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日本创造学会会长高桥诚先生把创造技法

日本创造学会会长高桥诚先生把创造技法

发布时间:2021-07-29 20:54:57

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学常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

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日本创造学会会长高桥诚先生把创造技法扩展阅读:

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2. 创新技法的分类

1、 我国东北工学院、国家科委人才资源研究所创造力课题组的分类:
(1) 提出问题的方版法,(权2)解决问题的方法,(3)程式化的方法。
2、 日本著名创造学家高桥诚的分类:
(1) 扩散发现技法,(2)综合集中技法,(3)创造意识培养技法。
3、 日本电气通信协会在所编的《实用创造性开发技法》中,分六类:
(1) 自由联想法,(2)强制联想法,(3)分析法,(4)设问法,(5)类比法, (6)其它方法。

3. 一九二零年的中国教育总长是谁呀,请把民国时期的那些教育界的文化名人给我介绍一下吧,鲁迅先生就不用介

一九二零年的中国教育总长是范源濂。
中华民国教育部历任教育总长:
1.蔡元培(到任时间1912年1月3日)
2.范源濂(到任时间1912年7月29日)
3.汪大燮(到任时间1913年年9月)
4.严修(到任时间1914年2月20日)
5.汤化龙(到任时间1914年5月)
6.张一麟(到任时间1915年10月)
7.张国淦(到任时间1916年4月)
8.范源濂(到任时间1916年7月12日)
9.傅增湘(到任时间1917年12月)
10.范源濂(到任时间1919年8月11日)
11.黄炎培(到任时间1921年12月25日)
12.范源濂(到任时间1924年1月12日)
等等下边还有。

中国近代教育家名人录:
蔡元培(1868---1940) 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1892年中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深感清政府无望,遂萌发教育救国论思想,断然弃官南下,从事教育,以启发民智先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同年秋,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并亲自主管校务。1907年赴德国留学,入莱彼锡大学研究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等。1912年回国后,任南京监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颁布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提出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世界观教育和美学教育五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成为临时政府制订教育宗旨的依据。南北政府成立后,继任教育总长,主持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宣布废除忠君、尊孔和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社会教育。1915年同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在法国巴黎组织勤工俭学。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实行全面改革,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收,规定凡在学术上有高深造诣者,不论其他条件,均可登大学讲台执教;管理上实行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各种研究会、社团和创办刊物,并收开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尤其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思想,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1927年就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建议在全国实行大学区制。不久,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力主抗日,与宋庆龄、鲁迅、杨兴佛等人在上海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37年后,拥护国共合作,为抗日救亡事业竭力奔波。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中共中央在唁电中称其“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老卓著,培植无数青年,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毛泽东在唁电中更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主要著作有《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全集》。
陈嘉庚(1874---1961)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和教育家。福建厦门人,曾长期侨居新加坡,从事橡胶业。1910年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日运动。1940年曾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重庆、延安等地慰劳抗战军民。抗战胜利后创办《南侨日报》,进行爱国民主活动。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职。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陈嘉庚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20岁便在家乡创建惕斋学塾。1913年在集美创办厦门大学,并资助福建各县市73所中学。在新加坡创办有道南等五所华文学校和图书馆、科学馆等社会教育机构。教泽广被,培育英才,积功祖国,誉满南洋。主要论著有《陈嘉庚言论集》。
张伯苓(1876---1951) 近代著名教育家。名寿春,天津人,1895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痛感中国积弱不振,认为“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决心献身教育事业。1904年在天津创办敬业中学,后改称南开中学。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以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以及重庆南开中学,先后担任校长40余年。抗战爆发后,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任校务会常委。1938年任国民参议会副议长,1948年出任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1951年2月23日病逝于天津。张伯苓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坚持“重视体育,提倡科学,倡导团体组织,注重道德训练,培养救国力量”的办学方针,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旧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主要著作有《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等。
徐特立(1877---1968)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教育家。原名懋恂,湖南长沙人。早年受私塾教育,曾任乡蒙馆教员。1905年考入长沙宁乡速成师范学校,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毕业后在长沙城郊创办梨江高级小学。1906年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常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反对清政府媚外政策,曾东渡考察日本教育,并于1910年创办办湖南第一教育刊物《周南教育》。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积极响应并参加长沙起义的筹备和组织工作。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校长,注意招收贫苦子弟。1913---1919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还兼任湖南孤儿院院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积极投入反帝、反军阀斗争,同进倡导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4年归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1925年后,又担任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摈弃教育救国论思想,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30归国,赴中央苏区,在红军总部从事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历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等职。努力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教育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主张用革命精神、革命办法举办革命教育。并从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陋就简,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中学、列宁师范、农业学校等,有力促进了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1934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陕某宁边区教育厅厅长,积极实施多种形式办学,广泛开展搞战教育工作。1940年后,任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仍十分关心中国的教育事业,积极从事教育科学及青年教育问题研究,还经常到全国各地视察指导教育工作。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徐特立教育文集》。
黄炎培(1878---1965)现代民主革命家、著名教育家、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字任之,号抱一,上海浦东川沙县人。1901年考取上海南洋公学特班,选习中文,并从蔡元培先生接受新文化教育。1903年创建川沙小学堂。因积极组织爱国宣传,为清廷所忌,逃亡日本。旋归国,主持创办上海广明小学、文明师范和浦东中学,对推广新学校了示范作用。1905年秋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1913年任教育部“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委员,拟订了“江苏省教育行政五年计划书”,推动地方兴办各级学校时,发表《学校教育彩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提倡教育要适用于实际生活,成为职业教育思想的发端。1914年辞教育司长职,以上海《申报》旅行者的身份,走遍皖、赣、浙、鲁、冀诸省进行考察,进一步看到了教育与生活、劳动严重脱节的现象,提出沟通教育与职业的主张。1917年联合国内各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以研究、提倡、实验、推广职业教育为职责的全国性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全力从事职业教育活动,创办有《教育与职业》杂志。翌年,在上海创设中华职业学校,提出“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实行工读结合的职业教育原则。1925年又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认为单就职业教育而论职业教育是行不通的,职业教育必须参加到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中去,必须顾及劳动人民的实际利益,如此职业教育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和获得成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广西、贵州及云南等地创办许多职业学校、职业实习学校及函授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副主席、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实用主义小学教育法》、《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等。198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有《黄炎培教育文选》。
陶行知(1891---1946) 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文,后改名知行,又改为行知,安徽歙县人。191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中文系。1914年赴美留学,先入伊利诺斯大学学市政,获政治硕士学位;后转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成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和P.孟禄的学生,获该校都市学务总监学位。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对教育颇多革新,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这更能反映教学的实质,概念也比较科学。1921年参与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任总干事,致力于学制改革,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1923年与朱其慧等人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提倡平民教育,亲自编印《平民千字课》读本,创办许多平民读书处,并深入全国许多省市、机关、商店和家庭推行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开始提倡生活教育。1927年3月,与东南大学教授赵权愚一起创办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按其生活教育理论施教,以万物为导师,以宇宙为教室,以生活为课程,旨在培养乡村试验人材。1931年从日本回国后,提倡“科学下嫁运动”,通过创办自然科学园、编辑科学丛书以普及科学知识。同时,提出创办工学团计划,认为工学团就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社会、一个小学校,规定工学团要普遍地进行军事、生产、科学、识字、民权和体育六大训练,使成为改造乡村生活且富有活力的新细胞。1932年在上海与宝山之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采取边学习、边工作的方式,自编教材《老少通千字课》,提倡“小先生制”和“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方法。“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政治态度和教育观念大有改变和进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积极宣传抗日,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和教育运动。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曾得到周恩来及董必武的关心和支持,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1946年7月25日猝然在上海病逝。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平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中国教育改造》、《普及教育》、《幼稚教育论文集》及《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等。198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陶行知教育文选》。
胡适(1891---1962) 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原名洪,家适之,安徽绩溪人。他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受业于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获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提倡文学改良,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之一。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反对马克思主义。1925年参加段祺端策划的善后仁义,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会议对抗。后来历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发表"全盘西化"的主张。1938年后历任国民党驻美大使等职。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后长期居住美国,后去台湾,1962年病逝。胡适一生宣传实用主义,著作极多,在学术界、教育界影响极大。主要著述有《胡适文存》等。
晏阳初(1894---) 近代著名教育家。又名兴复、遇春,四川巴中人。从小就学于教会学校,后赴美留学荣获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国组织华识字。1920年回国后在长沙、烟台等地开展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与陶行知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任总干事。1926年在河北保定地区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29年在河北定县开始“乡村建设”计划。1933年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在定县成立,任院长兼实验县县长。1940年在四川创办“乡村建设育才院”,不久改名“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他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愚、贫、弱、私,根治的办法是开展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之目的。1950年由台湾赴美国,协助菲律宾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后任该院理事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平民教育概论》、《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杨贤江(1895---1931) 现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字英甫,笔名李浩吾、叶公朴、直夫、李之宜等,浙江余姚人。1908年入诚意学堂读书,毕业后留堂任教,开始教育生涯。1912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之余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萌发“教育万能论”思想。1917年师范毕业。1919年经邓仲夏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任南京分会书记,参与会刊《少年世界》编辑工作。1921受聘担任《学生杂志》编辑,辟有“通讯”、“答问”专栏,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以此为阵地,热心宣传马列主义,指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23年,在恽代英等同志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协助编辑《中国青年》。从此,自觉地、积极地从事革命宣传和教育活动。1924年兼任上海大学教授。1927年4月,调任武汉《革命军日报》社社长。1931年因患肾结核,至日本就医,8月9日不幸病逝,终年36岁。平生著述颇多,发表论文300篇,写给青年的通讯100多封,回答青年学生的问题1,000多则,译文30多篇,译著3部。尤其是撰写了两部影响圈套的教育专著;《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最早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系统地阐述教育理论,同时对资产阶级的教育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奠定了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理论基础。1983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杨贤江教育文集》。

4. 什么是创新技法,应用原则需注意哪些问题

创新技法的分类有哪些 论创新技法在创新过程的运用

一、创新技法的分类

国内外创造学家通过对大量成功创造创新案例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具有规律性的方法和程序。日本出版的《创造技法大全》总结了300多创造技法,其中常用的有100多种,最常用的约30种。这些方法和程序对于从事创造创新活动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局限性和适应范围。为了便于学习使用,人们对其进行了分类。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三分法

日本创造学会会长高桥诚先生,把创造技法分成三类:

(一)扩散发现技法:主要是寻求问题所在,再提出设想。

(1)自由联想技法; 2)强制联想技法;(3)类比发想技法;(4)特殊发想技法;(5)问题发现技法;(6)面洽技法;(7)收集情报工具技法;

(二)综合集中技法:主要是收集情报,或者用于依照顺序来解决问题

(1)一般综合技法;(2)卡片式综合技法;(3)技术开发技法;(4)销售技法;(5)预测技法; (6)计划技法;

(三)创造意识培养技法:为解决各种问题而培养创造意识的方法。

(1)集中精神技法;(2)协商技法;(3)心理剧技法;(4)思维变革技法

2.二分法

按参与人数和思维方向将创造技法分两类;

2.1 个人技法与集体技法

(1)个人创造技法。是指单独的创造者即可实施的创造技法。如缺点列举法、自由联想法、卡片法等。

(2)集体创造技法。是指通常由若于创造者共同实施的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综摄法等。

2.2 扩散技法与集中技法

(1)扩散发现技法。扩散发现技法是指能使创造者充分展开想象,进行思维扩散,在产生大量设想的基础上诱发创造性设想的一类创造技法。

(2)综合集中技法。综合集中技法是指在搜集情报信息的基础上整理、筛选,或在大量创造性设想的前提下分析比较,从中作出有效选择的一类创造技法。

3.按创造发明过程分类

创造发明过程一般包含三个阶段:选题、寻找解决方法、完成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创造技法。

3.1 选择发明课题 2.主要创造技法有 3.寻找解决课题的设想。

(1)试误法。即通过不断选择各种解决方案来解决课题。

(2)联想、想象、发想法。这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是:让思维无拘无束的处于高度自由状态,以产生大量新颖的解决问题的设想。

(3)分析逻辑推理法。这类技法也是目前最盛行的创造方法之一。

(4)程控法。所谓程控法就是控制创造发明者的思维方向,让思维按着严格的程序或步骤去解决课题。

二、创新技法的作用

如果把创造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那么方法和技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比内容和事实更重要。法国着名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良好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笨拙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黑格尔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笛卡儿认为: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创新技法是从创造技法中套用过来的。是创造学家根据创造性思维发展规律和大量成功的创造与创新的实例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它的应用既可直接产生创造,创新成果,同时也可启发人的创新思维。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创新成果的实现率。

三、创新技法的选用

科技创新通常需要进行科学试验,试验就存在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可能性,但如果不去进行试验研究,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就等于失败。所以要敢于创新,争取成功。一般说来,事物总是可以被认识的,相信试验研究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创新,"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为成功之母"。不成功,有时试验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尚未找到最佳的闪光点,有时需要换一个思路,改变一下创新方法,上述各种方法可供选择、参考、灵活应用、组合使用,有时虽己见效、但不完善,需要改进,有时需要管理机制保证,否则成功就会成为昙花一现。

例如:头脑风暴法的选用,头脑风暴法是美国创造学之父奥斯本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在韦氏国际大字典中被定义为:一组人员通过开会方式对某一特定问题出谋献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按其英文字头(brainstorming)又称为BS法。

1.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1.提出问题;2.组建小组;3.通知会议内容、时间、地点

2)热身活动:为使会议活跃,会前可作一些智力游戏、讲幽默小故事、作简单的发散思维练习等活动

3)正式开会,明确问题,简单明了

4)自由畅谈,主持人坚持上述原则

5)会后收集整理设想、提案

6)未达目的,重复上述过程

7)评价选出最佳设想、方案

四、结束语

创新的主体是全民。自主创新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紧密相联。自主创新既有质的飞跃,也有量的变化;既有内容的更新,也有形式的改变。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自主创新,各种小发明小创造也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要有自立的勇气,创新的精神。无论是认识创新还是实践创新,无论是大的突破还是小的改进,都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 常用的创新技法有哪些

1.组合法。2.移植法。3.联想法。4.设问法。5.列举法。6.灵感法。7.头脑风暴法。8.综摄法。

阅读全文

与日本创造学会会长高桥诚先生把创造技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