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生活中的小发明
一、带刷子的干净橡皮擦
写错了字,要用橡皮擦。擦完后,纸上总会留下不少碎屑。不管是用手拍还是用嘴吹,都不卫生而又麻烦。做一块干净橡皮擦就不会这样麻烦了。
材料:大橡皮、废毛笔。
工具:剪刀、胶水。
制作方法:
1.在橡皮的一头挖一个浅浅的小圆孔 2.把废毛笔的笔头拆下来,洗净晾干。
3.把毛笔头的尖端剪去,使它变成一把小刷子
4.把毛笔头嵌进橡皮的小圆孔里,用胶水粘牢
好,干净橡皮擦做成了。每当擦完橡皮后,你就可用刷子轻轻地把纸上的碎屑“扫”拢,再倒进废纸篓里。
二、电子小天平模型(这是个模型,只能称量很轻的物体,比如说两个小纸屑。)
制作需要的材料是:一块木板(最好薄一点,不要太大),一个垫圈,曲别针,锥子,电烙铁,几根导线,两个发光二极管,一节电池。这些材料都很好找,发光二极管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去电子市场买到,很便宜的。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
在木板中间用锥子转一个小孔,将一个曲别针弯成勾形,与木板垂直的通过小孔固定在木板上,勾上能挂住垫圈就可以。然后取两枚曲别针,将其一半拉直,只保留一个拐弯,实际上拉直的部分就是天平的臂,剩下弯曲的部分就是托盘。另一个曲别针也做同样的操作。然后将两枚曲别针和垫圈焊在一起,垫圈在中间,曲别针要成一条直线。然后将垫圈挂到勾上,调整勾与木板的距离,大约3mm即可。然后在两个托盘下固定两枚曲别针,曲别针旁边准备用发光二极管作指示灯。在木板下面设立电路,天平就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这个电路就相当于两个回路,共用一个电源,两个发光二极管。只要左边沉,左边的托盘就会和他下面的别针连通,从而电路接通,二极管发光;若两边重量相等,电路不通,两个二极管均不亮
B. 中国有什么蔬菜是自己发明的
白菜:为中国原产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说明六、七千年前即有种植。魏晋时即已成为寻常人家中之普通大众蔬菜。
茨菇:又作慈菇,也叫燕尾草、剪刀草、水荸荠(音bíqi)、芽菇、乌芋等。原产中国。
葱:古代称芤(音kōu)、茖(音gé非茗míng),又名菜伯、和事草等。最早记载始见于《而雅》:“葱生山中者名茖。”原产于中国西部山区,著名的葱岭(即今日之帕米尔高原一带)即因遍生野葱而得名。
莼菜:为中国南方独产的水生野蔬,《诗经》中说“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茆(音máo)即莼菜。
大豆:原产于中国东北,山戎人培育,已有5000多年。
冬瓜:为中国本土原产,其栽培史至少有二千多年。因成熟时,皮上有一层薄薄白霜,与冬季的霜雪相似,故称为冬瓜;又因其身形巨大,如枕头般,所以古时亦称为枕瓜。冬瓜在中国是老幼咸宜的家常瓜菜,栽种地域极为广泛,名称也多,如白瓜、水芝、濮瓜、蔬瓜、东瓜、白冬瓜等。
芥蓝:俗称盖菜等,中国特产蔬菜。
黄豆芽:黄豆芽出现在中国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据战国时记载,初时只作药用,后方开始食用。
黄花菜:原名萱草,又称金针菜、忘忧花、宜男草、针针花、一日百合、丹棘、黄花菜、七星菜、安神菜等。黄花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是国人喜吃的一种传统蔬菜。
荠菜:(音jìcài)别名野菜、地菜、野荠,又名护生草,鸡心菜、净肠草,遍布中国南北各地,培养史最少亦有二千年以上。
茭白:为中国特产蔬菜之一,古时曾称雕胡、菰、葑、菰芛、菰瓜、菰笋、茭瓜、茭笋或水笋等,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以上之食用历史。
韭菜:为中国特有蔬菜,栽培极早,距今最少已有三千多年,《四书》中皆有记载。《周礼》中说“豚春用韭”,说明先秦时的人们已经会做韭菜炒肉丝了。
蕨菜:商代即有食用,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就是吃这玩意的。
栗子:栗子有多种品种,如板栗、锥栗、茅栗、油栗等,远在六千年前,国人已经采食栗子。
菱角:(音língjiǎo)原产欧洲,惟改良种则产中国及印度,在江南、华中、华南栽培颇盛。
芦蒿:(音lúhāo)亦原产自中国南方,《诗经》、《左传》等皆有提及。
萝卜:又名莱菔、雹葖、荠根、芦菔、萝白、紫菘、芦葩、秦菘。原产中国,栽种史约有三千年以上,为我国主要蔬菜之一。其品种诸多,颜色不一,但与胡萝卜并非同种。
马兰:别名马兰头、马莱、竹节草、马兰菊、紫菊、红梗菜、鱼鳅串、马兰青、鸡儿肠、马拦头、马兰丹、路边菊、鸡儿菜等等,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在中国的历史在2000年以上。
梅子:梅树在中国的种植至少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殷墟考古时即发现有梅核。最早被用作调味,腌制酸食。
茼蒿:(音tónghāo)又叫蓬蒿、蒿子杆,由于其花似野菊,又名菊花菜,原产中国。
蕹菜:(音wèngcài)俗名空心菜、藤藤菜、蕻菜、蓊菜、通心菜、竹叶菜等。有旱蕹、水蕹两种,旱蕹植于陆地,水蕹植于水面。其来历,有说中国自古栽培,西晋时即有书记载;但也有说为舶来品的,古人将其装于瓮中由国外经海路带回,“因瓮置宜”而故曰“瓮菜”。
苋菜:(音xiàncài)南方夏季的常见蔬菜,原产于中国。
香菇:香菇属食用菌类,不是植物,但这里也列入吧。其原产中国浙江,开始栽培香菇的确凿年代,已无可稽考,相传是宋朝浙江龙泉县龙岩村的农民吴三公发明的,后经菇农们不断摸索、改进,至元朝,由农学家王祯总结成文字(公元1313年)。后传入日、韩。
小白菜:又名青菜、长梗菜、鸡毛菜、油白菜等,是中国南方各省的主要蔬菜之一,原产中国,也有几千年的栽培史。
银杏:也名白果,公孙树,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中 国特产。在距今6、7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遍布全球的银杏类植物衰败。经第四纪冰川的气候剧变后,银杏类植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灭绝。然在中国,由于独特地理位置,银杏得以独遗存于中国大陆,成为银杏类植物之唯一幸存后裔,也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属。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的西天目山、神农架以及大别山地区,尚残存少量呈野生和半野生状态的银杏,其余皆为人工栽育。
芋头:又称芋艿、芋奶、芋鬼、蹲鸱、香芋、毛芋、芋艿、土芋、土芝、山芋等,简称芋。原产于中国、印度、马来半岛等热带沼泽地方。初为野生,后经自然和人类栽培、驯化和系统选育,形成了现在的优良品种及变种。中国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诗经》即有载,齐人亦呼为“莒”。
竹笋:和竹子一样,原产中国,中国人食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 保卫萝卜3发明家什么时候出
保卫萝卜3发明家什么时候出?发明家预计可能等10月份上架,在发明家之前还有一位侦探萝卜。以上就是保卫萝卜3发明家上线的时间了,发明家预计可能等10月份上架,想要了解更多保卫萝卜3游戏攻略,请关注。
D. 酸萝卜的来历
酸萝卜即边城酸萝卜,原名辰州酸萝卜,主产于辰溪与芷江等地,经张氏第八代厨师张天下的研究与改良,吸取芷江和辰溪酸萝卜的特点,结合祖传医学,研发成新的泡菜系列,具有开胃健脾,补血生精,美容养颜,延年益寿之功效。关于它的来历有以下一段传说。
张氏第二代厨师张熊皮身强力壮,英俊高大,相貌俊美,貌似潘安,原是湘军曾国藩手下的火头军。因为人忠厚,做事勤快,曾国藩又举荐张熊皮到御膳房担任御厨。一次慈禧太后要求每个厨师做一道菜,亲自进行考核封赏,御膳房的一百多位厨师绞尽脑子,各显神通。考核那天,太后闭目养神,坐在龙凤椅上,一个个厨师手端菜盘,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从太后面前走过,慈禧太后像菩萨一般,一动不动。轮到张御厨,他侧身手举托盘,来到太后面前,但见一蒌清香扑鼻,沁入心脾,慈禧不由睁开凤眼,见是一盘排放整齐,雪白的片状物品。不再是常见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心中好奇,挥手示意停下,抬起玉手,尝一片,感觉清脆可口,酸甜有味,胃口大开,连说:“好吃!好吃!”忙问何物?答曰:“辰州酸萝卜!”慈禧急忙传旨封赏,赏黄金百两,御赐菜刀一把!同时酸萝卜作为庆功宴的御赐菜,供大家品尝。自此,辰州酸萝卜风靡京城。
后太后驾崩,张御厨知道清王朝大势已去,隐名埋姓,远走高飞,先后在湘西辰州,乾州(今吉首),芷江,辰溪安家,把厨艺以及制作酸萝卜的技术传给当地百姓,这就是当今湘西酸萝卜,辰溪酸萝卜,芷江酸萝卜的源头。
E. 保卫萝卜3发明家技能详解
保卫萝卜3发明家怎么样?保卫萝卜3近期曝光了新角色发明家,从属性内以及技能来看发明家是非容常出色的,接下来想为大家带来保卫萝卜3发明家技能属性介绍。
发明家技能属性介绍:
技能:致命一击:发明炸弹一颗,扔向怪物;造成一定范围的伤害。
冒险模式/挑战模式加攻击力:121.6%
比赛炮台加攻击力:417.6%
以上就是保卫萝卜3发明家技能属性介绍了,
F. 胡萝卜是什么国家发明的
胡萝卜(Daucus carrot),又称甘荀,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肉质根作蔬菜食用。原产亚洲西南部,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
我国胡萝卜是引进的
胡萝卜是西域(新疆)带过来的,
和葡萄,苜蓿同一时期(西汉)传至中原
附:
养生功效编辑
1、保护心血管健康:
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以起到一个清除人体中血液血液和肠道的自由基,可以达到一个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同时胡萝卜还含有丰富的降糖物质,如槲皮素,山奈酚这两种元素就可以起到一个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对降低血脂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最适合糖尿病患者日常食用的食物了,当然了因为其还可以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因此对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来说,日常常吃胡萝卜的话,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3]
2、祛斑保持皮肤的弹性:
胡萝卜含在丰富的维生素A,这种维生素对保护皮肤有很大的帮助,日常如果可以养成一点喝一杯胡萝卜的话,就可以起到一个祛斑的作用。
3、益肝明目:
对于经常用眼一族来说日常如果常吃胡萝卜的话,就可以起到一个缓解眼疲劳,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视觉的作用,对防治干眼病,夜盲证具有很好的效果,由其是对于电脑一族来说日常更要多吃胡萝卜。
4、增强免疫力:
胡萝卜中的木质素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当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一个间接消灭癌细胞的作用。
5、促进肠道健康:
胡萝卜中的植物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起到一个通便润肠的作用。
6、促进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
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日常经常吃胡萝卜的话就能快速的成长。
7、延缓衰老:
胡萝卜素可以清除人体皮肤的自由肌延缓人体的衰老,同时还可以保持上皮组织的健康,多吃胡萝卜可以让整个人看起来更显年轻态。
G. 胡萝卜的起源是怎样的
瑞士De candolle(《栽培植物的起源》,1886)认为胡萝卜原产亚洲西部。“在瑞士湖边居民遗迹中发现化石状态的胡萝卜根,因而认为栽培胡萝卜的起源很古老……”,估计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谭其猛,1978)。
苏联Н.И.Вавилов(《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1926)把世界上主要栽培植物分成8个起源中心,他认为亚洲品种的胡萝卜发源地在中亚细亚,这个地区包括印度西北部,整个阿富汗,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共和国,以及天山西部。另外在阿纳托利亚也有特别丰富的栽培类型。苏联Жуковский(杜比宁主编,《植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1974)在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胡萝卜有3个起源地,而在每个起源地的胡萝卜染色体数、根的颜色各有不同。即:
①中亚细亚起源地:主要在阿富汗,这里是二年生块根胡萝卜的初生基因中心,其染色体数2n=2x=22。含有花青素的胡萝卜为最早的原始类型,它向东方和西方传播,进入前亚地区。在流传过程中,由于颜色突变,产生了黄色胡萝卜,渐渐成为饲料。由黄色胡萝卜颜色突变,又产生了白色胡萝卜,白色胡萝卜除用作饲料外尚作食用。因此,在中亚细亚起源地是紫色的、黄色的和白色的二年生胡萝卜的初生基因中心。
②前亚细亚起源地:主要包括土库曼、伊朗、外高加索、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地区。这里是紫色胡萝卜的次生基因中心,其染色体数2n=2x=18。很少遇到黄色胡萝卜。
③地中海起源地:这是紫色胡萝卜和野生亚种ssp.maximus自然杂交产生的含有胡萝卜素的胡萝卜起源地,被看做是原始杂种的初生基因中心,属于欧洲含有胡萝卜素的原始类型,其染色体2n=2x=18。
1975年荷兰Zeven和苏联Жуковский在《栽培作物及其变异中心词典》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胡萝卜包括许多野生的和栽培的,出现在欧洲、北非、西南亚和中亚,最古老的栽培种形成中心在阿富汗,它们的特征是含有花青素,块根呈紫色……”。
美国Mark J.Bassett(1986)在《蔬菜作物育种》(Breeding Vegetable Crops)一书中也阐述:“包括胡萝卜的Daucus属有许多野生形态,这些野生的Daucus属植物大都生长在地中海地区和西南亚,少数在非洲、大洋洲和北非洲。人们普遍认为阿富汗是Daucus属胡萝卜的主要遗传变异中心。”
日本星川清亲(《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1981)认为,胡萝卜的初生起源中心在阿富汗的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地区,约在10世纪传到近东地区,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一带,从而形成了次生起源中心。
英国Simmonds(1976)在《作物进化》(Evolution of Crop Plants)一书中提到:“西方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起源于东方含花青素的胡萝卜,而东方含花青素的胡萝卜可能是由阿富汗含花青素的D.carota种的亚种ssp.carota演变发展而来的,人们选择肉质多、皮光滑、根的分叉少,颜色可能是紫红色或紫罗兰色,从浅到深不等……”,书中又提到:“据Mackevic(1929)的研究,阿富汗是含花青素胡萝卜的繁衍中心。”
从上述各国学者的研究可见,最原始的胡萝卜是含有花青素的紫色胡萝卜,源于D.carota中的亚种ssp.carota,起源中心在阿富汗;而欧洲含有胡萝卜素的胡萝卜类型是由紫色胡萝卜和地中海地区的ssp.maximus自然杂交而产生的。目前人们食用的紫色胡萝卜、含有叶黄素及杂色素的黄色胡萝卜、含番茄红素的红胡萝卜及含有胡萝卜素的橘色胡萝卜,均属二年生作物,肉质根发达,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祖先均来自含有花青素的ssp.carota(《中国作物遗传资源》,1994)。
H. 萝卜为什么叫萝卜
因为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为“胡人”,其居住地为“胡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萝卜时说:“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所以胡萝卜由此得名。
萝卜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由古代的“胡”地引进,与其颜色无关。胡萝卜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的西南部,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约在13世纪从伊朗引入中国。
1、萝卜方言叫“菜头”,求谐音“彩头”,祝愿有好彩头。特大萝卜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玉萝卜谐音是摞-步,萝卜白菜—财越摞越多,一步一财。
史学研究萝卜的原始种起源于欧、亚温暖海岸的野萝卜,萝卜是世界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远在4500年前,萝卜已成为埃及的重要食品。中国各地普遍栽培。
(8)萝卜发明扩展阅读:
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种子在2℃-3℃便能发芽,适温为20℃-25℃。幼苗期能耐25℃左右较高的的温度,也能耐零下2℃-零下3℃的低温。萝卜茎叶生长的温度为5℃-25℃,适温为15℃-20℃。肉质根生长的温度为6℃-20℃,适温为18℃-20℃,当温度低于零下1℃-零下2℃时,肉质根会受冻。
萝卜适于肉质根生长的土壤有效水含量为65%-80%,空气湿度为80%-90%。空气湿度大,可提高品质。但是土壤水分也不能过多,否则土中空气缺乏,不利根的生长与吸收,土壤过于干燥,则肉质根的辣味增强,品质不良。如果水分供应不匀,则肉质根容易开裂。
I. 萝卜干的起源它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常州萝卜干
萝卜干是江苏常州的著名特产,明代起便成为朝廷的贡品。 准确记载有萝卜栽培技术的农书是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到了宋代,萝卜在南北各地都有栽种,并出现了不少优良品种。对萝卜全株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性状的描述较为全面的是《授时通考》(1742年),该书记述了萝卜的根可以腌制、做酸菜等多种加工食用方法,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 新闸红萝卜种植究竟起于何时,县志没有记载,当地老人也说不清。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明朝初年,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来到常州,当他们路过新闸时,深谙风水学的刘军师看到新闸有一股紫气东来,大惊失色,立即耳语朱皇帝,朱皇帝问其有何对策,刘伯温说,发展生产,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朱元璋随即询问地方官,此地百姓有何副业,答曰:少量农民种萝卜。于是这位朱皇帝以许多“优惠政策”为诱饵,例如将新闸萝卜干指定为贡品,中央政府以高价大批量收购萝卜干倾销各地,以此鼓励新闸农民大力发展萝卜种植业。从此,红萝卜在新闸地区运河两岸遍地开花,新闸萝卜干也成为名牌产品。 据1927年《武进年鉴》记载,当时新闸地区红萝卜的种植面积为19042亩,鲜萝卜年总产量高达571270担。因为新闸地区广种新闸红萝卜,吃卖之外,还有剩余,就用来腌制成萝卜干。从明代新闸萝卜干形成红萝卜种植体系和萝卜干腌制体系后,这种体系代代相传,保证了常州萝卜干口味的纯正。 常州萝卜干是馈赠佳品。据悉,上世纪50年代,常州平均每年要有近千吨新闸萝卜干出口到东南亚地区,最高年出口销量达1500吨。先后荣获“江苏省传统优良食品”、“江苏省著名商标和部省优质产品奖”。
J. 车萝卜发明时间是什么时候
《倔强的萝卜》是新锐导演田蒙的首部剧情长片,三年前田蒙就开始和张承共同进行编剧,潜心打造强萝卜的强故事。《倔强的萝卜》将是一部时尚前卫的智慧结构型..