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狼人杀的由来是什么
传言《狼人杀》是俄罗斯人安德鲁·普洛特金发明,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几百年来欧洲等地对于狼人的传说。最早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就记载过狼人的形象,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书中提过东北部一个叫做“纽里”的部落,部落里的人每年都会有固定的几天变成狼,由于流传之广,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真。16世纪后的欧洲,还大规模的进行了捕猎“狼人”的行动,还制定出了找出“狼人”的规律和方法,也就是“狼人审判”。近200年间,抓出了许多他们判定的所谓的“狼人”进行审判,而现实是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误把狂犬病、卟啉病、多毛症等疾病判定为“狼人”的特征。
2. 电视机是谁发明的
1883年圣诞节,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1908年,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1923年,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年,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 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年,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年,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年,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年3月17日,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40米、高2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14层楼房那么高。相当一台1857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36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1吨,厚1.8米 4行9作品共有45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
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比目前的525条多出一倍,图像质量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 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 ,重量为280克。具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5.5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
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我国在1958年9月2日,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年,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3. 提金技术到底是真是假
是真的。
提金技术—《一种废电路板芯片、集成块提取金银工艺》,是获得 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技术证书。研究创新一套针对各种废 线路板、电子废料提炼黄金的实用技术,采用的是金鑫提金发明的环保提金工艺。可从含有微量贵金属的废线路板、电子废料里回收金银铂钯铜锡等金属,回收的各种金属都能达到国家标准。主要是环保无污染,使废旧资源再生,变废为宝。
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方便、环保无污染、能耗少、成本低廉、适应性强;
可处理各种含有金银、电镀金银的废线路板、废旧电子元件、及各种废旧物料。
投资少见效快,适用于工业化规模生产及个人小规模生产;
技术先进,回收率高,不产生二次垃圾,提取纯度和回收率可达到99.99%。
4. 为什么花园乡南溪村支书张文清和村长金礼华及及其弟金礼国(监外服刑人员)可以私设法庭威逼、审问金发明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无权私自设立法庭,对村民进行威逼审问,更无权查抄村民的家,他们的作法完全是违法的,受害人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
村支书和村长违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5. 是谁发明了电视
电视的发明 电视的诞生,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电视 的生活已不可想象了。
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黑白和彩色电视从一条条流水线上 源源不断地流入世界各地的工厂,学校,医院和家庭,正在奇迹般地迅速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
形形色色的电视, 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尼普可夫圆盘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还在中学时代,就对电器非常感兴趣。
当时 正是有线电技术迅猛发展时期。
电灯和有轨电车取代了古老的油灯, 蜡烛和马车, 电话已出现并得到了普及,海底电缆联通了欧洲和美洲,这一切给人们的日常生 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后来他来到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
他开始设想能否用电把 图像传送到远方呢?他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探索。
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发现,如果 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
不久,一台叫 做"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
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 脑的,但极富独创性。
1884 年 11 月 6 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 皇家专利局。
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 A 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 B 地被看到。
"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
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 1。
把图像分解成像素,逐个传输。
2。
像素的传输逐行进行。
3。
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眼中这个过程融合为一。
这是以后所有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原理,甚至今天的电视仍然是按照这些基 本原则工作的。
1900 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使用了电视这个词。
可是最简 单最原始的机械电视,是在许多年以后才出现的。
贝尔德和机械电视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发明家约翰贝尔德看到了关于尼普可夫圆盘的资 料。
尼普可夫的天才设想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他立刻意识到,他今后要做的就 是发明电视这件事。
于是,他立刻动手干了起来。
正是对发明电视的执着追求和 极大热情支持着贝尔德,1924 年,一台凝聚着贝尔德的心血和汗水的电视机终 于问世了。
这台电视利用尼普可夫原理,采用两个尼普可夫圆盘,首次在相距 4 英尺远的地方传送了一个十字剪影画。
贝尔(1888-1946)英国发明家。
1926 年制造出机械电视系统。
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他的名声也越 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
随着技术和 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电视屏幕上也首次出 现了色彩。
贝尔德本人则被后来的英国人尊称为电视之父。
几乎就在同时, 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
1942 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 一台设备。
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 1 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 两端,每个圆盘上有 48 个 1。
5 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 48 行,用一个同步马达 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钟同步转动 10 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
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
这台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
但是, 他们从未进行过公开表演,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
不同国度的科学家几乎同 时做出了类似发明,这充分说明了机械电视的发明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拥有创造力的一个见证。
1928 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隆重开幕了。
在这盛况空前的展 示会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发明——电视机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了。
从此,人 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然而,不能否认,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 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简直无法再现精细的画面。
因为只有几分之 一的光线能透过尼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那 样,画面将十分粗糙。
要想提高图像细部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 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也微乎其微,图像也必将模糊不清。
机械电视的这一 致命弱点困扰着人们。
人们试图寻找一种能同时提高电视的灵敏度和清晰度的新 方法。
于是电子电视应运而生。
电子电视 1897 年,德国的物理学家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
当电子 束撞击时,荧光屏上会发出亮光。
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这种管子做电视的 接收管,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1906 年德国制造的第一台电子电视图像接受机。
1906 年,布劳恩的两位执着的助手真的用这种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 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
不过,他们的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应该算是传 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
1907 年,俄国著名的发明家罗辛也曾尝试把布劳恩管 应用在电视中。
他提出一种用尼普可夫圆盘进行远距离扫描,用阴极射线管进行 接收的远距离电视系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英国电气工程师坎贝尔温斯顿, 在 1911 年就任伦敦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中,曾提出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设想, 他提出了一种现在所谓的摄像管的改进装置。
他甚至在一次的讲演中几乎完美无 缺地描述了今天的电视技术。
可是在当时,由于缺乏放大器,以及存在其它一些 技术限制,这个完美的设想没有实现。
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雷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
兹沃雷金曾经是俄国 圣彼德堡技术研所的电气工程师。
早在 1912 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
1919 年兹沃雷金迁居美国,进入威斯汀豪森电气公司工作。
他仍然不懈地进行 电子电视的研究。
1924 年兹沃雷金的研究成果——电子电视模型出现。
兹沃雷金(1889-1982)美国发明家。
1923 年发明电子电视摄像管, 1931 年研究成功电视显像管。
兹沃雷金称模型的关键部位为光电摄像管,即电视摄像机。
遗憾的是,由 于图像暗淡,几乎同阴影差不多。
1929 年矢志不渝的兹沃雷金又推出一个经过 改进的模型, 结果仍然不很理想。
美国的 ARC 公司最终投资了 5 千万美元, 1931 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摄像机显像管。
同年,进行了一项对一 个完整的光电摄像管系统的实地试验。
在这次实验中,一个由 240 条扫描线组成 的图像被传送给 4 英里以外的一架电视机,再用镜子把 9 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 射到电视机前,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
随着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 成为真正的信息传播媒介。
1936 年电视业获得了重大发展。
这一年的 11 月 2 日, 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 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
这台完全用电子电视系统播放的节目,场面壮观,气势宏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对同年在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 次大亮相。
当时一共使用了 4 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 佐尔金发明的全电子摄像机。
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 1。
6 米焦距的镜头就 重 45 公斤,长 2。
2 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
这 4 台摄像机的图像信号通过 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的演播室,在那里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通过电视塔被 发射出去。
柏林奥运会期间,每天用电视播出长达 8 小时的比赛实况,共有 16 万多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的比赛。
那时许多人挤在小小的电视屏幕前,兴奋 地观看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比赛的动人情景,使人们更加确信:电视业是一项大有 前途的事业,电视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员。
到了 1939 年,英国大约有 2 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 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了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吸引了成千 上万个好奇的观众。
二战的爆发使得刚刚发展起来的电视事业几乎停滞了 10 年。
战争结束以后,电视工业又蓬勃发展起来,电视也迅速流行起来。
1946 年,英 国广播公司恢复了固定电视节目,美国政府也解除了禁止制造新电视的禁令。
一 时间,电视工业犹如插上了翅膀,飞速发展起来。
在美国,从 1949 年到 1951 年,短短三年来,不仅电视节目已在全国普遍播出,电视机的数目也从 1 百万台 跃升为 1 千多万台,成立了数百家电视台。
一些幽默剧,轻歌舞,卡通片,娱乐 节目和好莱坞电影常常在电视中播出。
千变万化的电视节目的出现,在公众中引 起了强烈反响。
在不长的时间里,公众就抛弃了其它的娱乐方式,闭门不出,如 醉如痴地坐在起居室的电视机前,同小小的荧屏中展示的一切同悲共喜。
电视愈 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
1946 年美国第一次播出黑白电视。
图为 50 年代电视节目录制现场。
电视家族的主要成员自从全电子电视出现以来,电视家族迅速兴旺发达起来。
电视机的数量急剧 增长,电视机的形状变得五花八门,电视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
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令人目眩的新型电视机正以铺天盖地之势源源不断地涌向人们的生活中。
在这电视机的洪流中,电子录像,卫星传播,以及各种新媒体更是倍受人们的青 睐。
电子录像——金斯伯格和安德逊 1956 年设计制作的 Modoll VRllo 录像机的 问世,使电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以前,人们制作电视节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用电视胶片把节目拍摄 下来,冲印,再通过电子扫描播出。
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进 行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
另外一种是用摄像机直接把信号播出去。
这虽然满足了 那些希望目睹现场情景的观众的需要,但是它不能记录和重放,失去了作为资料 的历史价值。
可见,以往的制作方法都有一种无法克服的缺憾。
录像机的出现完 全改变了这种状况。
有了录像机,人们可以丝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在纽 约制作的节目带到世界各地播放,让人们同享欢乐。
1972 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 3/4 英寸的盒式磁带,从根本上改变了电 视节目的制方法。
这种盒带看起来普普通通,非常小巧,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个专 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
时至今日, 录像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黑白, 彩色, 提式,盒式,各种型号和功能的录像机争奇斗艳,画面,声音,清晰度也越来越 好。
卫星传播——1960 年 8 月 12 日,在熊熊的烈焰中,又一枚火箭腾空而起, 将一颗用于通信的卫星送入了广袤的太空。
尽管这颗卫星只是一个巨大的金属 球, 只能用于反射无线电信号, 但是, 它开创了卫星通讯的先河。
随着"信使者" 及"电星" 1 号卫星成功升入太空,进入地球轨道,卫星通讯进入实用阶段。
随着通信卫星的出现,电视的传播速度更快了。
通过实况转播,各种世界性 的体育盛会和重大科技信息,转眼之间传遍整个世界,电视传播的范围更广大。
1982 年有 140 多个国家的百余亿人次在电视中看到了世界杯足球赛的比赛实 况, 观看人数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电视传播的地域界限缩小了。
1965 年到 1980 从 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共发射了 5 颗国际通信卫星,完全实现了全球通信。
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通信卫星加强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相互了解。
在高悬于太空中 的通信卫星的照耀下,地球仿佛变小了,"全球村"时代来临了。
新媒介——家庭录像,电缆电视,卫星直播电视,多功能电视等新媒介的出 现,带来了电视发展的一个新的潮流——由公共媒介向家庭媒介转变。
自从 1/2 带宽的家用录像机于 1975 年首批投放市场以后, 家用录像事业以 不可阻挡之势发展起来。
有了录像机,人们可以更自由地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 的电视节目,而不再受制于电视台的时间表。
人们有事外出而看不到想看的节目 时,可以利用录像机的定时装置把它录下来供人们欣赏。
录像机也可用来存贮资 料和指导学习。
当人们有兴趣时,还可以用家用摄像机拍下自己外出旅游,生日 宴会和家庭节日聚会的情景,留作未来的回忆。
人们总希望能在电视中轻易地看到自己所喜爱的节目, 有选择地收看某些节 目。
迎合这种心理,有线电视应运而生。
有线电视一反过去电视节目大众化的作 法,实行窄播传递,提供专门的娱乐节目频道,儿童节目频道,体育和新闻节目 频道等满足部分观众的需要。
今天,电缆电视十分发达。
到 1980 年,美国已有近 1 万个电缆电视系统, 电缆电视用户近 5 百万户,占家庭总数的 52%。
有线电视正在进入人们的日常生 活之中,成为无线电视的强大竞争对手。
卫星直播电视——1983 年 11 月 5 日,美国 USCI 公司首次开始卫星直播。
以前的卫星传播,要经过地面的接收,再把信号通过无线电或电缆传送出去。
卫 星直播电视与此不同, 只要在同户家中装备一个直径 1 米左右的小型抛物面天线 和一个调谐器(用来对信号进行解码),就可以直接接收卫星的下行信号。
这对 偏远地区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多功能电视——自从 1949 年第 1 台荫罩式彩电问世以来,短短几十年,电 视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从电子管电视,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
目 前,伴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视正在向智能化,多功能和多用 途化迈进。
如今的电视不仅用于收看电视节目,同时又可以是家用计算机,电子游戏机 并可以预制录像带。
人们不仅利用电视消息,而且可以通过卫星和电视进行遥感 式诊病,使用家用电视控制家里的电器,进行电视报警,购物,记录,学习等等。
此外,立体声电视,超大屏幕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激光视盘,家庭数据库等也 不断地发展起来。
也就是说,现代电视已经从一种公共媒介的收看工具,变成了 包含众多信息系统的家庭视频系统中心。
1954 年彩色电视试播成功。
图为现代电视导播控制中心。
电视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它不但使人们的休闲时间得到前所未 有的充实, 更重要的是它加大了信息传播空度和信息量, 使世界开始变小。
如今, 电视已成为普及率最高的家用电器之一,而电视新闻,电视娱乐,电视广告,电 视教育等已形成了巨大的产业。
电视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视觉革命。
6. 桂林金发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桂林金发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2017-08-2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桂林市七星区六合路123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教学苑2栋3号3205至3206室。
桂林金发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0305MA5LC39A89,企业法人王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桂林金发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信息技术等领域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商务信息咨询(证券、期货咨询除外);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企业管理咨询;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批发零售电子产品(许可审批项目除外)、监控设备、办公用品、精密仪器与配件耗材、初级农产品;网站建设与维护;影视策划。(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桂林金发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7. 1825年英国人斯特金发明了电磁铁,电磁铁的磁性“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对的。通电则电生磁,不通电它就是一块铁
8. 电视是谁发明的
电视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它是一大群位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度的人们的共同结晶。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讨论和探索将图像转变成电子信号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词就已经出现。 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美国人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 尽管时间相同,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的电视系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做机械式电视,而斯福罗金的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电视的发展纷繁复杂。几乎是同一个时期有许多人在做同样的研究。 美国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电视机。
9. 科学家藿金发明了什么
《大设计》 霍金的《时间简史》是他1988年之前对理论物理与宇宙学的总结,如今历史车轮又转过了20多年,人类对宇宙有了新的发现和理解,他自己对宇宙和统一理论也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对于未来的发展有许多预言和展望。
10. 斯特金发明了什么电器
斯特金发明: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