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教育是一种占有式教育,其特征就是教师主体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并且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这种观念最终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使人成为盲目服从、缺乏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单向度的人。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应是教育者尤其是教育领导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当他们意识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认识到应当确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推广,狠抓落实,才能有效顺应批判性思维的特点,达到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2、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
高校的教学任务不仅应该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应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成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思考内容、方式,使他们学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控制。同时,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不仅要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而且还需要学生对自己缺乏理解的现象、学习中遇到的障碍等主动进行思考,作出回答。所以应该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设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3、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程教学是最重要的载体。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批判技能,也是一种批判品质,而技能的培训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高校应开设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课程。逻辑学(尤其是演绎逻辑)强调推理的有效性和必然性,着重培训形式化的逻辑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课程致力于发现、分析和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与分析论证的标准、程序和模式,主要培养非形式化的思维技能。两者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所在并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出努力。例如,主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即在教育交往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往是以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为基础的,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民主和活力的公共领域,而不是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再如,多做一些批判性阅读,这也有利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塑造,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教育的殷殷期待。归根到底,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靠教育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Ⅱ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又称明辨性思维或思辨思维,是当今社会下炙手可热的话题,“思辨”这个哲学术语早在儒家经典的《四书》的《中庸》中就有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由于目前国内还不够完善的教育体制,使我们的孩子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无数国内教育机构也把它作为卖点。
1、当别人告诉你一件事的时候,要问问自己: Who - 这是谁在说?熟人?名人?权威人士?想想看,谁在说这句话,重要不重要? What -他们在说什么?这是一个事实(fact)还是一个想法(opinion)?他们说话有足够的根据么?他们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话出于某种原因没说出来? Where - 他们在哪里说的这些话?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其他人有机会发表不同意见么?
2、Why is it important? 时时要提醒自己事情的意义和重要性 How do I know?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看方法对不对 Who is saying it? 想一想说话的人是居于什么立场,受过什么影响?(让孩子去考虑到这个层面,实属不易) What else,what if? 除了这种说法(观点),还有其它看法和可能么?
3、学会表达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 除了提问题,Critical Thinking 还表现在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一个美国学校里,为了鼓励孩子的思辨,还把这些基本的思考模式做成引导句(prompts)海报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孩子随时可以看到、想到,这样也就一点点把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起来了。
(2)认可度参与度创造性批判性扩展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甚至发展中国家委内瑞拉,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巴黎,1998年10月5—9日)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的标题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
第五条“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中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强烈上进心的公民。他们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学科知识的简单的认知性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独立思考,集体工作的技能。
Ⅲ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多看辩证逻辑的,即自身否定,找出不包括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除了批判性思维,还可以杂交,突出关键,等等
Ⅳ 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引言
近年来,绘本阅读教学在小学悄然兴起,让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阅读绘本时更多的是关注意义,而不是生词、语法,语言的学习融于阅读之中,成为自然发生的事情。然而,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失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思维的培养。由于教师担心学生英语水平有限,所以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和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阅读内容的理解展开,基本没有让学生就所读内容展开讨论的活动,更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没有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对所读内容的不同理解。小学生虽然英语水平有限,但不代表其思维能力弱,而且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学习语言,还应能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问题,对看到、听到、读到的事情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等(Facione,1990),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是好奇的,能不断地质疑,思想开放、灵活;能合理、公正地作出评估,审慎地作出判断,乐于重新思考,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有条理地处理复杂问题,用心寻找相关信息,合理选择评价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寻求学科和探究环境所允许的精确结果(彼得·费希万等,2009)。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能够比较全面地思考问题或看待某件事情,对自己的判断或结论能够提供充足的理由(Roche,2015)。
二、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启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多人都认为批判性思维在小学阶段是无法培养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杜威(1990)指出,学校必须为孩子做的事就是关注他们的思想,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在杜威看来,思维决定着人们的体验和感悟,所以在儿童非常小的年龄时培养他们思维的习惯与品质非常重要。在美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兴起了培养批判意识的教学尝试与改革;到了60年代,美国教育界更兴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批判性思维的运动,提倡在大、中、小学的课程大纲中开设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以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精神(方展画、吴岩,2005)。杜威的学生马修·李普曼认同这一观点,他同样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在其所有能力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关键(方展画、吴岩,2005)。李普曼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上仍是没有很大的进展,这是因为在他们过去的教育中没有能够完成批判性思维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理性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就有思考的能力,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激发孩子思考以及进行批判,不断地深化理解,而非老师主导课堂,以老师所说为对(罗兴刚、刘鹤丹,2012)。儿童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对话关系,对话是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得以显现的外在形式,在对话中没有确定的答案,通过交流儿童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获得思维的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本身就强调交流与对话,语言是用来传递思想的,因此如何给学生创造表达观点、修正观点、获得思维发展的机会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三、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及策略
低层次思维多体现在跟读、背诵、复述类活动中,而高层次思维是体现在比较、反思、分析、推理类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加强高层次思维的培养,学生就能逐渐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途径。所谓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解释意义和评价两个层面。批判性阅读就是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与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读者需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Pirozzi,2003)。批判性阅读也指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一般包含理解文本、评价文本和作出反应三个步骤(何强生、刘晓莉,2003)。批判性阅读不是读者对文本进行粗略浏览,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其中内容的阅读方式,而是对作者的观点、倾向、假设进行分析、整合和评析(范莉,2008)。
可见,批判性阅读对读者的要求是能够在理解所读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分析与评价,大致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实现。第一层次是对文本本身的处理,即理解大意,读者的主要目标是努力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基于文本信息建立立体的网状关系图。第二层次要求读者能够跳出文本,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推断言外之意。第三层次是回归文本,就文本结构、写作方式、作者意图、作者观点等展开分析,并提出质疑或作出合理评价。读者在这些活动中与文本进行了充分对话,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更能获得思维能力训练。
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建议
1. 理解文本大意(即“意”)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利用合适的文本发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可视化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梳理自己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也可以让教师迅速看清楚学生的思维及推理过程。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理解出现问题,就可以立即给予帮助。以下以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文本为例说明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大意。文本内容如下:
Big cats catch and eat other animals. Tigers, lions and leopards are big cats. They all like to catch animals at night. Leopards are good tree climbers, but tigers are not. In a lion family, mother lions catch animals, but father lions sleep a lot.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科普类短文,文本短且没有太多生词,学生似乎不会出现理解问题。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常淼淼老师在她的课上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授课方式。在读前预测活动后,常老师让学生先自己读这篇文章,之后分组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给全班展示与解说。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常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对于“Leopards are good tree climbers, but tigers are not.”这句话的理解有偏差,学生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老虎不会爬树,而事实上老虎也会爬树,只是没有豹那么灵活、敏捷。如果没有思维导图呈现出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可能就无法发现这一问题。思维导图可以实现批判性思维中的“阐释”任务。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信息进行归类、整合,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本意义。
2. 推断言外之意(即“绎”)
批判性思维中的推理能力可以由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培养。比如,针对下面这篇短文:
Yesterday I saw the palgish flester gollining begrunt the bruck. He seemed very chanderbil, so I did not jorter him, just deapled to him quistly. Perhaps later he will besand cander, and I will be able to raengel to him.
教师的典型问题为:
(1) What was the flester doing? And where?
(2) Why did the writer decide not to jorter him?
(3) What did she hope would happen later?
由于文本本身采用了不少英语中并不存在的“假词”,读者很可能根本就没有读懂,但读者会发现自己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三个问题。例如:
(1) The flester was gollining begrunt the bruck.
(2) Because the flester seemed very chanderbil.
(3) She hoped later he would besand cander and she would be able to raengel to him.
显然,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根本无法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面是这篇短文的原文:
Yesterday I saw the new patient hurrying along the corridor. He seemed very upset, so I did not follow him, just called to him gently. Perhaps later he will feel better,and I will be able to talk to him.
我们再来看三个问题:
(1) What do you think she said when she called to him?
(2) What might the job of the writer be?
(3) Why do you think she wants to talk to the patient?
这一次读者虽读懂了文本的意思,但会发现这三个问题并不好回答,需要利用文本已有信息进行有效推理。比如,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读者需要理解文中的病人情绪不好,那么打招呼该如何说?说什么?什么事情需要等到病人感觉好点时才能谈?第二个问题则需要读者根据病人以及作者想跟病人谈话的内容得出作者可能是医生也可能是护士。这三个问题的设置使本来非常简单的文本也有了阅读的深度和味道。
3. 提出问题(即“疑”)
提出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内容。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不能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要主动、积极地思考,能够对所读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之后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Roche,2015)。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生可以通过问题挑战作者,或向教师和同学提出理解文本的新的角度。以下六大类问题(Paul,1993)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向学生层层追问,学生也可以藉由这些问题反思并逐渐理清自己的观点。
(1)澄清或说明自己观点的问题
•What do you mean?
•What is your main point?
•Why do you say that?
(2)探讨关于假设的问题
•What are you assuming? Why do you think so?
•How do you justify your assumption?
•Is that always the case? Why do you think the assumption holds here?
(3)挖掘原因和证据的问题
•How do you know?
•Why do you think that is true?
•Are these reasons enough?
•Is there a reason to doubt that evidence?
(4)探讨观点和角度的问题
•How would other groups/types of people respond? Why? What would influence them?
•What would someone who disagrees say?
(5)探讨启示和结果的问题
•If that happened, what else would happen as a result? Why?
•What effect would that have?
•What is an alternative?
(6)关于老师提问的问题
•Is this question clear? Do we understand it?
•Is this question easy or hard to answer? Why?
•Does this question ask us to evaluate something? What?
教师利用这些问题挑战学生的过程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否定,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越来越缜密的过程。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机会去质疑所读内容。比如,“你认为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这样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就可能提出这样的观点:《灰姑娘》的故事不合理的地方可能是到12点其它东西都变回去了,为何水晶鞋没有变回去呢?《龟兔赛跑》的故事不合理的地方可能就是兔子并不是每次比赛都会睡觉,那么乌龟就不是每次都有赢的机会,因此“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打败对手”的说法就不是真理。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机会,学生就可以对故事的合理性或内容的权威性提出质疑。
4. 展开讨论(即“议”)
除了理解所读内容的大意并对细节进行推敲、理解言外之意以外,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分析写作意图或手法、评价观点或所读内容等更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训练内容。教师需要通过组织讨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北师大实验小学的许祎玮老师在一节题为Ant's Bug Adventure(Burchett & Vogler,2012)的课例中,有效地将讨论融入整个故事教学中。许老师采用讲故事的手法,每讲到有悬念的地方都会停下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将学生的想法与故事相比较,以此评价故事的情节。例如,当讲到Ant由于爸爸和别人聊天自己感到很无聊时,请学生讨论这种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学生给出了诸如读书、听音乐、踢球等建议之后,许老师才将故事中Ant选择去树洞里探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这样贸然进入树洞是否合适,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等。学生思维活跃,分析出当Ant变小之后,在树洞中可能会遇到比自己大的虫子,也可能被里面的气体熏死等有意思的情节。而后,当讲到Ant被一只大虫追赶时,许老师再次停下,组织学生讨论Ant可能做的事情或采取的措施。当全部故事讲完之后,许老师还让学生讨论对Ant这次探险之旅的看法。教师通过一次次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Ant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也引导学生对Ant的冒险精神给予了全面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思维得到极大挑战,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最终使其能反思性、创造性地进行自主阅读。纵观国内外研究,批判性思维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对小学阶段的启蒙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提出意、绎、疑、议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质疑、推理、分析、思考、探索、讨论和分享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促进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启蒙与发展。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抓住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与本质,以问题和活动设计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质和特点,给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思维活动。
Ⅳ 如何让孩子学习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的就业报告》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要的技能:复杂问题的解决,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是一个孩子需要成长的三项最重要的技能。创造力在短短五年内从第十位跃升到第三名。情商和认知灵活性也被列入了2020年的技能清单。
2020 Top 10 skills2015 Top 10 skills
1、复杂问题解决1、复杂问题解决
2、批判性思维2、与他人协调
3、创造力3、人员管理
4、人员管理4、批判性思维
5、与他人协调5、谈判
6、情绪智力6、质量控制
7、判断与决策7、服务导向
8、服务导向8、判断与决策
9、谈判9、积极的倾听
10、认知灵活性10、创造力来源: Future of Jobs Report.世界经济论坛
问题是,我们如何培养上述技能的广度,并保持儿童终生学习的天赋而不是在他们进入正规学校时这种能力被侵蚀?
实现这个目标比你想象的要简单:让孩子们参与到积极的、好玩的经历中。
每一个孩子都带着一种不可思议的潜能开始他们的人生旅程: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用好奇心、问题来接近世界,并渴望通过玩耍来了解世界和自己。
除了认知技能外,不同形式的游戏还为儿童提供了发展社交、情感、身体和创造性技能的机会。
终身游戏
如果我们一致认为迫切需要发展解决复杂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技能,我们就必须认识到,这些技能是通过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游戏学习来建立的。
当我们为孩子的未来投资的时候,切记,如果没有证据表明直接学习、“学校化”或三岁的孩子学习字母表和数字会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读者,那么我们就千万不要这样做。
我们需要挑战自己,看到继续与孩子们一起创造欢乐、有意义玩耍的价值。
托兰斯对创造性思维的测试显示儿童的发散思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98%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是"创造性的天才"-他们可以想到无数种回形针的使用方法。
当孩子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时,这种能力急剧下降,到25岁时,只有3%是创造性的天才。我们大多数人只能说出一个或几个回形针的使用用途。
孩子通过游戏进行学习的自然能力,将是解决技能问题的最佳方式和低成本的秘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注重孩子玩中学学中玩。
Ⅵ 为什么搞艺术的更适合出国去留学
出国艺术留学的人数逐渐增多,那么艺术留学申请流程及注意事项你又怎能不清楚呢?下面是小编诶大家整理的艺术生如何出国留学?
艺术生如何出国留学?首先,艺术生申请艺术留学必须具体以下条件:
①具备相应的外语水平;
②具有相应的学业成绩和学历证明;
③身体健康,品行良好。
1.寻找学校,索取资料
在做出自费留学的决定后,以你所期望达到的留学目标和到哪个国家留学为选择的标准,结合自己现有的文凭水平和学习能力,在你所钟情的那个国家找到能够接受你的一所学校。
这部分工作主要是查询留学信息,即根据个人的基本情况和设想,进行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
对留学意向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学术水平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
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外学校的情况,包括历史、学费、学制、专业、师资配备、教学设施、学术地位、学生人数等,要特别注意该校国际学生有多少,其中有多少中国学生在读。
2.制定留学方案
留学方案设计是你整个留学计划的灵魂,也是签证官用来衡量你留学是否真实合理的尺度,决定你的留学是否会成功和是否具有最佳经济效益。
若你想要申请英美加澳等国家的艺术留学院校,但是不知道该怎么申请,如何制定留学方案,那你可以咨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专家。
3.准备艺术留学作品集
对于艺术类专业的申请,如MFA、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作品集可谓至关重要,能否申请上一所好的艺术学院,作品集占分量非常大。那么,同学们要怎样准备一份好的作品集呢?
1、作品内容需于所申请科目领域相关。
2、思考基础:展示一些绘画、素描、摄影作品、3D作品、动画类作品以及任何与课程相关领域的实践。
3、讲一个故事:尝试展示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包括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阶段,以及预备阶段的素描。
4、完整的作品:包括3 — 4份你可以介绍谈论的完整作品。这其中最好多样化,包括3D模型,而不仅仅是照片等平面图形。
4.入学申请
收到国外学校免费的报名表之后,要认真完整地填写,随同个人学历证明、最近的学习成绩单、推荐信、个人简历、语言考试成绩单等资料寄往所申请的学校。此时,一般均需同时交纳一定数量的报名费用。
通常申请正式课程的需要等待1-2个月的时间才会有回信,申请英语学习短期课程的则快得多,一般只需2-3个星期,建议你越早申请越好。
5.办理护照、出境卡和准备签证资料
一旦你的入学申请获得国外院校批准,就会向你发出录取通知书,收到以后,可持录取通知书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因私出国护照和出境卡。
与此同时,你可以着手准备申请国外入境签证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个人学历、成绩单、工作经历的证明;个人及家庭收入、资金和财产证明;家庭成员的关系证明等。
艺术留学院校推荐:
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s
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马里兰艺术学院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
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伦敦艺术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 Chelsea College of Art & Design
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伦敦传媒学院 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艺术生如何出国留学?以上就是解析,如果您有兴趣出国艺术留学留学,美行思远有专业的教育顾问,能够根据您的个人情况,为您制定个性化的留学方案,为您的留学计划提速并保驾护航。
Ⅶ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的发散性,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思想角度。回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答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主流的价值观,能提出不同的见解,有自己的主见,甚至这种见解是带有冒犯性的,反其道而行之。
逻辑性思维,指的是对事物的前因后果,表象内涵,能够串联起来,思维连贯具有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