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当前的大国工匠精神
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1)大国工匠创造的产品扩展阅读
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② “工匠精神”是什么,大国工匠精神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求推荐这些书籍,谢谢。
“工匠精神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牢固树立国家民族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精益求精的精神。”我觉得这些书更好的诠释了大国工匠精神的含义:《互联网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工匠心做事 感恩心做人》《好师傅这样当 好徒弟这么做》《工匠精神:敬业兴企,匠心筑梦》《互联网+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让工作成为一种修行》《传承工匠精神 争做优秀员工》《不吃苦、不奋斗,你要青春干什么》《员工岗位创新精神》《弘扬工匠精神 做爱岗敬业好员工》《品读国学经典 提升职业素养》
③ 什么是大国工匠,什么是匠心精神
大国工匠是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的八集系列节目。这系列节目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叙述了他们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匠心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3)大国工匠创造的产品扩展阅读:
能体现匠心精神的纪录片还有《匠心》,他是一档大型电视纪实类节目。通过外景拍摄的形式刻画大国工匠、匠心传世。讲述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的匠心故事。
于国,匠心之士为重器;于家,匠心之士为顶梁;于人,匠心之士为楷模。中国梦,心之所向。积跬步至千里,每一个脚印,都由你我用匠心精神刻下。《匠心》栏目,努力刻画这个浮躁的狂潮里,一个个可贵的匠心故事;用真实生动的影像力量,沁染观众的心扉。
④ 大国工匠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大国工匠传达出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使生产优质化。
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4)大国工匠创造的产品扩展阅读: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
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显现有关。
⑤ 大国工匠的具体内容
大国工匠的具体内容: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为国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周东红30年来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胡双钱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孟剑锋,百万次的精雕细琢,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丝巾”。
张冬伟,焊接质量百分百的保障,外观上的完美无缺。
宁允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顾秋亮,全中国能实现精密度达到“丝”级的只有他一个。
(5)大国工匠创造的产品扩展阅读:
国以才兴,业以才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离不开庞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1、筑就“工匠魂”:高技能人才队伍快速集聚成长。
2017年5月,中国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闪光灯下,80后、90后技能人才与C919一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我感到高技能人才的主人翁意识在不断增强,他们都为能够亲手制造国产大飞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沈大立说。
2、练就“工匠术”:开展职业培训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
“在职业培训政策方面,一个重大突破是实现了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普惠化和全覆盖。”张立新介绍,国家对贫困家庭子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都提供了免费培训补贴。对企业学徒,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也都给予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补贴。
3、提升“工匠力”:让高技能人才得到丰厚回报。
没有高技能人才,很难撑起高质量发展。“商用飞机的产业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竞争性,高端人才更加稀缺。”沈大立建议,通过跨界培养技术、技能“双师型”人才,让专注于创新的技能人才能够得到丰厚回报,提升他们的“工匠力”。
张立新呼吁,全社会要转变观念,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使技能人才成为人人尊敬的对象。
⑥ 大国工匠人物介绍400字
1、管延安
管延安,男,1977年6月19日出生,汉族,山东潍坊人,初中文化,群众。1995年参加工作(农民工)。
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
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
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等大型工程建设。
先后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劳务之星”和“明星员工”称号,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4、宁允展
宁允展,男,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中国南车技能专家。
宁允展出身工匠家庭。在身为工匠的父亲的耳濡目染中,宁允展从小就喜欢手艺。
1991年,19岁的宁允展从铁路技校毕业,进入当时的四方机车车辆厂(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前身),从事车辆钳工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2019年4月,荣获“最美职工”。12月,荣获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颁发“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证书。
5、顾秋亮
顾秋亮,男,江苏无锡人,生于1955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顾秋亮同志从1972年起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工作,在钳工安装及科研试验工作方面已经工作了四十多年,先后参加和主持过数十项机械加工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装调试工作。
2009年至2012年,顾秋亮作为蛟龙号海上试验技术保障骨干,全程参与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个阶段的海上试验。
参加海上试验时,顾秋亮已是五十多岁,但他克服了严重的晕船反应和海上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等诸多困难,安排好家中生病的妻子,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每年近100天的海试中。
他带领装配保障组不仅完成了蛟龙号的日常维护保养,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压载铁的安装、水下灯光的调整、布放回收接口的设置等;
并将自己的技术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国家深海基地的技术人员,为海试的顺利进行和蛟龙号投入正规化的业务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9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在中国文明网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耿家盛、顾秋亮等10位“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
⑦ 大国工匠的现代意义包括哪个
大国工匠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每一个细节都执行到位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职业教育也应该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结合起来,不仅是要教会学生一门技术、一种本领,更应该是价值的传递、精神的涵养和人格的建立。
正因此,我们不断推进党建和思政工作创新,把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政教育资源搬到线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对广大学生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引导效果。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应该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口,经济的转型升级呼唤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也迎来广阔舞台。踏准改革的鼓点、顺应时代的需要,职业教育不仅能迎来自身发展的春天,更能为新时代培养更多既有真才实学、又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7)大国工匠创造的产品扩展阅读: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国际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正在发生,给产业工人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加上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技术技能、素质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也影响到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制造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大业。
发展高端制造业不仅需要高端装备、高端技术,更需要高端的技能人才队伍。我国两亿多产业工人,为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世界工业发展史看,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能形成缺少顶层设计、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⑧ 大国工匠都介绍了几个人 都叫什么
《大国工匠》介绍了个嘉宾,分别叫做:胡双钱,高凤林,孟剑锋,张冬伟,宁允展,周东红,管延安,顾秋亮。
1、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2、“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为国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3、周东红,30年来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4、胡双钱,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5、孟剑锋,百万次的精雕细琢,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丝巾”。/6、张冬伟,焊接质量百分百的保障,外观上的完美无缺。
7、宁允展,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8、顾秋亮,全中国能实现精密度达到“丝”级的只有他一个。
(8)大国工匠创造的产品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大国工匠》是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
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⑨ 大国工匠20个人物的100字介绍
中华技能大奖得主,福建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工匠感言——知识改变命运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工匠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只要我们有一颗追求高标准,只要踏实,从基础干起,工作就能干好,就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许启金(国网安徽电力宿州供电公司运检部带电作业班班长。我将继续带领我的团队搞好技术集成创新,为“中国创造”加油,为大国崛起贡献力量。邓建军(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全国劳动模范,锻炼和激发了我发明创造的灵感和热情,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工匠感言——我从学徒工、一般工人到技师、高级技师、高品质的匠心,有一种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的精神,继续做好技术攻关、传技育徒工作,我要通过各种努力和实践。人生不一定要名牌大学毕业,但一定要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不学习就很难找到自己期待的岗位,更难以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把自己的技能复制到更多的工友身上,带领出在关键制造环节能够挑大梁、担大任的工匠级操作工人群体。李斌(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工匠感言——做工人就要有一颗匠心,学习成就未来,技能成就人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山东省首席技师、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了我,是国家的快速发展给了我成长成才的机会和创新奉献的力量,始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感情、充满忠诚,是坚守,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工匠感言——创新不仅要注重高端的,也要注意基础的,我从解决手头工作中的难题出发搞创新,使创新精神在基层落地实践。我坚信。它是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都可以具有的一种优秀品质,能主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产业的兴衰。冯鸿昌(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我将珍惜荣誉、脚踏实地。代旭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技能大师,从来没有离开过采油一线,是艰苦的一线工作生活,百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工匠感言——工匠精神,是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历经千年而不朽的民族精粹,它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制造手艺提升与传承,实质指向的是一种对于产品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制造信仰,再创新业绩,中华技能大奖得主,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和“工人院士”)工匠感言——我是一名焊接工人,参与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焊接技术从追赶者到同行者、超越者的全过程。作为大国工匠
⑩ 结合实际,谈“大国工匠"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1、提倡“大国工匠”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十三五”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大国工匠”的继承和发扬。
2、提倡“大国工匠”,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
当前,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过程中,一些产品的质量也常常受到诟病,迫切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3、提倡“大国工匠”,是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这里,工匠精神是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并提的,这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提“大国工匠”精神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10)大国工匠创造的产品扩展阅读:
“大国工匠”的培养:
1、培养大国工匠,提倡工匠精神,首先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纠正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者的不良风气,重视职业教育,创新教育体制,为培育大国工匠,重塑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重视对大国工匠的教育和研究。对大国工匠的教育和研究要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上下功夫。要就大国工匠涉及的政策背景、历史脉络、文化体系、技术标准、结构优化、平台建设、成果应用、服务社会等多环节、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从而为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