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0纸的发明

0纸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30 07:56:57

❶ 最早的纸是在什么时期发明

早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版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权祖。

在蔡伦造纸术出现之前,在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牍、缣帛作为记事材料。

汉代,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寻求新的书写材料已成为时势所趋,造纸术就因此应运而生。

(1)0纸的发明扩展阅读

早期纸的使用

西汉劳动人民所造的纸并经过东汉的蔡伦改进以后,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改进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东汉末年,山东人左伯,就是一个以造纸精美而闻名,当时的书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纸,这就是说,在东汉末年,造纸技术大大提高。

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期,纸张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

总之,在纸张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使书写材料重量大大的减轻,从而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写字材料。

❷ 谁发明的纸,纸的种类和作用

分 植物纤维中主要含有 1、纤维素 在棉花中,纤维素的含量在90%以上;木材、芦苇、荻苇中也含有40~50%的纤维素.从造纸角度看,在制浆过程中应极力设法保留纤维素,以提高纸浆得率和纸张强度. 2、半纤维素 在植物纤维原料中,阔叶木和草类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含量可高达30%左右;而在针叶木中一般只含有20%左右;在棉花中含量更少.为了提高制浆得率和纸张强度,在制浆过程中也要尽量多保留一些半纤维素. 3、木素 在针叶木材中,木素含量占30%左右,而草类原料一般含20%左右,棉花、亚麻则不含木素.化学制浆就是用化学药品使细胞之间粘结物质溶去一部分,使纤维互相分离成浆.原料中含木素愈多,则制浆愈困难,所要消耗的化学药品也愈多. 次要成分: 植物纤维原料中除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较少的组分,如树脂、灰份等.在一般常用的原料中含量不大,对造纸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但若含量过多,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纸张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除去. 1、树脂、脂肪 一般的原料含量较少,都在1%以下,但在松属木材中含量较多,它们的粘性较大,容易粘结成团,如粘在铜网和压辊上,造成抄纸困难,在纸上则形成透明的树脂点,降低了纸的质量.它们易与碱作用生成肥皂,而溶于水中,所以含树脂多的松木一般都用碱法制浆,以减少它们的危害.脂肪一般危害不大,也可以被皂化溶出. 2、淀粉、果胶 淀粉为细胞腔内的贮存物质,含量不多,易溶于热水,对制浆造纸没有什么影响.一般原料中含果胶不多,它们易被稀碱液分解溶出.在植物中以果胶酸盐的形式存在,被认为是植物中灰份的来源.亚麻等韧皮纤维细胞介质主要是果胶质,只需要少量的碱蒸煮即可脱胶. 3、单宁、色素 一般的原料中含量较少不致为害,它们易被热水抽出.但含量较多时应事先设法抽出,否则使纸浆的颜色变深不易漂白. 4、灰份 灰份是植物纤维原料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是钾、钠、钙、镁、硫、磷、硅的盐类.木材中的灰份都在0.2~1.0%之间,草类原料中灰份稍高一些.一般纸张对原料中的灰份含量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在生产电器绝缘纸时,必须除去灰份才能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草类原料中,尤其是稻草灰份高,灰份中的SiO2的含量较高,造成了碱回收的困难.减少或消除碱回收中硅的干扰,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❸ 纸的发明过程是什么

远古以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❹ 纸是谁发明的

蔡伦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

拓展资料: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每一种都是改变世界发展进程的创新发明,其中造纸术促进了知识体系的建立。

中国的造纸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时期,东汉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的工艺,使得纸张产量快速提高,纸张的使用原本由王公贵族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平民百姓也能够读书写字学习文化知识。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开始向国外传播普及开来。在中国造纸术的历史上先后有三种典型的纸问世,分别是灞桥纸,蔡候纸和还魂纸。

新型造纸术

纸张通常由木材中的纤维素制成,要造纸,就要砍伐森林,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外科学家研究了一种粪便造纸术,利用牛或者大象的粪便来造纸。他们开发了一种便宜的工艺,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粪便,以便去除部分有机聚合物木质素以及其他杂质,如蛋白质和死细胞。

随后将得到的纸浆用次氯酸钠漂白以去除剩余的木质素,并让纸浆变白,最后它就成为了一张可以书写的纸张。这种工艺不仅可以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而且它制作所需的能源和化学物质也更少,因为动物已经消化了部分原材料。另外,去除的木质素甚至还可以用作肥料或燃料,实在是一举多得。

❺ 三年级的第l0纸劰发明的形近字是什么

发的形近字是犮

拼 音 bá quǎn
部 首 犬 笔 画 5 繁 体 犮 五 笔 DCU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bá ]
1.古同“拔”。

2.古同“跋”,踩;踏;登。

3.犬跑的样子。

[ quǎn ]
古同“犬”。

❻ 纸是谁发明的

蔡伦是否“造纸第一人”,学术界多年来有争论没有定论,不敢推翻典籍记载。陕西学者彭曦经考证提出:中国造纸史提前300年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几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各地考古中不断发现西汉纸后,造纸术源于西汉还是东汉,成了学术界一个争议焦点。6月15日《科技日报》的报道,再次引起关注。国务院 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文史馆馆员、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曦经过20多年考证,首次提出:中国人发明纸比传统说法要提前200年甚至300年。 对这一话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彭曦教授及有关专家。 东汉造纸说——“蔡伦造纸”依据何来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一直是我国的传统说法。这种观点主要依据来自《后汉书》。书中说道:“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注: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来,这段记述又由其他记述或引文所证实。基于《后汉书》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西汉造纸说——考古发现证据有力 1933年首次找到证据 “其实,早在1933年黄文弼等人就发现了‘罗布淖尔西汉纸’,但当时没引起太多注意。”彭教授逐一列举了考古中发现纸的实例:西安灞桥纸,是西汉早期墓葬中发现的一片麻类纤维制成的残纸。中颜纸,是1978年在扶风中颜村发现的。当时发掘的一处铜器窖藏中出土了麻纸。金关纸,在甘肃居延(今属内蒙古)金水关西汉峰燧遗址中发现。 彭教授说,“真正能够证明西汉有较成熟造纸工艺的,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的西汉放马滩纸。这次出土的古纸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的地图是战国时期秦国地形图。这为纸的发现与用于书写提供了实物证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日本高知纸业实验场的技术鉴定和化验结果也都表明,至迟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在遥远的边塞已有了质量较高的纸,这种纸在内地的出现应更早。” 质疑蔡伦不止一人 彭教授只是众多质疑“蔡伦造纸”的学者之一。去年,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460余件麻类植物造成的古纸,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到西晋的都有,其中大多是西汉时期的,有10件还写有文字。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认为,这些发现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的观点。 并非否定蔡伦功绩 既然证据确凿,为何争论多年的学术界迟迟没有定论?彭教授认为,主要是一些学者认为“重大历史问题不应轻易去否定”。其实这是建立在确凿的考古发现上,典籍的记载为什么就不能更改?我们推翻了一个“蔡伦”,但中国科技文明的历史就向前迈进300年。蔡伦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杰出科技英才,他利用政权机构优越的物质技术条件,把造纸工艺定型和推广。他的功绩不会被否定。 两大争论焦点 出土的纸是否属东汉以前? 支持“蔡伦造纸”的学者普遍对“西汉纸”的年代表示怀疑。1957年以来出土的“灞桥纸”、“金关纸”、“中颜纸”、“放马滩纸”等都是发掘报告按照墓制或同时出土的西汉文物或竹木简上最后年代记述而定下来的。史学家张德钧认为,单从与古纸并存的东西的年号,便据以断定这张纸的年代,这个方法欠周密,因为有许多东西尽管相隔多个世纪,也有可能堆积在一起。 对此,彭曦和何双全指出,考古报告是在科学、严格的方法下,对考古遗址发掘和研究后才写出的,因此真实可信。例如,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古纸是从西汉时期堆积层上出土的,与其一同出土的汉简上清清楚楚地写有永光、建昭、河平、阳朔、鸿嘉等纪年,而且这个堆积层中其他文物都是西汉时期的;其次,有些纸张上还写有西汉时期的文字。此外,还有一些纸张在出土时就裹在西汉汉简之上,表明当时的纸具有包裹物品的作用。 “西汉纸”是真正的纸吗? 一些专家认为,虽然西汉时期我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这些纸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纸。造纸史研究专家陈启新提出,1980年,轻工部造纸所对陕西“灞桥纸”鉴定后认为,它的纤维很长,而且没有纤维性颤动的现象,只能算作“出土纤维片”,不是真正的纸。 可是,从1964年到1988年,中外10家机构的20多位科研人员检验灞桥纸达十多次,一致否定了轻工部造纸所的鉴定意见。研究表明,灞桥纸的纤维实际长度仅1~2厘米;纤维的排列也紊乱无序,表明事先经过舂捣、打浆及抄造工序。另外,敦煌悬泉置出土的400余件东汉时期的纸在各方面都与西汉纸没有多少区别。

❼ 纸是谁发明的

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

例如,在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7)0纸的发明扩展阅读

造纸术的传播

中国造纸术最早是在汉字文化圈内传播。朝鲜半岛造纸是在魏晋南北朝之际,生产的主要是麻纸,后来才有楮皮纸和桑皮纸。现存最早的纸写本是韩国湖岩博物馆馆藏754年新罗的楮皮纸写本《华严经》。朝鲜造有皮纸,其特点是纸质较厚重、强韧而又洁白。

明屠隆在《考槃馀事》中谈到高丽纸时说:“以绵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朝鲜制皮纸时,基本上沿用中国技术,但工具和技法略有不同。

中国纸与书卷早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在汉末、魏晋时期,越南北部地区已能造纸。据德国汉学家夏德研究,当时大秦不会自行造纸,所献纸为其在越南所采购,沉香、皮纸充作本国物品向中国朝廷作为进贡礼物”。越南南方的纸是由北方输入。

宋元以后,南方也可以造纸。陈朝艺宗绍庆元年(1370年),曾派遣使臣将所产纸扇送给明太祖朱元璋。清雍正年间,越南曾回赠清帝金龙黄纸二百张。晚期越南版书籍多以竹纸印刷,而此纸也与中国纸类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及传播

❽ 纸的演变过程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了纸,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莎草纸”并不是现今概念的“纸”,它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而中国所发明的造纸术,打破了植物纤维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无规则交叉排列,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才能叫做“纸”。

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8)0纸的发明扩展阅读

纸一般分为平板和卷筒两种。平板纸主要用于逐张使用,如供平台印刷机印刷和书写、绘画等用纸。卷筒纸主要供连续性加工机械使用,如供轮转机印刷,制袋机连续制袋,卷烟机连续包制卷烟等。

供印刷用纸的幅度一般要求与印刷机系列相匹配。卷筒幅宽过去以787和1092mm及其倍数为主,随着印刷机印幅的改变,现逐步采用以880mm以其倍数为主。

平板纸的长宽比为0.72。习惯上以500张为一令,若干令纸打包成为一件,每件重量不超过250kg。其他纸张则由于各种使用要求不同,定有不同的规格标准,或按订户要求的特殊规格生产。

❾ 在纸发明之前人们都是用什么在做记录的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甲骨文,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❿ 纸的发明者,年代和故事

蔡伦 东汉桂阳(衡阳耒阳)人,字敬仲。和帝时,为中常侍,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封龙亭候。他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技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时有“蔡候纸”之称。《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伦生活在东汉和帝时候,他是桂阳人,桂阳就是现在的湖南来阳一带。在蔡伦出生的几十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统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东汉初年到汉和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都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纸张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蔡伦从小就到皇官里去当太监,担任职位较低的职务——小黄门,后来得到汉和帝信任,被提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的机密大事。他还做过管理宫廷用品的官——尚方令 ,监督工匠为皇室制造宝剑和其他各种器械,因而经常和工匠们接触。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创造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当时,蔡伦看到大家写字很不方便,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大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都有缺点。于是,他就研究改进造纸的方法。

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造纸技术很复杂,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凭空想出来的;事实上,在蔡伦之前,劳动人民已经用植物纤维来造纸了。所以我们不能说纸是蔡伦发明的,但是也应该肯定蔡伦对改进造纸技术是有很大贡献的。

蔡伦带领工匠改进造纸方法,造出了质量较高的纸。他提出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来做原料,也是造纸技术的一大进步。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有的还是废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产。至于用树皮做原料,更是一个新的发现。后代人用木浆造纸,就是蔡伦用树皮造纸的启发。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成功,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从此,纸才有可能大量生产,给以后书芨的印刷创造了物质条件。

在蔡伦以后,别人又不断把他的方法加以改进。蔡伦死后大约八十年(东汉未年)又出了一位造纸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来的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当时人们称这种纸为“左伯纸”。可惜历史上没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记载下来。

阅读全文

与0纸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