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大学生缺乏创造力

大学生缺乏创造力

发布时间:2021-07-30 18:09:17

『壹』 中国大学生看不到创业机会的原因

一般都是因为缺乏创业精神,眼睛里看不到商机,缺乏独立创新意识或者是自主创业意识比较薄弱

『贰』 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创造力精神

一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一方面,创业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年轻灵活,充满激情、创造力强的优势。这些创业经验还会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优势。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但理论与实践存在着很大距离,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过于理想化。通过创业,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外面的世界,提早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大学生的创业必须杜绝浮躁的思想,需要踏踏实实、从小做起,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要慎重考虑,以降低风险。我们希望大学生经过磨练之后考虑问题更理性,所以我们有必要保护好大学生们的这股创业激情,并引导他们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创业仅有兴趣仍不够 何模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通讯系学生、创新协会会长):大学生创业是完全可行的,现在的大学生们不能再依赖家长、学校,而要主动发现、寻找机遇,既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也不会耽误现阶段的学习。我一直进行创业的实践,但我还要求自己每学期至少获得三等奖学金。 大学生创业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的爱好,有了兴趣就有动力。但创业仅有兴趣仍不够,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首先要对市场的了解。去年我与师兄一起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由于我们在设计方案时忽略了成本预算,最终没有入围。 创业需要理智而不是冲动,创业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大学生创业仅仅爱好不行,对自身专业的了解并不代表可以一蹴而就,随便开一个公司就会财源滚滚而来。作为有一次投资经验的大学生,我认为必须对行业市场深度审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有深刻了解,由爱好变为事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学生的主业是学习 姚晓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工组长高级讲师):在校大学生还属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没有完全成熟,还不能承担创业的各种压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校大学生还是把书读好要紧。创业可以说是急功近利的一种表现,不应该提倡。 大学生在校期间搞创业必然会占用学习时间,学生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学习知识,而不是赚钱。如果大学生投资创业失败,反而会加重父母的负担。我们只提倡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先了解社会,为将来就业打基矗大学还不是最好的创业阶段程为允(大四学生家长):在校大学生还生长在家庭的摇篮中,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还未具备创业的心理条件;学生所学的知识仅限于课堂,社会关系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可想而知遇到的困难比别人多;很多大学生看到的都是著名人物的成功例子,自然把创业理想化;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这几方面可以看出,年轻的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缺乏理智,还不是最好的投资阶段,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在较具规模的企业工作实践几年,积累下第一桶金,同时学习一些大公司管理、财务等各方面的知识,为自己的创业打下基础,这样创业成功的几率才高。 创业氛围尚未形成 毛晔(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生物工程系学生):我在上大学前已经进入社会两年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我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普遍困难的今天,为自己提供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不可否认,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难题。主观上,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瞬间即变的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经营理念很大程度上还是书本上的经济理论。客观上,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气氛还欠火候,一些客户对大学生老板抱怀疑态度,大学生的经营能力还得不到社会认可。对于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激励、扶持青年人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交流。 个人创业要循序渐进 王金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副教授):在校大学生所谓的“创业”严格来说只能算是“社会实践”。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

『叁』 大学生为什么 会缺乏创造性思维

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鼓励创造性思维,一直以知识传授为根本任务,大学生怎么可能会富于创造性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号称在对错之外的思考,但是你看一看考卷,哪份考卷可以不区分对错?创造过程是一个探索过程,创新的一个办法就是试错,而试错将面对着直接的时间成本甚至经济成本,我们现在的教育又是绝对不能允许学生“错”的,那还怎么创新?创造性思维需要假设能力,但基础教育不允许学生作假设,只需要抓住正确答案,久而久之,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萎缩了。

总而言之,这是个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教育价值观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满腹经纶永远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的学生,不允许试验,尤其不允许试验的失败,那要创造性思维干什么?真要是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强,他在学校里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肆』 中国孩子为什么缺少创造力

一个第一和一个倒数第五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普通教育的教育结果,也让人们可以看出中国普通教育中最缺少的是什么。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强,这是世界许多教育发达国家所羡慕的。但这只表明,中国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多做练习、多背数学公式,多抠数学习题,结果自然会好。中国的普通教育培养了很多具有数学天分的人才,但在现实中数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却很狭窄,所谓的数学家不少都去搞象“哥德巴赫猜想”之类的高端数学命题去了。中国的孩子缺少想象力吗?不缺!中国的孩子没有创造力吗?有!但为什么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或是体现不出来。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会被人们视为书呆子,大学毕了业,还会被人认为是无用之人。在学校,孩子们要做个好学生,孩子的大脑就像一个图书馆一样,只要能把知识装进去,这“图书馆”就是一流的,装的越多,说明“图书馆”的质量越高。但人大脑这个“图书馆”的功能不仅仅是“知识的宝藏”,它的真正效能应是一个“知识的喷泉”。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要想培养人才的创造力, 就需在教育的过程中完成人们大脑从知识的宝库到知识的喷泉的转变。一个人吸收的知识再多,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应用,那是典型的书呆子。 一个人的知识再学高八斗,如果没有创造力,也只能算是个懂得些之乎者也已焉哉的穷酸秀才。在这里,应当反思的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更应当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的心态。读书好的学生未必就要有创造力,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也不要求有创造力。在这种环境下,还会有人觉得孩子们有创造力重要吗?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到了大学阶段,这种现象更突出。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这几年这么突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没到市场上人才已饱和的阶段。大学生就业难,从深层上讲是大学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需求变化。换言之,市场上需要的人才,大学培养的不多,市场上饱和的人才,大学却培养出一大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真谛又是什么?人们会说,教育是为了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也有人会认为,教育是进入精英阶层的阶梯。有的人会说,上了大学好当官,也有的人讲,只有读书好才能有前途。至于古人云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都被人们背得发酸了。但这一切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吗?对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创造力。在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将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不论是新的产品的研发、新行业的崛起、新的管理意识,这一切离不开人的创造力。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正日益革新,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专业化、职业化。而这一切,都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人才战略的角度观察,21世纪的竞争将更加集中在人才的竞争上,有人将此比喻为“人才战争”。人才竞争的基础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教育体制、高质量的的大学、具有远见的教育理念、人才的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体现着教育的功能。面对21世纪,教育的地平线也是人才的地平线,因为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现实和未来发展最关键的基础。

『伍』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 缺少创造力

应试教育害死人

『陆』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
1、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
2、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五大方法:
1、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2、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顿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4、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5、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柒』 为什么大学生被鼓励发展创造力

为了解决就业压力,所以鼓励大学生创业

『捌』 中国大学生缺乏创造力吗

中国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这就限制了许多人的特长,他们只能放弃原本擅长的东西而去学习一些可能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来应对教育模式。学生并不是缺乏创造力,而是缺乏时间、机会以及实践。

『玖』 为什么中国学生缺乏创造性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力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撰文称,未来中国的GDP将不可避免地追上美国,但创新能力可能很难与美国匹敌。因为创新需要思想竞争与自由交流,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四倍于美国的国家(假设中国人才也应是美国的四倍)没有很高的技术突破?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体制及基础研究薄弱等原因,主要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至于我们在思想竞争方面大大滞后于美国。
中国人的高智商是公认的,但中国孩子却被普遍认为想象力、创造力缺乏。几年前,一个国际教育评估组对21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学生的想象力排在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在倒数第五。每年,中国学子有2000多人拿到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但获得的一致评价却是“中国学生的想象力贫乏”。
绝不是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天生就弱,这个结果是中国家长和学校联手提供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学校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标准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好孩子”、“优秀孩子”都以好成绩为导向,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孩子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外界认可,内在兴趣和动机都很弱。中国采用“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也极大地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这些都使中国孩子的创造潜能被过早地扼杀了。

『拾』 中国大学生缺乏创造力

教育方式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大学生缺乏创造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