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多眼人

发明多眼人

发布时间:2021-07-31 08:52:36

① 谁发明了眼睛

据资料介绍,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这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尽管眼镜发明谁为先至今仍是个谜,但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却是不争的事实。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是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国早期眼镜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存世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清乾隆年间,我国已能生产眼镜,镜架为黑漆木框,装有系结的丝带,镜片由水晶磨制,至清嘉庆年,眼镜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的,这在清史料笔记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有记载。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压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② 根具人眼睛的记忆能力科学家发明了什麼

答案: 电影
英国科学家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 暂时记忆功能 后来人们通过他的这一发现发明了(电影)

③ 眼镜是谁发明的

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然而,与此同时,将透镜装入框中的放大透镜用于阅读已经在欧洲和中国出现了。关于眼镜是从欧洲传入中国还是中国传入欧洲一直存在着争论。

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宋朝之前中国已经出现眼镜雏形。

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3)发明多眼人扩展阅读: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及散光眼镜四种。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眼镜的其他种类包括护目镜,太阳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

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爱美或不习惯佩戴眼镜的人,可以选择以隐形眼镜矫正视力。虽然近年隐形眼镜及激光矫视手术越来越普及,但眼镜仍然是最普遍的矫正视力工具。

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

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等。其他种类的眼镜包括护目镜、太阳眼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

眼镜——网络

④ 眼镜是谁发明的

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

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

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最早发明了近视眼镜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

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4)发明多眼人扩展阅读

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等。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及散光眼镜四种。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眼镜的其他种类包括护目镜,太阳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爱美或不习惯佩戴眼镜的人,可以选择以隐形眼镜矫正视力。虽然近年隐形眼镜及激光矫视手术越来越普及,但眼镜仍然是最普遍的矫正视力工具。

⑤ 眼镜是什么人发明的

古人们早已知道凸透镜使东西看起来变大了的事实,而第一个想到用透镜来矫正视力的人,是来自佛罗伦萨的科学家索文诺·德格里·阿马迪。大约在1280年,他用水晶磨成一对凸透镜,制成世界上第一副远视眼镜。阿马迪将他的发明机密告诉比萨的亚历山大·迪拉·斯皮纳修道士。后来,斯皮纳将这个秘密公诸于众。于是,到14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出现了许多眼镜制造厂,许多意大利人都佩戴了眼镜,而威尼斯也成了眼镜制造中心。

至15世纪,用于矫正近视的凹透镜也被制造出来。拉斐尔的名画教皇利奥十世像上,就出现了这种眼镜。自此,镜片不再根据年龄分类,而是根据度数分类。

阿马迪发明眼镜的时候,还没有眼镜架。当时的眼镜,有人用手举着,有人把它缝在帽子上,有人则放在眼窝上……就这样胡乱戴了好几百年。16世纪,德国开始制造有镜桥联结的眼镜。后来又出现了夹子式镜架,戴上这种眼镜,鼻梁压挤得难受,当然很不舒服。有人无意中发现了耳朵的妙用,把眼镜的两条腿弯一下,让它挂在耳朵上不是很方便吗?于是出现了带镜脚挂在耳朵上的眼镜。第一副带镜脚的眼镜是在16世纪末,由埃尔·格雷科制成的。从此,眼镜的形状基本固定下来。

19世纪中期,镜片设计经历了从平面镜片到双凹镜片或双凸镜片的过渡,最终于1890年左右出现了我们今天通常采用的新月形曲率矫正镜片。

1784年,富兰克林发明的双焦点眼镜片,上半部用来远眺,下半部用于近距离阅读。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颇为流行的隐形眼镜在19世纪就已出现。1827年,隐形眼镜首先由英国物理学家赫谢尔爵士设想出来,到1887年,瑞士苏黎世的弗里克医生研制出精度较高的镜片后而得以实现。

19世纪后半期,对眼镜的光度研究也取得进展。1860年,远距离视力表由屈勒和斯内伦编制出来,使视力量化。1872年,开始使用屈光透镜来表明镜片的度数。

进入20世纪,眼镜得到了更全面的改进和发展。人们很早就发现玻璃并不是制作眼镜的最理想的材料,存在重量大且易破碎的弱点。20年代,耐磨性及抗冲击性较强的水晶镜片被制作出来,由于价格昂贵,能接受的人并不多。二战期间,人们从制造飞机驾驶窗的有机材料中受到启发,经多次试验,改进制成了树脂聚合物。战后,这种聚合物开始用于镜片制作。

⑥ 眼睛是谁发明的

是眼镜吧据资料介绍,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这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尽管眼镜发明谁为先至今仍是个谜,但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却是不争的事实。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是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国早期眼镜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存世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清乾隆年间,我国已能生产眼镜,镜架为黑漆木框,装有系结的丝带,镜片由水晶磨制,至清嘉庆年,眼镜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的,这在清史料笔记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有记载。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压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收藏眼镜以镜片、镜架、镜盒完整无缺为最佳(从某种意义上说,镜架、镜盒才是眼镜收藏的价值所在)。同所有的藏品一样,眼镜也是年代越久价值越高,但集藏者大可不必“喜旧厌新”。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眼镜已不再仅仅是矫正视力的日用品,而逐步成了脸部美容的装饰品,正是这一微妙的变化,诞生了一批式样新颖、功能独特的眼镜,如:在卫生间沐浴或室内外温差变化时,也能看清东西的防雾镜;能减少长时间使用电脑,荧屏射线对人眼睛损害的电脑镜;在一片镜片上有多层次、不同的光头,既可看电影或用以走路,也可看电视、电脑或看书报的多用镜(又称多焦点镜);专门用于钓鱼的垂钓镜,不仅可通过折射减去太阳光照在水面的光强度,又可清晰地看到水面的动静;用于夜晚开车行驶的夜行镜,不但能使前方迎面照亮的车辆大光灯变得柔和,而且还能十分清晰地看清路面,保障安全…… 这些眼镜不仅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方便,更给眼镜家族增添了新的品种,受到了眼镜收藏者的青睐。我认识一位藏友,他虽不戴“眼镜”,但对眼镜收藏却情有独钟,慧眼独具,无论古今眼镜,他都不轻易放过。几年的光景,他就收集了我国明、清、民国各个时期各种款式的眼镜近300副,仅镜架材质就有金、银、K金、白铜、黄铜、磷铜、木、玳瑁、牛角、塑料等10多种,镜盒也五花八门,多姿多彩,既有鲨鱼皮眼镜盒和木雕盒,也有刺绣盒和“文革”时印有毛主席语录的泡沫盒等。问其何以收获颇丰,他一语道破天机:越是问津者少,越能寻到自己的心爱之物。看来,收藏之道确实需要独辟蹊径才可能“修”出正果。眼镜收藏如此,其它收藏又何尝不如此呢。

⑦ 请列举出六种人类发明的眼睛

老花镜,近视镜,墨镜,
变色镜,潜水镜,偏光镜。

⑧ 眼镜的发明者是谁

对不起啊,说错了 关于眼镜的发明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人类可能早在千年前就发现了使用透明水晶或宝石磨制成的「透镜」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但是真正将透镜嵌入镜架做成「眼镜」,据说是在13世纪末叶时,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欧洲。有人说是中国一位不知名的工艺匠所发明的;有人说是中世纪意大利多斯加尼的一个位尚-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也有人说是十三世纪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所发明的。在西元1260年,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中国老人家戴著眼镜看小字的景象。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而且当时的眼镜造价不斐,也因此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而在欧洲,眼镜是十三世纪末,在意大利发明的,当时的威尼斯与纽伦堡就以制造高透明镜片闻名欧洲,不过,当时的眼镜只能说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⑨ 发明望眼镜的人是()国的科学家()拜托各位大神

发明望眼镜的人是(意大利)国的科学家(伽利略) 伽利略 是伽利略在12世纪发明的,他当时听说有一个小男孩用一块凸透镜和凹透镜,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看清了远处的物体。他收到启发,发明了望远镜。 详细过程: 发明望远镜 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18年间,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兴趣的力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物理上重要的现象——物体运动的惯性;做过有名的斜面实践,总结了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他还研究了炮弹的运动,奠定了抛物线理论的基础;关于加速度这个概念,也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甚至为了测量病人发烧时体温的升高,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在1593年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伽利略改变了研究方向。他从力学和物理学的研究转向广漠无垠的茫茫太空了。 那是1604年的冬天,在南方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颗异常明亮的星星,这颗宇宙的不速之客吸引着许多人的注意,而后又在第二年的秋天神秘地消失。人们不禁提出一连串的疑问,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星?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究竟是按照怎样的规律运动的?但是,所有这些问题,谁也说不清楚。 伽利略每天晚上都在观察着那颗神秘的星辰,只要天气晴朗,他是决不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的。他的脑海也不断浮想出许许多多问题,他越来越感到,人类对宇宙的秘密了解得太少了。 但是,光凭肉眼观察毕竟是有限的,当时还没有发明望远镜。伽利略一直在想,能不能想办法使人的视力更加锐敏,更加扩展,像神话中的千里眼那样可以看清遥远的星星呢? 转眼到了1609年6月,伽利略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荷兰有个眼镜商人利帕希在一偶尔的发现中,用一种镜片看见了远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这难道不正是我需要的千里眼吗?”伽利略非常高兴。不久,伽利略的一个学生从巴黎来信,进一步证实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信中说尽管不知道利帕希是怎样做的,但是这个眼镜商人肯定是制造了一个镜管,用它可以使物体放大许多倍。 “镜管!”伽利略把来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急忙跑进他的实验室。他找来纸和鹅管笔,开始画出一张又一张透镜成像的示意图。伽利略由镜管这个提示受到启发,看来镜管能够放大物体的秘密在于选择怎样的透镜,特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搭配。他找来有关透镜的资料,不停地进行计算,忘记了暮色爬上窗户,也忘记了曙光是怎样射进房间。 整整一个通宵,伽利略终于明白,把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在一个适当的距离,就像那个荷兰人看见的那样,遥远的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经过放大也能看清了。 伽利略非常高兴。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动手磨制镜片,这是一项很费时间又需要细心的活儿。他一连干了好几天,磨制出一对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然后又制作了一个精巧的可以滑动的双层金属管。现在,该试验一下他的发明了。 伽利略小心翼翼地把一片大一点的凸透镜安在管子的一端,另一端安上一片小一点的凹透镜,然后把管子对着窗外。当他从凹透镜的一端望去时,奇迹出现了,那远处的教堂仿佛近在眼前,可以清晰地看见钟楼上的十字架,甚至连一只在十字架上落脚的鸽子也看得非常逼真。 伽利略制成望远镜的消息马上传开了。“我制成望远镜的消息传到威尼斯”,在一封写给妹夫的信里,伽利略写道:“一星期之后,就命我把望远镜呈献给议长和议员们观看,他们感到非常惊奇。绅士和议员们,虽然年纪很大了,但都按次序登上威尼斯的最高钟楼,眺望远在港外的船只,看得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我的望远镜,就是眺望两个小时,也看不见。这仪器的效用可使50英里的以外的物体,看起来就像在5英里以内那样。”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经过不断改进,放大率提高到30倍以上,能把实物放大1000倍。现在,他犹如有了千里眼,可以窥探宇宙的秘密了。 这是天文学研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革命,几千年来天文学家单靠肉眼观察日月星辰的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光学望远镜,有了这种有力的武器,近代天文学的大门被打开了。 现在,每当星光灿烂或是皓月当空的夜晚,伽利略便把他的望远镜瞄准深邃遥远的苍穹,不顾疲劳和寒冷,夜复一夜地观察着。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月亮是个光滑的天体,像太阳一样自身发光。但是伽利略透过望远镜发现,月亮和我们生存的地球一样,有高峻的山脉,也有低凹的洼地 (当时伽利略称它是“海”)。他还从月亮上亮的和暗的部分的移动,发现了月亮自身并不能发光,月亮的光是从太阳那里得来的。 伽利略又把望远镜对准横贯天穹的银河,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银河是地球上的水蒸汽凝成的白雾,亚里斯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伽利略决定用望远镜检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他用望远镜对准夜空中雾蒙蒙的光带,不禁大吃一惊,原来那根本不是云雾,而是千千万万颗星星聚集一起。伽利略还观察了天空中的斑斑云彩——即通常所说的星团,发现星团也是很多星体聚集一起,像猎户座星团、金牛座的昂星团、蜂巢星团都是如此。 伽利略的望远镜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宇宙的秘密,他发现了木星周围环绕着它运动的卫星,还计算了它们的运行周期。现在我们知道,木星共有 14颗卫星,伽利略所发现的是其中最大的四颗。除此之外,伽利略还用望远镜观察到太阳的黑子,他通过黑子的移动现象推断,太阳也是在转动的。 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足使伽利略动笔写一本最新的天文学发现的书,他要向全世界公布他的观测结果。1910年3月,伽利略的著作《星际使者》在威尼斯出版,立即在欧洲引起轰动。 但是,他没有想到,望远镜揭开的宇宙的秘密大大触怒了很多人,一场可怕的厄运即将降临在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头上。

⑩ 第一个眼镜是谁发明的

发明眼镜的人应该获得一座雕像的荣誉,可惜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世界上最早戴眼镜的是中国人。 没有谁能够确定,究竟是谁发明了眼镜。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从眼镜问世起,就深植于社会史中,成为各国民俗、流行和骄傲的一部分。 现知最古老的透镜是在伊拉克的古城废墟中发现的。这块透镜用水晶石磨成。我们可依此推知古老的巴比伦人至少在2700年以前便发现了一些透镜的放大功能。但他们并不一定了解透镜。古犹太人、古埃及人同样对眼镜一无所知。据记载,古罗马皇帝尼诺观察过各种宝石。但他只是透过宝石来观看五彩缤纷的奇异世界,并不为了提高视力。 在公元十三世纪末,眼镜几乎同时在中国和欧洲出现。马可·波罗在1260年写到:“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着眼镜。”这证明,至少在这以前,中国人就知道眼镜并使其实用化。公元十四世纪的记载说,有些中国绅士,愿用一匹好马换一副眼镜。那时的眼镜,镜片多用水晶石、玫瑰石英或黄玉制成,为椭圆形,并以玳瑁装边。戴眼镜的方法也颇奇特,用形形色色的东西固定;有用紫铜架,架在两鬓角上;有用细绳缠绕在两耳上,或者干脆固定在帽子里。间或也有人用一根细绳拴上一块装饰性的小饰物,跨过两耳,垂于两肩。因为眼镜的原料加工不易,所以当时的人们与其说戴眼镜是为了保护目力,倒不如说是一种炫耀身份的装饰品。 将眼镜从中国引入欧洲的人,真正可信者是十三世纪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但几乎过了一世纪,那里才普遍使用眼镜。 这期间他们苦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舒服而长时间的戴眼镜?开始是诸如今日放大镜的东西,用透明的水晶石、绿宝石、紫石英等矿石磨成的透镜上做出框架,安上手柄,或安在手杖上,后来是用绳子系于胸前,逐步发展成长柄眼镜,后来出现了长柄双眼镜和夹鼻眼镜。夹鼻眼镜尤其适用于高鼻梁的罗马人及英国人。大文豪伏尔泰在作品中赞颂道:“每样东西的存在都有其目的,而每样东西都是达到那个目的所不可或缺的。瞧那为眼镜而生的鼻子!因为它,我们才有了眼镜。” 假如你生就一个小个直的鼻子,戴眼镜就不那么容易了。一直到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尝试把丝带绑在镜架外侧,然后安全地套在双耳上,才算解决问题。直到1730年,一位英国人才发现了根据人头大小调整的眼镜,并很快演变成双钩于耳的样式,法国人称它为“太阳穴眼镜”,并且欣喜地宣称,这种样式,可以让人自由地呼吸。 不过这种欢欣并不表示法国人可以戴着眼镜到处跑,在当时法国人对戴眼镜一事颇觉踟躇。眼神不好的巴黎贵族只在私下使用眼镜,在不得不公然拿出眼镜的情况下,也只能迅雷不及掩耳地匆匆一瞥之后,赶快收起。 眼镜第一次传入英格兰,更使人啼笑皆非。英国的学者们,既蔑视又惧怕,拒不接受。牧师们则抨击说:“企图用眼镜来恢复衰退的视力,是对仁慈的上帝之恶意挑衅。”但是,眼镜的声誉并没有降低,这也许得力于一位漫画家威廉姆·霍加斯·潘特朗。这可怜的意大利幽默老人,为了攻击眼镜,常在他的讽刺画中画上眼镜。而事实上,适得其反,眼镜却更加普及。 然而在西班牙的情况却恰恰相反,1612年,一位米兰人在一本书中指出,西班牙“各阶层都欢迎眼镜,因为他们认为戴上眼镜会更显得不怒不威,举足轻重”。这本书行世后若干年,法国一位往访马德里的贵妇竟写到:“在西班牙,当某人财富增多的时候,他就加大他的眼镜。” 直到1784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距眼镜,又使眼镜的声誉得以提高。至于无形眼镜,则是1887年由德国人制造的。 眼镜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无论从镜片的种类,还是镜架的样式,都有极大发展。今日的年轻人,以戴上钢质架的“奶奶眼镜”为潇洒。还有人专门研究何类人戴何种眼镜最为得体。眼镜与美联而系之。 综观眼镜的点滴轶事,叹人类智慧之高,有一项痛苦的需要,就有一项解决之术,由真而美,不断演进,以臻至善。

阅读全文

与发明多眼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