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从二战到现在的几十年里是如何发展的
我记得我看过一本韩国人写的,具体说是画的书,叫做《漫画日本》,里面说的通俗易懂~
重视科技。日本一直重视发展科技。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在大力开发尖端科技的同时,日本特别重视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推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日本方面,全民发展的能动性达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全国以发展经济为已任,经济在战后的初期有较明显
㈡ 求教二战时期日本航母的发展历程.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在军国主义兴起后,更是醉心于坚船利炮。和各列强海军样,最初日本海军内部也曾有过航空母舰与战列舰孰轻孰重的激烈争议,但仍从1911年就开始了航空母舰的开发工作。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先后建造了29艘航空母舰.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等一班深知海军航空兵重要性的将领的指挥下,几乎横扫大半个太平洋。直到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在一连串的失误下惨败而旧,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人员伴随4艘第一线航空母舰命丧汪洋,从此日本国力的缺陷——物资、人力的不足——纷纷暴露出来。虽然日本倾尽全力赶造和改装各型航空母舰,但在美国一大批新造航空母舰的压迫下,不熟练的飞行员和不足额的舰载机使得日本海军纵有航空母舰,也无法挽回颓势。日本苦心经营了30年的联合舰队,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灰飞烟灭。
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公约》中,限定英、美、日、法、意五国新建造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不能超过23000吨;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改装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也不得超过33000吨。日本所能拥有航空母舰的总吨位被限制在83000吨以下。当时签约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霸权,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一些阳奉阴违的策略,而处心积虑的日本军阀更是使出一切手段来规避条约的限制。日本联合舰队在二战期间拥有的大量经过改装或改造的航空母舰便是这些伎俩下的产物。
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本航空母舰,按建造过程大致可分为正规航空母舰、改造航空母舰和改装航空母舰三类。其中,正规航空母舰一开始就是按照标准航母设计建造的,如“翔鹤”级;改造航空母舰是指原本其他舰种的军舰,在施工阶段改变原设计,而以航母的姿态出现在联合舰队序列中,如“赤城”级改装航空母舰则是指将一些服役中或已经完工的战列舰、巡洋舰乃至征用的商船,拆除部分原有结构,增设飞行甲板和操作舰载机设备而成的航空母舰。
日本海军在条约的限制下,采取了一些可迅速增加航空母舰数量的方法。其中所谓的“航母预备舰”就是在部分军舰的设计中,事先就考虑了未来可能改装成航空母舰的需求,以利于日后的改装工作。另外,日本军方还以投资方式参与商船的设计建造,战时大量征用这些商船,进行改装服役以增强其航母力量。
由于日本航空母舰的建造受到《华盛顿公约》的限制,而且在早期不像战列舰那样受重视、有计划,因此其谱系相当混乱,只是在命名方面有大致规律可循。在早期,日本的航空母舰都是以特殊的飞禽为名,其中正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有“龙”或“鹤”字,如“飞龙”、“翔鹤”等;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均有“凤”字,如“祥凤”、“瑞凤”、“龙凤”等(但“赤城”号和“加贺”号例外,它们直接沿用了原来战列舰的舰名);由民间船只改造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则有“鹰”字,如“大鹰”、“云鹰”、“冲鹰”等。在1943年以后,日本航空母舰的命名方式又有变动,改用日本历史上的诸侯国名或者山名来命名:其中排水量25 0 00吨以上的用国名命名,15000~25000吨级的以山名命名,如“天城”、“葛城”、“笠置”等。从命名方式上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对航空母舰的认同是从早期的存疑到后期的重视——在初期的命名方式中,每个舰名的词尾都有一个共同的字,类似于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命名方式;但到了后期所采用的山名和古国名,则明显是战列舰所惯用的命名方式。而战列舰向是日本人最看中的主力舰。
㈢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
二战后日本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1、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战后日本进行社会改革,通过解散财阀、不允许独自占有、劳动民主化等方式,进一步扫清生产过程中的障碍,在得到美国的帮助下,根据国际形势分析,美国为日本投入充足的资金来帮助日本经济发展,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在朝鲜战争背景下,日本大量加工军工产品,经济得到很大恢复。
2、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神武景气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原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日本受到很大冲击,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1974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从上一年的8%骤降至-1.2%。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开发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向耗能少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经过一段调整后,日本率先走出危机,但从此经济增速明显放缓,1975~1990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4.5%。
(3)二战末期日本的发明扩展阅读:
二战时日本本土遭到轰炸,工厂、机械以及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遭到严重损毁,但人才和科技还在,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注入很快就能进行重建。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向日本注入巨额资金,并大量转移技术,使得日本很快恢复了生产。
日本在战后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革,涉及到土地、商业、社会等各个方面,日本基本确立了民主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日本也因此更好的融入了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使得日本的经济更加富有活力和动力。作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日本获得了美国的大力扶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不仅是世界经济强国、贸易大国,也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援助大国和债权大国,1987日本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㈣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什么那么强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历了什么
回看近代史,常会拿中国和日本进行对比,因为两个国家国情相似,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和清朝进行洋务运动,时间也差不了多少,但是两个国家最后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中间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呢?
如果只是进行教育,工业,经济改革,那么日本顶多发展成一个较为富裕国家,但是明治维新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军事改革,日本政府借鉴了英国,德国的兵役制度,开始规定日本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又积极从欧美各国引入先进战舰,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大幅提高军事预算,这些举措都让日本迅速崛起成亚洲的军事强国。
日本之所以能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不只是对政体改革那么简单,而是通过教育对民众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工业增强国力,改革经济确保发展稳定,进而支撑军事工业发展的一次多维度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革案例,让日本国力迅速增强,日本在经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后,积累了资本,也实现了独立发展的目标,但是因为资源,地理环境,本土文化的影响,日本走上扩张之路又是必然的结果。
㈤ 二战时期,日本到底发明了一件什么武器
日本发明的是神风自杀那些东西,不过日本对于野战研究不少
生化武器不是日本发明的,虽然日本丧心病狂的研究了很长时间,前面不要误人子弟
㈥ 二战末期,到底往日本扔原子弹了没有
呵呵,应该好好学学历史了
美国在1945年确实向日本分别投放了2颗原子弹,广岛的那颗叫做“小男孩”,长崎的那颗叫做“胖子”
㈦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分为哪三个时期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伊奘诺景气: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体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连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泡沫经济的发展期间。泡沫经济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
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
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一直持续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 1993年10月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
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
㈧ 二战时期,日本发明了什么武器,连日本人自己都感到耻辱
性病细菌武器
㈨ 二战末期日本制作武器所需的钢铁从何而来
中国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煤炭,铁,石油产地,日本早已对东北虎视眈眈,东北沦陷后,日本加紧对中国的资源掠夺。把东北作为日本的国土建设,使东北成为日本的一个工业基地,钢铁,煤炭,黄金源源不断运往日本国内。帮助其进行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