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激发中国人的创造力

激发中国人的创造力

发布时间:2021-08-02 04:08:42

① 中国人创造

因为人多,所以采取的都是原始的机制;正因为它原始,所以创作出来的反而更原始;原始的还不停的在为世界贡献它原始的动力--- 造假产业,这个是地球人都理解滴。

② 论创造力在促进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创造力在促进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如下:

创造力是所有发明创造的前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保持生命力的基础。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这是一直以来认同的真理。

在课堂上看了老师放的国外有关创造力的讲座后,更加明确了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创造力是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目 的支配下,运用一切自身掌握的信息。

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创造力就是创新的能力。创造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只有新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新的产品才有市场。

人有了创造力才会有进步,但凡成就非凡的人,他的一生定会充满创新。在别人看来中国人似乎根本不懂得创新。其实,这可以理解。因为中国人看常用的技术都是被西方人发明的家里所有的家电,包括电话、电视、电脑、空调、冰箱、洗衣机,外面所有交通工具。

包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地铁、飞机到最现代的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原子能,等等。在国内和国外大多数人认为发明是西方人来做,中国人是来低价生产或者模仿。在近代的中国由于各种技术的落后,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东西真的是少之又少。



但这并不不代表中国人没有创造性,不说古代的种种引领世界的发明,现代我们也有在农业、航天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教育中对于创造力的重视确实不够。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家长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却都被各种管制各种约束扼杀。但是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的孩子将来是注定没有出息的。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

所以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也有着执着的成分,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也有创造力的成分。经验是前人们经过亲身实践总结的瑰宝,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经验之谈,我们不能要求下一代老是走我们的老路。

那在现代的教育 中,有应该如何培养创造力呢?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所以现代教育中,应该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

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每个孩子都有创造能力。我们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孩子的思维往往比成人的思维更丰富更大胆。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尽量的加以保护、鼓励和推动而不是限制,让这种思维发展下去它会成为一种创造的力量,孩子也就能摆脱平庸,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必须从小开始,孩子自降临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好奇。

在他们内心深处有着对周围世界去追求和探索的愿望。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刚出生的婴儿,会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小手去触摸身边的东西。

用小嘴去吮吸、品尝食物的味道,用耳朵去倾听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虽然只是单纯的感觉,却也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

那么国外的人又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呢?美国麻州布兰迪斯大学教授亚曼比尔,提供下列4项技巧,供父母训练孩子的创造力参考:

(一)戏剧方式。假装不能用语言沟通,必须通过哑剧、手势及脸部表情传递彼此信息,可假扮饭店、机场或公园里人之生活百态,而且给孩子一叠纸、铅笔或蜡笔,画出对方演出来的情节。

(二)小小的私人画廊。让孩子了解他画画只是自己乐在其中,而非取悦任何人。这样,孩子能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自由展开出来。在他的房门上挂黑板或画架,可以让他自由创作、捕捉灵感。

(三)自制不花钱的礼物。鼓励孩子在送礼物给人家时,自己动手做。这种礼品是金钱买不到的,孩子自己创作显得特别可贵,对孩子很有鼓励意义。例如,可鼓励他写下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及自制各式儿童玩具等。

(四)玩小大人家家酒,让孩子扮演大人角色,在家设宴请客,演习款待客人的礼节等。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帮助孩子面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知道如何学习、选择及独立解决问题,而非事事依赖父母。只有注重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中华名族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③ 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什么这么差

这是一样好,自复古以制来中国人的发明的相对重要性是建立非常强的能力;
只有教育体系近几十年来在短期内以提高全体人民以填鸭式教育的唯一方法,教育水平的问题,基本上是一本教科书学科教师开始与教科书的标准,造就了一大批这一代的大学生,但真正下跌的创造力;
美国人有过十年的发展,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发散性思维的教育,收获不大,但收获了真正优秀的创意人才。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方式,而是一步一步将超过老美。

④ 是什么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是什么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http://ecation.163.com/06/0320/11/2CLH3PO800291MUO.html

四大因素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http://hi..com/banzhongblog/blog/item/69c0a25956f00ad89d8204eb.html

是谁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http://q.163.com/lishishilun/blog/panjin2049/5631336520086238233547/#5631336520086238233547

⑤ 如何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形成新的思考或活动方法,但是创新是把思考成功的执行。创造力和创新通过增强组织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共同帮助促进组织效能。
要激发创造力,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这个人具备创造力的潜质,二是要有激发创造力的环境,这有点像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中国人的创造力低于美国人,是因为我们的潜质较低吗?我认为是在中国激发人的创造力的环境不如对方。大学里面也是,乔布斯没毕业就离开大学了,反而成就了苹果帝国的伟业,但是这种情况放在中国就很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的大学没有激发创造力的那种环境。
假设我们做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拼图:一组是有金钱奖励的,一组是没有金钱奖励的,这两组的成员个体对这个游戏的感兴趣程度都不一样,然后比较他们完成拼图的结果和所用的时间。最后发现,完全凭钱干活而没有兴趣的人创造力最低,而完全凭兴趣干活的创造力其次,最有创造力的是那些被金钱和兴趣组合所激励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内因和外因合在一起会产生最高的创造力。
创造力有三样东西组成:专长、思维和内在兴趣。如果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那么就可以你有创造力了。但是光有这些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系统支持,比如工作环境。企业必须给员工足够、充分的时间,他才能把动漫设计做好。但是时间不能无限长,我们要提倡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到相对好,而不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到绝对好。
那么怎么做好创造力建设?组织要做好两件事:一个是招聘,从一开始就挑选那些有创造力思维的员工进来;二是营造有利于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工作环境。中国创造力思维的人并不少,但是激发创造力的外部环境比较差。比如东西方人同样看到蚂蚁会爬,西方人会研究它们为什么会爬,但是中国人就不会想它为什么会爬,他只会觉得蚂蚁会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最后西方人发展出了它们的科学,中国人发展出了他的审美——把蚂蚁画成了山水画。学习这些经验的管理者将招聘那些闪烁着工作热情的人,但是他们也可以通过营造一个培育创造力激励的工作环境来激发这种光芒。只有这样的组织才能经常创新。
不能期望简单地在工作环境中“装入”内在和外在激励因素,来建立一直高度适应的创造性劳动力,而忽略外在因素的类型和他们出现的情景。比如同样是给钱,你在什么情况下把钱给员工就会很重要,要注意你实践的情景因素。
工作情景有三个特征:工作复杂性、支持性和非控制性主管和同事激励。比如同事激励很重要。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哪怕那些人一句话不说只是个听众,你也会突然冒出很多新的点子,因为这种聚会讨论能够营造一种创造力氛围。
总之,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创造型人才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⑥ 为什么中国人的创造力低下

因为国人的创造力被教育埋没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使的孩子从小被灌输了一种思想,那就是学习。只有学习好,你才可以被别人认可。孩子小时候的创造别家长说成了不务正业,唯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⑦ 现代中国人为什么普遍缺乏创造力 古代中国人为什么创造力那么强 难道是人种不同

(1)现行的应试教育,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首先,“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已经实行了几十年,影响了几代人.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总是按照常规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所谓的标准答案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们问“为什么”的权利!久而久之,使得学生们逐渐形成了思维学上所说的“思维定势”.也就是说你处理某件事情,只会想到一个办法来解决,而不会去想出其他的办法,再从这些办法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记得有一个故事:在小学里,试卷上有一道这样的题:弯弯的月亮象什么?有一个小朋友这样回答:“象香蕉!”结果被老师毫不留情的打了一个红红的“大差”,怎么会是香蕉呢?应该是象“弯弯的小船”,这是标准答案!呜呼!这等教育方式怎能培养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来?
其次,不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片面看重学生们的个人分数,都特别看重名次.正如有句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充分表达出现在的人对分数的追求,这使得学生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分数拔高,这样才能在学校里得到老师们的“疼爱”,在家里得到家长们的“宠爱”;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学生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所以他们的时间都在向分数看齐,无奈的做着“分数”的奴隶.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谈发明创造.记得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参加奥数,奥物是世界第一,实践创造力是倒数第一”的话,可能这句话有些绝对,但我们不得不为此而汗颜,为此而感到惭愧!
最后,“一刀切”的应试教育,根本没有按照学生们的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而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在一个学校,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是100分,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就不能用分数来区分学生的好坏.只有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发展,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再来看一则故事:如果中国的家长们在碰面时首先肯定会问“你的孩子在学校考了多少分?第几名?的问题;而在西方家长则会问孩子:“你在学校过得快乐吗?”前者不仅打击了成绩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还助长了成绩好的学生的骄傲感和自满感!到头来是害人害已;而后一种教育方式则从心灵上关怀孩子,只要觉得快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更符合孩子们心灵的发展,更有利于其成长.
(2)缺乏自信.
(3) 仿制能力强
中国人的仿制能力,堪称世界一绝!世界上某种新产品刚上市几天,中国人就会制造了,因此,出现了许多针对中国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这种诉讼更是接踵而至.。仿制能力虽然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但从长远来讲,这种聪明反而会被聪明误!因为仿制能力强不仅侵犯了别国的知识产权,侵害了他们的智慧,而且损害了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对我们创造力的开发更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我们永远只能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永远也走不出属于自己的路.这种盲目的仿制,使我们只局限于所拥有别人的东西,会慢慢的消磨掉我们仅有的那些创造力,最后就会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4) 缺乏危机意识.
由于固有的“报喜不报忧”的心态,而且课本上总是讲的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地域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就是近年来中国的GDP又增长了很多等等!这的确能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到自豪和骄傲.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国有14亿人口,如果是平均的话,我们还能这样骄傲吗?我们的祖先孟子先生早就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难道我们忘了吗?正是由于我们缺乏危机意识,才会安于现状,没有了改造时代的激情,更谈不上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改变生活,改造世界,探索未来!相比之下,我们的近邻日本则是一个有着很强危机意识的国家,它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使得他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创造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来求得生存.根据资料统计:到目前为止,日本共有12位人士获得诺贝尔奖;有两所世界顶级大学;有67家企业上了世界500强名单.丰田,松下,索尼这些都是响誉世界的名牌企业.
(5) 人们对科学的关注度极低.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GDP强劲增长,人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是以科学家,发明家为自己的理想,而现在则更多的追求当官,做大老板.所以,物质生活的提高必然会促使人们的观念转变.其次,学生们对科学知识极不了解.笔者曾参加学校里的“知荣辱,树新风”的演讲比赛,当我提到在场的同学,有谁知道我国现在有几位航天员时,在场的两百多人只有一人知道是三位!而当我问到香港的四大天王是那些明星时,全场顿时沸腾起来!可能只有一个人不知道(就是我)!这些能说明什么?说明了现在的学生们的价值观严重错位,对科学发明持以冷漠的态度.最后,社会舆论对科学发明的关注度少.社会舆论作为当今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深刻影响.尤其是电视节目,可以说中国当今的电视剧都是“复古戏”,而欧美的影视剧都有超前意识.如病毒入侵,外星人入侵,异形变种等等,都是在认识世界,探索未来!
(6)历史的创伤.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陷入了长达100多年的战乱年代.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时期中,根本谈不上发明创造.这使得中国失去了100多年的科技创新的机会.失去了创造力发展的良好环境等.但这些都是客观原因,然而主要是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的愚昧政策,在世界处于重大变革时期仍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后来,人们总结出了“落后就挨打”的警句,但“落后”绝不是经济落后,文化落后,军事落后,而是“创造力的落后”,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动乱的真正原因.

⑧ 组织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创造力和创新通过增强组织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共同帮助促进组织效能。 要激发创造力,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这个人具备创造力的潜质,二是要有激发创造力的环境,这有点像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中国人的创造力低于美国人,是因为我们的潜质较低吗?我认为是在中国激发人的创造力的环境不如对方。大学里面也是,乔布斯没毕业就离开大学了,反而成就了苹果帝国的伟业,但是这种情况放在中国就很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的大学没有激发创造力的那种环境。 假设我们做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拼图:一组是有金钱奖励的,一组是没有金钱奖励的,这两组的成员个体对这个游戏的感兴趣程度都不一样,然后比较他们完成拼图的结果和所用的时间。最后发现,完全凭钱干活而没有兴趣的人创造力最低,而完全凭兴趣干活的创造力其次,最有创造力的是那些被金钱和兴趣组合所激励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内因和外因合在一起会产生最高的创造力。 创造力有三样东西组成:专长、思维和内在兴趣。如果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那么就可以你有创造力了。但是光有这些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系统支持,比如工作环境。企业必须给员工足够、充分的时间,他才能把动漫设计做好。但是时间不能无限长,我们要提倡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到相对好,而不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到绝对好。 那么怎么做好创造力建设?组织要做好两件事:一个是招聘,从一开始就挑选那些有创造力思维的员工进来;二是营造有利于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工作环境。中国创造力思维的人并不少,但是激发创造力的外部环境比较差。比如东西方人同样看到蚂蚁会爬,西方人会研究它们为什么会爬,但是中国人就不会想它为什么会爬,他只会觉得蚂蚁会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最后西方人发展出了它们的科学,中国人发展出了他的审美——把蚂蚁画成了山水画。学习这些经验的管理者将招聘那些闪烁着工作热情的人,但是他们也可以通过营造一个培育创造力激励的工作环境来激发这种光芒。只有这样的组织才能经常创新。 不能期望简单地在工作环境中“装入”内在和外在激励因素,来建立一直高度适应的创造性劳动力,而忽略外在因素的类型和他们出现的情景。比如同样是给钱,你在什么情况下把钱给员工就会很重要,要注意你实践的情景因素。 工作情景有三个特征:工作复杂性、支持性和非控制性主管和同事激励。比如同事激励很重要。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哪怕那些人一句话不说只是个听众,你也会突然冒出很多新的点子,因为这种聚会讨论能够营造一种创造力氛围。

⑨ 如何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

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的方法:
1)促进团队协作
2)组织头脑风暴会议或活动
3)消除员工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隔阂
4) 分配试验的时间、资金等资源
5) 工作保障,无后顾之忧:
6)物质、精神奖励

扩展阅读
一、员工的创造性建立的基本条件:
要激发创造力,有两个条件:
1、个人具备创造力的潜质:改变思维,树立员工的自信。例如一些人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还有一些人倾向于强调可行性,创新思维一出现就对之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的结果可能就是放弃。因此,首先要找到并消除员工对创造性思维的恐惧心理。你应该让员工知道现在先放松些,不要因为这个想法没人尝试过就认为它行不通。有人提出看起来很离奇的想法时要告诉其他员工先别批判,首先来考虑一下怎样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而不是讨论它们有什么问题。
2、有激发创造力的环境:开放的管理者,给员工提供条件。善于激励人的管理者会很高兴自己能够提供自由开放的环境激发员工提供任何想法和建议,无论这些想法和建议在一开始看来有多么不切实际。只有这种环境才能激励员工大展拳脚,用自己的想象力帮助公司(和自己)取得成功。

二、鼓励创造性的方法与建议:
1、让员工了解企业。让员工了解企业,是管理者鼓励员工创新的首要前提。虽然员工一直在企业中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非常熟悉,但是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不一定十分清楚。由于企业的外界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的战略及规划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管理者不将这些变化的信息及时地传达到员工那里,员工就会慢慢地落后于公司的发展。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对企业的熟悉程度:管理者可以随机地问问自己身边的员工:“公司现在正在做什么?公司下一步准备做什么?你为此做了哪些准备?”相信大多数员工的回答会让管理者大吃一惊,实际上员工对企业的认知程度要比管理者所期望的肤浅得多。
管理者不仅要参与制定公司的发展规划,还要善于将这些规划有效地传达到员工的耳朵。最常见的方式是,企业可以定期举办(比如一个季度)全体员工参加的例会,在例会上通报企业近一段时间的状况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之上,各部门负责人可以召集部门会议,结合公司的规划讨论本部门下一步的工作规划,让每位员工既清楚公司的发展,也明确自己的工作规划。
2、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
首先,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不断优化物质环境,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工作场所,这样能有效防止由于工作压力和单调乏味而造成员工的疲劳,保证员工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维持创新的活力。保障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因为很多奇思妙想往往都是在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产生的。只有让员工工作在舒适的、少一些束缚的环境下,才会有最强的创意。
其次,企业须重视员工的建议,为员工提供平等沟通和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现在的知识型团队中,不是强调等级关系,而是需要更多的专业分工。要获得绩效,团队内部的充分沟通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员工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企业管理者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员工提出的每一个新的想法和建议,安排相关的综合讨论和分析等,让员工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新思想能引起公司的重视,能得到公司的欢迎。即使建议被最终拒绝,也是在公司广泛征求民意,全面探讨、认真考虑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被忽视或盲目轻率地拒绝。这样,员工才有激情创新,创新思维才能真正活跃起来。
3、区分创新意识和创新内容。 员工的创新型建议,有百分之九十是不切合实际的。实际上不光员工如此,管理者的创新想法同样也有百分之九十是不切合实际的。理解了这一点,管理者就没有必要抱怨员工的创新不切合实际了。之所以要保护员工的创新,是因为那剩下百分之十(甚至更少)的创新火花就足以让企业保持发展的活力了。
将员工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内容分离开来,是需要管理者注意的问题。当员工向管理者提出一个创新型建议时,管理者可能会直观地感到这项建议实施后,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管理者应该首先对员工的这种做法鼓励,然后再与员工一起对建议进行讨论,管理者可以提出自己对建议的真实想法,并鼓励员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这样做会让员工感觉到管理者是鼓励创新的,从而增强了员工继续创新的动力。
4、实事求是的评价 。管理者对待员工的创新活动,有时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即过分地担心打击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这类管理者在看到员工的创新型建议时,虽然对建议本身不十分认同,但为了不让员工失望,会对员工大加赞赏,并让员工按照建议的内容去实施。员工误以为管理者对自己的建议非常满意,便信心十足地去实施了。而当有一天员工发现管理者对建议的实施并不关心,也无法获得管理者进一步人力、物力支持时,员工会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对员工创新型建议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也体现了管理者对员工的尊重。这种尊重本身就表示了对员工创新活动的支持。
5、不要限制工作以外的创新。员工所提的创新型建议并不一定仅局限于自己的工作职责之内。实际上每一个员工都有跨越自己工作限制,了解其他领域的愿望。在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管理者应该允许员工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员工对其他工作提出的创新型建议,由于考虑问题所处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对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员工提出本职工作以外的创意,也体现了员工对公司的关心。
6、采取多种活动鼓励创新 。如果企业还没有形成创新的氛围,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行动来鼓励员工的创新。比如公司可以设立创新奖,用来奖励那些为公司提出优秀创新建议的员工;还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讨论活动,让大家就各自的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大家一起来讨论。在开展活动之前,管理者之间首先要对员工创新的意义达成共识。没有这种共识,形式再好的活动也是没有意义的。
员工创造性思维对企业管理的创新是必须的,所有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建立在员工相应的创造思维的基础上,创造性思维的培育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还需要经常对常规的洞察与反思,需要的是灵感与智慧。通过对员工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方式的训练,从而不断培育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其胜任力。总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科学的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员工个人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实行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⑩ 中国人的创造力在哪

中国人的创造力就是造假;青年的希望的就是听话;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空谈!

阅读全文

与激发中国人的创造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