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景泰蓝的来由
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用紫铜做成器物的胎,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胎上,填上去珐琅彩釉,然后烧成。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开始大量制造,珐琅彩釉多用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㈡ 景泰蓝的历史
景泰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历经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变革中, 勤劳智慧的工匠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他们用简单的工具锤击紫铜板制成胎型、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用小铲填充各种彩色釉料、用炉火将釉料烧结在掐好丝的铜胎上、用脚踏带动轮轴转动并手持沙石木炭磨光,在散布在京都和郊外的众多的工艺作房里,制胎、掐丝、点蓝、磨光,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景泰蓝的灿烂历史文化。旧时的景泰蓝艺术品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她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昔日的皇室圣地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里,游人还可以看到那时的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现今民间亦流传着一些的元、明、清朝代时的景泰蓝珍品。 一件明朝的景泰蓝物件和现今生产的景泰蓝产品相比,用我们现在的质量标准来看,它们的差别较为明显,当今的景泰蓝在丝工、蓝工、磨工、外表、润色、铜活、沙眼、工的粗细程度都比前者有明显的改善。因为现在的生产条件远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许多倍。明亮宽敞的车间里清洁的卫生环境使室内的灰尘大大减少,点兰工序不被灰尘所困扰。使沙眼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从而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现今的景泰蓝仍是手工制作,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以及镀金等复杂工艺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大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景泰蓝三大部分,同时花丝景泰蓝里还包括金地泡丝、银地泡丝产品。景泰蓝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已经成为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和长久不衰的工艺品。
㈢ 被誉为中国景泰蓝之父的是哪位大师
被誉为中国景泰蓝之父的是丁明鸿。
丁明鸿,生于1962年,北京市人,毕业于北京设计艺术学院。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景泰蓝工艺品设计师之一。丁明鸿大师声名远播海内外,是新中国第一批定向培养的景泰蓝专业设计人才之一,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嘉林以及景泰蓝第一人张同禄大师等亲授下专心研究景泰蓝工艺技术和设计开发,深得大师真传。从业33年来复活多种失传百年的景泰蓝绝技,秉承“跟随时代、贴近生活、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师,丁明鸿多件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被评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他善于把景泰蓝的掐丝工艺和工笔画的线描技艺有效结合起来,作品能以形写神并富有生命力。特别是在色彩运用上,他力求作品的整体色调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景泰蓝色彩之父”。
㈣ 景泰蓝的发明人
明景泰皇帝
㈤ 景泰蓝和景泰蓝的历史和现状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和现状: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1435)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为“造办处"。乾隆时期是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清朝晚期,珐琅(景泰蓝)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1911~1933年,景泰蓝行业基本上处于徘徊发展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泰蓝艺人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充实,有效的提高了从业队伍的综合素质。20世纪90年代末期,掐丝工序实用工人自行研制的制地儿机器和鳔丝机,一些平时用量较大且规格化的丝工也部分实现了半机器化,2003年开始,北京市珐琅厂通过技术改造用上了即环保、又节省能源的天然气进行烧焊活。解决了历史上“十蓝九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老大难问题。直至近代,景泰蓝真正走进了市场,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品,泰和坊景泰蓝中国景泰蓝行业私人定制第一品牌。
㈥ 景泰蓝和景泰蓝的历史和现状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和现状: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1435)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为“造办处"。乾隆时期是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清朝晚期,珐琅(景泰蓝)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1911~1933年,景泰蓝行业基本上处于徘徊发展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泰蓝艺人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充实,有效的提高了从业队伍的综合素质。20世纪90年代末期,掐丝工序实用工人自行研制的制地儿机器和鳔丝机,一些平时用量较大且规格化的丝工也部分实现了半机器化,2003年开始,北京市珐琅厂通过技术改造用上了即环保、又节省能源的天然气进行烧焊活。解决了历史上“十蓝九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老大难问题。直至近代,景泰蓝真正走进了市场,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品,泰和坊景泰蓝中国景泰蓝行业私人定制第一品牌。
㈦ 景泰蓝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以经营景泰蓝为主的中华老字号“乔香阁工艺品”落户古文化街。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溶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这种铜的珐琅器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因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名景泰蓝。现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种工艺品名称,而不是颜色了。
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西安金属工艺厂是西北生产景泰蓝的有名厂家。该厂引进北京景泰蓝制作技术,现已能生产多种景泰蓝工艺品,其中景泰蓝犀牛尊造型生动,制作精美,成为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的珍贵展品。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因为事先对颜色的筹谋极费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也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屈数,凡瓷料所能制器无不尽有,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成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万历以后,虽然偶然有烧制,并非象以前设官置厂视为例务,所以以后出品极少。终明代一世,都没能复兴。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现今虽有康雍的器物出现,然而细细考究竟与乾隆所制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乾隆所制,刻康雍年款,却不是康雍制作的。
大体上说,明代的景泰蓝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现在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做实用品。
现在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已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最佳礼品了。但当代人对景泰蓝工艺画的认识还停留在书本,真正欣赏过景泰蓝作品的为数不多。
㈧ “景泰蓝”得名于( )
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得名于(明朝景泰蓝年间),且以蓝釉为其特点。
㈨ 景泰蓝的资料
景泰蓝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重定向自景泰蓝)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景泰蓝的印泥盒
放大
景泰蓝的印泥盒
景泰蓝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景泰蓝”这个名字是一般俗称的名字,学术上的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
精美的景泰蓝制品必须是色彩润泽鲜明,胎骨厚重坚实,掏丝整齐匀称以及镀金灿烂光亮。
目录
[隐藏]
* 1 颜色
* 2 制作过程
o 2.1 掐丝
o 2.2 烧焊
o 2.3 点药(点蓝)
o 2.4 烧蓝
o 2.5 磨光
o 2.6 镀金
* 3 发展
o 3.1 产地
o 3.2 命名
o 3.3 兴盛原因
o 3.4 早期
o 3.5 近代
o 3.6 现代
* 4 外部链接
[编辑]
颜色
景泰蓝的釉料非常多种,不过最常用的还是天蓝(淡蓝色)、宝蓝(青金石色)、红(鸡血色)、浅绿(草绿色)、深绿(菜玉色,有半透明感)、白(车渠色)、葡萄紫(有玻璃质感的紫晶色)、紫红(玫瑰色)、翠蓝(介于天蓝和宝蓝之间,色泽亮丽)这几种颜色。
[编辑]
制作过程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复杂,从技术方法来说,可分为:铸胎、掐丝、烧焊、点药、烧蓝、磨光和镀金。
[编辑]
掐丝
用镊子将压扁的细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常见的图案如花纹、云纹、几何纹、人物或动物纹等;然后再使用白芨(一种植物,可制成植物性胶水)或是焊剂将之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
[编辑]
烧焊
使用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编辑]
点药(点蓝)
珐琅是用铅丹、硼酸盐、玻璃粉等原料化合熔制而成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光泽物质,它加上不同的氧化金属,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珐琅,也就是珐琅彩。熔制成的珐琅冷却后,变成固体,在填用之前,再磨成细粉,掺水调和。将珐琅色粉加入溶剂中,调出不同颜色的釉药,依照纹丝轮廓用金属小铲把各种珐琅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先点地、次点花、再点蓝、后加亮白。
[编辑]
烧蓝
入窑焙烧,使用800度的高温烧熔,将粉状釉料熔化。因为焙烧之后珐琅釉药的体积会比原来的缩小1/3左右,为了使器面不会凹凸不平,需要用同样颜色的珐琅多次填充。如此反复两次至三、四次的上釉焙烧,才能将釉面与铜丝相平而毫无凹坑。
[编辑]
磨光
将焙烧好的器物放入水中,用粗砂石、黄石、木炭等逐次打磨,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编辑]
镀金
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使用通电手续,让黄金贴附在没有上釉药的金属胎身上。镀金的目的是为了让金属胎身不会腐蚀生锈,且也具有使器物增加光亮如新、金碧辉煌的感觉。最后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就完成了。
[编辑]
发展
[编辑]
产地
这种工艺技术的原产地有很多说法,大致上应该是从西亚、中亚、波斯、阿拉伯这几个地区,在元朝时期传入中国,然后在明朝景泰年间(西元1450年-1456年)大量发展并中国化。现在景泰蓝的主要产地是台湾和中国大陆。
[编辑]
命名
因为这项技术是在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编辑]
兴盛原因
景泰蓝传入中国之后,在短期内能有这样的成就,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已具备了铸铜等冶金技术及玻璃、琉璃的制作知识,且懂得控制锻烧的温度,具有发展景泰蓝的良好条件。且另一方面,珐琅显现出玉的温润、珠宝的光辉、瓷的细致,满足了中国人的多种爱好,所以带动了景泰蓝在中国的发展。
[编辑]
早期
虽然景泰蓝在元朝就传入中国,但是因为时代、技术尚未成熟、对新事物还不熟悉…等因素,因此元朝时期的景泰蓝作品几乎没有留存下来。而到了快速发展的明朝时期,景泰蓝造型端庄厚重,色釉宛如宝石般的晶莹深沉、纹饰粗犷饱满,色彩对比强烈、坚实、瑰丽,镀金明亮金灿。而此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多为仿古青铜器制品,例如鼎、盘这类的器具。这些成就与特点为以后的景泰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
近代
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景泰蓝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也会制作具有西洋风味的西方仕女杯碟这类的作品。而且珐琅釉料从六七种发展到十几种,使景泰蓝的色调更加丰富典雅,工艺技术更加细腻精湛。到了晚清时期景泰蓝从单纯的宫廷艺术逐渐走向了民间(日常生活用品的大量制作)和国际市场。在1904年的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景泰蓝获得了一等奖,这就使景泰蓝的声誉日益增高、身价倍增。
[编辑]
现代
随著景泰蓝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的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近几年来景泰蓝行业里出现了脱胎景泰蓝、银胎景泰蓝,画珐琅与掐丝珐琅相结合的景泰蓝、机制景泰蓝、仿日本七宝烧的银晶蓝,以及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特别是多工艺结合景泰蓝尤为突出。这是一种以景泰蓝为主体,然后与牙雕、玉雕、木雕、漆艺以及花丝镶嵌等工艺结合。
而在台湾,这种传统的工艺品再度受到瞩目与重视,许多人运用现代化的机器与工技,融合艺术家创作的心灵,制造出各种精美绝伦的景泰蓝饰品(例如手机吊饰、首饰…等)、艺品(珠宝盒、花瓶…等)与器具(时钟、文具组…)等。使得这种具有古雅之意的传统工艺品,不但与现代生活结合、点缀并丰富了生活的内容,而且使得传统的技艺薪火延续并发扬光大。
[编辑]
外部链接
* 用google看景泰蓝的照片
* 崇文信息网 - 景泰蓝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99%AF%E6%B3%B0%E8%97%8D"
Category: 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