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长江黄河河道是人工挖的还是自然形成的
长江的部分河道是人工挖的,参见牛轭湖!过于弯曲的河道会造成行洪不畅,容易发生水灾,必须人工裁直
Ⅱ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1、长江流域总体位于北纬24度-北纬35度之间,东经90度-东京122度之间(经纬度位置)
2、长江流域东部邻近海洋,西部(源头附近)离海洋较远
地形:长江流域上游处于第一、二阶梯,地势高,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和下游位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
土壤:长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肥沃
植被:长江流域的植被状况与黄河相比,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得多
气候:长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特征:(1)流量大(2)汛期较长,为夏汛(3)无结冰期(4)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水土资源 全流域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36%。1995年流 域人口平均占有水量约2300余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值。全流域共有土地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46亿亩,约占全国的24.3%,其中水田2.01亿亩,水旱比为5.8:4.2。
2.能源资源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居世界大河之首,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1.97亿kw,约占全国的53.4%,全部开发后相当于年产原煤5.6t。本流域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少,探明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7.7%5油在流域内的储量更少,累计地质储量约占全国的2.4%。
3.矿产资源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50%以上的有约30种其中钛、钒、汞、磷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80%一90%以上;铜、钨、锰 锑、铋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铁、铅、锌、钼、金、银等矿产 量占全国的30%以上。
4.森林资源 全流域有林地约7亿亩,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岷江、大渡河、嘉陵 江等河的上游。
5.旅游资源 长江流域山河壮丽、风光明媚、文化古迹众多,还有驰名中外风景旅游区、革命圣地和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
Ⅲ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
自然环境:
1、长江流域总体位于北纬24度-北纬35度之间,东经90度-东京122度之间(经纬度位置)
2、长江流域东部邻近海洋,西部(源头附近)离海洋较远
地形:长江流域上游处于第一、二阶梯,地势高,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和下游位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
土壤:长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肥沃
植被:长江流域的植被状况与黄河相比,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得多
气候:长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特征:(1)流量大(2)汛期较长,为夏汛(3)无结冰期(4)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Ⅳ 长江是人工还是天然的
是天然形成的
今长江的形成发在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在长江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缓缓抬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部退缩。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断发展,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发生强烈的喜马拉雅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其上升程度,东部和缓,西部急剧。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同时形成了一些断陷盆地。河流的强烈下切作用,出现了许多深邃险峻的峡谷,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归并顺折向东流。长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带下沉为平原(如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阳平原、苏皖平原等)。到了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起。
Ⅳ 长江是自然形成的吗
长江是自然形成的。通过雨水等的常年累月的冲刷形成的。
Ⅵ 为什么长江的航运量巨大自然和人为
自然:长江流程长,支流众多,流经亚热带地区,丰水期长,通航时间和里程长,水量大,中下游沿岸为平原,河道宽阔,利于行船。
人文:长江流经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货运量大,并可以沟通东西联系。荆江经过裁弯取直河道宽阔,三峡工程改善了川江。提高了通航价值。
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展了长江防护林建设、长江干支流水利枢纽建设和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工程;1998年,国家决定长江上游天然林禁伐。上述工程的实施,减轻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减少了泥沙入江,调整了长江流量年内分配,实现了长江流量“洪减枯补”,保障了长江中下游河道稳定,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改革开放后,加强了长江干支流的航道整治。在航道治理方法上,长江干线航道治理方法和密西西比西河航道治理方法大体一致。近40年来,分三期治理了长江口航道,治理了长江宜昌至浏河口航道,重点治理了10条支流航道。近40年来,长江干支流航道治理成就巨大。
1978年和2018年比较,长江干线航道水深提高很大。世界上,通航河流河口段水深≥12.5米、通航净空高度达50米、长度达431千米的,只有长江。
40年间,长江干线航道水深总体提升幅度和深水航道长度,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都无先例。40年来,长江干线航道大于12.5米(含)、大于6.0米(含)、大于4.5米(含)等3个级别航道水深的长度、都超越了密西西比河,长江已成为世界上航道水深最大的通航大河。
Ⅶ 长江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长江的形成问题,华夏先民显然无暇顾及。在生产力低下、科学并不昌明 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也不可能对此得到答案。事实上,这是现代古地理学的课题。现代古地理学已经揭开了古长江形成的极为漫长的过程。
古老的长江,在地史上可追溯到距今两亿多年以前的三叠纪,那时中国大陆中部的地形与今日不同,是东高西低,现在属于长江流域的巫峡与西陵峡以西的地区,是汪洋不见边际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当时,这个广阔的海湾还与印度洋及太平洋相通。今长江中下游南部地区亦为一片海洋。
在距今约 1.8亿年前印支造山运动时,昆仑山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开始出现,秦岭也逐渐抬升。长扛中下游南半部隆起为陆地。古地中海的海面大规模地往西退缩,原始的云贵高原乘机崛起。但在横断山脉、秦岭、云贵高原之间的低洼处,形成了巴蜀湖、云梦泽、西昌湖、滇池等几处大水域。它们顺着高低的地势,相互间连成一线,从东到西流人古地中海。这就是流向与今日相反的西部古长江的雏形。
4000万年以后,进人恐龙繁盛的侏罗纪,其间发生了燕山运动,上游的唐古拉山脉形成,整个青藏高原缓慢上升,褶皱成许多高山峡谷,长江中下游的大别山和川鄂间的巫山等山脉隆起,四月}盆地拗陷,古地中海继续向西退缩。
到了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奎纪时,四川盆地徐徐上升,云梦、洞庭盆地下降。以巫山为分水岭,西部的古长江流入四川盆地的巴蜀湖,东部的古长江流人云梦、洞庭盆地的湘鄂湖。
在距今4000一3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地球上发生了强烈的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猛烈撞击亚欧板块,青藏高原在两大板块的挤压之下急剧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其上升程度东部和缓、西部急剧,从湖北西部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侵蚀作用加强,愈加向西延伸,最后切穿巫峡,“东西长江”终于贯通一气,又由于地形已变得西高东低,于是汇成了滚滚东流的巨川。至此,经过漫长的海陆大变迁,早期独立发展的古长江各原型河段逐步连通,统一的古长江水系基本形成。
Ⅷ 长江三峡为什么不是世界自然遗产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也是历史人文非常丰富的地带,外宾来中国三峡是必去的景点
Ⅸ 长江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挖出来的
长江,主体是大禹治水时,人工挖出来~~!
这在《禹贡》有记录: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 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 东,为北江,入于海。”——这是汉江被疏通
“江、汉朝宗于海”——这是长江与汉江被疏通流向大海的意思。
可以用谷歌地球来看长江三峡的地貌,充满人工挖凿的印痕。包括但不限于:
连贯山脉被挖凿成断口
两岸坡面被劈削成峭壁
高山山谷被挖深成大川
高山平地被挖碎成乱峰
图中所有白圈标示的地貌,都是人工挖凿的印痕,范围极广,这里只略贴几张图。有兴趣的自己去观察,但不要以书本的说教去理解这些地貌。那些答案什么亿万年前板块运动之类的,都是背书而不是于实践中自我思考的人。
不要怀疑以下的话:
上古神话是人类文明的上古时期的历史。上古时期人神共居,神,更高科技文明的族类,人,是神的基因工程的产品,上帝造人,女娲造人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
大禹时代,是一个比现代科技文明还要高好几个层次的文明,采用的机器是比现代大型航母还要大很多倍的巨型挖掘机。
长江三峡水道充满人工断崖与劈削面
修改回答
Ⅹ 黄河长江河道是天然还是人工的
在没有人类活动干预的自然情况下,黄河长江的下游河道虽然不会轻易发生大的改道,但却是常年局部变迁的,并可能自然形成多条河道以及河边湖泊、沼泽。这是因为下游地区地处平原,没有大的地势起伏限制水流,这样一至汛期,河道不可避免地发生局部变化。但是有了人类活动以后,人们不愿意河流的反复无常,并且想要与河流争夺耕地,于是修筑了堤防限制河流的变化。比如现在的长江荆江段,河道九曲十八弯,要不是有堤防的限制,长江怎会在汛期来临时仍然走这条弯弯曲曲的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