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谁发明了.电.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电的呢
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是摩擦起电现象。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正处于文化鼎盛的时期,贵族妇女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带琥珀做的首饰。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把它对着光就呈显出黄色或红色的鲜艳色泽,是当 时较为贵重的装饰品。人们外出时,总把琥珀首饰擦拭得干干净净。但是,不管擦得多干净,它很快就会吸上层灰尘。虽然许多人都注意到这个现象,但一时都无法解释它。有个叫 泰勒斯的希腊人,研究了这个神奇的现象。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索,他注意到挂在颈项上 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断晃动,频繁地摩擦身上的丝绸衣服,从而得到启发。经过多次实验,泰勒斯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具有吸引灰尘、绒毛、麦秆等轻小物体的能力 。于是,他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爱迪生发明灯泡前已有发电机了。历史背景如下:
1660年居里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转动摩擦发电机,不过产生的是静电,难有实用。
1780年意大利医生加法尼通过从动物组织对电流的反应开始研究化学作用而不是静电产生的电流。他宣称动物组织能产生电。虽然他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但他的实验却促进了对电学的研究。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电流不是来源于动物,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伏特在18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虽然装置简陋,但它却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祖先。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只是它的实际用途还非常有限,因为当时除了用简陋的电池以外别无其它方法发电。
1831年法拉第发现当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是法拉第的一项最伟大的贡献。并由此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以后的发电机都是根据同样的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从此人类进入了电器应用时代,各种实用电器开始纷纷涌现。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的白炽灯泡。
自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后,各地的发电厂才迅速发展起来。
1882 年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投运的珍珠街发电厂被称为世界最早的发电厂,它拥有 6 台 120 kW 的蒸汽机发电机组。
中国最早的发电厂也是1882年建成的,它是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的上海电光公司。当时的发电厂就是专为电灯照明供电的。老上海人把发电厂称为电灯公司,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Ⅱ 电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电是自然界的存在物,不存在被发明出来的说法,应该说是被发现。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1752年7月用风筝吸引雷电的危险试验,使人们认识到雷电是一种电。此后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在欧洲广为推广。
富兰克林让别人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设计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
科学家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科学家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
而且科学家的手被弹开了,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年后富兰克林总结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子运动现象有两种:我们把缺少电子的原子说为带正电荷,有多余电子的原子说为带负电荷。
电是个一般术语,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大自然里,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
(2)用电发明扩展阅读:
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学科的理论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测量技术的改进;测量技术的改善在新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并促成新理论的发现。
电磁测量包括所有电磁学量的测量,以及有关的其他量(交流电的频率、相角等)的测量。利用电磁学原理已经设计制作出各种专用仪表(安培计,伏特针、欧姆计、磁场计等)和测量电路,它们可满足对各种电磁学量的测量。
电磁测量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非电量(长度、速度、形变、力、温度、光强、成分等)的电测量。
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电磁量与非电量相互联系的某种效应,将非电量的测量转换为电磁量的测量。由于电测量有一系列优点:准确度高、量程宽、惯量小、操作简便,并可远距离遥测和实现测量技术自动化,非电量的电测量正在不断发展。
Ⅲ 有什么简单的小发明不需要用电
简单的小发明:拾蛋器、自喂鸡器、自喂水器、自虹吸管、磁性拌草棍、让猫狗怕鸡、翻板捉鼠缸、沉砂器、提水车、水位报警器
Ⅳ 电的发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今日的世界已是电的世界,我们几乎没有一天可以离得开电。早上起来,被用电池驱动的钟吵醒,扭开电灯,掀开暖和的电毯被,打一个呵欠,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而这一天没有电,你会觉得忽然变得无所事事,因为大部分的工作都得停止。没有电,洗衣机不能用,衣服不能洗、不能烘、电视不能看;电脑不能打;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不能亮等等。看样子这真是一个寸步难行的世界。
电的发明和应用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开始的。
在电力的使用中,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早在1819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就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1820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根据奥斯特的报告,对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整理与研究。他认为,两条电线平行放置的时候,电流流动的方向相同时,会相互排斥;相反,则会相互吸引。如果将电线绕成线圈,通电后,线圈就会像自然的磁石一样。现在,安培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成为电流强度单位的名称。大约在同一时期,德国人欧姆发现了电阻定律:导体上存在着一种阻力,随着它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截面面积的增加而减小。电阻的存在使电流随着电线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法拉第是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他的发现为电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从19世纪60年代起,出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但是,这种直流发电机还不够完善。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气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焊、电钻、电车、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电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出现,导致了对电的大量需求。同时,把电力应用于生产,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显著增加和用电区域的扩大,直流电机显示出成本高、易出事故等缺点。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又投入了对交流电的研究。交流电具有通过变压器任意变化电压的长处。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创制出三相异步发电机,这种比较经济、可靠的三相交流电迅速得到推广,电力工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电力照亮了城市和农村,为工厂和矿山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强大动力,成为生产、交通运输、通讯等全面转向工业化的决定因素。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以发电、输电、配电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工业和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的电气设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由蒸气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Ⅳ 电是谁发明的
法拉第
Ⅵ 用电的一种 发明历程
古代发现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
近代探索
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从物质到电场
在十八世纪电的量性方面开始发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与1785年库仑(C.A.Coulomb 1736-1806)发现了静态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锡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这是首次强调从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
电场与磁场
1865年、苏格兰的马克斯威尔(J. C. Maxwell)提出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式,这理论提供了位移电流的观念,磁场的变化能产生电场,而电场的变化能产生磁场。马克斯威尔预测了电磁波辐射的传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国赫兹(H.Hertz)展示出这样的电磁波。结果马克斯威尔将电学与磁学统合成一种理论,同时亦证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马克斯威尔电磁理论的发展也针对微观方面的现象做出解释,并指出电荷的分裂性而非连续性的存在,1895年罗伦兹(H.A.Lorentz)假设这些分裂性的电荷是电子(electron),而电子的作用就依马克斯威尔电磁方程式的电磁场来决定。1897年英国汤姆生(J.J.Thomson)证实这些电子的电性是带负电性。而1898年由伟恩(W.Wien)在观察阳极射线的偏转中发现带正电粒子的存在。
从粒子到量子
而人类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与波来描述“电”的世界。到了19世纪,量子学说的出现,使得原本构筑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验。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认为一个粒子的移动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时测得;电子不再是可数的颗粒;也不是绕著固定的轨道运行。
一九二三年,德布洛伊(Louis de Broglie)提出当微小粒子运动时,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称为“质—波二重性”,而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用数学的方法,以函数来描述电子的行为,并且用波动力学模型得到电子在空间存在的机率分布,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准确地测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测得在原子核外每一点电子出现的机率。在波耳的氢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运动半径,就是在波动力学模型里,电子最大出现机率的位置。
随著科学的演进,人类逐渐理解“电”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数值是不连续的,它们所反映的规律是属于统计性的。
Ⅶ 电发明以后,第一个民用电器是什么
1660年居里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转动摩擦发电机,不过产生的是静电,难有实用。
1780年意大利医生加法尼通过从动物组织对电流的反应开始研究化学作用而不是静电产生的电流。他宣称动物组织能产生电。虽然他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但他的实验却促进了对电学的研究。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电流不是来源于动物,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伏特在18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虽然装置简陋,但它却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祖先。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只是它的实际用途还非常有限,因为当时除了用简陋的电池以外别无其它方法发电。
1831年法拉第发现当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是法拉第的一项最伟大的贡献。并由此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以后的发电机都是根据同样的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从此人类进入了电器应用时代,各种实用电器开始纷纷涌现。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的白炽灯泡。
自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后,各地的发电厂才迅速发展起来。
1882 年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投运的珍珠街发电厂被称为世界最早的发电厂,它拥有 6 台 120 kW 的蒸汽机发电机组。
中国最早的发电厂也是1882年建成的,它是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的上海电光公司。当时的发电厂就是专为电灯照明供电的。老上海人把发电厂称为电灯公司,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Ⅷ 谁发明了电
1、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电。在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
2、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
3、富兰克林让别人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设计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
4、科学家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科学家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学家的手被弹开了,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年后富兰克林总结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8)用电发明扩展阅读:
1、物质中的电效应是电学与其他物理学科(甚至非物理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物质中的电效应种类繁多,有许多已成为或正逐渐发展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2、我们用的电池和伏特当初所制造的电池组,是运用相同的原理。电池的外壳都是由锌制成;锌的外面再会覆盖一层塑料或洋铁皮,以防止电池发生渗漏的情形。在电池里没有银片或铜片,而是在正中央有一根碳棒。
3、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夸张的说其作用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
Ⅸ 人们最早使用电这项发明,是用来干吗
最早使用的是静电,利用储电装置收集静电,用的时候再放电。然后直内流电在电磁容理论的诞生之后展现在人类的舞台,并且一直发展并辉煌了很长时间。著名的人类发明之父托马斯.爱迪生先生就一直热衷、发明、改进并运营着美国的直流电系统。大家可能想不到,交流电其实在直流电的运用最辉煌的时候就诞生了,但是市场决定一切。发明之父爱迪生先生出于经济目的和个人名利,利用各种手段打压和封杀交流电的运用和推广。 但是大家还想不到的是,不是技术让交流电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主宰,而仍旧是经济和市场让直流落幕,交流辉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铜价格飞涨导致交流输变电、供配电甚至电缆制造业难以支撑,最终成本廉价的交流电系统一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