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述汽车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1.1914年美国
福特汽车公司
安装的汽车
装配流水线
带来了
汽车工业
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2.第二次变革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当时欧洲内部关税壁垒逐渐拆除,使欧洲市场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
3.本世纪60年代末,日本
汽车工业
出现奇迹,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使得世界
汽车工业
发生第三次变革
㈡ 简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950年3月中央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展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列入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重点项目。
1958年4月,中国历史上第一辆国产轿车在一汽诞生,取名“东风”,来自当时毛泽东主席对世界形势有个著名论断:“东风压倒西风”。国产CA-71东风牌小轿车在机修车间试制成功,正式下线。
从1964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筹划发展军用越野车产品,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二汽、川汽、陕汽3个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1980年代初,确立了实现汽车老产品换型,产品换型几乎涵盖了前述汽车产品,重点在投产时间长、产量大、生产厂点多的解放、跃进、黄河、北京130等几种车型。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全球化的步伐。2002年8月,一汽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达成合作生产轿车协议;9月东风和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合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全系列日产轿车。
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以及各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汽车油耗明显降低。
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简述汽车发明史扩展阅读:
我国汽车产品技术发展
1953年建设一汽,即组织消化吸收从前苏联引进的中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1956年一汽如期建成投产。
接着,我国开始发展系列变型车产品,对不适应中国使用条件、资源条件等项目进行改造或改进、并发展轻型载货车、轿车、越野车、重型载货车,改装生产中型客车和少量专用汽车,这些产品多为参照国外样车。
针对我国的使用条件,如路况差、使用环境复杂、有高压、高寒、潮热、大漠、湿地等特点,来选择汽车材料,并根据自己的制造工艺水平,设计自己的产品。
㈢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探索、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探索:
1958年内地第一辆自制轿车诞生。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首批12辆汽车试制成功。这12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东风”在一汽诞生,从而开启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发展:
1985年内地第一家合资厂出现。
1985年,内地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当时规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分别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0%、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10%。
随后,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此外,我国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而车价大幅度下降,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成熟: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从1998年之后,乘用车销量开始超过商用车销量。汽车工业也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发生重大变化。此外,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1998年前后,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开始成立,自主品牌开始探索自主造车之路,并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汽车工业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并向汽车产销大国迈进。2009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㈣ 汽车的发展历史
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到1804的年,脱威迪克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十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15.7公里。
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将一台蒸汽汽车投入运输,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台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头也出现了蒸汽驱动公共汽车。当这个笨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起了很大的骚动。
说起来,这种车比现在的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坏未经铺修的路面,引起各种事故。市民们当时曾呼吁取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剌意味的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国后来在制造汽车的起步上大大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
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了改进这种发动机,艾提力.雷诺在1800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又发明了对进入汽缸的空气和汽油混合物先进行压缩,然后点火,提高了发动机效率。这种发动机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改称为奥托循环。
(4)简述汽车发明史扩展阅读:
中国汽车发展简介:
以前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中国土地上第一辆汽车是1903年输入的美国产奥斯莫比尔牌小汽车,领得第一号汽车行驶牌证,其所有者为上海富翁。中国制造汽车的尝试是在奉系军阀张学良将军支持下,于1928 年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1 年中装出10 辆。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
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这是值得钦佩的。
㈤ 世界汽车发展史
装备轻便动力、自行推进的轮式道路车辆
_汽车,在发明之初并非是这个样子的,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经100多年来的不断改进、创新,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匠心,并得益于石油、钢铁、
铝、化工、塑料、机械设备、电力、道路:网、电子技术与金融等多种行业的支撑,带动了它们的发展,成为今日这样具有多种型式、不同规格,广泛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多种领域的交通运输工具。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8738万辆,据预测至2014年世界范围汽车保有量将达12亿辆。[1]
㈥ 简述汽车车身的发展历史
1890-1920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几乎同时,,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制成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1894年奔驰velo是最早的量产汽车.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属车身获得专利,但主体结构仍是木材和连接(以前是这个“他”)它们的钢材.二十世纪初,JOHN PIERPONT MORGAN创建了美国钢铁公司,为迅速成长的汽车工业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Edward G budd 发明了全金属车身.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1918年意大利蓝旗亚公司也开始生产全金属汽车.非承载式车身向承载式车身转变,汽车不再是底盘和车身的简单叠加,而是成为整体. 技术方面,1890年panhard levassor公司(法国)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为后来汽车设定了很多标准并沿用至今.如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布局和最早的变速器.1904年panhard levassor又对汽车布局做出了注解,包括发动机舱罩的身高和乘客座位的降低等,勾勒出了现代汽车雏形. 颜色方面,早期汽车只有黑色,1924年庞蒂亚克前身oakland公司与杜邦油漆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辆彩色汽车(蓝色). 代表车型 1886 戈特利步.戴姆勒四轮汽车 1890 Systeme Panhard四轮汽车 1914 道奇Brotherrs 1922 蓝旗亚Lambda 1925 奥迪18/70 hp type M型
㈦ 简述汽车发展史和汽车的未来
汽车的发展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楚的..但大致我给你个写的方略,汽车最初是三个轮子的,然后变成了四轮,那位未来可能会变成没有轮子,这是外形方面. 最初的汽车从煤油到柴油,汽油,再到现在的混合动力,电动,再到天然气这又是一系列的改革,未来会发展到用太阳能,风能等各种能量型的.最初的汽车速度非常的慢,爬坡能力非常差,随着发动机的不断创新,汽车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速度快,且安全性会更高. 最初的汽车外形简陋,构造较为简单,并且成本不是很高(现对于目前的汽车工业来说是很便宜),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构造变得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未来的汽车在构造上可能会追求更高程度的简洁,也可能会更复杂,但这两个方向都有可能,成本的高低建立在经济的发达程度上,这里无法估计. 汽车被制造出来数量是在不断的增长,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以及每年数以十万计的产量变化,汽车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未来的汽车可能考虑到环境,经济,适用性等问题可能会逐步变少,但不管减少到多少也会有相当不一分的数量的.最后你可以阐述一下汽车工业对于科技的发展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写一下汽车工业带动的其他的一些产业是如何发展的,当然,这可能是废话.
大概就是这样.你自己看着写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㈧ 简述汽车外形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汽车车身形式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和楔形汽车几个阶段。
马车型汽车,汽车的马车型时代,由于汽车没有自己的造型风格,所以也可以说是汽车造型的史前时代。
箱型汽车,1986年,法国人本哈特和拉瓦索生产了世界上首辆封闭式汽车,也箱形汽车的开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不同于马车型的汽车,其外型特点很箱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因此被称为“箱型汽车”。
甲壳虫型汽车,箱型汽车时代后期,人们开始认识到空气阻力的重要性。
船型汽车。1937年,设计天才费尔南德·保时捷开始设计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
船型汽车采用了使汽车车室置于两轴之间的设计方法,从外型上看,整车像一只小船,称为船形汽车。福特公司1949年制造的福特V8型汽车就是船形汽车的代表。
影响因素:经100多年来的不断改进、创新,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匠心,并得益于石油、钢铁、铝、化工、塑料、机械设备、电力、道路网、电子技术与金融等多种行业的支撑,带动了它们的发展,成为今日这样具有多种型式、不同规格,广泛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多种领域的交通运输工具。
(8)简述汽车发明史扩展阅读:
石油危机极大地促进了汽车节能技术,尤其是和优化排放两利技术的发展。诸如:发展小型车,减轻汽车自重,提高汽车传动效率,无内胎钢丝子午线轮胎普及化并改善轮胎花纹,降低汽车风阻。
发动机的稀薄燃烧和电子控制配气、供油与点火以及增压技术,热效率比汽油机高的柴油机成为商用车的主体动力之外,柴油轿车的比例日益提高;使用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掺烧甲醇、乙醇、植物油等代用燃料,开发了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
㈨ 简述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
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回汽车,但未能制答成实物。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但是这种车的时速仅4公里,而且每15分钟就要停车向锅炉加煤,非常麻烦。后来车在一次行进中撞到砖墙上,碰得支离破碎。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他创立了“本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二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11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