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了声纳

谁发明了声纳

发布时间:2021-07-31 13:56:00

Ⅰ 声纳是怎样发明

声呐技术至今已有超过100年历史,它是1906年由英国海军的李维斯·理察森所发明。他发明的第一部声呐仪是一种被动式的聆听装置,主要用来侦测冰山。这种技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被应用到战场上,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这些声呐只能被动听音,属于被动声呐,或者叫做“水听器”。 在1915年,法国物理学家Paul Langevin与俄国电气工程师Constantin Chilowski合作发明了第一部用于侦测潜艇的主动式声呐设备。尽管后来压电式变换器取代了他们一开始使用的静电变换器,但他们的工作成果仍然影响了未来的声呐设计。 1916年,加拿大物理学家Robert Boyle承揽下一个属于英国发明研究协会的声呐项目,Robert Boyle在1917年年中制作出了一个用于测试的原始型号主动声呐,由于该项目很快就划归ASDIC,(反潜/盟军潜艇侦测调查委员会)管辖,此种主动声呐亦被称英国人称为“ASDIC”,为区别于SONAR的音译“声呐”,将ASDIC翻译为“潜艇探测器”。 1918年,英国和美国都生产出了成品。1920年英国在皇家海军HMS Antrim号上测试了他们仍称为“ASDIC”的声呐设备,1922年开始投产,1923年第六驱逐舰支队装备了拥有ASDIC的舰艇。 1924年在波特兰成立了一所反潜学校——皇家海军Ospery号(HMS Osprey),并且设立了一支有四艘装备了潜艇探测器的舰艇的训练舰队。 1931年美国研究出了类似的装置,称为SONAR(声呐)。

Ⅱ 人类从海豚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声纳的具体介绍

声呐就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它是SONAR一词的“义音两顾”的译称(旧译为声纳),SONAR是Sound Navigationand Ranging(声音导航测距)的缩写。

声呐技术至今已有100年历史,它是1906年由英国海军的刘易斯·尼克森所发明。他发明的第一部声呐仪是一种被动式的聆听装置,主要用来侦测冰山。这种技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应用到战场上,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

目前,声呐是各国海军进行水下监视使用的主要技术,用于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进行水下通信和导航,保障舰艇、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战术机动和水中武器的使用。此外,声呐技术还广泛用于鱼雷制导、水雷引信,以及鱼群探测、海洋石油勘探、船舶导航、水下作业、水文测量和海底地质地貌的勘测等。

和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社会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声呐技术的发展。

工作的原理
声波是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手段。有趣的是,英文“sound”一词作为名词是“声”的意思,作为动词就有“探测”的意思,可见声与探测关系之紧密。

在水中进行观察和测量,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只有声波。这是由于其他探测手段的作用距离都很短,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电磁波在水中也衰减太快,而且波长越短,损失越大,即使用大功率的低频电磁波,也只能传播几十米。然而,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衰减就小得多,在深海声道中爆炸一个几公斤的炸弹,在两万公里外还可以收到信号,低频的声波还可以穿透海底几千米的地层,并且得到地层中的信息。在水中进行测量和观察,至今还没有发现比声波更有效的手段。

结构与分类
声呐装置一般由基阵、电子机柜和辅助设备三部分组成。基阵由水声换能器以一定几何图形排列组合而成,其外形通常为球形、柱形、平板形或线列行,有接收基阵、发射机阵或收发合一基阵之分。电子机柜一般有发射、接收、显示和控制等分系统。辅助设备包括电源设备、连接电缆、水下接线箱和增音机、与声呐基阵的传动控制相配套的升降、回转、俯仰、收放、拖曳、吊放、投放等装置,以及声呐导流罩等。

换能器是声呐中的重要器件,它是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如机械能、电能、磁能等相互转换的装置。它有两个用途:一是在水下发射声波,称为“发射换能器”,相当于空气中的扬声器;二是在水下接收声波,称为“接收换能器”,相当于空气中的传声器(俗称“麦克风”或“话筒”)。换能器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同时用于发射和接收声波,专门用于接收的换能器又称为“水听器”。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某些材料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伸缩的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

声呐的分类可按其工作方式,按装备对象,按战术用途、按基阵携带方式和技术特点等分类方法分成为各种不同的声呐。例如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水面舰艇声呐、潜艇声呐、航空声呐、便携式声呐和海岸声呐等。

主动声呐:主动声呐技术是指声呐主动发射声波“照射”目标,而后接收水中目标反射的回波以测定目标的参数。大多数采用脉冲体制,也有采用连续波体制的。它由简单的回声探测仪器演变而来,它主动地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

被动声呐:被动声呐技术是指声呐被动接收舰船等水中目标产生的辐射噪声和水声设备发射的信号,以测定目标的方位。它由简单的水听器演变而来,它收听目标发出的噪声,判断出目标的位置和某些特性,特别适用于不能发声暴露自己而又要探测敌舰活动的潜艇。

Ⅲ 科学家为什么发明声纳

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不就可以测出潜艇所在的方位、

Ⅳ 声呐的来历

声呐是英文复缩写“SONAR”的制音译,其中文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它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类型,属于声学定位的范畴。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
作为一种声学探测设备,主动式声呐是在英国首先投入使用的,不过英国人把这种设备称为"ASDIC"(潜艇探测器),美国人称其为"SONAR",后来英国人也接受了此叫法。

Ⅳ 声纳是怎么由来的

潜艇的发明给科学家出了一道难题。它藏在海水深处神出鬼没,雷达对它也无能为力。因为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很快就会被海水吸收,无法用它来探测水下的潜艇。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于1971年发明了“声纳”。

声纳是英语缩写的音译,其原意是“声导航和定位”。一台现代化的声纳包括复杂的电子装置和计算机系统。声纳的“心脏”就是一片片薄薄的压电晶体或压电陶瓷换能器。声纳是海洋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有了它不仅可探测远处的轮船、潜艇,而且还可用来探测海洋中的鱼群、沉船、冰山及水下资源。

Ⅵ 声呐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你好,声呐技术至今已有超过100年历史,它是1906年由英国海军的刘易斯·尼克森所发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被应用到战场上,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

Ⅶ 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

4秒是声音往返的时间,所以声音到海底单程时间t=2s。
已知声音在水中速度v=1500m/s
所以S=vt=2X1500=3000m
所以海底深度为3000米。

Ⅷ 声纳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1912年4月14日深夜,英国建造的世界最大邮轮“泰坦尼克号”正航行在一片漆黑的纽芬兰海面上。“冰山!”正在船首瞭望的船员惊呼了起来。但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全速航行的巨轮撞到了冰山上,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海难……

“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却直接导致了用于水下侦察的声纳的发明。

“声纳”原来的意思是声音导航和测距,“声纳”二字取的是英文缩拼读音的谐音。

实际上,早在14世纪,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就开始了水下侦察的探索。达·芬奇发现水能够传递声音,并进而发明了被后人称为达·芬奇声管的早期水声器材。1490年,达·芬奇在他的日记中是这样描述他的声管的:“如果使船停止航行,将一根长管的头插入水中,将耳朵贴近长管的末端,就能听到远处航船的声音。”当时还没有出现机器驱动的轮船,有的仅仅是桨船、帆船,但达·芬奇声管已经能听到船行进的声音,这足以说明这一发明的优良性能。所以,后来人们将达·芬奇声管称为原始声纳。

1827年,瑞士物理学家丹尼尔·科拉顿和法国数学家查理士·斯特姆合作,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水中声速的测量,测出声音在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435米,是声音在空气中速度的4倍。科学家们还发现,声音在海洋中前进时,一路上会被海水“蚕食”,在遇到海洋中的物体和海底时,声波还会反射回来,此时也会被“吞掉”不少声波。这些发现为声纳的真正诞生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引起举世震惊,也带来了声纳发展的春天。1912年4月19日,也就是悲剧发生5天后,英国科学家理查森即大声呼吁:用空气回声装置进行定位!一个月后,他又提出了与空气回声定位相仿的水声回声定位方案。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动声纳的设想方案。

理查森的设想是,声纳本身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碰到水中物体后反射回来,声纳又能自己接收,从而探知前面有物体存在。利用这种装置,人们就能在黑夜和大雾等不良海况下直接探测到前方冰山等障碍物,从而避免类似“泰坦尼克号”那样的悲剧重演。

理查森的主动声纳设想理论上无懈可击,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一设想没有付诸实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理查森的设想才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战期间,德国潜艇肆无忌惮地攻击协约国的军舰和商船,仅1915年,德国潜艇每月就击沉协约国船舶20万吨以上,而德国潜艇平均每月仅损失一艘半!“哎哟,太可怕啦!得赶快发明一种能发现德国潜艇的仪器!”英国军方赶紧成立了一个潜艇探测研究委员会,研制成了噪声定位仪。这种仪器能听到潜艇在水下航行时螺旋桨转动击水的声音,并能根据噪声最强的方向,大略地判断出潜艇所在的方向。不过,如果德国潜艇趴在海下不动,噪声定位仪就无能为力了。从水下突然冒出的事先埋伏的德国潜艇仍令英国人猝不及防。

当英国人为此一筹莫展时,英国人的盟友——法国人却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研究。1915年3月,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和希洛斯基在1912年理查森设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超声波进行水下探测的设想。1916年,郎之万成功地在水里产生了超声波,他发明的装置能很快探测到水下100米远的铁板发射回来的声音。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产生超声波脉冲和接收从水下物体反射回来的声音,接收回声后,要使水下物体的位置能计算出来。这项工作花费了郎之万大量的精力,后来,郎之万终于在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和雅克·居里多年前发现的石英压电效应中得到启发,用石英制成了接收器,最后发明了被称为“回声定位仪”的声纳。

“回声定位仪”由换能器发出声波,声波碰到潜艇或其他物件后反射回来,经换能器接收,又变成电信号,经接收机放大处理,就会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来,人们根据声波信号一去一回所用的时间和音调高低等,就可测出目标的距离和位置,判断出目标的性质。

遗憾的是,等郎之万的“回声定位仪”在1918年底问世,尚未为对付德国潜艇作出贡献,一战便结束了。直到二战开始,它才在海上大显身手,有效地制约了德国潜艇。

现在,声纳已成为各类舰艇和船只必备的仪器了。

Ⅸ 人们根据什么发明了“声纳”

人们根据海豚的回声定位发明了“声纳”,在水中进行观察和测量,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只有声波。

这是由于其他探测手段的作用距离都很短,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电磁波在水中也衰减太快,而且波长越短,损失越大,即使用大功率的低频电磁波,也只能传播几十米。

然而,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衰减就小得多,在深海声道中爆炸一个几公斤的炸弹,在两万公里外还可以收到信号,低频的声波还可以穿透海底几千米的地层,并且得到地层中的信息。在水中进行测量和观察,还没有发现比声波更有效的手段。

(9)谁发明了声纳扩展阅读

声呐装置一般由基阵、电子机柜和辅助设备三部分组成。基阵由水声换能器以一定几何图形排列组合而成,其外形通常为球形、柱形、平板形或线列行,有接收基阵、发射机阵或收发合一基阵之分。电子机柜一般有发射、接收、显示和控制等分系统。

辅助设备包括电源设备、连接电缆、水下接线箱和增音机、与声呐基阵的传动控制相配套的升降、回转、俯仰、收放、拖曳、吊放、投放等装置,以及声呐导流罩等。

换能器是声呐中的重要器件,它是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如机械能、电能、磁能等相互转换的装置。它有两个用途:

一是在水下发射声波,称为“发射换能器”,相当于空气中的扬声器;

二是在水下接收声波,称为“接收换能器”,相当于空气中的传声器(俗称“听筒”)。

换能器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同时用于发射和接收声波,专门用于接收的换能器又称为“水听器”。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某些材料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伸缩的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了声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