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诸葛亮创造的成语

诸葛亮创造的成语

发布时间:2021-08-01 21:58:57

❶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集思广益 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游辞巧饰;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作奸犯科;所向无敌;胸中鳞甲;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❷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有哪些

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
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茅庐三顾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❸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初出茅庐、运筹帷幄、草船借箭等。

❹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5个)

1。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神机妙算。
这个……故事很多。

3。欲擒故纵。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蜀军大举南征,孔明用计挑拨离间,使高定杀了雍闿、朱褒,提着两人首级来降,永昌之危遂解。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守将吕伉献上“平蛮指掌图”,孔明大喜,以吕凯为向导官,深入蛮境。正待出兵,忽报天子差使者前来犒军,乃为马谡。
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孟获不服,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
孟获在泸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中孔明计谋,只守不战,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
孔明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又令马岱领三千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断蛮兵粮草,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
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每天饮酒取乐。蜀将马岱半夜渡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绝断了夹山粮道,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怀怨恨,趁孟获大醉,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见孔明。孟获仍是不服,孔明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孟获仍是不服,便又将他释回。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藉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
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
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
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孔明见蛮地已平,班师回国。行至泸水,狂风暴雨大作,兵马不能过河。当地土人说是鬼怪冤魂作怪。孔明在泸水边祭祀亡灵,放声大哭。泸水才变得平静,大军方能渡河而回。
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出城三十里迎接。刘禅与孔明并车而行,设太平筵,重赏三军。从此每年有三百多个邻邦向蜀国进贡。

三国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历史,这里选取的是一些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4。鞠躬尽瘁。
5。死而后已。
6.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❺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

❻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越多越好

未卜先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料事如神
精囊妙计、了如指掌、深谋远虑
既生瑜何生亮

❼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10个

1、蜀得其龙: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2、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3、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以之比喻出谋划策。

6、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7、鞠躬尽瘁: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8、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9、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0、南阳三葛:三葛:指诸葛亮、讲葛瑾、讲葛诞三兄弟,他们三人都很有才能。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❽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❾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

料事如神、死而后已、鞠躬尽瘁、足智多谋、七擒七纵
1、料事如神
【解释】: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自】: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示例】:我又不能~,除了硬挺之外,总不免要吃点小亏。 ◎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四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明见万里、先见之明、料敌如神、不出所料、未卜先知、心中有数、神机妙算、断事如神、用兵如神
【反义词】防不胜防、鼠目寸光、不可揣度、臆则屡中、目光如豆、出人意料、不可捉摸、事出不意、胡言乱语、愚昧无知
2、死而后已
【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例】: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鞠躬尽瘁、全心全意、摩顶放踵、鞠躬尽力
【反义词】虚度年华、半途而废
3、鞠躬尽瘁
【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自】: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示例】:臣只有一片愚忠,~。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积劳成疾、鞠躬尽力、全心全意、呕心沥血、赤胆忠心
4、足智多谋
【解释】: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示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老谋深算、运筹帷幄、聪明睿智、老奸巨滑、深谋远虑、智谋过人、神机妙算、大智若愚、诡计多端
【反义词】束手无策、愚不可及、一筹莫展、不可奈何、冥顽不灵、愚昧无知
5、七擒七纵
【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自】:无名氏《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示例】: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
【语法】: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近义词】七擒七纵

❿ 关于诸葛亮的四字成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按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八攻八克〗 成语典故: 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闭门思愆〗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比居同势〗 成语典故: 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八面驶风〗 成语典故: 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
〖闭门思过〗 成语典故: 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
〖不求闻达〗 成语典故: 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不知所言〗 成语典故: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不知所云〗 成语典故: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成败利钝〗 成语典故: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迟回观望〗 成语典故: 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传》
〖除患宁乱〗 成语典故: 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
〖草庐三顾〗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豺狼之吻〗 成语典故: 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
〖淡泊明志〗 成语典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德薄任重〗 成语典故: 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
〖顶头上司〗 成语典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二三其节〗 成语典故: 语曰奕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节,可以摧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
〖二桃三士〗 成语典故: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
〖方寸已乱〗 成语典故: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伏龙凤雏〗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非学无以广才〗 成语典故: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负阻不宾〗 成语典故: 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固壁清野〗 成语典故: 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北齐书·李浑传》
〖苟全性命〗 成语典故: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肝心若裂〗 成语典故: 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豪杰并起〗 成语典故: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虎踞龙盘〗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
〖好尚不同〗 成语典故: 人各有好尚。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汉贼不两立〗 成语典故: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军不血刃〗 成语典故: 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积功兴业〗 成语典故: 《意林》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卷五引晋·杨泉《物理论》
〖计日而待〗 成语典故: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积思广益〗 成语典故: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亦作“积”。
〖进贤进能〗 成语典故: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
〖俭以养德〗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俭以养廉〗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继之以死〗 成语典故: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开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枯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跨州连郡〗 成语典故: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蒙尘〗 成语典故: 主上蒙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木牛流马〗 成语典故: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命世之英〗 成语典故: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民殷国富〗 成语典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龙蟠虎踞〗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
〖力排众议〗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理所不容〗 成语典故: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凌上虐下〗 成语典故: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陵上虐下〗 成语典故: 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
〖临危受命〗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难以逆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难以预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囊中取物〗 成语典故: 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
〖偏安一隅〗 成语典故: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情见乎言〗 成语典故: 谓为信然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七擒七纵〗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迁善黜恶〗 成语典故: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
〖弃邪从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弃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去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亲贤远佞〗 成语典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 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三
〖跷足而待〗 成语典故: 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
〖七纵七禽〗 成语典故: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七纵七擒〗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擒纵自如〗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如虎生翼〗 成语典故: 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如虎添翼〗 成语典故: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
〖人心如秤〗 成语典故: 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三国·蜀·诸葛亮《书》
〖如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使法量功〗 成语典故: 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韩非子·明法》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这,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三顾草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三顾茅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事后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
〖社稷之器〗 成语典故: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三国·蜀·诸葛亮《又称蒋琬》
〖十命可受〗 成语典故: 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答言书
〖受命于危难之间〗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上楼去梯〗 成语典故: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深入不毛〗 成语典故: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食少事繁〗 成语典故: 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晋书·宣帝纪》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
〖事无大小〗 成语典故: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
〖事无巨细〗 成语典故: 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
〖视微知著〗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视微知着〗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思贤如渴〗 成语典故: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所向无敌〗 成语典故: 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注引《江表传》
〖芟夷大难〗 成语典故: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圣主垂衣〗 成语典故: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语出《易·系辞下》
〖舌战群儒〗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受制于人〗 成语典故: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推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畏敌如虎〗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三十五
〖危急存亡〗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之交〗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之时〗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位极人臣〗 成语典故: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
〖万全之计〗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威刑不肃〗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裴松之注引《蜀记》
〖我心如秤〗 成语典故: 《冯堂书钞》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
〖威仪不肃〗 成语典故: 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成语典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诸葛亮集》
〖妄自菲薄〗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胸有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胸中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应变将略〗 成语典故: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游辞巧饰〗 成语典故: 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
〖元恶未枭〗 成语典故: 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义结金兰〗 成语典故: 《太平御览》张温英才镶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引《吴录》
〖应机权变〗 成语典故: 若孝文卑辞匈奴,先主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三国·蜀·诸葛亮《绝盟好议》
〖一箭之地〗 成语典故: 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第三折
〖应权通变〗 成语典故: 诏策亮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以弱毙强〗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以柔克刚〗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
〖以柔制刚〗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以弱制强〗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扬武耀威〗 成语典故: 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犹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成语典故: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
〖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成语典故: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
〖摇羽毛扇〗 成语典故: 小说和戏剧上的诸葛亮,几百年来在群众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形象,即所谓摇羽毛扇的人物。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
〖引喻失义〗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诛暴讨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志存高远〗 成语典故: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三国·诸葛亮《勉侄书》)
〖坐而待毙〗 成语典故: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陟罚臧否〗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作奸犯科〗 成语典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众难群疑〗 成语典故: 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众难群移〗 成语典故: 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志虑忠纯〗 成语典故: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中情烈烈〗 成语典故: 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卷一
〖诛凶殄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诛凶讨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坐以待毙〗 成语典故: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斟酌损益〗 成语典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阅读全文

与诸葛亮创造的成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