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约瑟夫亨利的主要发明

约瑟夫亨利的主要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02 03:06:56

1. 英国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发明创造

比书本上全哦

1733年 凯伊·约翰 飞梭

1765年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揭开专了工业革属命的序幕) 哈格里夫斯与他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1768年 阿克莱特 水力纺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79年 克伦普敦 走锤纺骡

1785年 卡特莱特 动力织机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765年 詹姆斯·瓦特 改进了钮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并于1785年投入使用)

1807年 富尔顿 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25年 斯蒂芬森 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粤教版:史帝芬逊,史蒂芬孙,由于是音译,所以各个版本会有些不同]

1844年 威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2. 约瑟夫·亨利的生平

亨利出生在纽约州奥尔巴尼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13岁失学,后来在钟表铺当学徒。他刻苦自学,考进了奥尔巴尼学院,在那里他学习化学、解剖学和生理学,准备当一名医生,可是,毕业以后他却在奥尔巴尼学院当上了一名自然科学和数学讲师。1832年,亨利成为新泽西学院(即现今的普林斯顿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一直到1846年离开那儿为止。自1846至1878年间,他是新成立的斯密森研究所的秘书和第一任所长,负责气象学研究。1867年起,任美国科学院院长,直到1878年5月13日在华盛顿逝世。
亨利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对电磁学的独创性研究。
①强电磁铁的制成,为改进发电机打下了基础
1827年他用纱包铜线在一铁芯上绕了两层,然后在铜线中通电,发现仅重3公斤的铁芯竟然吸起了300公斤重的铁块,远远超过一般天然磁铁的吸引力。电转变为磁产生如此大的力量,立即深深地吸引了享利继续对这些电磁现象进行探讨。1829年亨利对英国发明家威廉·史特京(1783-1850)发明的电磁铁作了改进,他把导线用丝绸裹起来代替史特京的裸线,使导线互相绝缘,并且在铁块外缠绕了好几层,使电磁铁的吸引作用大大增强。后来他制作的一个体积不大的电磁铁,能起一吨重的铁块。
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比法拉第早一年
1830年8月,亨利在电磁铁两极中间放置一根绕有导线的条形软铁棒,然后把条形铁棒上的导线接到检流计上,形成闭合回路。他观察到,当电磁铁的导线接通的时候,检流计指针向一方偏转后回到零;当导线断开的时候,指针向另一方偏转后回到零。这就是亨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这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早一年。但是,当时世界科学的中心在欧洲,亨利正在集中精力制作更大的电磁铁,没有及时发表这一实验成果,因此,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功劳就归属于及时发表了成果的法拉第,亨利失去了发明权。
③发现了自感现象
亨利对绕有不同长度导线的各种电磁铁的提举力做比较实验。他意外地发现,通有电流的线圈在断路的时候有电火花产生。第二年八月,亨利对这种现象又进行了研究。1832年他发表了《在长螺旋线中的电自感》的论文,宣布发现了电的自感现象。1837年,亨利访问了欧洲,与法拉第共同愉快地度过了许多日子。法拉第当时想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温差电偶产生火花。他把电偶的一端置于炽热的火炉上,另一端埋在冰块里,并将两根引线的线头相碰,但并未产生预想的结果。这时亨利把一根导线绕成线圈套在一根铁棒上,并把这个线圈接至到温差电偶的一根引线上,再使两根线头相碰,顿时爆出了耀眼的电火花。法拉第对此实验大加赞赏,大声问道:“你到底是怎么成功的?”于是亨利不得不向这位因发表电磁感应规律而闻名于世的科学家解释自感的道理,显然当时还没有一个欧洲人读过亨利几年前就发表的那些论文。1832年,他在研制有更强大吸引力的电磁铁时发现,绕有铁芯的通电线圈在断开电路时有电火花产生,这就是自感现象。他反复试验,搞清楚了产生这种现象的规律,于1835年又发表了解释自感现象的论文。
4,无线电波的传播
1842年亨利在实验室里安装了一个火花隙装置,在30多英尺处放一个线圈来接收能量,线圈和检流计相接,形成回路。当火花隙装置的电火花闪过的时候,和线圈相接的检流计指针就发生偏转。这个实验的成功,实际上实现了无线电波的传播。亨利的实验虽然比赫兹的实验早了40多年,但是当时的人们包括亨利自己在内,还认识不到这个实验的重要性。
一些重要的发明和发现
亨利为电报机的发明做出了贡献,实用电报的发明者莫尔斯和惠斯通都采用了亨利发明的继电器。 亨利把电磁铁改换成使用绝缘导线的强力电磁铁,用继电器把每个备有电池的电路串联起来,把文字信号中继转发出去,电路中的一条导线可用地线代替,而不需要两条往返导线。亨利实际上是电报的发明者,但是,不重名利的亨利没有申请专利权。这样,发明电报和荣誉就落到莫尔斯的头上。当然,莫尔斯发明的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是他对电报的独特贡献。
此外,亨利还发明了继电器、无感绕组等,他还改进了一种原始的变压器。亨利曾发明过一台象跷跷板似的原始电动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许是他在电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贡献。因为电动机能带动机器,在起动、停止、安装、拆卸等方面,都比蒸汽机来得方便。今天,电动机已成为电气时代的标志了。

3. 亨利的简介

如果电路中电流每秒变化1安培,则会产生1伏特的感应电动势,此时电路的电感定义为1亨利。
亨利在国际单位制中的量纲是 V·A-1·s = m²·kg·s-2·A-2
此单位是以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名字命名的。

4. 1832年,法拉第和享利几乎同时发明了()

他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约瑟夫·亨利 (Joseph Henry 1797-1878),美国科学家。他是以电感单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学家。在电学上有杰出的贡献。他发明了继电器(电报的雏形),比法拉第更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还发现了电子自动打火的原理。但却没有及时去申请专利。他被认为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之后最伟大的美国科学家之一,对于电磁学贡献颇大。
①强电磁铁的制成,为改进发电机打下了基础
1827年他用纱包铜线在一铁芯上绕了两层,然后在铜线中通电,发现仅重3公斤的铁芯竟然吸起了300公斤重的铁块,远远超过一般天然磁铁的吸引力。电转变为磁产生如此大的力量,立即深深地吸引了享利继续对这些电磁现象进行探讨。1829年亨利对英国发明家威廉·史特京(1783-1850)发明的电磁铁作了改进,他把导线用丝绸裹起来代替史特京的裸线,使导线互相绝缘,并且在铁块外缠绕了好几层,使电磁铁的吸引作用大大增强。后来他制作的一个体积不大的电磁铁,能起一吨重的铁块。
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比法拉第早一年
1830年8月,亨利在电磁铁两极中间放置一根绕有导线的条形软铁棒,然后把条形铁棒上的导线接到检流计上,形成闭合回路。他观察到,当电磁铁的导线接通的时候,检流计指针向一方偏转后回到零;当导线断开的时候,指针向另一方偏转后回到零。这就是亨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这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早一年。但是,当时世界科学的中心在欧洲,亨利正在集中精力制作更大的电磁铁,没有及时发表这一实验成果,因此,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功劳就归属于及时发表了成果的法拉第,亨利失去了发明权。
③发现了自感现象
亨利对绕有不同长度导线的各种电磁铁的提举力做比较实验。他意外地发现,通有电流的线圈在断路的时候有电火花产生。第二年八月,亨利对这种现象又进行了研究。1832年他发表了《在长螺旋线中的电自感》的论文,宣布发现了电的自感现象。1837年,亨利访问了欧洲,与法拉第共同愉快地度过了许多日子。法拉第当时想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温差电偶产生火花。他把电偶的一端置于炽热的火炉上,另一端埋在冰块里,并将两根引线的线头相碰,但并未产生预想的结果。这时亨利把一根导线绕成线圈套在一根铁棒上,并把这个线圈接至到温差电偶的一根引线上,再使两根线头相碰,顿时爆出了耀眼的电火花。法拉第对此实验大加赞赏,大声问道:“你到底是怎么成功的?”于是亨利不得不向这位因发表电磁感应规律而闻名于世的科学家解释自感的道理,显然当时还没有一个欧洲人读过亨利几年前就发表的那些论文。1832年,他在研制有更强大吸引力的电磁铁时发现,绕有铁芯的通电线圈在断开电路时有电火花产生,这就是自感现象。他反复试验,搞清楚了产生这种现象的规律,于1835年又发表了解释自感现象的论文。

5. 世界伟大发明 举例

我想最伟大的发明是文字,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可以传承下来,才有了知识的积累,一代一代才会变得更聪明,才可以进行跨越空间和时代的交流,一代一代才知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什么样的,怎么去做。因为文字,你现在才可以提出问题,供大家来回答。

呵呵,最伟大的是文字,我是这么认为的。
也许不足100件吧~~~~~~~~~~不过我只能找这么多了!
1796年,种牛痘

天花是一种会留下疤痕和造成失明的疾病。在18世纪,这种病的传播达到巅峰,造成了6000万欧洲人的死亡。安特·爱德华·詹纳是一位来自英格兰乡间的普通医师,他于1796年5月14日从格洛斯特郡一名挤牛奶女工身上的小脓包里提取到感染牛痘的淋巴液,并把它注射到一名8岁男孩的身上。7周后,詹纳给这个男孩注射了天花疫苗。男孩的免疫系统经受住了天花病毒的攻击,免疫学终于确立了。肝炎、白喉、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的接种使公共卫生状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12年,罐头

第一批罐头食品出现于1812年,第一只罐头开瓶器出现在1885年。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开罐头是件麻烦事,它还是成为厨房里长期保存食物的器皿,为死气沉沉的冬日餐桌送上了夏季的盛肴。传说拿破仑曾悬赏求贤,只要有谁能为军队提供可长期贮存的食物,就重重有赏。1795年,法国酿酒商尼古拉·阿贝尔用高温杀菌和密闭封存的方法将食物贮存在坛子中,而他并不晓得消毒的原理。到1809年,他的工厂开始为全法国的港口供应坛装食品。伦敦的唐金·豪尔和甘宝公司将他的方法应用于锡罐,这就是后来我们偏爱的食物储存方法。

1826年,照相

1826年,一扇窗户缓缓打开,它比以前任何一扇窗都开得更为宽敞,向人类展示了一种新的“看”的方式。这扇窗户坐落在勃艮第一所房子的阁楼上。正是从这个乡村小楼的有利位置,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厄普斯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一个模糊的画面,上面有一座庭院和一个谷仓,两边分别是鸽舍和一个面包烘炉的烟囱。这位马上要与聪明的改进者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携起手来的尼厄普斯是固定影像的第一人。从这些毫不起眼的起点开始,摄像改变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察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尼厄普斯的发明使我们能够在很远的地方或与人们熟悉的名人一起留下自己的身影,以便与朋友、陌生人以及后代共同分享。

1830年,蒸汽火车

1830年9月15日,100万英国人聚集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观看了世界上第一列完全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的首发式。

那个时候也存在着其它的铁路线,但在途中都部分使用了马拉车的办法,并且没有一条线可以承受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火车每小时30英里的高速度。那些先进的机器和铁轨是由乔治·斯蒂芬逊和他大学毕业的儿子罗伯特设计的。

尽管在首发式那天,有一名国会议员被撞死,这列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火车还是在世界上激起了一股铺铁路热。铁路使工业革命达到白热化,刺激了贸易。

1834年,冰箱

千万年来人类一直试图让他们自身和他们的食物保持清凉。早在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就把冰放在地窖里。但是一直要等到1834年,已经六十八岁高龄、来自马萨诸塞而客居伦敦的发明家雅各布·珀金斯申请到了压缩机的发明专利后,人们才知道如何制作人造冰块。珀金斯的机器与今天的家用电冰箱原理一样:蒸发一种压缩的流体———他用的是乙醚,我们后来用氨和氟里昂———以达到制冷的效果,接着再重新将其冷凝。

17年后第一批商用电冰箱在澳大利亚的一家酿酒厂里投入使用。19世纪末冰箱已得到广泛应用:装运牛排送到世界各地,在巴黎的餐馆里冰葡萄酒,甚至还用来造溜冰场。1902年,威利斯·凯瑞尔在布鲁克林的一家印刷厂里装上了世界上第一台空调器———它不仅能降温,还可以控制温度。不久他的机器就出现在各大商店与影剧院中。第一批家用冰箱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

1839年,橡胶

包括电器的外壳、网球、避孕套、橡皮擦,还有最最重要的轮胎———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来说必不可少。它的原料是天然橡胶,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原始森林里的树胶,这种物质至少在哥伦布时代就有了,但是冬天它硬得像块石头,高温下又软得像堆烂泥。

一位并不以投资大胆而著称的康涅狄格人古德耶决定制造适应商业需求的橡胶。当他被债主们关在监狱里的时候,他开始用生橡胶与每一种能找到的物质混合,不管是榛子还是乳酪。1839年,他无意中将一滴橡胶与硫黄散落在燃烧的火炉里,从而发明了硫化制橡胶的方法,为日后汽车的出现及其给商业带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1844年,电报

没有任何一项发明可以和电报一样使世界一下子变得这么小,因为电报可以以每秒一万六千英里的速度穿越陆地和海洋。所以1844年5月24日当塞缪尔·F

6. 约瑟夫 亨利的生平和他对物理学的贡献

一、生平简介
亨利(Joseph Henry,1797~1878年),美国物理学家。他于1797年生于纽约州的奥尔巴尼。亨利仅读过小学和初中,但由于勤奋学习,考进了奥尔巴尼学院,在那里他学习化学、解剖学和生理学,准备当一名医生,可是,毕业以后他却在奥尔巴尼学院当上了一名自然科学和数学讲师。1832年,亨利成为新泽西学院(即现今的普林斯顿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一直到1846年离开那儿为止。自1846至1878年间,他是新成立的斯密森研究所的秘书和第一任所长,负责气象学研究。他生前的最后十年,曾任美国科学院院长。
1878年他在华盛顿特区逝世。

二、科学成就

亨利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对电磁学的独创性研究。

①强电磁铁的制成,为改进发电机打下了基础。

1829年亨利对英国发明家威廉·史特京(1783-1850)发明的电磁铁作了改进,他把导线用丝绸裹起来代替史特京的裸线,使导线互相绝缘,并且在铁块外缠绕了好几层,使电磁铁的吸引作用大大增强。亨利最初制作的电磁铁能吸起三百公斤铁。后来他制作的一个体积不大的电磁铁,能起一吨重的铁块。

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比法拉第早一年。

1830年8月,亨利在电磁铁两极中间放置一根绕有导线的条形软铁棒,然后把条形铁棒上的导线接到检流计上,形成闭合回路。他观察到,当电磁铁的导线接通的时候,检流计指针向一方偏转后回到零;当导线断开的时候,指针向另一方偏转后回到零。这就是亨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这比的发现几乎早一年,遗憾的是亨利没有及时公开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

③发现了自感现象。

亨利对绕有不同长度导线的各种电磁铁的提举力做比较实验。他意外地发现,通有电流的线圈在断路的时候有电火花产生。第二年八月,亨利对这种现象又进行了研究。1832年他发表了《在长螺旋线中的电自感》的论文,宣布发现了电的自感现象。

④一些重要的发明和发现。

1842年亨利在实验室里安装了一个火花隙装置,在30多英尺处放一个线圈来接收能量,线圈和检流计相接,形成回路。当火花隙装置的电火花闪过的时候,和线圈相接的检流计指针就发生偏转。这个实验的成功,实际上实现了无线电波的传播。亨利的实验虽然比赫兹的实验早了40多年,但是当时的人们包括亨利自己在内,还认识不到这个实验的重要性。

亨利实际上是电报的发明者,但是,不重名利的亨利没有申请专利权。这样,发明电报和荣誉就落到莫尔斯的头上。当然,莫尔斯发明的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是他对电报的独特贡献。此外,亨利还发明了继电器、无感绕组等,他还改进了一种原始的变压器。

亨利曾发明过一台象跷跷板似的原始电动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许是他在电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贡献。因为电动机能带动机器,在起动、停止、安装、拆卸等方面,都比蒸汽机来得方便。今天,电动机已成为电气时代的标志了。

亨利的贡献很多,只是当时没有立即发表,因此他失去了许多发明的专利权和发现的优先权。但是亨利仍然不失为公认的著名电学家。

三、趣闻轶事

1.小白兔成为“引路人”

1799年亨利出生在纽约州的奥尔巴尼。由于家境贫困,他被寄养在一位亲戚家里,才10岁就在乡村小店里当伙计。在苦难的童年时代,也许只有他养的那只小白兔给他带来了一丝欢乐。说来有趣,恰是那只可爱的小白兔改变了他的全部生活。他13岁那年的一天,小白兔从笼子里跑了。他尾随兔子,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了教堂里才将兔子逮住。他站起来正要往回走,突然他注意到了四壁上绘着绚丽多彩的神像,木架上堆满了厚厚的图书,他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一有空就躲进教堂,阅读各种书籍,知识滋养他渐渐成长。一天他读到一本1808年伦敦出版的《格利戈里关于实验科学、天文学和化学的演讲集》,这是一本自然哲学的著作,第一页上写道:“你向空中扔一块石头或者射出一支箭,为什么它不是朝你给予的方向一直向前飞去?”这一下就把亨利迷住了。读完了这本书,他决心要献身于科学事业。

2.重在发现,擦肩而过,后悔莫及

1830年,亨利用绝缘导线绕在一块条形软铁上,并将导线的两端接在电流计上。再把条形软铁放在一块U型磁铁的两极之间。他原来想观察它们之间的作用,不料当绕在U型磁铁上的线圈刚一通电,连在条形软铁的电流计指针就摆动了。切断电流时,指针又向相反的方向摆动。这就是说他要比早一年看到了电磁感应现象。可是他太忙了,又有行政工作,又要教课,没有机会把他在为时一个月的假期里的发现深入下去。一年后,当他在杂志上读到了的成果时,真是后悔莫及。

7. 亨利发明了什么

继电器
约瑟夫·亨利 (Henry Joseph 1797-1878),美国科学家。他是以电感单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学家。在电学上有杰出的贡献。他发明了继电器(电报的雏形),比法拉第更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还发现了电子自动打火的原理。

8. 亨利·莫兹利有哪些发明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离不开机器制造业。这是因为,机器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得机器体系内部结构日益复杂,而且要求机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手工制造不能满足机器生产发展的需求,必须发明生产机器的新技术,用机器生产机器。在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兴起之初,有一位发明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就是被称为“车床之父”的亨利·莫兹利。

1771年8月22日,莫兹利生于英国的沃尔里奇。从他少年时的情况来看,显然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因为家里穷,莫兹利没有进过学校接受正规教育。12岁时,他就进入当地一家兵工厂当童工。这家工厂虽然主要制造枪炮弹药,但是也使莫兹利接触到了一些机械,学到了一些技术。在兵工厂劳动的两年时间里,莫兹利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岁时,莫兹利离开沃尔里奇兵工厂,到一位木匠那里去当学徒。虽然这位木匠手艺不错,但是莫兹利对做木工活的兴趣不大。第二年,他在得到父母的同意后,又转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铁匠铺里去,当了一名学徒工。铁匠铺里生产各种日常用品和工具,需要使用一些机械。这正是莫兹利喜爱的工作。于是,他利用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有利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勤奋学习,很快就掌握了作为机械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据说,他特别善于使用各种锉刀,没有人能够超过他。可是,按照当时英国的习惯,学徒工必须学满7年后,才能成为工匠。莫兹利对此极为不满。他感到,在铁匠铺里长期呆下去,已经学不到更多的高超技术了。因此,怀着对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渴望,莫兹利常常在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不久,机会来了。

这时,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英国出现了很多机械技师。其中,伦敦有一位机械技师约瑟夫·布拉马,特别著名。布拉马技术高超,在当时英国机械制造业内具有极高的威望。他发明和制造的安全锁,以其优良的性能而驰名各地。由于这种锁精密度非常高,加工时间很长,因此生产数量很少,往往供不应求。布拉马工厂为了增加锁的产量,急需雇用具有熟练技术的机械工。

莫兹利得知这个信息后,非常兴奋。尽管他作为铁匠铺的学徒尚未期满,但也希望早一天进入著名的布拉马工厂,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然而,布拉马工厂是当时许多渴望学习机械技术的人向往的地方,要想进入这家工厂,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当莫兹利向布拉马提出自己的申请时,布拉马想了解一下莫兹利的技术情况,便决定对他进行一次严格的考核。布拉马指定了几种机械活,让莫兹利去干。由于莫兹利在机械技术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各种技术考核项目都达到了要求。于是,布拉马决定录用莫兹利。这时,莫兹利年仅18岁。进入布拉马工厂,成为这位著名机械技师的弟子,对于莫兹利来说,可以说是他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他在机械方面的创造发明,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789年,莫兹利来到伦敦,进入布拉马工厂。他在这个工厂里工作了8年。在工厂里,他不仅认真学习技术,而且积极工作,深得布拉马的喜爱和器重。由于他的各种技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工人们中间威信也很高,因此,他不久就被任命为总工长,在生产中负起了一定的领导责任。

莫兹利在领导生产的过程中,对改进和提高机械技术十分重视。布拉马工厂的主要产品是安全锁。可是,原来那种手工制锁方式,产量不高。为了提高产量,莫兹利考虑到,必须把手工制造、改变为机器生产。而要进行机器生产,就需要改进过去使用的机床。为此,他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设计,夜以继日地埋头于新式机床的研究和制造工作之中。

所谓“机床”,一般是泛指工作母机。就其狭义而言,实际上指的是金属切削机床。在金属切削机床中,最常用的一种是车床,也叫旋床。它主要用来进行工件的内圆、外圆、螺纹等成型面的加工。车床是机器制造中加工零件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工作母机。莫兹利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就是对原有的车床进行改造,从而发明了新式车床。

经过多次研究和试验,莫兹利在1794年制造出一种新式车床。这部车床的发明,完全是为了适应制锁的需要。因为要把锁芯精确地旋成圆柱形,没有精密度很高的车床是根本做不到的。这种新式车床的所有部件都是用铁做的,非常结实。不仅如此,莫兹利还把原来的脚踏板和弹簧摆改换为一个轮子,轮子通过传动轴与蒸汽机联系起来,从而得到带动机器运转的动力。

这部新式车床最重要的装置,是安上了进给箱。进给箱也叫做进给台,是车床上的重要部件,也是莫兹利的重要发明。今天,车床上带有进给箱,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可是,在莫兹利发明进给箱以前,原来的车床上是没有进给箱这种装置的。由于没有进给箱,工人在车床上加工制作机械零件的时候,他使用的刀具是拿在手上的。当时,一名车工为了操纵刀具,需要付出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且加工出的零件精密度也不高。有了进给箱后,刀具不再拿在工人手中,而是固定在刀架上。刀具随着刀架送向工件,它还可以跟着旋转轴平行移动,车工只需操作手柄。这样一来,工人的劳动量减低了,工件的精密度却提高了。由此可见,进给箱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带有进给箱的新式车床发明出来后,每个车工都能加工制造具有平滑表面的工件,从而给机器制造业提供了迫切需要的精密零件。但是,莫兹利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还在继续进行研究,对这台车床不够完善的地方加以改造。1797年,他又制成了一台新车床。这台车床的重要改进是,使刀架向工件的进给实行了机械化。在车床的床身中,装有一根旋转的丝杠(刻有螺纹的长棒),与驱动轮相连接。这样,丝杠就可以使刀架均匀地沿着工作的轴向移动。经过这一改进,车床的效率更高了。

正因为有了新式车床,莫兹利能够按照布拉马签订的合同,制造出大量的安全锁,供应市场需要。这时,莫兹利已在布拉马工厂工作8年了。他发明的新式车床,为布拉马带来了巨额利润。为了养家煳口,莫兹利向布拉马提出了增加工资的要求。按说,莫兹利为布拉马工厂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可是,这个要求竟然遭到了布拉马的拒绝。莫兹利一气之下,向布拉马提出辞职,离开了这家工厂。

1797年,26岁的莫兹利脱离布拉马工厂后,自己单独地创办了一个工厂,不仅制造机械,而且从事发明创造。这个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凭着莫兹利发明的新式车床和他当时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声誉,仍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当工厂接受第一批订货时,他非常认真地进行设计和制造,务必使产品符合要求。莫兹利工厂生产的优质机械,赢得了用户的赞许。于是,前来订货的用户络绎不绝。

在众多的用户中,最大的一个用户是英国海军部。由于莫兹利工厂生产的机械性能优良,信誉很高,海军部的官员慕名而来,向它订购一批滑轮。对于这批订货,莫兹利不仅深感责任重大,而且认为其意义也非同小可,因此必须全力以赴,争取顺利完成。为了制作这批滑轮,首先必须制造出专门的机器。1801年,他经过反复研究,画出了机器设计图纸,立即投入生产。第二年,便完成了制造滑轮的全部机械设备。据说,为了生产这批滑轮,莫兹利设计制造的机床就有44台之多。莫兹利工厂生产的滑轮,按期向海军部交货了。这些滑轮作为港口设施,在英格兰南部海军基地朴茨茅斯长期使用,证明质量优良。

莫兹利的名声越来越高了。在当时英国众多的机械技师中,他被公认为成就卓著的权威人士,对英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由于莫兹利设计的刀具和刀架能够自动移动,因此便不仅仅是在车床上使用,其他各种机床都可以使用。这样,便推动了一些新的机床的发明和改良。在莫兹利和他发明的新式车床的影响下,冲床、刨床、钻床、铣床等机床也由其他一些发明家先后研制出来了。

1801年,莫兹利把工厂迁移到了兰帕森。由于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对机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莫兹利决定扩大工厂的规模,以便制造更多的机械产品。可是,他本人的财力有限。正好这时有一个名叫菲尔德的人愿意投资相助。于是,莫兹利便同菲尔德合作,成立了“莫兹利—菲尔德商会”。所谓“商会”,实际上相当于后来的公司。这个商会的成立,使莫兹利的高超技术与菲尔德的雄厚资本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于是,它很快就发展成为一家规模较大的机械制造厂,生产各种机床。

莫兹利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例如,他设计制造了锅炉钢板的打刻机,改变了过去的手工打刻加工方式,使之实现了操作的机械化。他还经过刻苦钻研,先后制造出各种设备和仪器。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可以使机械零件的精密度符合要求。莫兹利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深深认识到,在机械加工中,精确的平面非常重要。因此,他制造出来的标准平面,平滑程度如此之高,以致把两个平面叠在一起时,就紧紧贴牢,只有靠滑动才能够把它们分开。据一本辞书上介绍,莫兹利制造的一种测量仪器,精确度可以达到0.0001英寸(1英寸=2.54厘米)。

除了重视产品质量之外,莫兹利也很注意产品的外形。他设计制作的机床,尽量简化结构,并且尽量不用有锐角的部件,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产品的造型也很美观精致。凡是莫兹利工厂制造的机床,都要打上莫兹利的刻印,以示负责。

自从发明新式车床后,莫兹利一直没有停止研究和改进。他是一位永不满足现状的发明家,在技术上真可以说得上是精益求精。

1800年左右,莫兹利制造出一种小型车床,可以切削螺纹。这是为了改进原来的车床而制造的。因为在原来的车床上,进给箱随着丝杠(刻有螺纹的长棒)的圆周运动而左右移动。因此,丝杠越精确,切削的精密度就越高。而为了制造出精确的丝杠,就需要有制造精确丝杠的车床。为此,莫兹利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反复进行研究和试验。他造出切削螺纹的小型车床后,先切削好几根丝杠,再用锉刀仔细地进行加工。然后从这些丝杠中,挑选出一根最精确的来,作为制造新的车床之用。

在莫兹利发明切削螺纹的车床之前,切削螺纹都是依靠手工,使用简单的夹具,其精确度也只能靠目测。由于切削螺纹非常困难,精密度也不高,因此不仅一般不用螺丝,而且还影响到车床对丝杠的使用。自从螺纹加工车床发明之后,这种状况很快就改变了。螺纹加工车床可以多级改变丝杠的转速,因此,它就可以加工出不同螺距的螺纹。同过去相比,这又是车床上的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

莫兹利研制出切削螺纹的车床后,仍然没有满足。这时,他听说他的一位朋友巴顿为了制造微型仪表,也在研制螺栓。于是,决定去同巴顿比较一下,看看谁的螺栓更精确。然而,比较的结果,莫兹利发现自己制造的螺栓虽然尺寸准确,但是还有不少缺点,例如角度不规则,有微小的弯曲等。莫兹利虚心地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他不甘落后,决定迎头赶上。经过若干改进,他终于制成了更为精密的丝杠。将这根丝杠用于车床上,就能够不断地制造出精密度很高的丝杠来了。

1810年左右,莫兹利又造出了具有多种功能的车床。然而,他仍然没有停止对车床的研究和改进。例如,他最初制造的进给箱,每改变一次刀具的移动速度,就要更换一次不同型号的丝杠,因此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发明了一种叫做“齿轮变速器”的装置。只要在车床上安上齿轮变速器,通过改变几个齿轮间的啮合,就可以自动地改变刀具的传送速度,而不需要再去一根根地更换丝杠了。莫兹利通过齿轮改变传送速度的技术,不仅使车床得到了改进,而且也应用于所有的机床和其他机械之中。

莫兹利对于车床,可以说是活到老,研制到老。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他都在进行车床的改进。为了研制和不断更新车床,他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据说,莫兹利工厂制造蒸汽机汽缸等机器零部件所获得的钱,几乎都被他在车床研制过程中花光了。

莫兹利的发明创造,特别是他把滑动原理引进了机器,应用于刀架,这就不仅促使了新式车床的诞生,而且也推动了其他机床的改造。对于他的这种贡献,后来伦敦出版的《各国的工业》一书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该书的作者认为:莫兹利发明的刀架,“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它对机器的改良和更广泛应用所产生的影响,不下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所产生的影响”。19世纪上半期,许多国家的机械制造设备,不是来自英国,就是按照英国的式样制造的。

除了发明和改进车床外,莫兹利还有许多其他发明。例如:花布印染法、供船舶锅炉用的海水脱盐法以及船用发动机等。所有这些,都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9. 约瑟夫·亨利的轶事

小白兔成为“引路人”
1799年亨利出生在纽约州的奥尔巴尼。由于家境贫困,他被寄养在一位亲戚家里,才10岁就在乡村小店里当伙计。在苦难的童年时代,也许只有他养的那只小白兔给他带来了一丝欢乐。说来有趣,恰是那只可爱的小白兔改变了他的全部生活。他13岁那年的一天,小白兔从笼子里跑了。他尾随兔子,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了教堂里才将兔子逮住。他站起来正要往回走,突然他注意到了四壁上绘着绚丽多彩的神像,木架上堆满了厚厚的图书,他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一有空就躲进教堂,阅读各种书籍,知识滋养他渐渐成长。一天他读到一本1808年伦敦出版的《格利戈里关于实验科学、天文学和化学的演讲集》,这是一本自然哲学的著作,第一页上写道:“你向空中扔一块石头或者射出一支箭,为什么它不是朝你给予的方向一直向前飞去?”这一下就把亨利迷住了。读完了这本书,他决心要献身于科学事业。
亨利的贡献很大,只是有的没有立即发表,因而失去了许多发明的专利权和发现的优先权。但人们没有忘记这些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亨利,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单位,简称“亨”。

10. 约瑟夫·亨利的介绍

约瑟夫·亨利 (Joseph Henry 1797-1878),美国科学家。他是以电感单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学家。在电学上有杰出的贡献。他发明了继电器(电报的雏形),比法拉第更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还发现了电子自动打火的原理。但却没有及时去申请专利。他被认为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之后最伟大的美国科学家之一,对于电磁学贡献颇大。

阅读全文

与约瑟夫亨利的主要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