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墨子教学孔子创造

墨子教学孔子创造

发布时间:2021-08-01 06:17:18

1. 中国古代第一个创立科学科学教学法的是孟子,孔子,老子,墨子

孔子吧 历史上第一个有教无类的老师,给平民上课,在六国建立学校。

2.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具体为:

1、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墨子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

2、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

墨子认为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和贫富。

3、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前者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进行论辩,说服别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张“六艺”教育相比,这是墨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创造

4、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墨子不赞同儒家的方法,而是提倡积极主动地去说教。

(2)墨子教学孔子创造扩展阅读

墨子的教育教学方法:

1、不扣必鸣

墨子不赞同儒家即消极等待的教育方法,强调主动教育。他认为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固然不错,但未免太不主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即使人们不来请教,教师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这种以教人为己任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2、述而且作

墨子认为:对于过去好的东西要继承,对现在有价值的就应当进行创造。这样才能使全人类的知识不断增进。由此可看出墨子认识到人类的创造继承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提倡每代人和每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3、言行一致

墨子强调言行一致。墨子认为,凡是说话不守信用,心无诚意,在行动上必然不果断。

在学术研究上,墨子同样强调实践,知识是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得来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某个人的新发现,需要以过去或现在群众已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为基础。

墨子还创立了语义的科学实验法,在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如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具有某种超越其时代的现代风格。对墨家吃苦耐劳、艰苦实践的精神,当时和后来各家都十分叹服。

4、量力而为

墨子在教学中还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他认为一个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同时进行几个方面的学习,所以就应该量力而学。量力原则不但是对学生的提醒,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从而对学生实施既因材又量力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量力性教育原则的人,也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首创这一原则的教育。它比西方近代量力性原则的提出早了两千多年。

3. 孔子,孟子,墨子主张的学说

孔子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虽然他自称"述而不作",而实际上他在诸子百家争鸣之前夕,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包括天道观、人道观、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哲学思想体系。按他所提出的主要哲学范畴的逻辑展开,其哲学思想体系可概括为:"命--礼--仁--知--中庸"。"仁"是其核心。但体系中每一部分,都是相互贯通的。它们各自都可以看作为"一"贯通于其他部分。孔子哲学思想体系中也包含着矛盾。后世的儒者或其他学派的学者,或发展其中积极一面,或夸大其中消极成分,使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变化。
孔子认为刑罚并不是统治民众的主要手段,当政者对人民应实行"德治",以便感化他们,服从于自己的统治。但是在民众起来公然进行反抗的时候,他又主张实行暴力镇压,做到"宽猛相济"。孔子还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既要保证百姓能过上温饱的生活,又要拥有完备的武装力量,以便镇压民众的反抗和抵御外部的入侵。尤其重要的是,国家的政令不能朝立夕改,要能够取信于民。孔子还主张治理国家必须能够“举贤才”。 孔子还把"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作为自己最高的政治理想。
孟子
“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A、主张尊王贱霸,实行王道。
王道和霸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行仁者王”。霸道——以力服人
B、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有“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提出了“养浩然之气”的命题,这一命题成为儒家修身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个浩然之气,指的是一种道德的精神状态。它是孟子所阐述的人格标准,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一种人格精神。
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墨子
墨子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的体会,激烈反对“富侮贫,贵傲贱”,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有力的要以力助人,有财的要将财分人,有道的要用道教人,这样可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但是这种“兼爱思想”抹煞了阶级对立的事实,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从兼爱的观点出发,墨子又提出“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主张,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也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非正义战争。

4. 墨子、孔子、孟子分别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孔子分别是墨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不是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家

5. 孔子和墨子的故事、简介

墨子,汉族。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墨子生卒考】
[编辑本段]
钱穆

墨子生年,自司马迁已不详,仅附著于《孟荀列传》,云:“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二说相较,后者为是。《汉志》云:“墨子在孔子后,”《后汉书 张衡传》注云:“公输般与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皆是也。余考墨子止楚攻宋,在楚惠王四十四年后,五十年前。时墨子年三十余,下逮周安王十年,墨子当死于其时,年寿盖逾八十。(葛洪《神仙传》:“墨子年八十有二,入周狄山学道。”孙诒让《闲诂》谓其说虚诞不足论。然墨子年寿必逾八十,余尉或可墨子寿八十二,后世遂谓其入山学道也。然既不得定其生卒的年,则此事无足深论。)上推墨子生年,当早周敬王之末年,或犹及孔子之未死也。(孔子卒,至安王十年共八十七年。)近人梁启超《墨子年代考》颇精密,然谓墨子生于周定王初年,(元年至十年之间。)约当孔子卒后十余年,卒于周安王中叶,(十二年至二十年之间。)约当孟子生前十余年,则犹微有误。余考墨子之生,至迟在元王之世,不出孔子卒后十年。其卒当在安王十年左右,不出孟子生前十年。较梁《考》移前十许年。以止楚攻宋一事为主眼,似粗得墨子年世之真。梁《考》又谓墨子之卒,最早不能早于郑繻公被弑之后三年。因谓是周安王十二年,亦非是。郑繻公被弑,在安王六年,故黄式三谓鲁阳文君将攻郑,在此年也。即弃去一年计之,郑繻被弑后三年,亦仅为周安王之九年。梁氏以安王十二年起算,盖一时之误。
《淮南 要略》称:“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盖墨子初年,正值孔门盛时,故得闻其教论,受其术业,非谓墨子亲受业于孔子也。《墨子 耕柱篇》:“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对曰云云,子墨子闻之,曰:叶公未得其问,仲尼亦未得所以对。”今按:墨子幼年,正当孔子晚节,或竟不及与孔子并世。孔子游蔡,遇叶公,墨子尚未生。此云闻其问答,亦得之传闻,非谓其时墨子已生,有知识,能云云也。《耕柱篇》又载子夏之徒问鬪于子墨子。孙诒让《墨子闲诂》曰:“《史记索隐》引《别录》云:按《墨子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如此则墨子在七十子后。”此亦误。《论语》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岂得谓子张在子夏后?谓墨子年事较晚于子夏则可,谓墨子在七十子后则非也。

【生平】
[编辑本段]

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出生在山东枣庄市木石镇。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一般认为他是宋人。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宋国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 、《书》 、 《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墨子许是洞察到人性的弱点,其著作《天志》《明鬼》宣扬敬天事鬼,以震慑当时权力不受约制的天子国君,遂形成墨家宗教观,也因此受到后人的曲解与批评。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狠狠批判了墨子的宗教观。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相传收藏图书甚多,有图书达三车。《墨子》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盘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渊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在《荀子》 、《韩非子》 、《庄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等书中有所体现,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编写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天资聪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看到满山的野果壳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色液,就发明了坑布之法引导山民坑染布料。墨子还把自己对坑布技术的感悟上升到哲学的思维高度,这就是后来他写的名篇《所染》。 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在军事上知道以兵制兵、以战制战、以术制术、以器制器。为此,他写了《非攻》、《备城门》等一系列军事名篇。
墨子在学习中,常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对照,写出了《非儒》、《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许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门下,墨家学派开始形成。墨子对其门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论,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历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
由于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
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2232.html?wtp=tt
回答者: zwlmagician - 经理 五级 9-2 19:04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 个人评价

75% (3) 不好
25% (1)
相关内容
• 如果物质分割的条件是“化学变化”,则《墨子》中说...
• 墨子讲述鲁人葬父的故事,是想说明什么道理?
• 《墨子》,现在一般认为是() 和()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 墨子发明过连弩吗?
• 子禽问墨子>的译文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墨子 简介
其他回答 共 3 条
墨子
中文名称: 墨子
又 名: 墨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约480~420

生平简介

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和儒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非儒。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子,于是卢文□、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清末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回答者: josheng - 初入江湖 二级 9-2 19:05
墨子,汉族。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回答者: miaozhun - 秀才 三级 9-2 19:06
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和儒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非儒。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子,于是卢文□、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清末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孔子(前551-前479) :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6. 墨子在教学中有哪些主张

墨子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导学生要学用结合。他反对孔子“君子述而不作”的主张,坚持传述与创作并重。他认为,如果大家都述而不作,就不能有所创造,人类社会也就不会有文明进步。他指出,如果按照孔子和儒家的君子只述,小人方作的主张来看问题,那么古时发明弓、甲、车、船的人就都成了小人,而现在根据这些发明制作弓、甲、车、船的人反而都是君子。凡有所述,必是有人作出的,则其所述,岂不都是小人之道。可见孔儒的主张是荒谬的。因此,他极力主张和提倡“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他要求学生述作并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反对那种只说不做,只讲空话的学风和作风,指出“口言而身不行”,即为“荡口”。

7. 孔子和墨子都作出了那些贡献

孔子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墨子开创墨学

8.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较

孔子: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
1、人须受教育,近於禽兽。2、教育内容在於明人伦。3、倘不注重教育,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国家随时都可能会丧亡

墨子: 1. 墨子十分重视因材施教。
2. 特别强调言行的一致。认为学要落实到行,突出了墨子的实践观念。
3. 持积极的教育方法,主张“强说人”。认为儒家的“不扣则不鸣”的方法很消极,会错过教育时机。

荀子:1荀子认为教师工作是崇高而伟大的政治职业,只有儒者和君子圣人来承担;教师是以礼义来教化士农工商的职业政治文化工作者。因此,他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荀子十分强调教师的尊严,以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
3荀子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具有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与采用的决定作用。
谢谢,望采纳!

9. 墨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他强调“染不可不慎也”。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触发,
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和贫富,对所有人都能做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
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前者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进行论辩,说服别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张“六艺”教育相比,这是墨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创造。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墨子不赞同儒家“拱己以待”的方法,而是提倡“虽不叩必鸣”,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说教。也不满意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方法,而是强调“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今天的教育方法与古代不同,必须重在创造。他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还注意到施教过程中应顾及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量力而行原则的教育家。与儒家教育异趣的墨子教育思想,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10.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墨子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孔子的教育主张:

1、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意思是说不要差别对待学生,还提倡“因材施教”,意思是说在教学上要有差异性,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教学。

2、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要求老师在学生认真思考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启发。

3、主张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要反复复习学过的知识,每一次复习都能从书中得到新的知识。

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教育的不同之处:

1、儒家强调“仁”,仁就是爱人的意思,但儒家强调的爱是有差别的爱。墨家也强调爱,但墨家的爱是“兼爱”,就是无差别的爱,爱所有人。

2、儒家强调道德上的教育,墨家除了道德上的教育,还主张科学技术上的教育。

3、儒家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启发式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老师只负责启发学生。墨家则强调主动去找学生说教。

儒家和墨家学派的相同点:同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都是入世的思想,都主张爱人,关心国家,关爱社会。

(10)墨子教学孔子创造扩展阅读: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阅读全文

与墨子教学孔子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