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满族发明火炕

满族发明火炕

发布时间:2021-07-28 10:54:07

1. 为什么满族喜欢睡火炕

呵呵,这很简单因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天睡火炕暖和啊。

2. 什么时侯出现火炕的

火炕的历史
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有有千年以上。古书中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族“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
过去关东满族传统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开式,屋门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进来客人,首先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俗称“改股”)等游戏也是在炕在玩。

摘自网络“火炕”

3. 炕是怎么发明

古人休息的床榻多用木、土制成。南方多用竹木作床,轻巧凉爽,而北方则多用泥土砌床,方便实用。至晚在晋代,已经有了“土床”的术语。用土盘炕,就地取材,几乎不必花费什么开支,所以非常受百姓的喜爱。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人们便在日常经验中逐渐发明火炕,它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了。据宋代的《三朝北盟会编》第三卷记载说:北方“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这里的土床就接近于火炕。人们在屋子里用泥砌成土床,里面是空的,然后再在空洞里填柴加热,使其温度上升,睡在火炕上的人便不会感到寒冷了。东北的满族民居中就筑有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这些都是火炕的类似物。据说沈阳故宫中,还留有皇家的火炕,足见它的知名度。一直到现在,北方的农村还沿用着这种土床形式,借以冬日取暖。北方的火炕常成为主人待客宴宾的地方。尤其是在冬日里,远道而来的客人会被主人盛情邀请上炕,享受温暖而热情的家宴。主宾双方或盘膝而坐,或跪坐于炕,丝毫不会感到寒冷。

4. 春秋战国时期有火炕吗

有。

满族的名称是在明代末年(17世纪)才出现的,先秦古籍中的肃慎人就是满族的先人。
满族人大多居住在东北,这里冬季漫长,干燥寒冷,最冷时可达摄氏零下30多度。因此,满族房屋的建筑设计重于取暖。在魏晋时期,满族人“夏则巢居,冬则穴居”。
为了适应游猎生活,满族人又发明了一种叫“撮落”的房子,“撮落”是满语,汉语的意思是“马架子”,也叫“窝棚”。
金初,满族的居室相当简陋,《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覆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火炕在满族一直很盛行,它既是寝息的设施,又是取暖的设施。据史籍记载,金朝主子每和诸将进餐时,就于“炕上用矮台子,或木盘相接。”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北盟录》中说,宋代满族的先人建房子时,并不满足朝南一方筑炕,而是四方皆筑之。西炕为尊,是供神和祖先的地方,不许任何人坐。南炕为长者卧处,北炕才是给晚辈居住的。
南宋人朱弁也作为中原使臣出使过金朝,曾一度在北方居住。他曾写过《炕寝》一诗,诗中描写道:“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踪伏。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只识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可见当时生活在北方的满族人,已经开始采用煤炭作为取暖的原料。[1]
过去关东满族传统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开式,屋门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进来客人,首先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俗称“改股”)等游戏也是在炕在玩。

5. 火炕这个劳动人民伟大的发明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有千年以上。古书中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族(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随康熙皇帝东巡的翰林院侍讲高士奇在《扈从东巡日录》中,概述所见东北住户的房屋“屋高仅丈余,独开东南扉,一室之内,炕周三面,温火取下,寝食起居其上”。以此断定,火炕已在东北广泛使用,且大都掌握了炕与炉灶相连接的现代火炕的建造技术。

6. 铁板做炕面发热快吗

用铁板来做抗的话面发热的快些。

7. 满族火锅的起源历史

满族火锅的历史很悠久,关于满族火锅的起源,从时间上来划分基本上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早在金代;第二种说法是成吉思汗打入中原时;第三种说法明末清初时期。
早在金代,满周族先世女真人就有在野外狩猎时架火烧陶罐,用鸡汤煮食鹿、狍肉片的饮食风俗。陶罐内煮沸的鸡汤热气腾腾,鹿、狍肉片随切随煮随食。
成吉思汗打入中原时,用头盔盛马肉唰着吃,这被视为是满族火锅的起源。
明末清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带领部下在行军打仗途中,为了节省时间,大家把猪、羊、牛肉等放在一口锅内烧煮。后来清军入关,便把这用饮食习惯带到了中原。由于满族火锅的吃起来味道很是鲜美,后经御膳房厨师加以山珍海味等煮制成御膳上品。到清代中叶,乾隆退位时想要办个盛宴,于是和珅便建议办千叟宴,乾隆说他爷爷退位时就办的千叟宴,但天气太冷老人们受不了。和珅便说,那就吃比较暖和的火锅。就这样全国的老人们暖暖和和的吃了顿饭,回去都夸皇上圣明,因此吃满族火锅就在全国盛行起来。

8. “烧炕”的来历

1、烧炕的来历

烧炕的来历与炕的起源一样,有了炕也就开始烧炕。大约起源于我国的西汉时期。

2、炕是北方人的"暖床"。尽管北方城市楼房中,大部分已没有炕,而只有床了,但床的出现却比炕要早很多。炕是由我们汉族人发明的,我国考古发现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 。


(8)满族发明火炕扩展阅读:

火炕的构成及使用:

火炕是一种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长可随居室长度而定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搭建炕在北方称为盘炕,其内是用砖建有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上面覆盖有比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覆盖以泥摸平,泥干后上铺炕席就可以使用。

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

在中国北方一般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这样就可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用火炕发热,这样就不必再单独烧炕。火炕邻近灶口的位置称为“炕头”;邻近烟口的位置称为“炕稍”。一般“炕头”都留给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寝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火炕

9. 谁知道东北火炕的由来

火炕,是北方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取暖设备,满族人也把它引入了皇宫内。盛京皇宫内多设火炕,而且一室内设几铺,这样既解决了坐卧起居问题,又可以通过如此多的炕面散发热量,保持室内较高的温度。如在东厢的关雎宫,一宫内就有七铺炕面,麟趾、衍庆、永福各宫中也是如此。而且不仅在各宫室内这样,甚至作为值更人员歇息住宿的崇政殿两翊门也铺设有火炕与火地,可见皇宫内铺设火炕之普遍。

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有有千年以上。古书中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族(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

过去关东满族传统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开式,屋门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进来客人,首先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俗称“改股”)等游戏也是在炕在玩。

火炕最主要功能就是取暖。因为烧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为了冬季御寒,有的人家把室内地面下也修成烟道,称之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冷的季节加烧火地以提高室温。尽管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里炕面、地面一起散发热量,仍然是温暖如春。

阅读全文

与满族发明火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