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盘扣发明

盘扣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29 10:00:36

Ⅰ 钮扣最早是那国发明

具体是哪一位智者,发明了纽扣这种实用又奇特的小玩意,还真是无从考证。不过在公元前4000年,波斯人就已经会把小石块打磨好做成纽扣的样子来装饰衣服。古埃及第6王朝的时候,土豪们用金和银制作纽扣,缀在衣服领圈的四周作为装饰。虽然制作了扣子,但是没什么实用性,就是好看。后来喜欢穿裙子的妇女们不再用布料等制成的环将纽扣扣住,她们发现只要在衣服上剪个口就可以把扣子扣上了,方便多了,还很实用。
于是,纽扣便很快流行起来。人们争相在自己的衣服上,缝上昂贵的纽扣。14世纪时。罗马妇女的紧身衬衣上,从手肘到手腕,从领口到腰部,都钉上纽扣作为系结物和装饰品。16世纪,纽扣已普及。
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盘扣就是由绳结所编制,每一个盘扣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盘扣也叫盘纽,是中国人基于纽扣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发明,把精致的中国结和纽扣相结合,用来装饰汉服和旗袍,别有一番风味,体现了古色古韵的东方美~

Ⅱ 有关纽扣的发明来历及相关知识

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纽扣得到了普及。

唐装上的盘扣
在我国,纽扣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最初的钮扣主要是石纽扣、木纽扣、贝壳纽扣,后来发展到用布料制成的带纽扣、盘结纽扣。盘结纽扣在我们服装的发展历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最初的服装功能扣件向服装装饰过渡。中式盘扣是我国传统服饰的钮扣形式,是用各种布料缝成细条,盘结成各种各样形状的花式钮扣。中式盘扣造型优美,做工精巧,宛如千姿百态的工艺品,可以说是我国服饰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奇葩。中式盘扣除具有与其他钮扣同样的使用价值,较多地用来装饰和美化服装,特别是应用在民族服装上,更加体现出其服装的美感,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唐装”上的盘扣。

Ⅲ 疑问:汉服上有没有盘扣

图片是对襟袄裙,网络随便找的,别说鄙人给打广告就成2333

盘扣,也称为盘纽、纽绊,盘扣由古代中国汉族而发明的,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罗襟折枝花纹罗衫(褙子)就以盘扣系结,考古报告上写着:“袍,45件,其中完整的有34件....大都胸前有一字绊或衣带...”,可见当时的一字扣衣服绝对不止一件。从留下来的古代文物看,纽绊既有用于女服的,也有用于男服的。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

所以没问题哒~

Ⅳ 旗袍上的盘扣究竟是满族的特色还是汉族人的手艺

旗袍的盘扣是汉族人的手艺 因为再过去汉族就就行着盘扣

Ⅳ 钮扣最早是那国发明的

纽扣是人类常相伴守的生活服装用品。对它的使用,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四千年前,伊朗的 祖先波斯人,就已经用石块做成纽扣使用。我国周代已开始采用上衣下裳制,不论男女都穿着上衣下裳的两截衣服。朝内有专管制作礼服的官员,文武百官做大典时,必须穿着礼服。当时对服装的使用比较规范,服装制度也相当完备。周朝反映周王朝礼仪的《周礼》、《礼记》等书中出现了“纽”字,“纽”是相互交结的纽结,也就是扣结。

十六世纪,中国人把纽扣传到了欧洲,当时只有男人使用,女性使用者较少,多数人只是用做服饰。一些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用珍贵的金银、珍珠、宝石、钻石、犀角、羚羊角、象牙的贵重的材料,精做成纽扣使用。法国有国王路易十四,用1.3万枚珍贵纽扣镶做一件王袍的记载。我的藏品中,就有用珍贵的牛角、羚羊角、象牙、金银贵重材料制作的珍贵纽扣

Ⅵ 立领对襟盘扣是满族发明的么

公元前2世纪塞西亚人就发明了

Ⅶ “盘扣”在汉服中使用吗

不在汉服中使用。但是汉服有子母扣。

Ⅷ 盘扣是不是汉元素汉服旗袍 清朝 我觉得应该是汉元素,因为中国结是汉族的,盘

盘扣无疑是汉元素,而旗袍学术界还有争论!
盘扣,也称为盘纽,盘扣由古代中国汉族而发明的,在汉服中广泛使用,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罗襟折枝花纹罗衫(褙子)就以盘扣系结。盘扣最初常用只出现于女装常服。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我国清代用盘扣来束缚宽松的衣服,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花的题材都选取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盘扣的花式种类丰富,有模仿动植物的菊花盘扣、梅花扣、金鱼扣、盘结成文字的吉字扣、寿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几何图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盘花分裂两边,有对称的,有不对称的。盘花扣的作用在中国服饰的演化中逐改变,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称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 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的样式起源,在学术界争论很多,主要观点有四种:
第一种以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为代表,认为旗袍即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但也有学者认为:“民国旗袍虽然具有类似于旗女之袍的形式,却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义,如果完全认为民国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发展而来,未免有失偏颇”
第二种以袁杰英教授《中国旗袍》 以及包铭新教授《中国旗袍》《近代中国女装实录》 为代表,认为旗袍和旗装袍有一定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中说:““有些人质疑旗袍是满族服饰……我认为这些认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汉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满族的袍和褂的历史渊源又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亦认为:“昔诸葛亮造筒袖铠……满洲之服,其筒袖铠之绪也 。”将满族服饰的源头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服饰。
第三种以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为代表,认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宋、明时代,并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认为旗女之袍对民国旗袍有影响,但不认为二者有直接继承关系,因此认为民国旗袍称之为“旗”袍并不合适,所以他倡导旗袍改名为“祺袍”,并把“台北旗袍研究会”改名为“台北祺袍研究会”。多年以来,台湾服装界人士一直呼吁为“祺袍正名”。
第四种以卞向阳教授《论旗袍的流行起源》 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构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 ,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他同时认为“旗袍”名称的起源是一种“误称”,因为较早倡导旗袍的群体都是都市中受西学影响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的新女性、学生等社会群体,她(他)们绝大多数是汉族人, 她(他)们的祖先在清初经过流血抗争才为汉族妇女取得不穿满式服装的权利,她们不可能去复辟帝制时代的、还是异族压迫者的服饰,所以旗装袍在民国复辟的条件并不具备。

而民国之时“旗袍”的称呼之所以最终会流行开,是因为整个清代,汉族女装依然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除了贵族命妇礼服外,寻常女子一般并不穿袍服,而旗女不论贵族女性礼服还是寻常女子的日常服饰却都是袍服。因此在长达近300年时间的潜移默化下,普通人已经习惯了“女子穿袍=旗女之袍”的历史记忆,所以在民国旗袍开始出现的时候会给普通人一种这是“旗袍”的联想。实际上民国旗袍首倡群体并不承认“旗袍”这个称呼,而是“只叫它做长衫、长衣或长袍,与男性服装混为一词,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议改称“中华袍”。又有人提议叫做祺袍的,但兜兜转转的,最后还是叫回旗袍了。

Ⅸ 盘扣是什么时代出的

我国古代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元明以后,汉民族发明了盘扣来连接衣襟,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纽、盘扣。最初只用于女装常服。1997年于武进市发现的明代王洛家族墓中出土的两件女装上就有直盘扣。
清初以后传入满族。伴随清朝满族统治者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满族服装的推广,绸布制的盘扣开始被广泛使用于各种类型的服装,旗袍马褂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中国传统服装,其中广泛使用的盘扣也成为现在所谓“中式服装”的典型元素之一。

答复满意请采纳。

Ⅹ 中国结什麽时候有的,又是那个发明的

中国结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一根根五彩的丝线,悬垂在居室四周,古朴而风情流转。自然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吉祥漂亮的中国结,既为主人祈福来年的平安富贵,同时也体现着主人不同的个性与审美观念。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可是近年来国际时尚潮流的重要元素,已发展成为多个产品了。仔细看看,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

■中国结的来历和含义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结艺在那时达到鼎盛。

中国结的特点是,每一个结从头到尾用一根线编结而成,每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中国结的历史渊源

中华儿女很久以前就学会了打结,而且『结』也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重要性,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同时,他也是一门可供欣赏的艺术。在这里我小述一下中国结的历史发展,假如网友中哪位是历史学家,那千万别见笑小弟的才疏学浅了。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文化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有『骨针』的存在。既然有针,那时就也一定有了绳线,我们由此推断,当时简单的结绳和缝纫技术应已具雏形。文字的最早的记录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郑玄周易又注称;『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而在战国铜器上所见的数字符号上都还留有结绳的形状,由这些历史资料来看,绳结确实曾被用作辅助记忆的工具,也可说是文字的前身。 穿著的习惯:最早的衣服没有今天的钮扣,拉练等配件,所以若想把衣服系牢,就只能借助将衣带打结这个方法。

玉配:中国人一向有佩玉的习惯,历代的玉佩形制如玉璜,玉珑,玉□等,在其上都钻有小圆孔,以便于穿过线绳,将这些玉佩系在衣服上。另外,还有一种成套的玉佩, 是由好几种不同的玉佩组合成琳琳琅琅的一长串,而其连结的方法当然也非靠穿绳打结不行。

应用: 古人有将印监系节佩挂在身上的习惯,比如流传下来的汉印,方方都带有印钮。而古代铜镜背面中央都铸有镜钮,可以系绳以便于手持。由这两各地方不难看出,绳结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同心结: 古人喜欢用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结来表达相爱的情愫 ,并美其名称为同心结。梁武帝诗词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而唐朝的教坊乐曲中,尚有『同心结』这个词牌名。

妇女装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卷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貌,我们可以由画中了解当时妇女装饰 之一斑。例如在画中仕女的腰带上, 就发现有单翼的简易蝴蝶结作为实用的装饰物。另外, 在唐代永泰公主墓 的壁画中, 有一位仕女腰带上的结, 就已经是我们现在通称的蝴蝶结了。到了清代,绳结已俨然被视为一门艺术,样式既多,花样也巧,在那时绳结作为装饰的用途 相当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用品如轿子、窗帘、帐钩 、肩坠、笛箫 、香袋、发簪、项练、眼镜袋、烟袋等,下方常编有美观的装饰结,这些结常有吉祥的寓意

近代结绳艺术:到了清代,绳结发展至非常高妙的水准,式样既多,名称也巧,简直就把这种优美品装饰品当成艺术品一般来讲究。在曹雪芹著的红楼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与莺儿商谈编结络子(络子就是结子的应用之一)的对白,就说明了当时结子的用途,饰物与结子颜巴的调配,以及结子的式样名称等等的问题。结子之为用在当时可大了,比方亲友间喜庆相赠的如意结,件件都缀有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结子及流苏。日常 所见的轿子、窗廉、帐钩、扇坠、的笛箫、香袋、发簪、项坠子、眼镜袋、烟袋以及书画挂轴下方的风镇等等日用物品上,也都编有美观的装饰结子,有时候这些结子 还另具吉祥的含意。

现今中国结艺:民国以来,由于西方观念如科学技术大量输入,使我国原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改变,再加上对于许多固有的文化遗产并未善加保存和传扬,以致许多实用价值不高,而制作费时费事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便告逐渐式微,甚至在不断朝现代化蜕变的社会中湮没。中国传统的编结技艺就是一个最好例子。编结艺术式微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所采用的材料,不管是用动物纤维或用 植物搓成的绳线,都受到先天条件的限制,终究经不起经年累月的各种物理和化学侵蚀,而无法长久流传于后世,现在所能找到的附属于器物上的绳结,最古老的也只是清代遗物。文化中心频道是我们员工尽全力为大家所喜爱的手工艺的历史、它的渊源、目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壮况以及最新流行的娱乐项目、不同风格作品的展示等等。

阅读全文

与盘扣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