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致幻剂LSD是怎样被发现的
LSD在1938年被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第一次合成,而其致幻作用直到五年之后的1943年才被发现。
霍夫曼亲自做了那个体验LSD致幻效果的人。他在喝下250微克稀释后的LSD后和助手一起骑车回家,在一路上他感受到了来自LSD强烈的致幻作用:街道、行人、天空……都变成了另外一个奇幻世界。
并且在醒来之后,霍夫曼感觉自己精神良好。
这次自行车回家之路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次LSD之旅。由于其在致幻作用消失之后不会产生生理上的成瘾需求,因此在最初的时候被认作是安全的。
中国古代虽然服用致幻剂的确切记载不多,但也有零星的有关服用草药后与神灵沟通的纪录。满族等民族长期盛行萨满教,是否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萨满一样在进行祭祀仪式中使用某种致幻剂,仍有待研究。
(1)黑小麦发明者扩展阅读:
LSD,即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能够带来6至12小时的白日梦一般的迷幻体验。
尽管致幻剂研究在过去五十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研究。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结合心理学,脑成像技术,药理学,精神病学等多学科,科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认知功能、意识和知觉的生物学基础等重大基础课题.
这有利于人了解人类自身,并进而探索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在这些方面,致幻剂因其独特的药理学作用,可能会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2. 农大876黑小麦是不是转基因作物
反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人们,并非都是由于科学上的疑虑(且不说其理由是否站得住脚),有的是出于其信仰,认为人类不应该种植“不自然”的作物。但是人类今天种植的作物,没有一种是“自然”的,全都是人工改造过的。这个改造过程发生于大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尝试种植粮食的时候。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有的植株有人们想要的性状(比如产量比较高、味道比较好),于是其种子被保留下来,继续种下去。在下一代中,又选择“品质”最好的往下种,这样一代代地选择下去,就能得到“优良”品种。达尔文后来把这个过程称为“人工选择”。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在新石器时代,“驯化”一种野生植物要花上千年的时间。1719年,英国植物学家费尔柴尔德发明了一种创造作物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把作物的不同品种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选育具有优良品性的品种。到了20世纪初,遗传学的创立为作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植物学家用杂交育种方法创造出了许多在农业生产上有巨大实用价值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是自然界原先没有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这是媒体上常见的说法。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国际权威机构都一致认定目前被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2002年,非洲南部一些国家的政府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向联合国咨询,联合国在8月27日发表声明说:“根据来自各国的信息来源和现有的科学知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组织的观点是,食用那些在非洲南部做为食品援助提供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物,不太可能对人体健康有风险。因此这些食物可以吃。这些组织确认,至今还没有发现有科学文献表明食用这些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在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答中,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了风险评估,不太可能对人体健康会有风险。而且,在它们被批准的国家的普通人群中,还没有发现食用这些食物会影响人体健康。”当前对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的指责和担忧,其实是在某些极端组织的有意误导之下,由于普通公众对生物学知识的缺乏,而出现的社会恐慌。围绕它的争论,并无多少的科学含量,很难再称得上是一场科学争论。事实上,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往往要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更安全。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不用或少用农药,因而减少或消除农药对食品的污染,而大家都知道,农药残余过高一直是现在食品安全的大问题。抗病害转基因作物能抵抗病菌的感染,从而减少了食物中病菌毒素的含量。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当前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推广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2005年4月29日,《科学》杂志发表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论文《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的影响》指出,转基因抗虫水稻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高出6%,农药施用量减少80%,节省了相当大的开支,同时还降低了农药对农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中国每年有大约五万农民因为使用农药而中毒,其中大约有五百人死亡。
3. 黑小麦”黑金2号”什么意思
“黑金2号”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区别
神奇的长寿食物——“黑金2号”小麦,又送之雅号益寿麦。
众所周知,黑色作物产品含有黑色素,具高营养、高滋补、高免疫之功能而身价倍增。小麦家庭中的黑小麦,“黑金2号”的模空出世,在绿色的大地上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影线。黑小麦的开发利用,使人们的将来一日三餐“食黑”“补黑”、健康益寿,增添了新希望,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小麦、稻子、玉米“三大主粮”中居首,乃“食品之王”,利用小麦加工制作的食品种类很多、人类生活对其依赖最大。
那么,黑小麦何以如此身价之高?经检测证明:黑麦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干物质、18种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普通小麦,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七种氨基酸都大大高于对照全国优质小麦,其中苏氨酸比普通小麦高35.56%,缬氨酸对比高66.07%,蛋氨酸对比高33.33%,亮氨酸对比高69.5%,苯氨酸对比高 44.30%,赖氨酸对比高50%,组彼岫员雀?9.30%。同时,对人体有利的各种矿质无素含量也很高,如铁和钾比普通小麦分别高81.4%和 72.4%,是提高婴幼儿智力、脑受损的治疗、维护神经和肌肉的兴奋,调节酸碱平衡及碳水化合物代谢与合成所必需元素,钙比普通小麦高132.3%,是人体血将和骨骼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对防止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磷比普通小麦高33.6%,是大脑及肝必需元素,是心血管的保护因子。锰比普通小麦高 201.2%,被称为“生命之花”的锌含量为27.6%,维生素K比普通小麦高63.6%,而维生素K是人体生成凝血酶等因子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硒是人体健康很重要的示迹元素,食物中缺少硒会引起肌肉萎缩、心血管和肝脏疾病等,硒在体内不仅能解毒还可以阻止癌细胞生长,特别是黑小麦含有0.5PPM的碘元素,是其它小麦所没有的,碘是抑制甲状腺、乳腺癌,又确保婴幼儿发育正常的珍贵元素。黑小麦问世后之所以以倍受青睐,就是因为其有以上的高质营养,未来对于妇幼老少健康生长、防癌治病、延年益寿,是求之若渴的极佳产品。“黑金2号”由滑县萝卜哥基地独家培育,以:一粒“黑金2号”健康全球人、为宗旨,并注册,已被网络收录。
4. 八倍体小黑麦的中国八倍体小黑麦的发明者——鲍文奎
20世纪40年代,鲍文奎通过育种实践和基础理论的探讨,决心应用细胞遗传学理论,开辟农作物育种新途径。这一科研目标,不是偶然地、顺顺当当地确定的,而是他面对激烈的国际遗传学学派之争,做出的自主抉择。当时,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在苏联和我国受到以李森科为首的生物学家的批判。鲍文奎分析了两派的理论和争论焦点,结合自己的实践,他认为,摩尔根着力研究的由基因组成的染色体,的确是生物遗传性状传递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正是物种发生变异的内因。掌握了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利用有利的变异,便能改良作物品种。鲍文奎从普通小麦的自然发展史中得到重要启示。他深信,根据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天然杂交,杂种的染色体数目经过天然加倍,最后进化成六倍体小麦的途径,可以探索人工进化育种技术。这是将小麦与黑麦进行有性杂交,再对杂种的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人工加倍,人为地将两个不同属的物种合并成一个新物种,利用人造新物种培育麦类新作物,为发展粮食生产服务。他认为这一多倍体育种途径是有理论依据的,便大胆从事育种实践,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小麦矮生性的遗传”、“关于五倍体小麦杂种的遗传评论”、“普通小麦的减数不配对基因”等8篇论文。
1947年秋,他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生物系化学遗传专业当研究生。通过学习和科研,他进一步认识到了多倍体育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高等植物中,至少有一半物质是通过染色体数天然加倍进化形成的。根据自然界物种进化规律而创立的人工加倍染色体数目的多倍体育种,已经成为物种人工进化的实践,可以用来快速制造新物种,培育成新的优良作物。
1950年秋,鲍文奎回国,在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攻小黑麦、大麦、黑麦和水稻等谷类作物多倍体育种。两年时间,他和助手严育瑞便获得了第一批多倍体原种。1954年,用多倍体品种间杂交来改进多倍体新物种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高产优质的中国多倍体新物种成 功在望。
然而,“李森科主义”之风刮到了中国,批判摩尔根遗传学。他们不仅围攻他搞“反动的摩尔根主义的把戏”,而且把他的科研材料和成果也毁掉了,多倍体育种工作被查禁。鲍文奎坚持真理,认定多倍体育种是人们根据自然界物种进化规律而创立的物种人工进化科学。他在高压下据理力争,上书农业部,强烈要求恢复多倍体育种工作。他的申诉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农业部的重视,多倍体育种研究恢复了。1956年6月,中国科学院刊物《科学通报》发表社论,评述鲍文奎受压制这一典型事件,论证在科学事业中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年8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鲍文奎的署名文章“我们研究多倍体前后”,表明了党报对受压科学家的支持。科学出版社也出版了鲍文奎、严育瑞合著的《禾谷类作物的同源多倍体和双二倍体》一书。
当时为了寻找替代秋水仙素的药剂(进口的费用高),他们接连做了多种国产药剂的对比试验,在1961年发现了一种廉价易得的药剂“富民隆”,能代替秋水仙素。由于这一染色体数目人工加倍的技术革新,加上简化了制种手续,更使制种效率大大提高,小黑麦原始品系由一年只能制造一二百个,提高到一年可以制造出2300多个。他们总共制造出4700多个八倍体小黑麦原始品系,估计是同时期国外制造的八倍体小黑麦原始品系总数的10倍。他们利用自己制造的这批丰富育种材料连续配制了成千个杂交组合,一代又一代严格选育,一步步解决小黑麦结实率低和籽粒不饱满的问题。到了1966年,便基本培育成功可用于生产的“小黑麦二号”、“小黑麦三号”等人造新作物良种。同时鲍文奎总结了国外同行的研究经验教训,实行籼粳稻之间不同类型的杂交,制造了大批四倍体水稻的育种材料,使四倍体水稻的性状改进出现了可喜的效果。
小黑麦的培育成功,不仅为我国增添了一种新的麦类细粮作物,更重要的是进行了一场人工加速小麦进化过程的实验,突破了一般育种方法仅能在同一物种的范围内培育差别不大的品种的局限性,为我国的作物育种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国外育种学家也曾试图培育成功具有优良品质特色的八倍体小黑麦,但由于难度太大,70年代以后都转向培育六倍体类型的小黑麦了。鲍文奎和助手们以自己成功的实践和有创见的20多篇科学论文,使我国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育种工作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现在的六倍体小麦,从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天然杂交到杂种细胞染色体数目天然加倍,再到其后的适应、改进,已经历了八千多年时间。而鲍文奎他们制造、培育成功的小黑麦这一麦类新作物,却只花了20余年时间,这是何等迅速的人工进化!
正当鲍文奎筹划鉴定、示范、推广小黑麦的关键时刻,“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的育种科研险遭灭顶之灾。他在受迫害时,仍然千方百计抢救珍贵的育种材料,并且亲自到西北、西南推广“小黑麦二号”和“小黑麦三号”等良种。几年功夫,使种植面积达到40多万亩。广大高寒山区人民有了优质的细粮作物。1975年7月25日,新华社以“奋勇攀高峰——记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培育成功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事迹”为题,报道了鲍文奎和他的同事们培育小黑麦的事迹。随即,农林部召开了全国性现场会,进一步推广小黑麦这一新作物。
20世纪70年代,在推广“小黑麦二号”和“小黑麦三号”等第一代小黑麦良种的同时,鲍文奎和他的助手开始培育早熟、丰产、优质、易脱粒的中矮秆八倍体小黑麦良种。经过10年努力,实现了育种目标,培育成功“劲松5号”和“劲松22号”等第二代小黑麦良种。这批良种的突出特点是稳产、优质、耐瘠薄土壤、易脱粒,对白粉病免疫。经贵州西部丘陵地区大面积推广,表明第二代小黑麦良种对发展我国丘陵旱地的细粮作物具有重要作用。
后来,鲍文奎和助手又再接再厉,培育第三代矮秆小黑麦良种。他们已掌握了充足的八倍体小黑麦矮秆品种资源,从中优选出了一些株高与普通冬小麦相近的育种材料。为了加速培育出适宜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推广的第三代矮秆小黑麦良种,他们在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平原的河南南阳建立了矮秆小黑麦鉴定、选育、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加快优化育种的研究,培育出了第三代矮秆小黑麦良种。
中国首创的人造麦类新作物八倍体小黑麦,由于具有品质佳、抗逆性强和抗病害等特点,比起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主体粮食作物小麦来,是优越性更强的麦类细粮作物。随着第三代矮秆小黑麦的育成,小黑麦将从高寒山区、丘陵旱地扩展到平原小麦主产区,在生产上应用的前景会越加广阔。
按照达尔文的物种演化学说,作物品种演化进程只能是渐变,而不会是突变;人工不能制造新物种,而只能在原有物种的范围内改良;人工培育的作物品种,短期内不可能演变成新物种。而多倍体育种可以引起物种突变,产生新物种,这就以有力的事实发展了达尔文的物种渐变论,开辟了人工制造新物种和快速培育新作物的新天地。
《禾谷类作物的同源多倍体和双二倍体》一书是鲍文奎和严育瑞初期多倍体育种的研究总结。实验结果证实所有人工多倍体,不论同源或异源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结实率下降和种子不饱满的严重问题。四源四倍体籼稻的结实率一般远比粳稻的高,而四倍体籼粳杂种的结实率则更高。这预示人工多倍体的种子饱满度和结实率问题有可能通过多倍体品种间的广泛杂交选育而获得解决。这一预测在20世纪60年代从同源四倍体水稻和异源八倍体小黑麦上都陆续得到了证实。
“中国的八倍体小黑麦”(Aances of Science In China(B)VOI.3)是一篇关于八倍体小黑麦40年研究工作的总结。文章总结了有关大量制造八倍体小黑麦原始品系的方法、经验、创新,以及对小麦与黑麦可杂交性遗传的见解。同时系统地阐述了小黑麦育种3个阶段的特点及其主要结果。对于各阶段育成品种的推广情况和经验教训,也作了简要的说明。这是一篇八倍体小黑麦在中国初期发展史的实况记录。
(摘自《中学课本中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
5. 俄罗斯大力吧面包是不是粗粮
俄罗斯大列巴是粗粮的,这种面包没有去除麦麸子,是带皮一起做出来的,不是纯粹的白面面包,所以理论上来说有点粗粮的性质,但也不完全是粗粮。
6. 黑麦和小麦的区别
黑麦与小麦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并且容易形成属间杂种,现已将六倍体小麦与2倍体黑麦杂交成功,育成了八倍体小黑麦属
黑麦与六倍体普通小麦杂交,杂种经染色体加倍,即得八倍体小黑麦。子粒的蛋白质含量为9~11%,略低于小麦,而赖氨酸含量则高于小麦。苏联、波兰等国多用黑麦粉制黑面包,用子粒制成麦芽浆酿造威士忌酒或酒精。中国则多作杂粮用,磨碎的黑麦是良好的精饲料,多与其他饲料谷物掺合喂饲,以改进适口性。茎秆除作饲草外,还可用以造纸及编织草帽辫和作覆盖作物、绿肥等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7. 紫小麦和黑小麦一样吗
紫小麦和黑小麦一样吗?
紫小麦的营养就跟普通的小麦营养一样。黑小麦的营养价值就不一样了。那么看看黑小麦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1、蛋白质及氨基酸
黑?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基本在17-20%之间,秦139 2(465 39)78而且黑小麦蛋白质质量更优良、氨基酸种类更齐全、比例模式也明显优于普通小麦,同时其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普通小麦更高,在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须氨基酸中,黑小麦都远高于普通小麦,低者高于约30%,而高者则高出近110%,尤其是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远远超过普通小麦。
2、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
黑小麦中的脂肪含量一般在1-3%,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这一点远超过普通小麦,尤其是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如C20:5、C22:6、C18:1~C18:4等,占脂肪总量的50%以上。其中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亚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的含量约占30%左右,被誉为“脑黄金”的EPA(C20:5)和DHA(C22:6)含量约占近10%。
3、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黑?小麦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基本上所有矿物质元素均高于普通小麦,尤其是铁、钾、碘和硒元素,分别高出约1340%、130%、80%和110%。 黑小麦中铁含量比普通小麦增加约1340%,这对于需要补铁的人群非常有好处,同时黑小麦中钾高钠少,比例可达900:1,这对于控制高血压非常有利。硒 元素作为“抗癌之王”,其防癌抗癌的功效早已深入人心。
4、维生素
黑?小麦中B族和C族维生素含量较高,其中维生素B1和B2分别比普通小麦高出约80%和50%左右,维生素C更是要高出1.5倍之多,这些水溶性维生素对于 防治人体的多种疾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黑小麦不仅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就算是禾谷类作物相对缺乏的A族和E族等脂溶性维生素,黑小麦中的含量也比 较丰富,分别较普通小麦高出约70%和35%。
所以还是吃黑小麦对我们身体有更好的帮助。黑小麦熬粥也是很不错的。谢谢采纳
--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