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创造财富有何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首先先进的科学技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否内。为什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容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符合了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于其来源就在社会生产本身并结合过去的技术加入新的社会规律、生产技术、知识等而综合而成的并符合社会发展的技术。致于制造财富可以这样理解:先进的技术与落后的技术之间本身的优越性使其在各方面(如新型号的机器在生产数量、数据信息分析获取上)的竞争力提高。
⑵ 科学技术在创业中有什么作用
科学和技术统称为“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科学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科学和技术在创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指导企业发展方向
由于创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扩展的过程,创业者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除了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之外,还必须了解相应的科技知识。通过对科技知识的应用,创业者可以掌握创业的大方向,确定创业的项目。比方说,一个对环境污染比较大的项目,虽然暂时有一定利润,但它与国家的环保政策相违背,即使暂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很难说什么时候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干预,甚至罚款、勒令停产。如果创业者了解这些,就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踩地雷”“压红线”。
(2)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创业者能够了解一些科技知识,他就比别人能够较早地关注产品发展的方向,并注意在生产中不断地调整,使其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3)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一个企业需要在技术上不断革新,才能处于一种技术先进的状态。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能够了解一定的科技知识,就会在企业革新上有一定的敏感性,这就对技术进步有利。
(4)扩大科技视野
在社会交流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创业者能够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在与外界交流时就不会一无所知,在向科技界的专家请教时的距离就要小很多,也更容易接近。久而久之,创业者在科技界的朋友就会逐渐增多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科技进步的良性循环。
⑶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什么
1、纵观科技发展的轨迹,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类进步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控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像天宫一号、神州八号等。但是,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4、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5、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⑷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有哪些作用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3066780.html
⑸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哪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科技作用:1.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2.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3.军事影响。军事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导致世界战略格局中军事力量的较量。反过来又成为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强大动力源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战争和大国的军事力量的竞争成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助产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许多学科基础和技术雏形虽然孕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和平时期,但是,如果没有战争和军事需要的推动,它绝不会急匆匆地降临世间,也不会带上浓厚的军事色彩。4.政治影响。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成为较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⑹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是决定生产力的因素有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多个变量,而科学的发展水平和他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居于重要地位。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是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本身有价值,但科学技术并不能创造价值,而必须于人的劳动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具有渗透性、潜在性的特点,是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却不是新价值的源泉。当前兴起的科技价值论存在缺陷,并不能取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6)科学技术在创造商品中的作用扩展阅读
科学技术能够创造价值的原因和根据
科学技术能够创造价值的一般性原因和根据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在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物化了的知识力量”,同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的最终物化一样,具有共同的本质特点:
一是就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质规定性来说,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二是就作为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的量的规定性来说,“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三是就评价和计量商品价值所依据的劳动形态的规定性来说,都是“首先必须计算物化在这个商品中的劳动”。
⑺ 科学家创造发明新产品,离不开什么作用
抄答案:科学家创造发明袭新产品,离不开(创造想象 )的作用。
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用以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使用许多形象材料,并把他们加以深入,通过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 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例如作家所创作的艺术形象虽来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工程师发明的新机器,虽然综合了许多机器的特点,但它又具备有前所未有的新性能、新造型,因此它比再造想象更加复杂、更困难。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⑻ 科学技术的作用
1、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2、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中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
3、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2000年12月2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中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2001年1月1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中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成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4.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将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送入太空。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5.2013年12月14 日,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6.中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中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7.超级计算机智能化2000年11月29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8.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2016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团队凭“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荣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潘建伟说,2016年将建成连接北京、上海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并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初步构建天地间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面向2030年,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网络空间、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海深空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种业自主创新、健康保障等领域,抓紧遴选启动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成功进行7000米级海试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下潜最大深度达到7035米。“蛟龙”7000米级海试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潜试验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可以说这次海试获得圆满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由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多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研制任务,中船重工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作为核心单位,联合国内百余家科研、生产部门和高校,在长达10年的研制和试验过程中,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面临的一系列空白和关键技术瓶颈。
⑼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
1 在现代经济中,技术、管理在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回出,越来越重要。
2 技术答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和普通工人的具体劳动共同创造了使用价值,他们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劳动共同形成了价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大多是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增的简单劳动,能比普通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也该获得更多的报酬。在现代社会中,复杂劳动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
3 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科技本身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是一种活劳动的形式,科技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价值只能由活劳动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科技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科技可以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而使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商品的价值创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