接到他尸骸的也不是外星人。
在这200多年里,地球的科级逐渐升级,宇宙飞行器的技术逐渐成熟,越发普及。在旅行者载人号能够发射之时,冰冻维生装置刚刚发明,太空城还在构想中,火星殖民刚刚开始。但是到旅行者志愿者的尸骨被安置之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天然极限:230岁,这才能适应宇宙旅行。太阳系能住人的地方已经住满了人,包括像小行星带一样的太空城带。许多人为了加入宇宙军接受了身体改造,使得旁人分辨不出来他们到底算是计算机还是人。一度泛女权主义兴起,婚姻制度被抵制,人类单性繁殖技术成为潮流,一度泛人权主义兴起,许多年轻人拒绝食用绝大多数动植物。又一度,传统主义兴起,婚姻也好,屠宰场也好,重新走进了人们视线。
但是志愿者却并不知道这些,他从旅行者号中意外醒来,在维生系统的帮助下,活了四年多才死去。在这四年多里,他无法无任何人取得联系,留下来许多录音。
大概就是他死的那年,太阳系出现了许多太空飞船科级所,这些科级所相互竞争,争先恐后的把太空船的常用单位提升到十万分之一(光速),万分之一,千分之一。另外有许多殖民公司给出来越来越多的不同星系环境傻瓜式殖民建设包。把这些建设包发射到既定星球上,机器会自行开始运转,可以在十至十五年里将这一星球建设成人居星球。肩负着向外拓张光荣使命的超主权军队人类宇宙军大肆拓军,并成功的把势力范围拓展到旅行者号的轨道范围之外。这时在媒体的炒作下,宇宙军想起来旅行者号上面的志愿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当年的宇宙军成员,便立刻开始回收旅行者号,但他们得到的只有尸骨。
志愿者被安放的地方被命名为志愿者星。志愿者星一度成为了重要的军事基地。后来又在,第一次与宇宙军内战的时候,害点被一次射偏的主炮齐射毁。也曾经被新时代的无政府主义者占领。起义的宇宙难民曾在这里建设了庇护所。志愿者星也曾被遗弃多年,没有了机器的维持,成功的变回了没有大气层和生物的寒冷星球。
志愿者的墓就安置在志愿者星的北极,星球维生装置破损后,墓就被冰冻住了。但是墓里的喇叭却还在时不时广播着当年志愿者在旅行者号上说过最多的那句话:
宇宙浩瀚无垠,孤独亦如此。
Ⅳ 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
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了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
Ⅳ “旅行者”的发明给人类带来哪些福音
在离太阳系不远的哨站1号,人类宇宙军捕获了旅行者号,并取出了旅行者号版上的志愿者权,安葬在哨站附近的星系里一颗无大气层的行星上。本来维生装置理应能够让志愿者沉睡数百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出了问题,志愿者已经醒来并死去,接到他尸骸的也不是外星人。 在这200多年里,地球的科级逐渐升级,宇宙飞行器的技术逐渐成熟,越发普及。在旅行者载人号能够发射之时,冰冻维生装置刚刚发明,太空城还在构想中,火星殖民刚刚开始。但是到旅行者志愿者的尸骨被安置之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天然极限:230岁,这才能适应宇宙旅行。太阳系能住人的地方已经住满了人,包括像小行星带一样的太空城带。许多人为了加入宇宙军接受了身体改造,使得旁人分辨不出来他们到底算是计算机还是人。
Ⅵ 蜜月旅行是谁发明的
我们旅行五大特点:
一全程五星级
二全程保姆管家式服务
三全程无购物
四V I P通道
五随队医护服务
来一场高品质好规格的蜜月旅行吧
Ⅶ 旅游是由谁发明的是从何时开始的
旅游的先驱是商人,最早旅游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
旅行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古代即已存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旅行活动的兴起同样居世界前列,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有了。当时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数大禹了,他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览了大好河山。之后,就是春秋战国时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传道,骑青牛西去。孔子讲学周游列国。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波斯(今伊朗和叙利亚)。唐时玄奘取经到印度,明时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非海岸,还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记。
Ⅷ 旅游的发展史
推荐你看这本书《旅游的发展史>编辑推荐本书对跨越人类四个社会形态、长达数千年的世界旅游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影响的旅游活动、旅游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证,从旅游交通与设施、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景点的建没与开发,旅游中介机构和旅游组织、旅行家和旅游文献等多维的角度向人们展求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旅游史画卷。同时,作为国内第一部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著作,本书对“旅游产生于何时”、“工业革命之前有没有旅游”、“世界旅游史如何分期”、“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书对推进世界旅游史研究、构建世界旅游史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内容简介本书对跨越人类四个社会形态、长达数千年的世界旅游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影响的旅游活动、旅游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证,从旅游交通与设施、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景点的建没与开发,旅游中介机构和旅游组织、旅行家和旅游文献等多维的角度向人们展求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旅游史画卷。同时,作为国内第一部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著作,本书对“ 旅游产生于何时”、“工业革命之前有没有旅游”、“世界旅游史如何分期 ”、“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书对推进世界旅游史研究、构建世界旅游史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彭顺生,湖南宁远人。现任职于文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曾先后在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意大利热那亚大学访学。自1990年研究生毕业以米,热衷于历史、旅游,家庭教育研究,共出版著作6部,在《世界历史》,《世界史研究年刊》、《北大史学》,《学术研究》,《思想战线》、《旅游学刊》等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学术研究方向为世界旅游史、旅游文化、旅游人类学。 目录序
绪论
一、旅游起源于何时
二、工业革命之前是否只有旅行没有旅游
三、世界旅游史如何分期
四、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范畴是什么
五、编撰方式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旅游的产生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社会活动
二、商务旅行的产生
三、西方神话传说与旅行
第二章 古埃及旅行与旅游
一、古埃及旅行与旅游兴起的背景
二、古埃及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古埃及旅行旅游活动
四、古埃及旅游景观
第三章 古希腊旅行与旅游
一、古希腊旅行与旅游兴起的背景
二、古希腊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古希腊旅行旅游活动
四、古希腊旅游景观
第四章 古罗马旅行与旅游
一、古罗马旅行与旅游产生的背景
二、古罗马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古罗马旅行旅游活动
四、古罗马旅游景观
第五章 欧洲中世纪旅行与旅游
一、西欧中世纪旅行与旅游产生的背景
二、西欧中世纪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西欧中世纪旅行旅游活动
四、西欧中世纪的旅游景观
五、西欧中世纪著名旅行家与旅游文献
六、西欧中世纪旅行与旅游的特点
七、西欧中世纪旅行与旅游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八、欧洲其他地区的旅行与旅游
第六章 亚洲中世纪社会的旅行与旅游
一、阿拉伯帝国崛起前的西亚诸国的旅行与旅游
二、阿拉伯中世纪社会旅行与旅游产生的背景
三、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的旅游交通与旅游设施
四、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五、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的旅行家与旅游文献
六、亚洲其他主要封建国家的旅行与旅游
第七章 工业革命与世界近代旅游的兴起
一、17~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结束前的旅游概况
二、工业革命及其对近代旅游兴起的影响
三、托马斯·库克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第八章 世界近代旅游交通
一、近代道路系统的构建
二、蒸汽机与蒸汽机械交通工具
三、内燃机与汽油汽车、柴油汽车
四、汽车发明家时代
五、空中交通工具——飞机的发明
第九章 世界近代旅游住宿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近代大饭店的兴起与发展
二、近代商业饭店的涌现
三、其他类型的近代饭店与旅馆
四、近代新式饭店与古代客栈的差异
第十章 世界近代旅游活动
一、近代商务旅游
二、近代度假旅游
三、近代保健旅游
四、近代观光旅游
五、近代文化旅游
六、近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第十一章 世界近代旅游景观
一、近代著名建筑景观
二、近代著名园林景观
三、古代历史遗址的开发
第十二章 世界近代旅游中介机构与旅游组织
一、世界近代旅游中介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二、世界近代旅游组织的出现
第十三章 世界近代旅行家与旅游文学
一、惊险刺激的南极探险旅行
二、探险中亚的先驱——阿特金逊与《欧亚纪行》
三、冈察洛夫与《冈察洛夫环球游记》
四、罗伯特·拜伦与《穿行内陆亚洲》
五、其他旅游文学作品
第十四章 现代旅游勃兴的背景
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
二、战后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三、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与各国城市化
四、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战后各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态度与措施
六、战后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世界现代旅游交通
一、陆上近、中距离旅游工具——汽车
二、空中主要旅游工具——飞机
三、陆上远程旅游的主力军——火车
四、水上旅游交通工具——轮船、渡船、豪华游船
五、特种旅游交通
第十六章 世界现代住宿业的蓬勃发展
一、丰富多样的现代旅游住宿设施
二、现代饭店集团的演进
三、现代饭店集团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四、世界现代住宿业的特点
第十七章 世界现代旅游新产品的开发
一、20世纪50~60年代: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兴起
二、20世纪70~80年代:旅游新产品开发的蓬勃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后大众旅游产品方兴未艾
第十八章 世界现代旅游景观
一、现代著名建筑景观
二、人造旅游吸引物
三、世界遗产景观
第十九章 世界现代旅游组织的发展
一、现代旅游中介机构
二、世界现代旅游组织的多元化
附录
一、古代迁徙、早期探险者和大旅行家纪事
二、旅行交通、设施、设备及供给纪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Ⅸ 旅行包是谁发明的
旅行包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发明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Ⅹ 旅行剪刀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发明时间
(1)据考古资料记载的,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剪刀了。
(2)剪刀在中国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目前在洛阳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并且,在公元6世纪左右,由中国将剪刀传入了日本,在日本江户时期开始大量制造。
2、剪刀用途
(1)医用:外科手术器械名称。用于剪除胬肉、血筋、皮、膜等,多用钢铁制成。
(2)家用:现代家用剪刀采用钒铁材料,剪裁厚度可实现现有普通剪刀的数倍,由于刀口结合度好,剪刀尖部剪裁次数可在5000次以上。
3、现代发展:
现代剪刀从形状、材料、工艺、质量、品种、功用等都和古代的剪刀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从现存的遗物看,宋代人使用的剪刀已经大体接近于现代的模样。洛阳古墓博物馆还有一把从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墓葬中出土的剪刀,其外形与现代剪刀已很相似。这说明中国如今剪刀的模式,至少已经沿用1000多年了。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4yMVfq1K4tQFntZdl9uC3hFXZQr_lMggQi3zodFPeQtz-Szu3MtbGfcV_FisyDI4533HeRqV5Xcw2FpKpXudo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