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吕洞宾是什么
吕洞宾,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名大纯阳万寿宫[1] 。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2]
⑵ 吕洞宾是干什么的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芮城县,现芮城县有纪念吕洞宾的道观-永乐宫)。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传说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吕洞宾修习方术,得道成仙,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则要“度尽天下众生”,这又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所作所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从吕洞宾传说中可看到山西民间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迹。二是不断增加世俗化内容,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迹。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所谓“吕洞宾戏牡丹”(白牡丹为当时名妓),都为人们所熟知,这些世俗生活内容,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赢得了百姓喜爱。三是与文人传说相结合。吕洞宾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经历,以及他饮酒、赋诗,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适应了中下层文人口味。在故事流传过程中,附合了许多文人传说因素,使他同时成为失意知识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吕洞宾传说的这些特点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多种文化现象的积淀,使得这类传说的研究意义更为深远。
⑶ 关于吕洞宾有什么故事
1877年,为了宣扬吕洞宾“施医治病,惩恶扬善,行侠布道”的蓬莱精神,由知府贾湖、总兵王正起倡建吕祖殿。吕祖殿位于宾日楼南,坐北朝南布局,由重门、正殿和东西两底组成,皆为庙宇式建筑。正殿为三开间硬山结构,北壁与宾日楼联体,长9米,进深8米。殿内设高台神龛,中祀吕洞宾坐像,左右侍立药童和柳树精。“寿”字碑位于正殿前明廊西端,“寿”字草书,笔力雄健,盘郁苍劲,碑下款署“光绪甲申仲冬勒于蓬莱丹崖之吕祖阁志斋郑锡鸿谨摹”。
⑷ 神话人物吕洞宾原型是什么
吕洞宾:众学者一致认为,吕洞宾出生于唐朝末年,姓吕名岩。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身世均有记载,只是说法不同。一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一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⑸ 吕洞宾来自中国古代的什么传说
永乐宫与吕洞宾有关,此人为“八仙”之一,名岩,号纯阳。河中府永乐人,于唐末在世,自称回道人,年少即熟读经史,但几次考进士都不中,于是浪迹江湖。相传他在长安酒肆遇见钟离权,经过十次考验,授他长命之术和金液大丹之功,因得道法,不知所往。也有的说他遇火龙真人,得到天遁剑法。他的剑术“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后来道教全真教奉他为北五祖之一,其余四祖为王玄甫、钟离权、刘操、王重阳。
⑹ 吕洞宾有什么神通法力
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1]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的永乐宫(丘处机奉元代皇帝御旨兴建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天下剑仙之首)。[1]华轩居士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之列。
⑺ 吕洞宾什么转世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就算吕洞宾是真武大帝的转世。
徐龙象据说是真武大帝转世,
又说洪洗象是吕洞宾转世。
那老道说吕洞宾等红衣,红衣要是徐脂虎,
那么徐龙象和徐脂虎是姐弟,
难道吕洞宾也就是真武大帝转世的时候变成两半,
一半陪着红衣也就是徐龙象因为是一半所以脑子有点2,
另外一半是洪洗象,要担负武当道教的掌教的责任。
⑻ 吕洞宾真身是什么
吕洞宾原名吕喦(喦或作岩、巖),是汉族民间传说及道教的八仙之一。无论在道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民间超越智慧、慈悲的逍遥代表。字洞宾,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蒲州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县招贤村),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阳祖师之一、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托梦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理发之神,亦有医神、武神与财神的性质。吕祖信仰昌盛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民国后极衰弱。是民间信徒最多的三位之一,古人云佛道中惟观自在(观世音),仙道中惟纯阳子(吕洞宾),神道中惟伏魔帝(关帝)。
⑼ 吕洞宾黄粱一梦是什么事
作为现代的中国人,你可能不记得他有什么故事,但你一定知道这个名字:吕洞宾。吕洞宾不但是中国最著名的道士,更是大帅哥一枚。如果道家要选一位形象代言人,非吕洞宾莫属。吕洞宾本名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世称吕洞宾;全真道教奉他为纯阳祖师,故称“吕祖”。传说他出生在林檎树下,生时异香扑鼻,空中伴着仙乐,一只白鹤自天而下,飞入他母亲的枕头后,胎儿便降生了;
吕祖自幼好读,淹博百家,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时在应考途中遇到汉钟离,而后睡着了,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但不想乐极生悲,突然因事获罪,家产抄没,妻离子散,最终穷苦潦倒。猛然醒来后,刚煮的小米饭还没熟呢,这就是“黄粱一梦”的典故。吕洞宾醒后大彻大悟,原来功名利禄不过是梦幻一场,于是拜汉钟离为师赴终南山修道。传说吕祖于五月廿日在黄鹤楼得道飞升,而后不知所往;
据《吕祖本传》载:吕祖得钟离之道后,又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他初游江淮,就以灵剑除掉长蛟之害,后来奉天帝之命,居于荆山洞府,六十四岁时上朝元始天尊、玉皇大帝;
吕祖是一位儒道佛三教融通的人物,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八仙”,但他是八仙中最著名、传说最多的一位。吕祖的故事无不以劝人尽忠行孝、积善除邪为主要内容。吕祖是道教的改革家,是他倡导修炼“内丹”,不再炼食“外丹”;这样,不但是功夫得进,还避免了“仙丹”害人的事情;
萧天石言:“吕祖纯阳之在道家丹宗,犹如六祖惠能之在佛家禅宗,六祖而下有五宗七派,吕祖而下亦有五宗十派。六祖参禅以心为宗,吕祖炼丹亦以心为宗,既曰:千言万语,只不过发明炼心二字;又曰:丹法以炼心、炼性为入道之门,以炼精、炼气、炼神为长生之功”。
吕祖不但形象好,功夫高,影响大,还要加一条就是悲心重。为了度化众生,他甚至自毁形象,以至于流连到酒肆妓院等处,但他绝非好色滥淫,吕祖自己有诗道:“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又说:“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⑽ 吕洞宾什么朝代
吕仙,名岩,字洞宾。
浦州永乐县人。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诞生。
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
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中国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
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
(后世佛教徒谤吕祖参黄龙,已见陈撄宁先生数文力斥,请点击吕祖参黄龙可见。又,吕祖言“参禅做鬼终不识!”“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可知吕祖绝不提倡“三教同源”。)
吕洞宾,俗名吕岩,民间一般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佛家又称之为“文尼真佛”,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吕洞宾据说本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乐县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
唐文宗开成二年举进士第,出任江州德化县令一职。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结党营私,吕祖不愿偕同,于是弃官隐居于卢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该洞有两个出“口”,于是便改姓为“吕”,并自称为是洞中的宾客,改名为“洞宾”。
后来遇到火龙真人,并得其真传,学得天遁剑法。又于长安遇古仙人钟离权结为知交,旅邸中钟吟诗一首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以试探吕之心愿,吕遂以诗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残簪缨重带布衣轻、虽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
钟闻后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术相试,使吕昏困入睡,梦己中第,举进士外放知县,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娇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显贵,己则身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荣华富贵。十载已过,忽获罪,摘官抄族,妻离子散,荣华富贵尽成过眼云烟,己身躯佝偻,踽踽风雪中孤苦无依之流浪老人。
黄粱一梦,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转侧醒来见钟独坐榻旁笑曰:“你在梦中一浮一沉,变化万端,眨眼间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则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云苍狗,过眼云烟,所要者仍在彻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场”。
吕顿悟钟乃神仙前来渡化于己,遂决意随钟遁入终南鹤岭,修炼成真,得道时立誓言:“不渡尽苍生、不欲仙而去”。得到真传的吕祖遍游民间,历江、淮、湘、潭、鄂、岳及两浙等地,济世化人。
五代以后,时局大乱,人民饱受流徙之苦,他经常现身于世,拯救贫苦百姓。他的剑术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对北宋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道教全真教奉其为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
传说,福建省泉州府有座清源山,处在危岩之下,有个洞穴,幽深而巨大。洞穴的入口,地势颇为平坦,仅可骑马,长驱直入洞里。穴顶钟乳纷垂,进洞越深,寒气越重。洞里的深处,有间石室,排列着石床、石桌、石凳,还有一个被薰得黑漆漆的石灶。因为这个洞穴,通称纯阳洞,所以也有
吕洞宾(8张)
人说:吕洞宾是福建人,在那个洞穴里修道成仙的。
另说,吕洞宝,名叫纯阳,是唐朝懿宗时代的人,考中进士,咸通年间,历任两县县官,后因僖宗无能,黄巢作乱,吕洞宝痛感人生盛衰无常,遁人当时国都附近的终南山,修身养性。以后如问,无法可知。
吕洞宾着有《圣德篇》、《指玄篇》、《忠孝课》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宋徽宗封他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为“纯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时加封为“孚佑帝君”。北宋真宗时,据说在一次镇压益州民众叛乱时,吕祖曾显化相助,后被加封为“英显武烈王”。宋徽宗崇信道教,宣和元年(1119),诏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化孚佑帝君”。
《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
合并图册(4张)
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勤于笔耕,留下丰富的著作。他不仅是道教祖师,而且是个诗人,所以受到后人广泛的敬仰。
吕洞宾由仙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得道高人,与少阳帝君、正阳帝君、大道帝君、辅极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
吕洞宾在民间被视为理发业的祖师爷。相传臭头皇帝朱元璋,每次理发都因理发师不小心碰到他头上的疮而痛苦不堪,大发雷霆,接连砍杀了数位理发师。吕洞宾获悉此事后,乃下凡扮成理发师,前去为明太祖理发,结果不但没有碰到疮,并治好了太祖的恶疮。太祖龙心大悦,要赏他金银财宝,他却不要,只要求明太祖赐他一面红旗,插在理发店门口,从此便被尊为理发业的守护神。
民间传说吕洞宾曾情场失意,因此妒嫉天下情侣,如果热恋中的爱侣前去祭拜,必会被拆散,这虽是个无稽的传说,许多人却信以为真。
吕洞宾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另七仙是汉钟离、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李铁拐和何仙姑。吕洞宾在八仙排行中虽不是“老大”,但是其影响却是其他七仙无法相匹的,汉钟离等七仙的专庙寥寥无几,而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而历史最悠久的吕祖仙师庙,是建于元朝时山西芮城永乐宫的纯阳殿。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三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据道书记载,这里是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洞宾死后,乡里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到了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传流,信奉者越来越众,祠堂增修门庑,扩充成道观。到了元代,道教极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也身价陡增,于是升观为宫,从此成为四海闻名的道教圣地。
在民间传说之中,吕洞宾集“剑仙”、“酒仙”、“诗仙”和“色仙”于一身,是个放浪形骸的神仙。吕洞宝弃儒学道,仗剑云游,到处扶弱济贫,锄暴安良,他好酒贸杯,三醉岳阳楼,使他“醉”名远扬。吕洞宾还是位诗人,有几百首诗启传世。同时,他又是个有名的“花神仙”,传说最多的是吕纯阳三戏白牡丹(名妓)。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最有人情味的神仙。有些道观还假托其名,配了一些“吕祖药方”给人治病。吕洞宾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他与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是对杜会影响最大的三位神明。
农历四月十四日为吕祖先师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